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教學,兩個導師!疫情期間,看“雙師課堂”如何拓展線上學習

一場疫情,帶來了對線上教育的深度思考:未來“教”與“學”的關係會是怎樣?我們應該採用何種方式面對挑戰?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濟南市甸柳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盛和小學展開了“直播導師+錄播導師”共同合作的“雙師課堂”模式,收效顯著。她們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

一次教學,兩個導師!疫情期間,看“雙師課堂”如何拓展線上學習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幾乎襲擊了全球,波及了各行各業,為有效應對疫情,教育部下發了“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那麼,疫情之下“教”與“學”如何進行?我想:“雙師課堂”就是對其做出的理性智慧地應答。

01

“雙師課堂”的提出

儘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且在教育領域中也不斷被廣泛應用,但真正倒逼老師們利用信息技術,走上線上教學的還是這次疫情。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全體老師主動擔當,迅速行動,開始嘗試“線上教學”,“全民網課”就這樣真實地走進了師生的日常。

線上課堂的確有著傳統線下課堂無法比擬的優勢。首先,線上課堂所需要的學習終端僅僅是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或一個平板,甚至是智能電視。這些終端都能滿足學生在自己最為舒適便捷的地點、時間進行學習。其次,線上課堂能極大地發揮時空優勢,尤其是錄播類線上課堂在學習時間上靈活性更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遇到重點疑點部分,學生隨時都可以按下暫停鍵,更容易引發深入思考,深度學習。最後,線上課堂具有大量的豐富的優秀課程資源、全國各地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學習,更加有利於實現教育公平。

雖然線上課堂有很多優勢,但就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反饋來看,線上課堂也並沒有獲得普遍的滿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個別學校把“不停學”搞成“不停地學”,把線上課堂照搬線下課堂一天6節課的樣子,誤把線上教學單純演變成了老師線上直播(錄播),類似直播(錄播)缺少師生、生生多維度互動和反饋,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其效果有的還不及線下學習;同時一天六節課下來致使學生視力下降,社會滿意度不高。其次,線上教學內容的確定值得商榷。線上學習讓學生迎來了大數據,多重優秀課程資源,如果老師不加選擇的疊加推送給學生,學生也會面臨選擇困難,不利於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後,對於部分學生來說,線上學習如果缺少老師、家長的監督,很難按照既定課程表進入學習狀態,不能很好地利用線上資源和寶貴的學習時間。

一次教學,兩個導師!疫情期間,看“雙師課堂”如何拓展線上學習


02

“雙師課堂”的實踐

正是基於以上利與弊的思考,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學生學習,疫情當下,我們開始著手建構“雙師課堂”。

顧名思義,“雙師課堂”指兩位老師同時開展在線教學,其中一位是“錄播名師”,另一位是“直播導師”,上課模式為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即線上播放名師微課,“直播導師”全程進行在線答疑、針對性輔導、查漏補缺、指導練習,診斷反饋等課堂服務。兩位老師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其具體操作如下:

1、名師錄製微課

“雙師課堂”首先要組織學校(或區域)內名師團隊進行教研,錄製微課程。課程以居家在線學習為背景,力求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基於項目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引領,促進學生真實地深度學習發生。配合課程開發,團隊還應編制配套的預習學案、課後檢測等資源。一節微課設置原則上不超於20分鐘。

2、導師提前觀課

直播導師研讀教材,提前觀課,在觀課過程中找準師生互動點,預設難點,疑點,生髮點,制定直播課堂流程,寫出主持詞,做好課堂答疑、課後輔導的準備。

3、導師引導學習

上課伊始,一般由導師進行在線學習溫馨提醒:包括提醒學生與屏幕保持距離,調整狀態,做好學習準備,課堂文明互動等。然後介紹錄播教師,引出學習課題,播放錄製的課程,進行錄播教學。錄播教學中,直播教師根據提前備課,適時切換暫停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指導點撥,疑難問題甚至也可以連線錄播教師現場線上答疑。課程完成後,直播導師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及時批閱及反饋,寫出直播反思,反饋給錄播教師,為下節課跟進教學服務。

一次教學,兩個導師!疫情期間,看“雙師課堂”如何拓展線上學習


03

“雙師課堂”的反思

不可否認,疫情當下“雙師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雙師課堂既有錄播名師的課程講解,又有學生線下自己學習、自主探究,再加上直播導師及時的評價反饋,基本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卻也凸顯出如下幾方面的問題,帶給我們不少反思。

1、教學方式

“雙師課堂”仍屬於在線課堂,與線下教室裡的教學一體、師生頻繁互動的完整教學活動仍然差距很大,怎樣才能吸引學生堅持聽講?我想僅僅依靠打卡代替點名的方式是不夠的,我們應該變革教學方式,創設情境與實踐體驗的項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專注學習。

線上的“雙師課堂”使得教學場景變了,我們居家工作了;個人角色變了,我們成為導師了;教學方法改變了,我們要藉助工具授課了,但是教師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變革還沒跟上,這需要所有教師在實踐中總結反思。

2、學習內容

對於要完成的知識類學習,錄播教師怎樣把學習目標變成一個個的學習任務,然後精選整合素材,為學生提供資源包,引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段去完成;直播導師怎麼做到目標精準、資源到位、任務清晰,以大主題、大問題引領學生,以項目、單元為結構進行任務驅動,讓學生憑藉網絡自主探究、同伴合作,規定時間上交作業,實時展開交流分享,然後進入下一個探究任務;“雙師教學”怎樣落實並完善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育人體系,提高教育質量和育人水平,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以上問題都值得深入思考和實踐。

3、學習方式

“雙師課堂”如果不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教與學之間的時空分離狀態,導致自律能力不強的學生容易放任自流;缺少情感的交流,學習的動機會減弱;長時間看屏幕,專注度會下降,視力會受損。要解決這些問題,僅僅依靠“雙師”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變革學生學習的方式。如學生通過“學案”,瞭解學期、單元、每節課的學習目標、任務,帶著問題去自讀教材,網上瀏覽PPT(老師編輯推薦),網絡查詢資料,觀看重難點突破的視頻、音頻(可直播、可提前推送),通過QQ、釘釘、騰訊會議、微信平臺即時協作交流,通過紙質練習來檢測與鞏固(有條件的建議先打印),對照筆記、教材整理,實現自我建構。多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才更有利於長久保持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和接受度。

4、評價方式

雙師課堂中,無論是錄播名師還是直播導師,他們的發力點不再僅是知識的講授,而是在設計、指導、提示、啟發、點撥上下功夫,在創新落實過程性、生成性、表現性評價方式上下功夫。學生在此基礎上也逐步學會了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習得,自主內化,自我突破,自我建構。

“雙師課堂 ”評價主要依靠信息技術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並形成關於“完成順序,時間消耗,落實效果”等過程或結果的數據,學生也不再過多依賴老師的監督評價,而是更加自覺地進行自我反饋評價。這種教學評價豐富了評價的載體和維度。但是,“雙師”均看不到學生的表情與表現,感覺不到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直播導師的過程反饋有時也很無力。

一次教學,兩個導師!疫情期間,看“雙師課堂”如何拓展線上學習


總之,疫情之於教育,即是“危”,更是“機”。作為老師,我們與其看到其帶來的危機,不如嘗試這場危機裡蘊含的學習契機。“雙師課堂”就是對疫情做出的理性智慧地應答。我想:“雙師課堂”線上教學的新嘗試,可能會推動教學模式的新一輪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