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我們饞嘴,偷吃了羅大媽的雞,愧疚萬分

2020年的這個春節實在是有些沉重。女兒一家三口和兒子一家四口都沒有回來,提前半個月準備好的雞鴨魚肉,足夠我們老兩口吃到春暖花開了。我和老伴是高中同學,又都是知青,返城後一起上大學,然後一起當老師,可以說,這一輩子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我們的生活都是捆綁在一起的。

現在生活好了,科技發達了,手機也可以上網了。每天閒下來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在網上看關於我們那個時代的文章或是報道。也是偶然的機會,看到“素履草堂”上連載的關於“知青往事”系列的文章,一篇一篇的讀下來,感慨萬千。

知青往事:我們饞嘴,偷吃了羅大媽的雞,愧疚萬分

我下鄉的時候是一九七五年八月,記得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日子,我們那些剛剛離開高中校園的十七八歲的大孩子,坐火車遠離了父母,走上了人生的第一個中途站。火車將我們送到了一片湧黃瀉綠的廣闊天地中,而那個遠離家鄉上百里之遙的農村生產隊就成了我們新的歸宿。

知青要來的的消息,早已在村裡沸沸揚揚地傳開。當地的鄉親們大都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情。原來在六十年代就有一大批老知青集體落戶到這裡,不久後,那場空難性的“運動”來了,那些老知青們盡顯“英雄本色”,把當地的農民嚇壞了。幾年後,當我們又出現在村裡時,村民們甚感意外。

出工第一天,遇上隊裡翻挖大旱後板結龜裂的土地。等到傍晚收工時,我握鋤的雙手已經起了兩個大大的血泡。連續勞動半個月,我強忍著手痛,跟著當地的農民們一道起早貪黑,揮臂灑汗,很快就在人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那時,鄧公重新主持工作,在全國農村掀起了大興水利的熱潮。公社集中幾個大隊力量,在山頂擺開了修建百萬方水庫的戰場。我被抽派上山參與匯戰,也是在這裡,我又遇到了她,也就是我後來的老伴,這才知道她插隊的地方竟然與我們生產隊不太遠,也就是十幾里路。

知青往事:我們饞嘴,偷吃了羅大媽的雞,愧疚萬分

我們在水庫工地上一直幹活,直至完工後返城。在這裡,我做過一件讓我悔恨至今的事情,雖然事後我用盡了辦法去報答,然而內心卻一直在不停地懺悔。記得那是一個趕場天,民工們早早地就下山去了,工地上只剩下我們幾個知青。

昨天晚上剛瀝瀝了一場冬雨,阡陌田坎泥濘一片。清晨起來後我們見大氣不太好,道路溼滑,也就不打算下山湊熱鬧了。洗漱完畢後,我們到工地食堂打了點稀飯和饅頭,就在指揮部裡吃了起來。這時,幾隻雞從外面竄進屋裡來覓食。我們本能地把雞給趕了出去。

不大一會兒,那幾只雞又竄了進來。我們又下意識地又趕了出去。然而不多久,雞又竄了進來,我們又趕了出去。如是三番五次,知青“二寶”忽然發了“歪脈”,說:“何不乘此機會,抓只雞下山改善改善改善伙食。”話一脫口,大家一下怔住了,面面相覷,彷彿變得陌生起來。是呀,這偷雞摸狗之事以前我們從未乾過。不過很快大家便心領神會形成共識,權當一樁趣事來看待。就在大家準備動手時,這些雞好象通人性似的偏偏又不進房來了。

知青往事:我們饞嘴,偷吃了羅大媽的雞,愧疚萬分

我們拿出魚線,在上面鉤著饃,然後誘雞上鉤。眼見雞把誘餌輕輕啄盡,就是不上鉤。我們急了,心想幹脆把雞趕進屋來生擒吧。於是,我們裝著不經意的樣子,合力將雞往屋裡逼。好不容易才把一隻大黃公雞給趕進了屋。然後我們關了門,幾個人笨手笨腿地演出了一場撲雞的滑稽劇。最後抓住雞,我們把雞塞進長方形的提包內。又害怕把雞憋死,就把提包拉鍊留下一段未拉滿,然後小心翼翼提著下了山。

以後的事自然不用說,當天中午,我們自然美美地飽餐了一頓。下午時,我們匆匆回山,然後裝著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晚飯後,外面天空漸漸布起黑帳。每到這個時候,農家雜院就會響起各家社員呼喚家禽的聲音。那如山歌般的吆喝聲,伴合著雞鳴狗叫牛嘶豬拱聲,鍋碗瓢盆的混響聲,此起彼伏,匯成了一首山村交響曲。

突然,一陣焦灼的“咕咕咕”的喚雞聲傳進屋來。這聲音既熟悉,又陌生。細聽那喚聲,由近而遠,由低而高,淒涼、婉轉,彷彿要穿透夜空。啊?是羅大媽的聲音。莫非……我們……真不敢往下想。院外的喚雞聲仍在迴盪。每一聲呼喚,都像錘子一樣敲打著我們的心。過了很久,羅大媽終於回了家,喚雞聲也聽不見了。

我們偷偷地出了屋,蹲在牆角向後院張望。羅大媽提著煤油燈站在雞圈旁,一二三四五,二四六,變換著不同的計算方式清點起歸窩的雞來。望著羅大媽那佈滿焦灼、愁雲的臉,我們內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回到屋裡,我們一個個蔫頭打腦,像霜打的茄子,誰也不吱聲了。一五一十坦白嗎?實在難於啟口。

知青往事:我們饞嘴,偷吃了羅大媽的雞,愧疚萬分

第二天,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半真半假地對羅大媽說:“你家丟的那隻公雞,是被我們弄來給吃了。”大媽只當我是在逗樂,寬她的心,帶著山裡人特有的厚道,嘿嘿笑答到:“你們?送給你們也不會吃的。”一句話,真叫我們無地自容。

要知道,那時一個勞動日的價值只夠換一包八分錢的經濟煙。一隻大公雞就算是一筆財產。平日裡,羅大媽把我們當親兒子看待,衣服、被單髒了、破了,沒讓我們操心過。偶爾回家探親,大媽還會送我們一些豆香、臘肉什麼的土特產給我們。我們趕場或是下縣城,也常常會捎帶點糖果之類的與大媽一家人共同分享,這是多麼濃厚的情誼啊!實在想不到,一時的隨心所欲,竟然做出了對不起大媽的事來。

回城前,我們把所有的東西差不多都送給了羅大媽,以贖我們犯下的罪過。然而,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這件事仍然耿耿於懷,鬱悶心底,有如鉛沉,成為了心中留下的永生的懺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