唐浩明《曾国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拥有属于我的天

我常以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是偏偏历史上就有人要做完人,所谓完人即

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之人。在中国历史上,王守仁与曾国藩同样都被后人称之为完人,于是我不免就要来比较一下,王守仁平宸濠之乱,创立“心学”,自成一家,弟子满天下,甚至都漂洋过海到了日本,王守仁也算受之无愧。

回过头来看曾国藩,似乎有些差强人意,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功绩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并不像王守仁那样天赋异禀、卓尔不群,他是一个资质平庸之人,当年考秀才曾落榜七次,但天道酬勤,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于在二十八岁时进京做官,然后平步青云,节节高升,一直到从二品礼部侍郎。

唐浩明《曾国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拥有属于我的天

天道酬勤

或许是他先前的资质平平到后来的位极人臣,是一个十分励志的故事,成为榜样,给后世普天下的读书人带来了成功的希望和幻想,故而能引发后人对他的艳羡,这亦是对他后天不断努力进取的肯定与认同。

三十岁是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因为而立之年的他立志要做圣人,立志继承发扬程朱理学。于是他一步步强迫自己,每天做日课反躬自省,每天与自己做严厉的斗争,总归都是为了向圣人看齐,但后来的他在北京的官场上混的并不如意,他甚至感到了心灰意冷。

四十一岁那年因母亲去世,回湖南守丧,那时正值天平天国如日中天的时候,咸丰帝命令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从此曾国藩投笔从戎,开始十二年戎马倥偬的生活。

唐浩明《曾国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拥有属于我的天

小说正是从他奔丧开始的。

诚然,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历尽千辛万苦创建湘军,并成功镇压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并非常人所能,确实可以在滚滚历史中浓墨重彩的画上一笔。这也给他带来了每一个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荣耀,此后他加官进爵,封相拜侯,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封一等毅勇侯。

在攻陷江宁(南京)后,曾国藩手握十二万湘军,当时很多人或旁敲侧击,或直言不讳,问他有没有效仿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想法,后来都被他断然拒绝。我想,虽然是小说情节,但历史上未必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毕竟功高震主,况且手握军事大权。

但一心要做圣人的人,往往都会目光如炬,看得长远。此时的他并没有为权力的欲望所倾倒,他心里清楚,成功了自不必说,失败了就要世代背上的造反骂名,这岂不是和他孜孜以求的圣人梦背道而驰,因此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做守卫大清王朝的一条忠狗。

唐浩明《曾国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拥有属于我的天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不过我们可以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果他当时真能带兵打向北京,那么历史的轨迹会如何偏移呢。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天平天国被消灭后,满族皇室对手握军权的汉人疑心重重,虽然英雄不可自剪羽翼,但是撤军也是事物发展之必然,况且此时的湘军内部也已是暮气沉沉,比之天平天国并好不到哪去,在战争四起民不聊生的当时,绝大数人选择当兵无非是混口饭吃,能打胜仗便可以攫取战利品,大家把头系在裤腰带上,无非都是利益驱使。

欣慰的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李鸿章的淮军已然发展壮大起来,湘军也算是后继有人,于是十二万湘军撤减到三万,并且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当时的两万水师,这是曾国藩的先见之处,因为当时他已经感到了洋人的威胁,以至于后来在处理天津教案事件上,为了顾全大局,却给他一生的清誉蒙上了阴影,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一生都在为此郁郁寡欢。

唐浩明《曾国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拥有属于我的天

李鸿章

此时的他深深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他派人出国考察学习,引进国外技术,开办造船厂、机器厂等等,曾国藩梦想在不远的将来大清也能像英法那样制造出坚船利炮,不再受制于人,这也算是洋务运动的开端。

可是,他至死也不会想到,就在不远的将来,甲午海战一役彻底地击碎了他的梦想。

小说中的人物众多,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李鸿章、曾国荃等等一批性格鲜明的历史英雄人物也都描写的生动形象,尤其像自比瑜亮且目空一切的左宗棠,擅长水师且用情专一的奇男子彭玉麟。

作者有意虚构的两个人物——康福、康禄兄弟两人,一个投命朝廷,一个投命天平军,尤其是在兄弟二人最后一次见面时,使康福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弟弟对哥哥说,“人活在世上,不在乎寿命的长短。轰轰烈烈的十年,就远超过了平平庸庸的百岁。……有声有色地活着,威威武武地死去,这就是大丈夫生命的意义。”有了这一价值观的变化,在若干年后,当康福再次看到曾国藩的所作所为时,自己的多年以来崇拜的偶像便轰然坍塌,原来一直标榜诚信忠义的理学名臣和那些背信弃义、玩弄权术人都是一丘之貉。

在价值观上,作者借陈广敷之口说曾国藩:“囿于忠君敬上之小节,无视拯国救民之大义”,风雨飘摇日薄西山的腐朽王朝到底值不值得为之奋斗?!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而曾国藩的所作所为分明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最后选择了做一个捍卫大清王朝的钢铁卫士。

唐浩明《曾国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拥有属于我的天

在生命的最后,曾国藩越发地相信天意相信命理,“不信书,信运气”,回顾自己的一生,喟然长叹,一切都是命啊!本来就身体孱弱的他,再加上这么年的磨炼,在一个黑雨滂沱的夜晚,六十一岁的他在听了儿子读完自己写的遗嘱后,便与世长辞,留给历史一个伟岸的背影。

小说可以把人写活,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比较丰满,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批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而人总是复杂的,决不能以偏概全,要实事求是。

曾国藩的追求是做一个圣人,做圣人自然要看的久远,在克己复礼、修德进业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清誉名声是很在乎的,所谓无所欲则无所惧,在有所希冀得情况下做事当然也会授人以柄,比如删改俘虏李秀成的自述书等。

唐浩明《曾国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拥有属于我的天

曾国藩家书

做事有恒和勤奋始终贯穿他的一生,时刻慎独,勇猛精进,笔耕不辍,留给后人一部家喻户晓的《曾国藩家书》。

就像王守仁死前说的那样,“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曾国藩用按照自己的方式轰轰烈烈地过完了一生,功过是非,亦复何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