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大餐,妈妈却“偷偷”吃泡面,这样的爱正确吗?

天底下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妈妈,相信每个妈妈都是很爱自己孩子的,妈妈都会想把什么好吃好用的留给自己的孩子,把最好的东西全部给孩子。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没关系,却

不希望孩子“受上一丁点委屈”。有些家庭比较富裕,不用这样的养孩子,但是有些家庭并不是非常富裕的,这样的家庭也就造就了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不同。

在还没成年的时候,在家里常常会听到一些关于父爱母爱的故事,非常的感人。爸爸会吃孩子吃剩的饭菜,妈妈吃饭的时候只吃汤,不吃肉,孩子让爸爸妈妈吃鱼、吃水果,爸爸妈妈会回答说他们不爱吃。长大后会发现,家长并不是真的不爱吃,而是他们舍不得,家长想把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孩子。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图片,在一个停车休息的服务区内,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到用餐区,进行用餐,坐在那里吃饭。女儿的面前是满满当当的食物,而妈妈的面前却是一碗泡面,但是女儿吃饭并不专心,低头玩着手机,吃着泡面的妈妈不时给女儿的碗里夹着菜。

孩子吃大餐,妈妈却“偷偷”吃泡面,这样的爱正确吗?


网友们纷纷表示,妈妈的行为是过分的溺爱了,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网友表示爱孩子是对的,但是要有度,不能一味的迁就,更不能这么做,眼光放长远了,未必是好事。

网友A:孩子看起来很小,不好好吃饭还玩手机,还让妈妈夹菜,这孩子看起来要惯坏了吧!

孩子吃大餐,妈妈却“偷偷”吃泡面,这样的爱正确吗?


网友B:妈妈应该趁着孩子小,赶紧改了这样的坏习惯,一点都不好!

长久以往,难免会把孩子培养成自私的性格特点,那父母应该如何爱孩子才是正确的呢?

第一点、家长要对孩子不溺爱

人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是家长在上面进行书写,才有了孩子未来的人生,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最初的榜样,家长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那么家长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在家长这样的溺爱之下,变得嚣张跋扈,甚至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别人感受,只想着自己好就行,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如果孩子在家里的时候被家长溺爱,那么将来等孩子长大了,进入学校当中,那么孩子的自我为中心行为,将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可能会被同学排挤,无法在学校中立足,甚至是到了社会之宗,同样的会受到同事排斥,变得性格孤立。

孩子吃大餐,妈妈却“偷偷”吃泡面,这样的爱正确吗?


家长想让孩子好好的成长,让孩子不会因为这样的行为变得自私自利,那么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这样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孩子学会感恩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孩子也是什么样的。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要做一个十足的榜样,要先懂得感恩,再教育好孩子学会感恩。家长首先要对自己的长辈感到尊敬、对别人进行好好的照顾,同时对于帮助过的人,也要好好的馈赠。

第二点、家长要引导孩子共同参与到劳动中

有一些家长,因为对孩子过于溺爱,不舍得让孩子做一丝一毫的事情,不舍得自己的孩子辛苦一点点,所以不让自己的孩子劳动,但是“劳动最光荣”,对孩子来说,劳动是一件好事,不劳动的孩子会变得懒惰和没有成就。

孩子吃大餐,妈妈却“偷偷”吃泡面,这样的爱正确吗?


只有让孩子参与到劳动力,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孩子才会真真切切的明白家长的不容易,家长的辛苦和付出。

第三点、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分享

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在将来是受欢迎的,是可以积累人脉的,家长要培养孩子分享的精神,可以带孩子去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方,让孩子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明白分享的快乐,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分享,让孩子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分享,体验爱的感受,让孩子的未来变得更好更优秀。


孩子吃大餐,妈妈却“偷偷”吃泡面,这样的爱正确吗?


所以我们知道,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并不是一味的把家长认为好的食物或是用的给孩子,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感受到心灵上的富足,真正的爱,是对孩子的未来着想,长远的考虑孩子将来生活,孩子的是属于明天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让孩子在世上活得更加的精彩和快乐,更加自由,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做事,那么只会害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