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未发现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

沈伟鹏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为自己营建规模雄伟的陵墓。他们都希望自己死后,能风风光光地葬入地下宫殿中。比如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武则天乾陵、明十三陵、清东陵等。

但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财宝藏于墓中,盗墓贼肯定会惦记。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各大王朝的皇陵绝大多数被盗掘一空,但是元朝一朝的十一帝陵却从未被盗掘过。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有书君来为大家解答。

一、元代蒙古族流行薄葬,皇帝也不例外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他们有一个独特的丧葬习俗,就是流行薄葬。即使是皇帝下葬,也只是需要一个棺木而已。元朝的皇帝没有给自己修建金碧辉煌的地宫,而且在他们死后,也没有丰富的陪葬品。

元代皇帝死后下葬,唯有特殊的地方就是他们所使用的棺木。他们的棺材并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帝使用上好的木材,制作体积庞大的棺材。元代皇帝的棺木,乍看上去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木头。

制作这种棺木,需要把一根楠木劈成两半,然后在木头的中心挖出一个人的形状。弄好之后,将皇帝的尸体放入其中,然后把劈成两半的楠木合在一起,再涂上油漆。最后用三条黄金做成的圈子,把这个棺材箍紧,这样棺木的工作就完成了。

因为没有修建地宫,所以人们就在地上挖一个很深的深沟,就这样把皇帝的棺木放进去,封上土就行了。他们不在地面上建任何建筑,也不弄巨大的封土堆,一切从简。

这样的话,当然就不容易找到元代皇帝的陵墓了。因为薄葬,就是盗墓贼也不会打陵墓的注意的。

二、元代皇帝并不举行隆重的葬礼,而是选择不让人知道,秘密下葬

古代皇帝驾崩,那必定是要举行隆重的丧礼的。不说皇帝,就是清末的慈禧,她的丧葬队伍足足有上万人呢。而元代皇帝并不举行隆重的葬礼,因为元代是游牧民族,他们是逐水而居的,所以元朝皇帝才有了秘藏的习俗。他们选择将棺材秘密送往墓地。

如果在送葬的路上碰见陌生人,为了避免泄漏埋葬皇帝的位置,押送棺材的队伍就会派人将这个陌生人杀死为皇帝殉葬。所以说除了几个送葬的人,根本就没人知道元朝皇帝埋葬在哪里。

因为元代皇帝的陵墓并没有任何地面上的建筑和巨大的封土堆。而且也不立任何标志,不记录下葬的位置。就拿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来说吧。

当他在宁夏去世后,他的灵柩被送回了大草原。挖了深坑下葬之后,人们就会让马在埋葬的地方来回走,让它们把墓地给踏平。这还没有完,在马踏平墓地之后,他们还会在这块地上种草、植树。这样几年之后,墓地就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了,这样就完全看不出什么了。

所以要想找到元代皇帝的墓,难度太大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死后,蒙古人就不去祭拜他们吗?当然会去祭拜的。有的小伙伴会问,藏的这么隐藏,他们是如何找到墓地的呢?

还拿伟大的成吉思汗来说吧。传说,成吉思汗的葬礼结束后,蒙古人当着一匹母骆驼的面,杀死它的幼仔并将其陪葬给了成吉思汗。母骆驼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杀死在这,可谓是伤心极了,所以母骆驼就永远记住这个伤心之地了。当后人祭祀成吉思汗时,就由母骆驼带路,到达墓地后母骆驼会苦苦悲鸣。这样人们就知道成吉思汗葬到了哪里。

但是母骆驼死后,就连蒙古人也无法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了。久而久之,蒙古人祭祖也就不找墓地了。他们认为先祖就在广袤的地下,所以就直接挖个坑,在坑里烧羊骨,烧饭来祭祖。

由此而见,元代的皇帝他们不营建浩大的陵园,也不陪葬价值连城的宝贝,就连自己的棺木都是简单极不容易发现的。而且他们的秘藏习俗,就是盗墓贼有心想要挖掘也找不到具体的位置。

所以直到现在,700多年过去了,成吉思汗和元朝其他皇帝的陵墓准确位置,我们依然不得而知。

要说中国古代皇帝大多数都选择厚葬,真是劳民又伤财。反观元代皇帝的这种薄葬还是应该提倡的。

就是在现代,也应大力提倡薄葬。因为再浩大的葬礼,也比不上好好孝敬生前的老人。所以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厚养薄葬,趁长辈健在的时候,好好孝敬长辈这才是正道。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元史记载的帝王密葬:

「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殓用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匙箸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舆车用白氈青缘纳失失为帘,覆棺亦以纳失失为之。前行,用蒙古巫媪一人,衣新衣,骑马,牵马一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土成塊,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远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

明代叶子其的《草木子》记载:

「元诸帝陵皆在起辇谷,其国制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骑蹂之,使平,杀骆驼于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之。祭时,则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知葬所矣。」


如上,蒙古大汗和元朝皇帝都密葬于一个叫“起辇谷”的地方,但具体位置一无所知。蒙元宗室贵族墓也几乎是迷。境内已考古发现最高等级的应该是河北沽源梳妆楼墓,下图中间即为树桩棺。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是一处祭祀功能的纪念性建筑,但其历史渊源也很久了。抗战中迁移至青海湟中县塔尔寺,现在建筑是1954年迁回及扩建的。


几苇渡


“万马踏平”是元朝皇陵反盗墓的杀手锏,也称得上釜底抽薪的一招,确保了元朝历代皇帝陵墓的安全,这个“万马踏平”到底是怎么一会事呢?

元朝皇帝的陵墓完全区别于其他皇帝的陵墓,他既没有巨大的封土堆过于招摇,也没有以山为陵,他们充分地遵循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朵云彩”的原则,令后人无法寻觅,成为神秘。元朝的皇陵,就是深挖一个坑,将皇帝的尸体放到一个类似于木桶的容器里,作为棺椁,然后将木桶埋在深坑,在将挖出的土回填到坑中,最后用万马踏平,并且士兵将周围封锁,直到来年长出新草和周围一样的时候,才撤离。万马踏平不留下一点痕迹,唯有参与的人才知道位置,一旦这些人去世了,就再也没有知道墓地的位置。我怀疑这些被选中的士兵,最后十有八九也会被灭口,最后只有皇室的人才知道。

关于成吉思汗的陵墓一直更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据说成吉思汗死后,也是用了万马踏平的反盗措施,并且为了后人的祭奠,蒙古人在墓地上杀了一头骆驼,而陪伴而来的母骆驼会牢牢地记住这个地方,来年祭祀的人们牵着母骆驼,母骆驼落泪的地方就是皇陵的准确位置,在母骆驼死后,后人再也找不到陵墓的准确位置,这也正是成吉思汗陵墓成为未解之谜。

万马踏平成就了元朝历代皇帝陵墓的神秘莫测,堪称盗墓贼的克星。


密探零零发


有3个原因:

  1. 元朝皇室独特的丧葬传统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

蒙古人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

目的是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

2.防盗墓举措做得比较到位

元朝皇帝死后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

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对下葬地点的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

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当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下葬。

3.因为崇尚薄葬,受到盗墓贼的关注也比较少

没有太多的金银财宝,盗墓贼也就不会大动干戈寻找了

(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

注:回答本问题时参考了“作家邓海春”的博客,在此谢过



电影老胡说


蒙古人自古崇尚天葬,与农耕民族习俗中的入土为安不一样,以前的蒙古人但凡过世就会把死人的尸体带到茫茫的大草原中,安放在草地上让死人的灵魂回归大草原,当人们走掉之后,草原中的狼就会把人的尸体分食而掉,然后变成粪便,重新回归草原,这就是以前蒙古人的习俗,讲究的是天人循环的道理。



但是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以及后来的元帝国被中原汉文化同化一部分,地位变尊贵了,文明开始变味,这个时候元朝统治阶级的传统习俗也随之改变,这个时候的元朝君主不再实行原始的天葬。

在元朝的皇帝死亡之后他们会把一整块的金丝楠木从中挖开一个人形的洞,然后把皇帝的尸体放入里面,最终用黄金把原木棺材重新合钉起来,元朝的祖地是蒙古大草原,所以他们会派出庞大的随葬队伍送皇帝的棺材进入大草原中。



在大草原中,他们但凡看到陌生人,都会上前将其射杀,因为他们担心这些人会泄露元朝皇帝埋葬地点的秘密,他们越走越深,最终来到了渺无人迹的大草原中间,小心的把草皮完整的取出来,然后再地上挖一个浅坑,就把棺材埋葬了进去。

埋葬进去之后就会小心的把草皮重新盖上,整理好所有痕迹,让这片草原看起来没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

蒙古人埋葬皇帝的时候会带领两只骆驼,一只母骆驼,一只正在吃奶的骆驼,他们会当着小骆驼的面把母骆驼杀死,然后在来年到时候凭借着这只小骆驼寻找母亲的痕迹,前来祭祀他们的皇帝,当小骆驼死去之后,埋葬元朝皇帝的墓穴就会彻底变成一个迷,而元朝的皇帝也可以安心的沉睡在大草原中,不用担心被任何的盗墓者打扰了。

所以这就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元朝皇帝陵墓的原因了,因为他们崇尚实行薄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了减少盗墓贼的窥探以及回归他们的大草原,所以他们简单的随即安葬在了茫茫的大草原中,最终也消失在了历史中,这或许是历代君王中最为明智的选择,因为如果陵墓修的太过于张扬,迟早有一天会被贪欲无限的人们掘开尽夺其中的财物,到时候尸骨暴露却未必是这些君王所想要得到的下场。


孤客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许多皇帝在登基之后就会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些陵墓里面有大量精美绝伦的陪葬品,甚至有些是价值连城的。现在我们也陆陆续续的挖掘出了一些皇帝陵墓,可是要说最奇怪的事儿就是元朝皇帝的陵墓数量最少了,从1271年开始蒙古族建立元朝,经手了十一个皇帝,总共经历了九十八年,建立时间不算太长,但是,相对于其他较短的朝代来说,元朝还是有些底蕴的。

相对于两百多年的清朝,和其余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元朝算是里面时间非常短的了。即使是时间再短的朝代,也不可能会出现挖不到皇帝陵墓的现象吧。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元朝前身是大蒙古国,而他们的埋葬方式和中原不同,他们采用的是秘葬的方式,没有明显的墓碑等标志性的东西,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时间早已经冲刷了一切痕迹,让后人无迹可寻。

既然后人发现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元朝皇帝的陵墓发现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了。相比于风光大葬的秦始皇,那他的陵墓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了,而且也有丰富的史料作为寻找的支撑,与此同时,元朝皇帝的埋葬方式也是受到了成吉思汗的影响,成吉思汗就喜欢秘密的下葬,不让别人给知道,这样的传统也影响到了后来皇帝的埋葬方式。

其二,许多皇帝向来追求长生不老,他们不断地相信那些所谓的灵丹妙药,疯狂炼丹,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皇帝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所谓的长生不老的传说,向来都是与道教有关,而道教则希望皇帝能够留下肉身,可是元朝皇帝不同,他们更崇拜大自然,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是大草原,因此,他们与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而按照蒙古国的传统来说,成吉思汗是不希望后人发现自己的陵墓,而对于后人来讲,也要尊重祖先,不去打扰祖先安息。在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之后,仍然沿袭着该传统。与此同时,在下葬地点方面他们更愿意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这也增加了后人去探究的难度。

而这时,就有人提出了疑问,既然元朝皇帝的陵墓这么难被发现,那么后人要去祭祀的时候,如何去找呢?对此,据有关史料记载,元朝皇帝的棺材下葬之后,就会把地面复原,看起来没有什么痕迹。但是,后人也会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该骆驼的孩子,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该墓地就会长满荒草,而后人要来祭拜的时候就直接牵着母骆来找就行,当然,随着时间的延长,如果该骆驼死了,这条能够寻找的线索也就断了。

其三,历代皇帝都喜欢把自己的陵墓装修的特别的漂亮,里面必须陪葬着大量精美的物品,而一些盗墓贼看中的正是这些精美的物品,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皇帝的陵墓频频失窃的原因,因为太招摇了,正所谓怀璧有罪,里面有着这么多精美的宝物,那些利益熏心的盗墓贼肯定会不顾一切的去找。而元朝皇帝就不同,他们喜欢薄葬,里面并没有什么非常贵重的东西,既然没有贵重的东西,也就不用担心有贼惦记,这也就是为什么元朝皇帝的陵墓能够保存许多年,还非常完美的原因。

综上所述,元朝皇帝和其他朝代的皇帝的埋葬方式不同,他们喜欢秘密下葬,也不喜欢将自己的地点广而众知,除此之外,他们非常喜欢埋葬在一些宽广的地区,这些地区恰恰是人烟稀少,无人流连之地,这也让他们得到了安息。除此之外,他们的陵墓里面并没有太多宝贵的东西,这也就相当于给他们加上一层保护膜。


木剑温不胜


元代皇帝的丧葬习俗与其它历代皇帝有所不同,实行秘密安葬,当棺椁下葬之后,地面上不留标记,然后让万马奔腾践踏,接下来在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一只小骆驼,过了一段时间,墓地上方长满了青草,和其他地方完全一样,到死者的祭日,牵来母骆驼,母骆驼嗅觉敏感,还没有走到小骆驼死亡的地方,就闻到了孩子的血腥味,发出一阵阵凄惨的悲鸣,人们就自然而然的找到了墓地


襄邑居士


历代元明清建都北京,然而唯有元朝的帝王陵墓找不着,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博洛族,也就只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而已。



元朝皇帝的陵墓在何处,对我们来说,还真是个谜。造成这个谜的原因,是蒙古族“深埋不见坟”的丧葬习俗。这种习俗起源于成吉思汗。

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县行营。临死时,他叮嘱部将“密不发丧”,实行“密葬”。

根据《多桑蒙古史》记载:“诸将奏柩归蒙古,不欲汗之死讯为人所知,护柩之士在此长途中,遇人尽杀之。葬后周围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不复辨墓在树之下。”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之后,今称北京,仍然延袭“密丧”的习俗。

还有就是,元朝皇帝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对下葬地点的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云说经济


当然不会是元代皇帝没有墓葬,而留下的史料很少和无用的猜忌这大概是一直没有发现元代墓葬的原因了。


95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特别是在蒙古人大举扩张的战争年代,丧葬仪式尤其简单。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目的是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实行汉法,也渐渐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与汉人不同。死者入殓后,两块棺木合在一起,又成为一棵圆木,然后“以铁条钉合之”。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



元朝皇帝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对下葬地点的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记录的不完整和有意地编造,使后代很难了解这方面的真相。这或许就是元朝皇帝没有陵墓的缘由。但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发现。​


淡说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当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下葬。据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将大树中间掏空做成的独木棺里。独木棺下葬后,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

为了不让外人看出曾经动土的痕迹,还要用帐篷将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与周围的青草无异,才将帐篷撤走,这样墓葬的地点就不会泄露了。

全套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陪伴这头小骆驼前来的母骆驼就会十分悲痛地号叫,并且记住这个地点。第二年来祭祀的时候,把这头母骆驼牵来,在杀死小骆驼的地点,母骆驼就会悲痛地流泪。这样,前来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确切地点。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特别是在蒙古人大举扩张的战争年代,丧葬仪式尤其简单。

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目的是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实行汉法,也渐渐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与汉人不同。死者入殓后,两块棺木合在一起,又成为一棵圆木,然后“以铁条钉合之”。

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

元朝皇帝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

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对下葬地点的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记录的不完整和有意地编造,使后代很难了解这方面的真相。这或许就是元朝皇帝没有陵墓的缘由。但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发现。

身为皇帝不可能没有陵墓,只不过元朝皇帝吸取了其他皇帝的教训,将自己的陵墓隐藏的十分好,所以使得我们至今也没有找到元朝陵墓。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