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妃為什麼要穿花盆底鞋,除了美觀最重要的是方便皇帝

看過清宮劇的一定都對花盆底不陌生,宮廷裡的娘娘都得穿著花盆底鞋行走,但是這樣的鞋都十分不好走,一走不好就容易摔跤。可是這麼難穿的鞋子為什麼清朝宮廷裡的女人還老是喜歡穿呢?清代花盆底鞋,又叫做旗鞋,是清朝時滿族婦女穿的一種鞋子。它主要以木為底,鞋底高5-15釐米,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

清朝皇妃為什麼要穿花盆底鞋,除了美觀最重要的是方便皇帝

但是滿族人在入關之前都是遊牧民族,經常要在草原上騎馬打獵,穿這種花盆底鞋非常的不方便,滿清人到底是為什麼開始穿花盆底鞋呢,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其一我國曆史中一直有一個陋習叫做纏足,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女性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之畸形變小,古人認為這樣是美觀的。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就會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這樣走路看上去楚楚可憐,彷彿風一吹就能給颳倒似的。

清朝皇妃為什麼要穿花盆底鞋,除了美觀最重要的是方便皇帝

在滿族人入關後,滿足女性看到這樣的漢族人小腳的走路方式恩娜多姿的步伐甚是喜歡。所以都想去效仿她們裹小腳,可是滿族男子非常不喜歡這樣的三寸金蓮,而且皇帝也曾明令禁止這樣的行為,所以不敢違抗命令的女人們只好想別的方法,花盆底鞋也就出現了,這種鞋子鞋底很高,完全可以遮住女子的腳,就達到了不需要裹腳也有“小腳”的效果。

清朝皇妃為什麼要穿花盆底鞋,除了美觀最重要的是方便皇帝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曾經傳說滿族人的先祖們在打仗的時候遇到了一篇泥塘不知道該怎麼度過,這時候就有人提出在鞋子上綁上高高的樹杈,踩著過去最後他們順利渡過泥塘取得成功,為了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花盆底鞋”便產生了。但我認為這樣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清朝皇妃為什麼要穿花盆底鞋,除了美觀最重要的是方便皇帝

最後就是說花盆底鞋的出現是為了方便皇帝認人,畢竟皇帝的後宮佳麗三千不可能每一個妃子都記住,這時候就靠花盆底來認人了,清朝的花盆底鞋的樣式是依靠她們的地位來決定的,皇帝要是忘了眼前女子的身份和地位,只要看一眼那雙鞋,便可以快速反應過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