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中華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來個各種的智慧時至今日都是的我們思考與學習。並且在現代社會中,一些法則與智慧都是可以完美的運用的。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聽過長輩們說的話,也被稱為老話。經驗總是從前人的實踐得來的,俗語這一民俗文化也是經過歷史的沉澱,漸漸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化精粹。而且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

農村的俗語很多,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流傳下來的老話,是勤勞的農村人,在生活和勞動過程中總結的經驗,是他們智慧的結晶,所以,有些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在生中有這樣的感觸,自己總也存不住錢,好不容易省出來一些吧,總有這樣那樣的事,讓你把辛苦存下來的錢用光,老人們經常說的一句俗語就是:“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就是說錢省著花,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可是越來越發現,很多需要用錢的地方就越多。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你會發現我們父母那一輩真的是省吃儉用慣了,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辛苦掙的錢全部都攢起來,可是攢錢卻永遠沒有花錢快,每天還是在為生機發愁,而當我們開始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的時候,覺得賺錢不容易,所以就捨不得花錢,想著每個月底最起碼能剩下千兒八百的,但是現實卻是每個月不欠錢就不錯了。

而且,這種心理是非常的不健康的,省錢可能能省出來一時,但是往長遠看,其實很多都是得不償失的。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例如農村蓋房子,手裡的錢不夠,於是省吃儉用攢著,等攢夠了數目,發現材料費和人工費都漲錢了,還是不夠。倒不如當時就蓋,錢不夠可以借一點,實在借不到,就分步驟來完成。

再如農村孩子上學,有些家長認為太浪費錢,不如讓孩子輟學去打工,這樣反而來錢更快,為了一時的利益,葬送了孩子和家庭的未來,反而得不償失。

當然,並不是說不需要節儉,可以任意花銷。而是不能以單純的省錢而省錢,應該從大局上去判斷,這錢是該花還是該省。“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事者,不足以謀一時”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但是與之相反的,你會發現有些人平時大手大腳的,可是卻一直不缺錢的樣子,於是就有了後面一句俗語的現象:“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一句可謂是經典,真正的發財之道

“用著用著,菩薩送著”

其實你會發現在生活中,懂得花錢的人,往往也懂得賺錢,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花錢,該把錢花錢在什麼樣的地方,就比如人際交往中,這些人會精心的打扮自己,經常和別人社會交際,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慢慢地地位也會不斷提高,懂得如何花錢的人也更願意去用眼前的錢去換取將來更多的錢。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這兩句話反應的就是人們常說的“越省越窮,越用越有”,那麼為什麼會這樣的?

其實主要還是窮人的思維在我們這些人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中國老百姓一直都是缺錢的,之前的生活經歷也告訴他們手裡沒有點積蓄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對於每一分錢都很重視,每一分錢都寫著“節儉”二字,其實節儉沒有錯,但是窮人的思維卻會害了我們。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用時間換錢。

就比如說我們去看一部電影,開始半個小時你就發現這部電影很爛,一點也不想看,但是想到這張電影票要30多塊錢,也就忍下來了,哪怕是在電影院睡覺也不願意離開。

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沉沒成本”,意思就是說當你打算放棄一樣東西的時候,就會想我已經投入了一部分,現在要放棄的話,豈不是連之前的投入的成本都失去了。所以很多人最後都會選擇妥協,繼續沉沒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成本也花了,還投入了更多,最後卻一無所獲。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複雜的,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是出身,不是能力,不是金錢和權利,而是獨特的思維方式!想要賺錢,沒有一個突+出的思維方式,註定沒有那麼容易。

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就掌握了這個思維方式。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名臣,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靠的就是他不僅懂得向高人低頭,也懂得向小人避讓,這就是他的處世智慧。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而這些智慧是他從哪裡知道的呢?其實,曾國藩能有如此的成就,這其中的功勞,離不開馮夢龍寫的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而我們清朝著名的大才子——紀曉嵐,也是對它手不釋卷,最終竟然憑著自己的記憶力,將這本書倒背如流!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正因如此,不僅曾國藩和紀曉嵐對它非常鍾愛,在之後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

“國之利器”;並且下令,只許再朝閱讀,不許傳閱。

到了今天,智囊全集的魅力也沒消散,我們熟知的首富王健林,也把這本書推薦給了萬達高層。讓自己的員工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能夠讓這麼多名人喜歡呢?

《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裡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裡面的小故事多達1000多則。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小故事裡藏著大智慧,馮夢龍將這一個個故事講給我們聽,再由這一個個故事中解讀出人生的智慧。

每當給你講完一個故事時,馮夢龍還會對故事進行評論,這些評論也體現出了馮夢龍個人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聽到這些故事,會讓你或心念微動,或會心一笑,再看到馮夢龍的評論解讀,則會讓你或心生警醒,或豁然通達。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看書最重要的是能看懂,尤其是對於這樣的古書來說,要是全都是文言文,我們不太能看懂。

不過,不用擔心,下面小段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智囊全集》,和其他的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本書是有白話文解釋的,是特別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的註釋、講解,而且裡面有馮夢龍的全部總述和評論,還所以對比其他版本註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俗語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其實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誠不欺我

不僅幫你們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鍊於心,並運用於現實。絕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有了這本《智囊全集》,哪怕是閒暇時的翻閱,也將變得有意義。

本書並不貴,只需要79塊錢,喜歡的書友點擊下方就可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