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的灭亡了?

数字六


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的灭亡了?元朝并没有很快灭亡啊,其实元朝在中国古代其实并不算一个短命的王朝,跟与它同类的王朝相比甚至还算长命的,而感觉元朝短命其实跟一些错误的参照系和错觉有关。


元朝是短命朝代吗?

其实要说元朝是短命朝代也没有错,因为毕竟从它在公元1279年统一中国到公元1368年退出中原,总共只有89年。即使从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算到公元1389年北元灭亡,整个时间也不过117年。而中国历史上汉唐明清这四个大一统王朝存在时间都超过200年,北宋也存在了167年,跟这些朝代相比,元朝确实短命了不少。

元朝

但反过来想想,在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的王朝里,真正比元朝长的也就是这几个了,而且宋朝自始至终是不能算成大一统的,因为它的边界始终都在长城之内,甚至连长城之内汉人的传统领地幽云十六州都基本没有被纳入其版图。所以真正存在时间比元朝长的大一统王朝,其实只有汉唐明清四个。当然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说夏商周的时间都超过400年,周朝甚至有800年,但夏商周这三个王朝其实并不是大一统的王朝,首先它们的疆域都还达不到后来秦朝的疆域,可以说连广义的中原地区都没有完全统一。而这几个王朝的形式还基本上属于部落联盟的性质,只是不同部落有个尊奉的名义共主,所以这几个王朝在形式上也不属于大一统王朝。

所以元朝在大一统王朝里其实是排名第五的王朝,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元朝其实也并不算太短命。而且说元朝不算短命还因为与元朝对比的参照系其实不应该是汉唐明清,而应该是秦晋隋这三个朝代。因为元朝建立之前,中国的形势和秦晋隋建立前的形势是一样的,和汉唐明清建立时的形势则完全不一样。

南北朝晚期形势

大家知道秦晋隋建立之前,中国都是经过了长期的分裂。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在之前西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又分裂了549年。晋朝统一之前,如果从曹魏代汉开始算也已经分裂了60年,而如果从黄巾起义汉朝军阀林立开始算则已经分裂了96年。而隋朝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南北分裂也已经持续了273年。那么元朝统一中国之前中国是什么一个状况呢?从唐朝在公元907年灭亡之后,中国其实就又进入了一个南北分裂的时代。从五代十国,到北宋、辽、西夏对峙,再到南宋、金、西夏对峙,到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时为止,中国又已经分裂了372年。

南宋与金、西夏对峙形势

所以其实元朝是和秦、晋、隋一样在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和汉唐明清在本来就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统一王朝可以说是有着根本不同的,其难度也要大的多。而找对了参照系,再看元朝就会发现它可一点都不短命了。因为在此之前实现了大一统的三个王朝寿命可都比元朝短非常多——秦朝统一到灭亡只维持了14年,西晋统一到灭亡只维持了36年,而隋朝从统一中国到灭亡也只维持了30年,可是元朝同样是终结了长期的分裂,在统一之后却在中原维持了89年。和与它同类的朝代相比,元朝非但不短命,相反却是非常长命了。

元朝是否抗拒汉化?

而说到元朝短命,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元朝抗拒汉化,所以它才短命。那么咱们就来看看当时元朝统治者是否抗拒了汉化。首先在公元1271年忽必烈宣布建立元朝之后就开始在其统治区域内行汉法。但元朝在建立初期却没有科举,所以这个汉法相对来说并不彻底。但从公元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之后,元朝的科举制度还是一直实行到了元朝退出中原时为止,其间只是在公元1336年和1339年停办了两次。当然元朝的科举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中进士的人数相比宋明也少的多,但后来科举制度还是得到了相对连贯的实施,所以其实当时元朝政治制度在逐步走向彻底的汉化其实也是挺明显的。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惠宗(元顺帝)的画像

另外从元朝皇族来看,其实汉化的速度也并不慢,至少跟其它几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相比并不慢。当然这样说肯定很多朋友会表示反对,说元朝都到最后一个皇帝了还没完成汉化。但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继位时其实距离元朝建立也才过去了62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个北方游牧民族想彻底汉化其实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比如在中国历史上,汉化最成功的鲜卑人所建立的北魏政权,从建立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推行汉法,其实经历了108年。而在后面被认为汉化比元朝成功的清朝,即使是从入关的1644年开始计算,加上62年也才到了康熙45年,而康熙皇帝虽然也曾着力推行汉化,但他的母语仍然不是汉语,他在位早期摄政的孝庄太皇太后甚至还根本不会说汉语。而清朝第一位真正把汉语作为母语的皇帝其实是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他即位时已经到了公元1735年,此时清朝已经建立了91年。

而元朝的第一个皇帝忽必烈就会说汉语,史书记载忽必烈在位时还经常到国子监考学生的书法的背诵。当然元朝后来有几个皇帝汉语水平一般。但他们在位的时间基本都处于元朝建立之后20多年到50多年这段时间,这时有一些元朝贵族不会汉语其实完全是正常情况。而且曾经出现有皇帝汉语水平一般的情况,还有一个原因是元朝皇帝换的太频繁,从忽必烈死到元顺帝继位,39年就换了13个皇帝。所以这里面有些人汉语水平一般其实也是难免的,而且这种现象也是造成大家感觉元朝汉化非常慢的原因。比如说元朝的第6个皇帝泰定帝汉语说得一般,可能不知道的人就会觉得元朝皇族汉化实在太慢了,但其实泰定帝继位时元朝才刚刚建立52年,如果把这个时间换算成清朝,此时才是康熙35年,当时清朝不会汉语的贵族也还是大有人在的。

北元昭宗

而且元朝后期的多位皇帝其实汉文化的水平是相当高的,根据现在能看到的文献,元朝中期的元文宗有四首相当有文采和意境的汉诗传世。而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也著有汉诗,而且史书记载他能文、能诗、能书,特别是汉字书法写的好。而他的儿子,也就是北元的元昭宗则比他汉化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不但汉诗也写也很好,而且模仿宗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几乎能乱真。而如果类比,他相对于元朝比乾隆相对于清朝还早。所以至少从皇族这个角度,元朝的汉化速度一点也不比清朝慢,甚至比清朝更快。

北元昭宗的书法作品


所以元朝的“短命”本身其实是不太准确的,所谓元朝统治者汉化慢甚至完全没有汉化更是一种错觉。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终结了大分裂局面的王朝里最长命的王朝,而它相对于汉唐明清的“短命”一是因为长期分裂之后整合各地局面本身就很困难,这类王朝“短命”是难逃的宿命,二是因为元朝宫廷政变太多,政权更迭过于频繁,最后又发展成军阀割据,而相对来说民族矛盾其实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原因了。


桃花石杂谈


这个问题本来我没啥资格回答的,正好最近有部电视剧,叫那年花开月正圆,其实我觉得正巧能回答这个问题。吴家因为分家,变成了吴家东院,中院和西园。所以在布生意上打不过胡杏儿他们家,在药材茶叶上打不过沈家,都成不了第一。后来嬛嬛把他们整合起来了,他们就都成了各行业第一了。这个道理和元一样。不分家,就牛逼,分了家,一家家都慢慢亡了呗。因为他们没有出一个嬛嬛可以把他们整合成一家人啊~~


龙里格龙


元朝的快速灭亡,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这里说几个理由。


第一,元朝统治者内部自身的争斗。成吉思汗是一个威望非常高的超级霸主。但是成吉思汗去世以后,他的四个儿子就开始了汗位的争夺。成吉思汗在身前就知道他的儿子会为了汗位进行争夺。所以才会四处争霸,打下更多的地盘,分封给四个儿子。这个目标实现了,但是蒙古最总领的那一个大汗,却依然在争夺之中。权柄在他孙子辈的时候,由三儿子后代转移到四儿子的后代蒙哥身上。然后蒙哥的权柄又转移到弟弟忽必烈身上。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蒙古皇室就开了一个争权夺利的坏头。元朝建立以后,皇室之间为争权更是进行了许多非常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让内部产生了巨大的消耗。

第二,蒙古人没有处理好民族矛盾。蒙古人在统一南宋的过程中,遭到了汉人的剧烈反抗,他们也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屠杀。但是当他们统一全国以后,却依然把汉人当成它们的敌人来对待。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一来,在五胡乱中华的时候就已经这样做过。二来,也是南方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上千年的对抗所致。三来,也是作为北方游牧的蒙古人,缺乏一种自信和包容。民族矛盾没有处理好,直接导致了汉民族民间力量的聚集壮大,最后如决堤一样冲涌起来,势不可挡。


第三,蒙古人对于汉民族文化的排斥。汉民族文化以三纲五常、忠孝节悌这些东西,作为规范社会的秩序,上千年来一直行之有效。但是突然之间这些东西都不起作用,而只是依靠武力来进行控制,这样,社会势必进入无序混乱,动荡不安,这种动荡不安的结果就是矛盾更加突出,暴力事件频发,最后酿成元末农民大起义,一介农民最后当到了皇帝。

第四,蒙古人尚武精神的缺乏。蒙古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源于他们当初生存环境的险恶,在马上练就了彪悍的尚武精神。但是经过了几十年,当这个马上民族来到富庶之乡以后,优裕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的身体体格严重退化,尚武精神严重缺乏。一个本来依靠马上来统治世界的民族,再加上它没有更多的统治手段,而尚武精神又缺乏,其灭亡基本上就是在旦夕之间。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元朝的寿命确实比较短,从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开始算起,到明军大将徐达攻占元大都为止,元朝前后共经历了97年,国祚尚且不足百年。

对于元朝的灭亡,蒙古贵族的压迫,吏治的腐败是躲不开的问题。但仔细想想,元朝并非中国最短命的王朝。对比一下,秦朝的国祚是14年(大一统时期),西晋的国祚是50年,隋朝的国祚仅为38年,相比之下元朝的国祚还算是说得过去。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异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建立并非依赖贤德之名,而是完全通过武力征服天下。(元朝版图)

在元朝建立后,蒙古贵族制定了许多不公平的法律。例如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能报官,但官府都是由蒙古人控制的,汉人自然处于劣势。而蒙古贵族如果打死汉人也不用偿命,只需出一些丧葬费即可。这种赤裸裸地歧视,就连清朝也不敢这样。

清代的法律虽然同样是偏袒满族统治者,遵循着“同罪不同罚”理念,旗人犯罪受到的处罚要比民人轻,但罪名起码是一样的。而元朝直接就是对汉人单独执行一套带有严重压迫性质的法律,这更加容易激化民族矛盾。

除此以外,元朝贵族也不善于治理国家,他们似乎并没有拿关内当做自己的家,元朝贵族的生活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对人民是极力地压榨和搜刮,大有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的架势。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元朝对汉人建立了极为严苛的控制,像是地方官员的正职一般都是首选蒙古贵族出任。如果蒙古人数不够,则优先考虑色目人,最后才是汉人。而军队中,汉人通常也只能出任副职,很少有汉人担任军队中的一把手。即便是有特例,这种特例也是很少见的,否则就不叫特例了。

并且相比于之后的清朝,元朝统治者也不热衷于汉化。元代所有的皇帝都没有汉名,元朝皇帝的汉学造诣也普遍不深。元朝政府同样不太在乎汉族知识分子,元代开科取士的次数屈指可数,这导致大量的知识分子无法通过科举制度出人头地,因此对于元朝的归属感也不强,这一点比起清朝差远了。(忽必烈是元朝汉学最好的两个皇帝之一,另一个皇帝则是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

清朝是非常重视拉拢读书人的,对汉人的洗脑战略也是非常成功的。在清朝晚期,面对着太平天国和西方的入侵,有许多汉人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保护清帝国,例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董福祥之流。如果没有这些汉人,清朝肯定坚持不到1911年,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歇了。而反观元朝,在元末天下大乱之时又有几个汉人为了大元挺身而出呢?

当然,凡事无绝对,元末也是有一些汉人愿意为元廷而战的。例如平定福建亦思巴奚兵乱的陈友定,他就是一个元朝的忠臣,陈友定与柏帖木儿、迭里弥实并称”闽三忠“。最后他是不敌朱元璋,被明军擒获处死。

说道元朝的忠臣,肯定还有人提到元末第一奇男子王保保。正是由于这个人的存在,彻底覆灭了朱元璋征服蒙古高原的希望,他曾在漠北多次击败明军,成功地保住了北元。

对于王保保的民族身份,历来争论不断。早在元末,民间就一直流传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因为他忠心护元,所以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 。而朱元璋在《谕中原檄》中也曾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来讽刺王保保。

但在1990年,河南洛阳出土王保保的父亲赛因赤答忽的墓葬,根据赛因赤答忽的墓志铭记载,王保保家族并非汉人,他们是蒙古伯也台部人,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本名,不是赐名,其家族的先祖是跟随忽必烈平定河南时留在这里的。

作为元朝最后的顶梁柱,原先人们还曾以为王保保是一个效忠于元朝的汉人,但最后综合所有的证据才发现,王保保就是个蒙古人。元末为了朝廷奋战的汉人真的很少很少,起码比清末少多了。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的伏笔,才导致一场大水就“挑动黄河天下反”,一时之间海内大乱,整个关内都反了。(红巾军起义形势图)

在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元廷不思全力镇压农民军,反而在内部搞起来勾心斗角,不团结,导致元军错过了镇压起义的最好时机。虽然在王保保等人的努力下,元军消灭了中原地区的红巾军。但此时朱元璋已经基本统一了南方,实力已经超越元廷。最后明军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攻克了元大都,北伐成功,元顺帝北逃蒙古高原,元朝在关内的统治宣告结束。


千佛山车神


首先说一点,朱元璋在《讨元檄文》中,对元朝以北夷而灭宋入主中国,“实乃天授”,承认其正统地位之外,又放言,“胡虏无百年之运”。当然,这并非他的原创,而是“古云”。也就是,古人就是这么讲的。在中国古人也就是大多数汉人眼中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不可能长期统治中原汉地,早晚有一天会乖乖回草原放羊的,只有接受中原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生产技术才能建立起一个强大而又稳定的政权。清朝和元朝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北方少数民族,同样是用快马弯刀征服对手,但二者针对先进文化和采取政治制度上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方式。元朝98年历11帝,除了前两位时间稍微长点,剩下几位平均几年一换,都是非正常死亡,死于频繁的宫廷内斗。立国之始,百废待兴,统治阶级忙于争权夺位,罔顾民生是为必然,其统治根基可想而知。元帝国早夭是必然结果。元朝的统治者从立国之初就采取了民族歧视、压迫政策。把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虽已立国,却仍坚持战争状态的思维,终其一朝,始终未能实现民族和解。此酷似一叶扁舟在大海行驶,一旦风起浪涌,翻船是必然的。





一个半世纪的青春


首先一点,元朝只是蒙古帝国一部分,元朝灭亡只是蒙古帝国失去了在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外界因素是连年征战杀伐,以战养战的用兵,使得中华大地民不聊生,起义四起,最后农民起义将元顺帝赶回北方,所以元朝也并不是真正灭亡,只是结束了对中原的统治。

图为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画像。

当然元朝灭亡主要是内在原因,对汉文化的排斥,愚昧的统治中华大地,压根就没想好好经营这片土地,后来蒙古人自己窝里斗,分裂,夺汗位,导致从内部开始分崩离析,面对烽烟四起的农民军,蒙古人骑着马回到草原从此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图为元朝最后一个都城应昌城的遗址,位于今天内蒙古赤峰境内。

但是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在元朝皇帝里,是比较能接受汉文化的,他任用的丞相脱脱也比较有作为,他在位时出台一些改革措施起到一些效果,称为“至正新政”,但是不久,不该出现的人和事都出现了,那就是宫斗女人和弄权太监。元皇宫里有个宫女叫奇洛,有个太监叫朴不花,两人都来自高丽,所以关系非常好,奇洛长得漂亮被皇太子看上,就是元顺帝,后来宠信奇洛,成为第三任皇后,奇洛的得势也使得同乡太监朴不花水涨船高,奇洛生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也封为了皇太子,一时间高丽势力在元朝廷打压各方势力,逼死脱脱,赶走良臣陈祖仁等,权侵朝野。

奇皇后一生传奇,从一个进贡高丽女子成为正宫皇后,她的两儿子先后继北元皇帝位。

那时的奇洛皇后和皇太子儿子爱猷识理达腊联合太监朴不花玩弄朝廷,要夺取顺帝的皇位,搞得宫廷内斗,几方势力火拼,元朝一度出现了2个朝廷,而支持皇太子的悍将王保保又非常能打,搞得元顺帝偷偷跑到高丽建宫殿准备出路,而此时的朱元璋在南方已集结力量,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北伐已经开始,元顺帝跑路了。


图文绘历史


元朝,由蒙古族创立,从忽必烈定元为国号到亡国统治时间为98年,蒙古族的传奇人物就是成吉思汗,到现在我们有时候还会调侃,成吉思汗多活几十年整个欧亚大陆都是我们的了,但是现实是由于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注定它的统治不会长久,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则水草茂盛之地迁徙,思想里就没有长期发展的打算,所以把好好的王朝经营的破败不堪,后期各地百姓纷纷站起来反抗元廷,也成就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传奇一生。

那么这个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疆域太大,蒙古人不善管理

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领蒙古族,横跨欧亚大陆,战无不胜,有点要拿下全世界的意思,他死后其子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在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后,推行的是”行汉法”导致一些蒙古贵族的不满,极其辽阔的疆域分裂出去了一部分,虽没有成吉思汗在的时候的辉煌,但是还是比清朝的时候还要辽阔,加上蒙古人不善管理,导致各地贪污腐败丛生,百姓苦不堪言。

  • 蒙古人对种族的等级划分制度

蒙古人地位是最高的汉人的等级最低

其中蒙古人的等级最高,一个蒙古人和汉人打架,汉人不得还手,并且打死汉人只需要赔点钱了事,蒙古人所以导致蒙古人越加的飞扬跋雇,导致其他百姓怨声载道,积怨已久。

  • 朝廷争权夺利内部不稳,不懂养民安民只知压榨害民

元朝中期,20多年换了30多个皇帝,多半都被权臣挟持。导致朝廷内部,贪腐丛生,皇帝只知道吃喝淫乐,不理朝政,只知道取之于民,不知道用之于民。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会想汉人收取各种项目的税,繁杂的赋税 压迫的汉族百姓喘不了气。

那个时候蒙古人对汉人的掠夺也是常见的,强抢民女,掠夺民财,朝廷视诺无睹。

百姓们实在是被压迫的活不下去了,不得已站出来对抗元廷,各地纷纷起兵反元,最知名的几个人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最后朱元璋统一全国,解放百姓,建立大明。


落枔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对成吉思汗的描写,而这个养育出如成吉思汗般的英雄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何以仅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便被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取代呢?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其实关于“大元”这一名称,有一种说法是在汉人眼中,它是国号,而在蒙古人看来,大元不过是他们蒙古帝国中国部分的名号罢了。仅从这一点,就可窥见一些观念的差异与碰撞。

要了解蒙古建立的元朝为何短命,咱们还得从蒙古族的对外侵略特点讲起。作为善战的游牧民族,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野蛮掠夺性质,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政策。例如“汉地屠城”即向蒙古军队投降的地区遭受的破坏相对较小,而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区,待元军破城之后就大量屠杀和奴役反抗者,无数财产被掠夺损毁。这一举措使蒙古征服区的汉人数量锐减,侥幸活下来的,自然也不会诚心诚意的归顺。再如灭亡南宋的“崖山之战”,被后世史家评论为“崖山一站后,再无中国”。十万军民投水殉国而亡,这是何等慷慨的气节,又是何等的悲壮!那些留在蒙古统治地区的汉人,其心情也可想而知了,所以从一开始,民族之间的矛盾就是存在的。



蒙古的军事实力之强悍,注定其侵略野心也是极大的。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如占城、爪哇和日本等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但事实证明,这些对外作战大都是无功而返的。连年的对外战争,对人力和物力都是极大的损耗,人民生活日苦,负担沉重,这也是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诱因。

再一方面,虽然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但其汉化程度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高,蒙汉文化认同和融合并不强。如元英宗时,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其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朝廷内部,也有一定程度的腐化,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未曾停息。如泰定五年(1328),元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元天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铁木尔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㻋与其弟图帖睦尔。结果,图贴睦尔先至大都,在同年(1328)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㻋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元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后称帝。兄弟之间尚且如此,其他割据势力的叛乱便无需多论了。

政治经济方面,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他们还实行民族歧视,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为了生存,常常揭竿而起,如在泰定二年(1325)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还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没有很好的处理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终于,元末爆发的红巾起义彻底击溃了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明朝立。元朝灭亡。


由此,我们可以粗略的概括元朝很快灭亡的原因是:对外征战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尖锐的民族和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败。这看上去和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十分相似,但也许是因为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在当时的文化背景和观念下,其分裂的种子播下的更早些。爆发的也会更加激烈。

以上是笔者个人看法,欢迎读者留言交流。


文踪旅迹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九十多年,为什么会是这么短的时间呢。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r

第一、一个在马背上的民族,骁勇善战,能灭掉宋朝,并且远征欧洲,全都是来自骨子里那对战争的血性热爱。夺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很显然,蒙古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r

第二、他们尚武,有什么看不过眼,讲不通的就打一顿,谁打赢了谁说了算。蛮横不讲理就是他们的特点,这样的皇权能长久才怪咧?夺了政权后第一时间不是安抚百姓,整治民生,而且急着划分阶层,压榨百姓。 \r

第三、一个刚刚结束战争的国家,民不聊生,百姓又被异族人统治压迫,肯定是民心向背。 除了不断去侵略别的国家,抢夺财富,就是在皇宫里饮酒作乐,对国家的经济民生,那是丝毫不关心的。那钱从哪里来?抢呗!于是,他们从亚洲抢到欧洲,直到抢不动了,钱又花光了,百姓受不了了,有识之士马上揭竿而起,轻而易举的就把这个空壳子元朝给推翻了。\r

因此,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在这么短的时间被汉人推翻,就很容易理解了。





GS史海泛舟


1.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出自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思想还停滞在狩猎经济时期,缺乏先进的经济理念。

试看元太宗以前,侵入大宋的每场攻坚战争,几乎都有屠城的恶举,但凡拒降,城池攻破之日就是生灵涂碳之时,杀人放火便开始了.城池被毁灭,稍有抵抗能力的人被杀掉,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的破坏,而且生产力的三要素之主体----人都给灭光了,生产根本无法恢复与发展.


2.元朝帝国的开拓者----- 成吉思汗颁布的分封制度为后世埋下了祸根.


领土分封在两千多年前就证明是一套弊大于利的制度,受封者在自己的王国为所欲为,操控政治,军事,财政大权,不听中央指令,往往形成势力割据,而且时常有相互吞并的大戏上演,到了成吉思汗的孙辈,忽必烈与他的弟弟争夺汗位,导致蒙古直接分裂成两大阵营,四个汗国相互倾轧,你撕我咬,打得热火朝天,储存的一点能量全部内耗掉了,很容易让外敌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3.元朝的缺乏雄才大略的皇帝.

不可否认,忽必烈是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往后都是和尚生秃子-------一代不如一代.享受成了嗜好,治国却没有能力,直接导致朝廷腐败,军备松驰,行政不畅,民不聊生.任何一个朝代,一旦百姓没有了活路,离灭亡之日也就为期不远了


4. 战争频仍,自取灭亡.

据史料记载,在整个元朝历史中,没有战争记录的年份总和是22年,其中连续没有发生战争的时间最长都没超过3年。仅1280年统一中国后,有记录的元朝战争就已达近200多场。元朝统一中国后,元朝并没有象其他初立朝代那样施行“休养生息”政策。还于1280-1284年间,对日本、安南、缅甸征战,另外耗费大量精力对付国内此起彼伏的“抗元复宋”起义,

战争机器成全了元帝国,而元帝国始终摆脱不了战争机器的性质与桎梏,终至外强中干,不可一世的元帝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短时期内就寿终正寝,退出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