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的爵位是县侯,关羽的爵位是亭侯,这是怎么回事?是刘备亏待了关羽吗?

AK历史


当年,关羽于万众之中取下袁绍大将颜良的人头,解了白马之围,曹操遂向朝廷上书,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羽后来回到刘备帐下,因为这个亭侯是东汉皇帝给封的,因此一直沿用了下来,那个时候,张飞连个爵位还没有呢。直到赤壁之战后,张飞被刘备任命为宜都太守,这个被封为新亭侯,由此可见,张飞封爵其实比关羽晚得多。

一、后来的张飞,不管官职、爵位都比关羽要高,但那时候的关羽已经死了

公元220年,是三国时代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曹、刘、孙三方势力都死了重要人物,曹魏方面死了曹操,刘备方面死了关羽,东吴方面死了吕蒙。曹丕在曹操死后继位,不久即废汉自立,正式建立了曹魏政权。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1年,为了对抗曹魏,刘备也在诸葛亮、马超等人拥戴下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称帝后,这才任命张飞为车骑将军,封爵西乡侯(西乡为县,实为县侯),此时,关羽已经去世。关羽的官职、爵位一直都不比张飞低,何况他独镇荆州,其实权大大高过张飞,倘若关羽还在世,爵位肯定是县侯,而官职很可能是武将里最高的大将军(张飞的车骑将军是仅次于大将军的第二等)。

二、关羽、张飞都还活着的时候,关羽的官职、爵位、乃至于实际权力都不比张飞低

其实刘备对这两个恩若兄弟的人,待遇一直是差不多的,主要在官职上,几乎是齐头并进。到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羽为前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右将军、新亭侯,都在平级上,刘备称帝,因为关羽已死,其官职爵位无法再予提升。

虽然如此,关羽其实更得刘备重用,实权一直大于张飞。这倒不是因为刘备偏袒关羽,而是因为关羽的能力一直高过张飞,因此三国志才说,张飞的雄壮勇猛亚于关羽,也就是比关羽稍弱。历史记载,刘备不分军则已,分军则必定先让关羽独自带领一军。刘备当初夺回徐州,就让关羽当极为重要的下邳太守;刘备拿下蜀地,就让关羽独自镇守荆州。无论在刘备的哪个阶段,关羽的实权都要重过张飞。由此可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

三、刘备为什么不在称帝前就给关羽、张飞很高的官职、爵位?

因为刘备自称汉朝苗裔,是汉室忠臣,怎么能随意施行皇帝的权力?这一点,连曹操也不会这样做,他要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也要先上表皇帝,让汉献帝去封。其实,三国的时代的官职是很混乱的,一个地区,可能同时存在不同势力任命的多个太守、刺史之类的,像袁术这种不知忌讳的,多半自己把自己当了皇帝,自个儿就任命了、封爵了。然而,手握天子的曹操不会这样做,他做做样子也要请示汉献帝,让献帝去做,其实当时的尚书令是荀彧,又岂会不允许的。刘备也不会只做主张,定然也是要请示皇帝的,哪怕被曹操控制的汉献帝不允许,他也是要上书请示的。

当然,刘备也干了件越矩的事儿,就是自称汉中王,承制封拜了前后左右四个将军等官职。这是因为刘备听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了,秉持皇帝的意思便宜行事,这就叫承制。等曹丕废汉称帝了,刘备也称帝,这才自己封拜官职爵位。这是当时的制度所决定的。


星火辰


恐怕是有些人的三观出了问题。难道三弟张飞的爵位为县候,而二弟关羽的爵位为亭候,就能看出来关羽在刘备内心中的地位不及张飞吗?是刘备亏待了关羽嘛?仅仅从封号上的一字之差是看不出来刘备偏向关于关羽、张飞其中任何一人的,而且从陈寿老先生所撰写的《三国志》和罗贯中老先生所著作的《三国演义》当中,丝毫看不出张飞地位在刘备心目中略高于关羽,对于后辈之人的我们来看待,也只是觉得刘关张兄弟“实非同胞,但却胜似同胞”,而身为兄长的刘备在对待两兄弟之时,也是秉持着公平公等的态度。


说的再直白一些,我从以三国演义为题材的影视剧中所看到的却是,刘备更加偏向于关羽一些,因为关羽不管论其武力还是智力来,都好像高于三弟张飞。但是同为刘备义弟、同为五虎上将其一的关羽和张飞二人在毕生最高封号中却出现了差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而西乡名义上则是一个县,所以说张飞勉强算是一个县候。相对于张飞来说,关羽的“汉寿亭侯”之封号似乎对于我们更显得熟悉,但是毕竟算是个“亭侯”。

汉代的爵位制度有其三六九等,分别是: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和关内侯。从以上可知,张飞为最高级别的“县侯”,而纠其字面意思来看,关羽的“亭侯”就是要比张飞的“县候”低了好几头,县~亭之间,还夹杂了乡侯和都乡侯这两个侯爵之位。但其实仅仅从关羽和张飞的侯爵之位来看待二人在刘备内心中孰轻孰重的地位这一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为何如此说法呢?

第一点,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刘备当初还未曾“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之时的曹操向汉献帝为关羽讨要的。而张飞的西乡侯则是后来刘备建立蜀国后赐予的。汉献帝名义上是大汉王朝最后一任正统皇帝,而刘备虽然打着“兴伐讨贼,匡扶汉室”的旗号,但是谁又曾知道,刘备到底是不是正宗的汉朝刘姓血脉呢?而关羽的封号即便是个“亭候”,但确实实实在在由汉献帝封赐的。

第二点,张飞的西乡侯之封号是在关羽死后才封赏的。虽然说当时的张飞已然是功成名就的蜀汉功臣了,但是如果关羽尚且在世,谁又能担保刘备不会给予关羽更高的封号呢?毕竟刘备都视二人为同胞之弟。再者说,关羽受封“汉寿亭侯”之时,乃是于建安年间,这前前后后相差二三十年有余,何来刘备亏待关羽一说?

第三点,你可要知道,当年刘备在建安年间的封号不过也只是个“亭候”,而张飞在那时却仅仅只是个无名无份的将军。后来,随着蜀汉建立,五虎大将的职称也顺势而生,其中张飞是个县候,诸葛亮是个乡侯,马超是个乡侯,其余的黄忠和赵云都在亭候以下,由此可见,即便关羽丧生,也可见其在兄长刘备内心之分量!


小镇月明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说明一点,县侯、亭侯皆属于列侯,并不属于侯爵。列侯,是从秦朝到隋朝的一种爵位。列侯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是两套不同的封爵系统,五等爵高于列侯。

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给自己麾下的文成武将都有一定的封赏,更是将张飞封了西乡侯,而关羽是汉寿亭侯,(这里要说明一点,张飞的西乡侯不是乡侯,是县侯,和诸葛亮的武乡侯一样,武乡和西乡都是县名不是乡名)。



据《后汉书.百官志五》:

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

可以看出来张飞的县侯和关羽的亭侯,两者之前的差距还真不小,一个是列侯之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小的,那么刘备为什么要张飞和关羽两人的封赏厚此薄彼呢?



其一:关羽的汉寿亭侯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刘备封的,而是在刘备徐州战败与关羽失散之后,关羽暂投曹操时曹操给关羽封的。

当时关羽不知刘备下落,为保全刘备家眷只得暂时归降曹操,而曹操呢十分重视关羽,但是却知道关羽一直心在刘备,为了让关羽留下,对关羽那是大肆封赏,甚至连吕布的赤兔马都赏赐给了关羽。要知道赤兔马是什么东西?天下一等一的宝马,落到曹操手上时曹操手下的哪个武将不想要?而曹操却把它给了关羽,可见曹操有多重视关羽,而汉寿亭侯只不过是他对关羽的一个普通封赏。不过曹操知道留下关羽心在刘备也不可能直接封赏多大的封号,就只是给了一个亭侯好看罢了。


其二:刘备征战益州,关羽并未跟随,所以并没有立下功劳。

刘备封赏麾下臣子,肯定不能只看关系,更重要的还是看功劳的大小。虽然关羽在之前是立了不少的功劳,但是拿下益州和汉中才是真正奠定刘备政权的战役,也是最重要的战役,刘备集团的人立下的大部分功劳可以说都在这里面。

张飞和其他人跟谁刘备入川都是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立下了功劳,而关羽虽然坐镇荆州很重要,但是毕竟没有直接立功,所以自然就要比张飞差一些。

总结一下:严格意义上来说,由于关羽并未在入川之战中立下任何功劳,刘备其实是根本没有给他封侯的,他的爵位是曹操以汉室的名义封的,刘备只是沿用了。


小姐姐讲史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张飞的爵位不是县侯,而是乡侯。现在有很多人,对于张飞和诸葛亮的爵位,都认为不是乡侯,而是县侯。比如,诸葛亮的武乡侯,实际上应该是武乡县侯,因为武乡据说是一个县,并不是乡。同样,张飞的西乡侯,实际上应该是西乡县侯。

这种说法现在被很多人认同,但实际上,确实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当时蜀汉所封爵位的人,并不是只有诸葛亮和张飞,还有很多人,比如刘备在称帝后,封马超为斄乡侯,张飞为西乡侯。后来刘禅登基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李严都乡侯,魏延为都亭侯。

首先,我们来看张飞和马超的爵位,在刘备称帝的时候,马超明面上的地位,应该是在张飞之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马超的官职是骠骑将军,而张飞的官职是车骑将军,熟悉两汉官职的人应该知道,骠骑将军的职位要比车骑将军高一个品级。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如果张飞所封爵位是县侯,那马超肯定也应该是县侯,不可能张飞是县侯,马超却是乡侯。

其次,等到刘禅继位时,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刘禅对他们封赏爵位,不可能一个封县侯,一个封乡侯,这不是明白这让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难堪吗?我相信任何皇帝都不会蠢到干这种事情。换句话说,如果诸葛亮是县侯,那李严也应该是县侯。



那这样一来,马超、张飞、诸葛亮和李严,都应该是县侯,但问题是,他们的爵位都带有乡字,这也为免太神奇了吗?要知道,当时的爵位总共只有县、乡、亭三级爵位,而封爵又是何等重要和严肃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连这种基本界限都混淆不清呢?

换句话说,刘备想给张飞封给县侯,或是刘禅想给诸葛亮封个县侯,当时天下有一千多个县,他们选择哪个县不好,非要专门挑选两个带乡字的县,这不是有病是什么?更关键是,这个西乡和武乡,都还不在刘备的辖区内,你说刘备和刘禅有必要特意挑选这两个带乡字的县来封吗?

另外,如果说诸葛亮和张飞的乡侯实际上是县侯,而马超和李严的乡侯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乡侯,那就更没有说服力,因为刘备和刘禅既然想让张飞和诸葛亮拥有更高的爵位,哪有何必挑选个带有乡字的县呢?直接封个县侯会死人吗?何必要玩这种文字游戏!

而且,在诸葛亮和李严封侯的同时,魏延也被封为都亭侯,以当时魏延在军界的地位,和他独自镇守蜀汉的半壁江山,他的地位,与诸葛亮、李严相比,应该只是差一级。三人又都是第一次封侯,不可能诸葛亮和李严上来就是县侯,而魏延确是个亭侯。



所以说,张飞和诸葛亮都爵位,实际上都只是乡侯。至于关羽为什么到死也只是亭侯呢?主要还是因为关羽死得太早,如果他在刘备称帝之后去世,他至少也是乡侯,如果他能够获得刘禅继位,他绝对是妥妥的县侯。

事实上,在刘备称帝之前,他阵营中的主要成员,也就只有关羽有爵位。那么,为什么刘备不肯封其他人爵位呢?因为,当时蜀汉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如果功臣受封爵位,实际上就已接近人臣的顶点,那以后北伐也好、东征也好,如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时,又该如何封爵?

所以在刘备称帝之前,他并没有给任何人封爵位,而等到刘备称帝后,为东征孙权,才特意给张飞和马超这两位军界最重要的人物封爵,但从情理上来说,刘备也只可能给他俩封乡侯。因为,如果刘备在东征之前就给他俩封县侯,那等到他俩在东征过程中立下大功,刘备又该拿什么来封赏他们。

甚至而言,如果东征取得胜利,刘备该拿什么来封赏他们两人?要知道,县侯向上再一封,那就是公爵王爵了,而异姓得公爵王爵是什么概念,只要看看荀彧之死就可以知道。换句话说,当时革命尚未成功,类似的道理,刘备随便一点,大家就应该明白。

但后来,等到刘备去世,蜀汉偏安一隅的状态,已被普遍人认为是很难改变,所以诸葛亮、李严、魏延,还有后来的吴懿、吴班兄弟,都先后被封为乡侯或者亭侯。当然,等到诸葛亮死后,汉偏安一隅的事实,已经被普遍人认为是无法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安汉侯王平、平襄侯姜维、济阳侯吴壹,绵竹侯吴班,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陈仓侯马岱等,这一大批县侯,都开始纷纷出现。


我是赵帅锅


先说结论,刘备并没有亏待关羽。再说为什么:

汉代为表彰有功之臣对他们赐予爵位。汉代的封爵分为四级六等,从高到低分别为: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和关内侯,封地内的赋税收入归受封者支配。

张飞最高的爵位为西乡侯。西乡是一个县而不是乡,所以张飞的爵位为最高一级的县候。关羽的爵位一直没变,为汉寿亭侯,是亭候。所以从级别看张飞的爵位确实要大于关羽,那么这代表刘备亏待了关羽么?不是的。

一、两人爵位的性质不一样。

关羽的爵位是汉献帝封的,而且是刘备集团中除刘备之外最早受封的。关羽之所以被封侯是因为他在200年时斩杀颜良,为曹操表封,后来得到汉献帝的承认。关羽是东汉的亭候。

而张飞的爵位是刘备称帝后封的,是蜀汉的县候。虽然刘备声称他建立的蜀汉政权承续了东汉,但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远不如东汉,所以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含金量要远远大于张飞的西乡侯。而刘备称帝后没有改变关羽的封爵也是这个原因。

二、关羽享受的待遇不低于张飞。

关羽的封地汉寿县位于荆州武陵郡,直到刘备占据荆州后,关羽才真正享受到亭候的待遇。217年刘备和孙权重新划分荆州疆界,武陵郡成为前线。为了保证关羽的封地不受威胁,刘备将益州的葭萌县改为汉寿县作为关羽新的封地。此时关羽虽然是个亭候,但享受的待遇却是县候级别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关羽是正厅级享受正部级待遇。

而张飞的封地西乡县本来在张飞的老家涿郡,王莽时被废除。刘备称帝后,在汉中郡新设立了南乡县作为张飞的封地。西乡侯却在南乡县收租,张飞这个封爵显得有些“名不符实”,直到西晋统一全国后才将南乡县改为西乡县。

综上,刘备在爵位上并没有亏待关羽。


石头说历史


题主的问题里有个小错误,张飞最后受封的应该是乡侯,不是县侯。另外这个不是刘备亏待了关羽,而是关羽死的太早,张飞是关羽死后才得到晋升。在关羽死之前,张飞的爵位和关羽相当,而且含金量不如关羽。

说起来其实刘关张三人里第一个封侯的是刘备,因为和袁术之战,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

关羽受封为亭侯,是在白马之战斩杀颜良以后,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这里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位,应该说曹操确实很喜欢关羽,要知道,此时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将里,也就于禁一个人是益寿亭侯。

而张飞受封为亭侯,较关羽还要晚一些,是在刘备平定荆州南部之后,刘备封张飞为新亭侯。此时虽然名义上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爵位一样,大家都是亭侯,但是这个含金量是不一样的。

关羽的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所封,但是曹操此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代表的是汉献帝封赏。所以关羽的汉寿亭侯从法理上来说,和刘备的宜城亭侯一样,是汉献帝所封,而张飞的则是刘备私自所封,这个就完全是两个概念了。

像吕布占据徐州以后,曾经自称徐州刺史,但是后来他还是念念不忘让陈登去许昌讨一个徐州牧的封号,因为自称和朝廷封的完全不一样。

而刘备之后一直没有封关羽新的爵位也是如此,一来他自己不过是汉献帝封的左将军,宜城亭侯,这个职务也不适合给别人太高的爵位,二来,关羽的爵位是朝廷正式给与的封爵,比私下乱封的要值钱的多。

所以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关羽的爵位也一直没有变化,不过此时蜀汉阵营里亭侯也是最高一级的封爵了。直到刘备称帝后,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爵才晋升为西乡侯。但是此时关羽已经去世,所以他的爵位没有变化。


不沉的经远


一、秦汉爵位探究

秦朝自商鞅变法后,按照赏军功划分爵位为二十级,从高至下以此为: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汉朝沿用秦二十等爵,再次基础上另增设王爵。因此汉朝时期的爵位基本为:王、列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其中王爵在立国之初,功臣中异姓王8位,分别为:楚王韩信、赵王张敖、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臧荼谋反,平定后所封),但最后都被汉高祖刘邦诛伐殆尽,并规定“非刘氏不得为王”,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彻侯汉武帝刘彻时期因避讳而改为列侯,也称通侯。彻侯基本是爵位中的最高级存在,封邑一般为县,在东汉时期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内乡侯、亭侯、内亭侯,大者封有四县、小者为乡或亭,户数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

县侯的封邑一般为一县、乡侯的封邑为一乡、亭侯的封邑为一亭,都有固定封号。至于内乡侯、内亭侯,则比同级乡侯、亭侯相应低一等,常常是没有封号。但是不管是县侯、乡侯、亭侯,他们的爵位同属于列侯,是军功爵位中的最高一级,再上面就是诸侯王一级了,当然曹操新增了公爵,自己就被晋封为魏公,之后再晋封魏王。

二、关羽、张飞爵位探究

①关羽的爵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攻打刘备,刘备战败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关羽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解白马之围被封为汉寿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拜关羽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后占据汉中,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对已经去世的几位重要大臣追谥,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②张飞的爵位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江南各郡,拜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后占据汉中,自称汉中王,任命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钺。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晋升张飞为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封爵西乡侯。

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对已经去世的几位重要大臣追谥,追谥张飞为桓侯。

从关羽、张飞二人分爵时间来看,除过关羽之前有曹操封的汉寿亭侯,此后在刘备面前分爵都基本相同,赤壁之战后,由于关羽已经是亭侯,所以张飞也为亭侯。刘备为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二人都有假节钺之权;而对二人在没有分爵,依旧为亭侯。但是假节钺就是代表皇帝行使相应的权力,在战时可以自主决策,可以直接赏罚将士。刘备称帝后,封张飞为乡侯,相比之前亭侯更进一步,但由于此时关羽已经死亡,所以也就没有册封爵位,依旧为亭侯。蜀汉后主刘禅时期对已经去世的几位重要大臣追谥,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张飞为桓侯,此时二人爵位应该为县侯。根据汉朝爵位制度,列侯中县侯的封号中不必指出“县侯”两字,可以直接说“**侯”;而亭侯、乡侯就必须在封号中指出“**亭侯”“**乡侯”。如:吕布为温侯,爵位是县侯,封地是温县;关羽为汉寿亭侯,爵位是亭侯,封地在汉寿县境内;诸葛亮为武乡侯,爵位是乡侯,封号为武;张飞为西乡侯,爵位是乡侯,封号为西。

因此,不存在张飞为县侯、关羽为亭侯的说法,也不能说刘备亏待了关羽,在同时期关羽的地位一直比张飞高。


安定郡小书生


在三国的历史上,刘备堪称忽悠界的鼻祖,二十八岁的时候,就忽悠了两位天才少年,加入到了他的阵营,这一加入就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两个人就是关羽和张飞,现在你问张飞是县侯,而关羽是亭侯,是不是刘备亏待了关羽?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第一,关羽的亭侯是汉献帝册封,而张飞的县侯是刘备加封的,两者完全不同。

可以这么打个比方吧,一个是国家级的三好学生,一个是省级的三好学生,你觉得哪一位的含金量更高呢?关羽就是国家级的选手,早在他投靠曹操的时候,就已经被汉献帝册封为汉寿亭侯,这是大汉朝皇帝亲自册封的爵位,是得到当时所有人认可的爵位。这也是关羽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被大汉朝皇帝认可,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张飞作为蜀汉的开国元老,在刘备登基以后,被册封为县侯,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开国元勋。但是东吴承认吗?曹操那边承认吗?都不承认。因为他们自己各自为政,只会承认自己这边加封的官位,哪里去管刘备册封了什么人呢?

第二,关羽逐渐成长为一方诸侯,成为刘备又欢喜又害怕的对象。

在刘备一生中,最害怕的人就是曹操,毕竟曹操在很多方面都比刘备强。等到刘备发展壮大以后,他又开始害怕另外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关羽。关羽是被汉献帝亲自册封的汉寿亭侯,是有大汉正统认可的人。后来又担当荆州一把手的地位,长达六年之久。这六年的时间,是刘备最煎熬的时刻。因为这六年的捶打磨练,关羽已经从一员猛将,成长为一方诸侯。此刻如果他北伐成功,把汉献帝接回来了,那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刘备到底是辅佐汉献帝呢?还是杀掉汉献帝呢?如果杀掉汉献帝的话,关羽会不会站出来反对?刘备开始担心了。所以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刘备确实开始警惕关羽了。

第三,张飞家族跟刘备联姻,这是刘备生前的遗愿。

我们都知道后来张飞的女儿嫁给了刘禅做皇后,这是张飞去世以后的事情了。不过这件事应该是得到了刘备的默许,在刘备看来,张飞家族在蜀汉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是张飞给了刘备第一笔创业资金,也是张飞跟着刘备一起出生入死一辈子。所以刘备在临死前提出这个建议,诸葛亮必须要为他完成这个心愿。张飞是县侯,他的女儿自然也是侯爵之女,地位是相当崇高的,嫁给刘禅并不吃亏。不过刘禅好像不是很喜欢张飞的女儿,所以跟她没有生过任何孩子,可能孩子长得随张飞吧,也真是难为刘禅了

第四,刘备对关羽太信任,直接导致他开始不放心张飞。

刘备将偌大的一个荆州全都交给了关羽,在这之后他一心一意地在汉中开垦地盘。可是他发现关羽成为荆州一把手以后,开始有些不好调动了。这就有些难看了,毕竟关羽是自己任命的荆州一把手,如果不听号令的话,那老刘的脸该往哪儿搁呢?有了关羽这个先例,刘备再也不敢给张飞如此重要的位置了。所以在选择汉中太守的时候,所有人都推选张飞前去,而刘备却执意选择了初出茅庐不久的魏延。他不是无限信任魏延,是为了提防张飞,也是借此来敲打一下荆州的关羽。所以这跟县侯还是亭侯没什么关系,主要是他们的地位不同了。


江湖小晓生


我们知道在东汉和三国时期,爵位依次是县侯,乡侯,亭侯。张飞的爵位是西乡侯,其实是乡侯,而不是县侯。

虽然有一些县确实是叫某某乡,但是张飞的西乡侯和诸葛亮的武乡侯并非如此,因为在益州,张飞和诸葛亮被封的时候,并不存这两个地方,认为张飞的西乡是在涿郡的西乡县,而诸葛亮的武乡是在琅琊郡的武乡县。

认为他们是遥领,确实有出现遥领的情况,但是我翻看了后汉书里面的涿郡与琅琊郡,都没有西乡和武乡这两个县,而是到了晋的时候才出现的。

另外,我们来看看蜀汉几个人封爵的时间,关羽是在建安五年,因为袭杀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有些人认为汉与寿应该分开读,是指汉的寿亭侯,但其实并非如此,汉寿才是地名,因为其他被汉朝所封的亭侯,也没有加个汉字。

刘备是建安元年,在拥有徐州的时候,被封为宜城亭侯,也就是说刘备和关羽都是亭侯,都是曹操上表封的大汉亭侯,而张飞是在刘备拿下荆南四郡的时候,封为新亭侯的,这个自然是刘备自己封,曹操和汉献帝肯定不会承认的,马超是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表为都亭侯。

刘备称帝的时候,封了张飞为西乡侯,封了马超为斄乡侯。刘禅继位的时候,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封李严为都乡侯,这四个全是乡侯。关羽在刘备称帝的时候已死,自然就没有被加封,如果在的时候,至少也是个乡侯,甚至还可能是县侯,毕竟关羽在蜀汉的地位仅次于刘备。

有的人想为什么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不加封呢,这样关羽就能赶上了,但是刘备毕竟只是称汉中王,他要加封这些爵位,得等到他称帝的时候,才名正言顺,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群臣要劝进了,这样他们才能被加封。

关羽的汉寿亭侯当然要比张飞原来的新亭侯值钱,但是相比张飞的西乡侯还是不如的,毕竟关羽此时已死,而且还把荆州给丢了,马超由汉的都亭侯被加封为蜀汉的斄乡侯,也可以说明汉的亭侯不如蜀汉的乡侯。

另外,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武乡侯不会是乡侯,是因为魏延的南郑侯是县侯,而且南郑县下还有一个武乡,认为诸葛亮的爵位不可能低于魏延的。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第一,魏延有阳溪大捷,所以被封县侯。

第二,诸葛亮为人低调,他也没有必要通过加爵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在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的时候,诸葛亮给拒绝了,否则如果诸葛亮想的话,像曹操那样,封个琅琊公,琅琊王根本就不是问题,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县侯。


历史简单说


其实关羽之所以是汉寿亭侯,并不是因为刘备亏待他,汉寿亭侯那是当年代表中央朝廷汉帝册封的爵位,这个爵位其实并不低。

第一,当年刘备被徐州士人邀请,前来接收徐州,这个时候割据淮南的袁术引兵来攻,刘备派军队在盱眙、淮阳抵抗袁术,双方交战多次,刘备立下了许多功劳,当时代表朝廷的曹操“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凭借刘备立下的战功得到的”镇东将军“在当时已经是武官的高级官职,也不过才封了个亭侯。

第二,张飞封西乡侯的时候关羽已经去世了,张飞那时已经是功成名就的蜀汉元老,而当年关羽被封汉寿亭侯的时候还是建安年间,又何来亏待关羽之说呢?

第三,从蜀汉开国之时到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除了张飞、马超,其他人封侯没有超过亭侯的。

说完这三点,我们再来详细讨论。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刘备在没有占据汉中进位汉中王之前,他自己本身是“镇东将军”此类高级武官,建安元年被曹操表奏为“宜城亭侯”,但是关羽由于建安五年被曹操俘虏,之后被曹操代表的东汉朝廷封为“汉寿亭侯”,刘备自然没有办法对关羽在爵位方面进行封赏。

又因为刘备、关羽他们都是名义上的汉臣,尽管都知道大汉朝廷被曹操所挟持,但是依旧要认可大汉的封赏。

当时的汉室正统是刘协,虽然他是董卓立的皇帝,但他手续齐全且没有后顾之忧——废帝被杀,而且当初汉灵帝本意也是要立刘协,阴差阳错,刘协最后还是成为了皇帝,那么对于控制了刘协的曹操来说,这个天下肯定是大汉的天下,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厮杀,但是好歹也都要挂个大汉的名头,如果没有名头我也要给你表奏一个,比如赤壁之战后,周瑜事实上拿下了南郡,那曹操顺手推舟表奏朝廷周瑜为南郡太守。


那如果有人不挂这个名头呢,那就会收到其他人狠狠的打击,典型例子便是袁术,袁术四世三公,放着现成的虎贲中郎将、后将军、左将军、阳翟侯的这些个天然具有优势的名号不用,一旦割据称帝,马上遭到前所未有接二连三的打击,几乎瞬间从一流军阀变成三流军阀,这就是当时许多谋士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所在,自然占据了大义名分。

我们来看第二点,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此时第一时间就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去攻打樊城了,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人生巅峰到来了,随后就是陆逊背刺白衣渡江以及之后的关羽败走麦城,等到刘备正式称帝大封百官的时候,关羽已经去世了,而这个时候的张飞自然是刘备蜀汉阵营的开国元勋——被封为西乡侯、官拜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倘若关羽此时还活着,定然也是封为县侯、官拜骠骑乃至大将军。

可惜关羽没有等到这个时候,而张飞虽然等到这个时候了,却也在受封同年死于叛徒之手。

第三点,蜀汉开国到刘备去世,受爵的没有人超过亭侯,像张飞的西乡侯,这个其实是县侯,是一个叫西乡的县,在两汉乃至三国季汉,爵位比之后世隋唐封爵要严格许多,基本符合这个标准:功大封县,勋微封乡、亭。

即使是蜀汉那么多功臣宿将,最后按这个标准走,在刘备时代,封亭侯者也是寥寥无几,因为乡侯、亭侯他们都属于列侯。

所以何来此薄彼亏待关羽之说呢?都是刘备的自家兄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关羽早亡,否则凭借着关羽水淹七军打得曹操想要迁都避祸的大功,封个县侯又有何不可呢?

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永远成为了历史中为数不多但极其闪亮的理想和浪漫还有人文主义,甚至成为了后来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现象和历史典故,足耀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