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愿上交国家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流传下来的文物数不胜数,有的深埋于黄土之下,有的只是在于某人之手。然而对于这些流传下来的文物,我们中国是相当的重视的,因为无论这些文物是在个人的手中还是还没有被发现的,其价值都是在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消失的,而如果交给国家保管的话,这种损失会降到最低。因而多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回收这些文物并妥善的保管。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愿上交国家

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便是一些村民将一个文物上交给国家。据说这是曾经一位皇帝所留下的一把宝刀,而当地的村民守护了300多年,如今却自愿上交给国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故事要从这把刀的主人说起,他便是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

于明朝末年,在朝廷苛政,地方贪官以及自然灾害的多重挤压下,当时的底层民众过得朝不保夕,而最终激起了民变。张献忠以及高迎祥等纷纷聚众起义。然而,最终,却是李自成成为了后起之秀,并建立大顺政权,他一度攻入北京,并且逼得崇祯帝上吊自杀。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愿上交国家

李自成本为驿卒,在他失业后,才加入到了高迎祥的义军。在作战的时期,李自成最喜爱的兵器便是刀。有一个说法是,刀乃百兵之帅,是冷兵器时代最为趁手的武器之一。

相传李自成曾自创下一套刀法,其简洁实用,以此斩敌无数,他所自创的那套刀法,被人称为闯王刀法,而因其勇猛被高迎祥封为闯将。而在高迎祥战死后,李自成便继任闯王,并且带领高部横扫了大半个中国。

于崇祯十年,李自成在带兵陕西潼关南园一带作战,而结果却是不幸被孙传庭所包围。为了脱险,李自成便组织数次突围,但基本都都被明军挡了回来,而到最后只剩下了仅仅几百人跟着李自成,众人更是被困在一个小山坡上,这样看来,全军覆没已经成为定局。然而,李自成却不甘如此,于是率残部趁着夜色突围,最终逃到西安休整部队去了。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愿上交国家

在此六年后,李自成便再次的率部重回潼关,并斩杀了孙传庭,一雪前耻。然而,在他返回西安的途中,却不幸又中了明军埋伏,结果是与主力部队失散。

此时的李自成又饿又渴,他不知道在路上走了多久,才在华县境内看到了一户人家,然而,由于太过劳累,他刚走进大院里时便昏了过去。因此,这些农户起初并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只是出于恻隐之心,便腾了一间空房给李自成休息,而且还好心的提供清水和食物。

而等到李自成醒来之后,由于农户的好心,于是他便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农户,而这王姓村民在大惊之余,还让家人切勿走漏消息,并偷偷的宰杀鸡鸭,给李自成调养下身体。

而在李自成休息了数日之后,便准备与主力部队汇合,而临别时为报答王家老人的救命之恩,李自成身上别无他物,便将随身佩戴多年的宝刀留下,并且还说,如若王家日后有难,便可以凭这把宝刀来找自己。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愿上交国家

而等到李自成入京称帝后,王家人便正式的将这把大刀供奉在村里的露泽院内,并对外称为“关帝庙”,而周边的许多村民都慕名前来观瞻这把“皇帝宝刀”。并且,由于此刀是李自成贴身佩戴之物,因此村民们一直将其作为“镇村之宝”,代代供奉。

据民国顾熠山《重修华县县志稿》卷十五《古迹志》记载:“闯王刀,明李自成监造,献于露泽院堡关帝庙者。久不生锈,今仍匿存该堡”。

但是,在战乱的期间,供奉于关帝庙中的闯王刀却成为人们所惦记着的宝贝,而庙中有宝刀的事情已经传了出去,因此村民王惠为了保护宝刀,便将宝刀私藏起来。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愿上交国家

然而,为此,王家人曾先后遭到土匪和军阀以及日寇等的轮番骚扰,甚至是严刑拷打,只为让他们交出宝刀,但他们始终不服软,并且为了保护闯王留下的宝刀,不落于坏人之手,王惠的儿子便将闯王刀埋在地下。

而如今,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王惠的后人王新记便又将这把宝刀挖了出来,并想捐献给国家,但是,多年的埋藏,让这把宝刀已经腐烂,并断成了三节,也是着实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