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頻率比較高的人,是不是能力不足的人?

逍遙邀對聯


說到跳槽頻率比較高,其實簡單的說一種是能力不高的,另一種是能力比較強,但在短時間內跳槽比較頻繁的。

那麼就來說一下為什麼有這兩種情況的出現:

第一,能力不高,喜歡通過跳槽來為自己做多項選擇,多半是有選擇困難症和眼高手低的一類人。

說實話你可以發現,幾乎每個周邊都會有這樣能力不高,喜歡跳槽的人。在他們眼裡,總是覺得沒有一家公司能入得了法眼。

只要工作時間長了,工作累了,工作中體力活多了,離家遠,工資低……反正理由很多,多數是認為是公司的問題。然後一不爽就選擇裸辭或者跳槽。

其實,這種狀態是典型的“職場菜鳥”和心裡不成熟的表現,眼高手低,同時能力不足,很多情況不去反思自己的問題,把問題全部認為是公司的問題,搞的全公司都圍繞他轉一樣。


第二,有能力,能力很強,在短時間頻繁跳槽,在試錯階段,這樣一類人只要明確目標,往往在後期工作會很專注。

說到這裡可以說,大學畢業後誰沒有在多家公司工作過的經歷。幾乎很少能馬上就找到和自己專業十分對口,乾的得心應手,薪資也滿意,還能學到很多東西的公司。

這段時間,往往是試錯階段,體驗階段,學東西階段。可以說,在這個階段,往往會朝著學東西,學工作經驗。你能說,這個時候能力不強嗎?


往往這個階段是訓練能力的時候,這個階段就會出現像一些學某項技能很快,理解能力很強在一行很快能適應的一類人。這類人一旦明確了目標,往往在這一行深耕下去,成為這一行業的精英。

總結:如果能力不足的,調整心態,及時提高職業技能比頻繁跳槽重要。如果是一時很難做出選擇的,我認為從“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未來的職業目標”這三方面來做覆盤和反思,我相信你很快就能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


八月說


這種說法不能一概而論,職場中跳槽是一個很常見的事,大家跳槽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崗位變動頻繁,五年職業生涯,已經有三次跳槽經歷,幾乎每一年半都有一次工作的變動,這樣的人在多數HR眼裡可能會被認為工作能力不靠譜,但仔細看一下工作經歷就會發現,有的人跳槽後,不僅升職加薪,平臺也越來越大,個人也有更大的施展才華的空間。

我有一個朋友在互聯網行業,6年時間先後經歷了美團、百度、阿里、頭條等四家公司,美團作為畢業首個offer,工作了兩年跳槽到了百度,工作一年後,跳槽到了阿里,工作三年後,跳槽到了頭條,僅僅四次跳槽,年入總包達到了150W,個人也從當初的初級工程師,變成了資深專家。

頻繁跳槽可能跟行業有關,如果你在大公司之間頻繁流動,那麼對於你的職業生涯絕對起到正面的加成效果。大公司市場大,業務種類廣,僅僅研發崗位就數不勝數,有經驗的人隨時都可能被獵頭關注到,這樣跳槽根本不是一件難事,即使頻繁跳槽,他們得到的評價應該也不會低。

也有一些人跳槽茫無目的,不僅沒有職業規劃,頻繁換行業,就連每個工作的時間間隙也極為短暫,這樣的人也許有能力,但職業生涯無規劃,短期內任性妄為也許很舒服,時間一長就會發現,自己的職業生涯可能面臨失敗的局面。十年後,人家一步一步成為行業領袖,而你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

在一個行業裡面沒有3到5年以上的積累,在一個公司工作不到一年以上,不建議跳槽;同樣也不要因為工作不順心,就賭氣跳槽;更不要在下家無著落的情況下就選擇跳槽,否則等待你的絕不是什麼好下場。

跳槽有風險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新工作等待你的將是未知的風險,而你很可能需要半年時間才會熟悉新工作與新環境,而你也不確定新工作是否一定好於其他選擇,所以每一段跳槽都要慎重。

那些頻繁跳槽的除了個別人有出色的能力外,大部分人也就是無奈的被動跳槽而已,能力真的一般般。


沐雲成長日記


個人大學畢業以來的跳槽:第一階段,剛畢業的時候頻繁跳槽,試錯,兩年內換了是行業並最終選定了目標行業。第二階段,選定行業和公司深入工作幾年後,薪資待遇已極度低於同崗位市場水平,通過跳槽重新給自己進行了市場定價。第三階段,個人家庭原因不得不跳,被動跳槽。第四階段,工作職位進入瓶頸期,跳槽實現職業晉升,跳了兩次,其中第一次算是對崗位判斷失誤,略有遺憾,也算是職業晉升階段的試錯。……跳槽思路一定要清晰,試錯風險要控制好,否則自毀前程。我自己第三階段的跳槽是被動跳槽,差點把自己職業生涯毀了,幸好我當時給自己的風險底線設置好了,才沒有一落千丈無法翻身。

總結:跳槽本質是件中性事件,是解決職業發展問題的一個方式。無論跳槽與否,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如果一旦出現薪資長期低於市場價格、職業生涯無法晉升等職業發展的實質問題。都應該反思,如果跳槽這個手段已經用過,那就要考慮其他方面的問題了。


瘋子73727929


從我做HR招聘這些年的觀察來看,”跳槽“頻率和能力沒有絕對的負相關,單純以能力來定性,並不合適。

究竟怎麼看待”跳槽“頻率比較高的人呢?

下面我來給大家做一些分析:

一、”跳槽“頻率和一個人的職業規劃有關

經常有人前來諮詢時會問我:丁老師,跳槽多是否一定不好,不跳槽的那種人HR最喜歡了吧?

我有些苦笑不得,對方有這樣的誤解我可以理解,因為這個社會總在批判年輕人浮躁、跳槽多。

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跳槽頻率的高低,真不是絕對的。

1、朋友A,她在一個單位工作了整整十年,崗位是行政專員。因為單位效益越來越不景氣,員工都看不到希望,於是A就從單位離職出來了。但是她面試了好多家,都沒有拿到合適的offer。

A說:求職時,面試官就是覺得她在一個單位做了十年,還是行政專員,有點懷疑她的能力。

是的,A這個人性格就是喜歡求穩,十年一個單位忠誠度是高,但這樣的穩定就依賴於平臺,而非個人自身。當平臺不穩了,A也就不穩了。

2、朋友B,她同樣也工作了十年,期間跳槽三次,工作過四個公司。從一個HR助理一路做到HR總監。

B有次自嘲:下次我再跳槽的話是不是太頻繁了,估計沒有公司會要我啦。

我說:我並不覺得啊,因為你每一次跳槽都是依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的,我看到的都是在往上走。

A和B,兩個人,如果要比較現在的能力,那一定會說B更強,但事實上跳槽的頻率也是B更高。

我覺得這中間的差異,主要是源於兩人的職業規劃不同罷了,B從畢業開始就規劃好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要達成什麼目標、實現的路徑是怎麼樣的,當遇到好的機會,她果斷會選擇跳槽;而A一直是打工求穩的心態,只要一份工作能讓自己一直幹下去,為啥要考慮發展這麼頭疼的事情呢?

二、能力不足的人,該如何選擇跳槽

說完A和B的故事,會令人產生一個疑惑:如果我也和B一樣能力不足,是該多跳槽還是少跳槽好呢?

我覺得有兩點要考慮清楚:

第一、導致你能力不足的原因是什麼?

究竟是你自己不努力學習、實踐還是公司限制了你的發展?

這非常關鍵,也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歸因模式,是內歸因素還是外歸因素。

你自身原因導致的就是內歸因素,那麼即便你不跳槽,只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付出更多的努力,你也可以取得事業進步與職業發展。

是公司原因導致的就是外歸因素,你已經足夠努力了,只是目前的平臺無法提供你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那麼跳槽就是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換到其他更好的公司,也許你的人生會翻開嶄新的一頁!

第二、跳槽能給你帶來什麼價值?

現在許多人跳槽的原因都很簡單,一次吵架受了點委屈就裸辭,可是你是否想過:天下哪有不委屈的地方?這裡的人際關係複雜,其他公司就很簡單了嗎?也許只是一個坑到另一個坑。

只要不突破你的道德底線,屬於你個人的原則性問題,我覺得首先就不要衝動型跳槽。

考慮跳槽的選擇,一定要想清楚能給你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第一方面是錢,新的工作是否能給你的收入帶來明顯的增長?如果是,那我想可能你之前的公司讓你低就了;

第二方面是職業發展,新的工作是否給你更高的職位、更大的成長空間?如果是,那你是否又敢於接受挑戰?

第三方面是其他因素,例如新的工作機會是否讓你的生活上更便利,是否有熟悉得領導更NICE等。

總之,職場上作為一個成年人,你需要有經濟、理性的思維來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假如找不到這樣的價值點,我建議你先等一等,或者讓更專業的獵頭來幫助你。

三、能力的培養關鍵取決於你自己

以上分析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可以看出,能力和跳槽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尤其是30歲以上的職場人,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增長還是依託於平臺,我覺得你需要認真進行思考:究竟你能力的背後是平臺的能力還是自身的能力。

有些公司裡的管理層,看起來位高權重,其實能力並不強,一旦這樣的公司出現問題,這類人是很難再到外部風光。

而有些公司的核心骨幹,自己能力很強,與公司之間的關係更像強強聯合,彼此促進。真的有天公司出現問題了,這類人換到任何平臺都一樣是金子。

因此,我想說的是,30歲以後的你,應該讓自己也開始變成“平臺”,例如你可以有能力去帶領團隊,培養新人,幫公司開拓新的業務等等。

當你的焦點是放在自己身上,而非跳槽換平臺這件事上時,你才能真正培養起職場核心競爭力。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見解,僅供各位朋友參考,希望有幫助、有啟發!

我是丁路遙知事,歡迎轉發並點擊關注我。每日為您解答各類職場問題、分享職場信息。

丁路遙知事


頻繁跳槽跟性格有關,但跟能力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我們來分析一下頻繁跳槽的3個原因以及3個跳槽的建議:

1.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晰

如,我有個朋友做文員的,本來幹得好好的,卻嫌這份工作沒挑戰性,枯燥無味,看到好友在做銷售,每天接到上萬的單子覺得很酷很帶勁,關鍵是月薪也高,這位朋友很動心,決定不幹文員要去做銷售。

後來她去了一家健身房當銷售,才發現這一切沒她想象的那麼容易,她不僅記不住銷售知識,面對陌生人也無法圓滑地打交道。總而言之,她的性格並不適合成為一名銷售員,儘管她非常想要改變自己,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這位朋友畢業兩年,換了四五份工作,做過客服,銷售,文員等類型,但始終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就屬於定位不清的,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能做什麼,什麼工作才能揚長避短。

2.眼高手低型

有一類人總覺得目前的薪水配不上自己的能力,於是不斷跳槽,希望能夠找到越來越好的工作。

但實際上,這種人去了哪裡,都不會得到重用,因為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如小張(化名),小張第一份工作也是銷售,但他去的是大城市的大企業,資源和銷售機制都非常成熟,客戶也是現成的,因此業績不錯,收入也還可以。

後來成家了,小張覺得現在的薪水太低,他自信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於是跳槽了,不過跳槽後他發現,自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一切只是平臺提供的優勢罷了,因此他的下份工作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順利,給的薪水也不那麼高,但他沒有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是以跳槽來解決問題。

這種人並沒有自知之明,給自己的評價遠高於客觀水平,結果到了市場上檢驗馬上就會很失望,但他們又不安於現狀,總想找到更好的,結果就出現了不斷跳槽的局面。

3.遇到困難逃避型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裡面的來棲就是這種類型的員工,來棲在一家網絡工作上班,作為初來乍到的新人,他因為洩露了產品視頻引起軒然大波,還差點導致公司蒙受巨大損失。

來棲因此非常愧疚,同時懷疑自己的能力,感覺自己什麼都幹不好,經過再三思量,他向東山遞了辭呈。

但東山並不接受,他只好留了下來,之後因為遇到其他困難,來棲申請調職,東山笑了起來,鼓勵他,並且真誠地讚賞了來棲身上的優點,這才打消了來棲離開的念頭,幫他重拾了信心。

來棲是不是很像初入職場的我們,作為一個新人,我們經常一不小心就捅婁子,還感覺自己很差勁,整天活在自我懷疑當中。

為了逃避困難,很多人會直接選擇離職,但去到另一個公司,這些困難依然會接踵而來,於是就陷入了不斷跳槽的死循環。

那麼,想要避免頻繁跳槽,我們應該怎麼做?

1.找到你的優勢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樣,她的優勢是喜歡小孩子,而且性格單純,如果去做幼師是非常合適的。

但如果去做銷售,她的缺點會暴露出來,如,不懂得溝通,說話總是直來直去,容易得罪客戶。

如,做事不細緻,不懂得去跟進客戶的需求等等。

找工作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優勢,不要去挑戰自己的短板,有些事情你無論怎麼努力也做不好,但有些工作能夠讓你揚長避短。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

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朋友們經常誇你什麼優點?

身邊的人會拜託你幫什麼忙?

有什麼事情你做得比別人好?

你做什麼事感覺很輕鬆?

2.遇到困難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逃避困難

逃避困難在職場中是很常見的事情,很多人都有這種畏難心理。

但我們要知道,困難是逃不掉的,你在這個公司不去處理掉,去到下個公司依然還是會遇到,所以長痛不如短痛,與其讓這個問題不斷困擾你,不如你主動出擊,去把它解決掉。

如,我曾經不擅長做視頻,每次讓我剪輯視頻我就感到害怕,不想做,但當我試了一次之後,我發現沒有我想象的那麼難,而且在動手的過程中,我相當於學習了一門技能。

這樣的話,無論我去到哪裡,這種技能都不會丟,下次遇到這種事情也沒有那麼害怕了。

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腦海中設置了很多可怕的場景,跨出第一步,剩下的就容易了。

3.千萬不要裸辭

如果你跳槽的原因不是上面這幾種,而是你工作的行業再走下坡路,或者公司發展遇到了天花板,這時候跳槽是可以的。

但是,不建議裸辭,一定要找好後路才提出離職。

一來,沒有工作的那段日子你會很慌,而且要有積蓄才能安然度過。

二來,空白的這段時間,在簡歷上不好交代。

三來,會增加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這個過程中一直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你會陷入死循環,時間久了,你可能連工作的心情都沒了。

我是蘇樂,前500強企業文案策劃,富書,樊登讀書原創作者,青雲計劃得獎者,一對一寫作培訓師,專注分享寫作乾貨和職場提升方法,歡迎關注我!

蘇樂愛寫作


恰恰相反,跳槽頻率比較高,至少能證明他在找工作這項能力上很強。

別不服氣,不信你辭職找工作看一看,有沒有人家找工作那麼順利,有沒有人家越跳槽越好的那種情況。據說,就有人兩年換了5份工作,工資收入翻了兩番的情況。所以跳槽頻繁,證明他能力很強,這並不奇怪。

當然啦,並不是所有跳槽頻繁的人能力強,有一些是被迫無奈的,在哪一家公司都幹不長,多半是因為公司發現這個人做事不行予以辭退,當初之所以能夠錄用,往往是因為被對方的假象所迷惑,這種人就是我們常說的高開低走:面試的時候看上去很不錯,但是用起來卻並非那麼回事,可謂名不副實。就像一隻花瓶,很漂亮,但只能當擺設。

可以說這種頻繁跳槽並非是自己的主觀意願,還是本身比較差,只是憑藉面試的充分準備和發揮,矇混過關,可一旦入職做實際工作,就暴露了自己的軟肋和虛弱,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能力不足。

還有一種是此人心浮氣躁,淺嘗輒止,在哪裡都幹不長,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很容易厭倦。剛開始入職的時候,對環境和工作都比較新鮮,乾得很起勁,但時間一長,覺得沒勁兒,興趣點轉移,目標也就不在這裡了,他必須通過跳槽去尋找新鮮感和刺激,這種多半屬於心態問題。而心態問題多半是由於他的認知能力不足,比方說做這份工作認為沒前途,學不到什麼東西。實際上,很多工作就是從基礎幹起的,他沒有看到一項工作的遠景和使命,只是得了近視眼,只看到了手頭上的工作,對更需要專業,更需要戰略眼光的事情卻視而不見。

其實像這種人並不少見,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眼高手低!做什麼事情習慣從負面的角度去看待,而且喜歡給自己找理由,常常歸罪於外。他們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積極,更不想著如何去改變。其實他們跳槽根本就不是工作本身的問題,但是他這個人的問題。

一個人的能力不足但學習態度好,往往還可以彌補,畢竟可以通過學習調整,能夠提升他的能力;怕就怕一個人能力不強,還不願意學習,不願意調整自己,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如果這樣的話,他的跳槽不過是毛驢拉磨,轉了一圈又一圈,重複一個又一個的循環而已,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一個跳槽頻繁的人,主要還是他的認知和思維模式在起主要作用。剛剛畢業的前兩年頻繁跳槽還能夠理解,畢竟很多人還處於社會職場的摸索適應期,如果過了兩年之後還一直這樣,這種人基本上也就停止成長了,不大可能做出什麼像樣的成績。

只有那種跳槽每跳一次都能實現職業飛躍的人,才是真正的往上走,比方說從小公司跳到大公司,從低職位跳到高職位,從不知名公司跳到知名公司。至少在給人的感覺上,你是越來越牛了!否則你只是在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跳來跳去,只是低水平的重複而已,跳得越多,死得越快。

你說是嗎?

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職場中頻繁跳槽會讓人覺得該候選人流動性太大,穩定性較差,造成不願意錄用的影響,事實上頻繁跳槽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行為,並不是所有的頻繁跳槽都應該被唾棄。

一,年輕的職場萌新

23-25歲之間的剛畢業小年輕如果頻繁跳槽我認為值得鼓勵,以前大家上大學找工作,要麼是包分配,要麼是專業對口,而現在早已經沒有了這樣的觀點,學的機械乾的文員比比皆是,加上現在的年輕人一畢業就迷茫,工作一半年後仍然迷茫,所以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一定不能在某個崗位上湊合工作。

畢業後做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就會是以後長期發展的工作了,所以第一份工作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未來,決定著前途,因此第一份工作不喜歡就換,換第二個發現不適合還是得換,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不喜歡的工作長期幹下去就成了工作的傀儡,既不喜歡,迫於生活又不得不幹。

剛畢業趁著年輕,要有不斷試錯的勇氣,因為只有這個時期試錯的成本較小,才能讓你真正找到自己熱衷的行業,幹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才能長久,才能談未來,才敢言成功的話題。

二,經驗豐富的職場老鳥

一般工作兩年以上的人基本都已經職業定型了,既然橫向基本定型,那麼就要在自己領域的縱向進行深耕發展,頻繁調槽只會在找下一份工作的時候更加的不容易,要麼是能力不足被單位拋棄,要麼是自己太矯情。

作為一個HR,談不上閱人無數,但也確實見過形形色色的候選人,有的太穩定了,雷打不動,有的跳槽過於頻繁,時刻有流走的風險,這兩種其實都不能作為最佳候選人,過於穩定的人只有忠誠度,在創新意識方面一定不太擅長,僱傭成本不變的時候可以接著用,抬升成本繼續僱傭就很雞肋;頻繁跳槽的隨時也會流失,人力部門各個環節都得增大成本,包括招聘,預算,培訓,勞動關係等。

一般工作數年以後還頻繁跳槽的人我見過的多是這樣的:

1.低能找高薪,基本工資低,績效工資高,完不成績效被辭退;

2,包裝簡歷高薪入職,能力更不上露出破綻被辭退。

3.盲目自信,以為自己很值錢,裸辭後屢戰屢敗。

所以我個人覺得頻繁跳槽不一定是能力不行,年輕人還是需要經過多次試錯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常言道“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入錯行很可怕的,人們還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不小心的入錯行,可能某個行業就差了個狀元,工作經歷豐富年紀稍微長一些的,頻繁跳槽大多是能力不行,多注意提升和反省自己才行,一家企業不適合自己發展有可能是企業的問題,如果每一家都不適合,絕對就是自己的問題,一定不是點兒背。

最後,跳槽該跳還得跳,有能力的越跳越吃香,沒能力的再跳都是在原地打轉!


筆記簿杏豆


跳槽頻率比較高的人,也有可能是能力太強的人。

我們都知道雲鋒基金創始人之一的李穎,她用3年的時間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畢業時擁有兩個學士學位和一個碩士學位,這樣的人可能是能力不足的人嗎?但是,她在10年時間裡跳槽4次,平均兩年半一次。

我們可以看看她的跳槽經歷,2000年畢業進入麥肯錫做管理顧問,2002年跳槽到Ikanos做市場及營銷總監,2005年跳槽到ut斯達康做副總經理,2006年跳槽到KPCB做合夥人,2010年與馬雲等合夥成立雲鋒基金。

從管理顧問,到市場及營銷總監,到副總經理,再到合夥人,一步步走來,是因為李穎在追逐一個夢想,就是“找一個團隊自己創業”,而頻繁跳槽恰恰是她積累行業經驗,實現夢想的途徑,頻繁跳槽恰恰是她能力很強的體現。

反觀我們的很多企業裡,有的人十多年待在一個崗位上,甚至有些人一輩子待在同一個崗位上,對企業的忠誠度也很高,我們就能說他能力很強嗎?或許他待在一個地方舒服慣了,不想動,或許是當“螺絲釘”久了,害怕出去,還記得收費站撤銷,“我的青春都交給了收費,現在我除了收費啥也不會”的事情嗎?

所以,跳槽頻繁的人也有可能是能力太強。職場人要做好人生規劃,事業發展規劃,靜下心來,真正想一想“我想要什麼”,真正打造專業積累、管理積累和社交積累等核心資本,這才是職場人的內在價值,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剝奪不了的,與你跳不跳槽沒有關係。


自由職路


跳槽是中性詞,但頻繁跳槽卻讓人懷疑。這類人不一定是能力不足,但是職業的忠誠度卻要大打折扣,以至於很多的企業都有明確規定:對跳槽頻繁至某種程度者,不予錄用。

跳槽有主動跳槽和被動跳槽。

1.主動跳槽者,能力相對比較強,他們跳槽的原因主要是通過跳槽,實現職位或者薪資的快速升級。職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後面的用人單位,一般會給一個更高的職位;相應的,薪水也會覆蓋前面的薪水。雖然說人往高處走,但是頻繁的跳槽,一方面說明這個人功利心太強;另一方面,會給企業的工作穩定性造成很大的影響,關鍵職位甚至會有利益損害。所以即使能力再強,用人單位也不太喜歡這類人。

2.被動跳槽者,很多都是在工作裡被淘汰下來的。比如銷售崗的末位淘汰,其他崗位的弱者替換。這類人也分兩種,一種是能力本身很弱,不管做什麼都不行;另外一種,只是沒有找到自己合適的崗位,頻繁跳槽是一種試錯。

作為用人單位,首先要甄別應試者屬於哪一類,然後再根據不同的崗位,確定是否錄用一個頻繁跳槽者。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短處,是不是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崗位職責才是重要的。



17譚


沒有這麼絕對的事。

1、能力好的人

其實往往有能力的人,對於自我價值的體現更加強烈,當公司目前不能滿足其價值體現(更好的薪資、更高的職位)時,則會毫不猶豫的跳槽。這部分人相當的自信,而且也有實力,在很短時間內會迅速找到能滿足自己預期目標的公司。

2、能力不好的人

對於能力不好的人,進入公司時發現公司對於該崗位的要求,遠大於自己實際能力,只不過湊巧的是在面試環節很好的被掩蓋了,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會顯示出力不從心的狀態,因此通過跳槽來跳出這個自己挖的“坑”。

3、定位不清晰的人

還有一類人,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沒有清晰的認識,急於擺脫現有狀態,因此當收到新的OFFER時,不去實際瞭解新公司的情況,一頭栽進去。然後才發現,公司有諸多不足,且還是自己無法忍受和接受的,因此陷入死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