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为何武功却是天下名列前茅?

用户109561773499


在历史书中都没有说关羽、张飞的职业,也没有说他们的师傅。只是说张飞是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州市)贵族出身,但这辈子应该也穷了,读过一些书。

关羽则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平民出身,因见义勇为打死恶霸流亡江湖多年,逃到了涿郡。

关羽和张飞是世所公认的万人敌,所谓万人敌就是可以以一敌万的猛将;当然万人敌并不是说一个人可以打赢一万人,而是说他一个人可以在万军之中纵横无敌。关羽和张飞一个是卖小米的,一个是杀猪的,为何武艺会在天下名列前茅呢?他们当然有师父教,而且他们的师父是高人,他们本身也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名师与高徒相遇,故成就了关羽与张飞的绝世武功。高人做事不留名,故世人不知关羽、张飞的师父是谁罢了。

关羽可以在顷刻之间就将武器亮出来,气质十分凶险,关羽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刀面反射的光,照射到对方的眼睛上,这样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方照的造成视线的误区。

当人被耀到眼睛的时候,都会想要闭上眼睛,但就在这闭上眼睛的瞬间,关羽就可以立马冲到对方的面前直接取下项上人头。

张飞也更是自身气质十分逼人,没有开始打的时候,也都是会让人有些害怕的,毕竟他的颜值在这里摆着,吹胡子瞪眼的样子估计都能让小孩子吓哭,更是在生活劳动的时候练就出了一身的力气。

关羽和张飞武功未必有多么的强,但是劈、砍功夫必定是十分了得,换句话说就是人高马大又灵活,拿着起大刀、抡着起大锤、劈着起巨剑,而这种人在战场上十分的有优势,传来传去,日子久了就成为了武功了得,而其擅长的并不是所谓的武功。

大家常看《三国演义》,里面常常有这样的一个画面,两军对垒,首先得双方武将骑马上前进行1v1决斗,看完胜负还有下一步动作,而有很多时候都是有一方主将被斩于马下。而我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冷兵器时代,主将起带头作用,冲锋陷阵,上阵杀敌是其本职,但是培养主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一个军队之中除了主帅外,还应该有大大小小很多各种各样的将领,就像现在有军区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一样。而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这些都是一个军队之中中坚力量,而且培养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都是需要保护起来的,所以并不太有可能让其上前去拼命。

二、军中不可无帅,难道上门让人进行斩首行动

  一个主帅在军队中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两军对垒的时候,主帅因为各种原因死了,这个军队很有可能丧失了大半的战斗力,而面对强敌也很有可能崩盘。两军对垒定是双方都经过事先准备的,不可能将胜负只决定在双方将领的上前互殴上,所以战场上双方主将不太可能一对一决战。

既然战场上双方不会进行1v1,那么张飞、关羽那些斩杀敌将首级的事例还是真实存在吗

  既然双方战场上都不会进行1v1对战,关羽、张飞自然没有阵前斩杀敌将首级的条件,所以关羽、张飞并没有像小说里的一样,那么的神勇,在一场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具记载其斩杀多少敌将,也是两军对战,将其打败后还将其将领斩杀,而不是阵前。关羽、张飞有多厉害主要是因为阵前斩杀敌将,既然不存在这个,其武功自然没有传说的那么举世无双。只是说很是勇猛,杀起敌来不含糊,小说为了突出效果,很有可能将其也夸大了一些。

综上,关羽、张飞也是如此,并不是其武功有多么的了得,只是其十分的勇,拿着起大刀,抡着起大锤,杀起敌来不含糊,驾骏马而飞翔于战场之上,速度奇快无比,就这样在战场上如履平地,奋勇杀敌,才有了武功高强的感官。其实他会的并不是武功,其靠的是本身,而不是武功,自然不用非得受高人指点,靠其自己日积月累,实战经验就可以提升的。


弘宗起名


张飞和关羽,虽然一个是杀猪的,一个是卖枣的,但是他们的武艺却不比那些出生于世家大族的子弟低,甚至是过之不及。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万人敌,有万夫不挡之勇,原因如下。

高手出自民间,二人或有高人相助

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无论是武功,军事才能,亦或者是琴棋书画,他们的功底都非常精湛。但是,他们中有一大半的人却名不见经传,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他们之所以名不见经传,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官的心思。他们一心向往自然,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他们到处“旅游”,四海为家。汉末是一个英雄迭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人才如喷泉般喷洒而出。

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几个武功高强,却不闻名天下的高人是很正常的。比如童渊,他肯定武功之高,曾教出了“北地枪王”张绣、西川枪王张任,以及“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不扯上正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和张飞两人能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个一两个高人,然后从他们的手中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也就不奇怪他们武功高强了。

古人的体魄强壮,天生神力

虽然古人的生活水平比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差,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体魄就比我们弱。恰恰相反,古人的体魄比现代人的体魄要强壮的多,他们有些人会天生神力,就是力气要比同龄人大的多。

所以,关羽和张飞能成为万人敌,令敌人闻风丧胆,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因为他们的力气很大,这么大的力气提着几十斤重的武器去和别人对打。如果对方的力气比他们小,那他们一抡起武器就砸砍过去,敌人根本无法招架的住,而力气和他们相当的,双方打得时间久了,手臂也会发麻,这样一来,也无法战胜他们了。

张飞好斗,关羽好义

张飞是一个屠夫家的儿子,他也继承了他老爹的手艺,在涿郡卖猪肉为生。但是,张飞有一个缺点——好斗。因为这个好斗的缺点,所以他经常会把猪肉放在井中,然后用大石来盖住,并声称能搬的动石头,猪肉免送。

可是,张飞看重的不是猪肉,而是只要有人搬的动石头,就代表有资格入张飞的法眼,这样一来,好斗的张飞就会和他们切磋上几招,一来二去的,武艺肯定有所提高。

至于关羽,我们都知道他在家乡的时候,因为心有不忿,便杀死了一个恶霸,然后开始逃亡。但是,关羽又是一个心中豪侠仗义,被儒家春秋所熏陶的人所以,又不能简单的凭借关羽杀了人就是坏人。

因此,当关羽在逃亡的路上,他会卖枣来维持生活,而在卖枣的辗转途中,只要是遇到恶人,他就是出手。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惩戒恶人的途中,他也不断地增进武艺。

总而言之,关羽和张飞的武艺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是很强的。至于后来能成为万人敌的存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他们天生神力;二是因为他们后天的不断练习(比如张飞就是一次比一次强,在吕布的手中,其从过招五十余回合到百来回合),才有可能成为万夫不挡之勇的存在。


韶华倾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负责任的说,历史书中都没有说关羽、张飞的职业,也没有说他们的师傅。

只是说张飞是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州市)贵族出身,但这辈子应该也穷了,读过一些书。

关羽则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平民出身,因见义勇为打死恶霸流亡江湖多年,逃到了涿郡。

真实的关羽和张飞,并不见得有多高的武功。

其实整个三国中,可以确认武功极高的只有吕布。因为吕布经常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厮杀,格斗能力很强,还有极为优秀的骑射能力。

另外,也就是黄忠之内有明确的记载,说明他们弓箭技术高超。

相反,关羽张飞则没有历史书说他们个人格斗能力有多强。

其实,古代打仗,包括三国时期和今天差不多。关羽张飞作为指挥官,只是需要在后方负责指挥部队作战,哪里需要自己上去单挑。

中国从古至今,除了先秦时期偶尔有过武将单挑的所谓一骑讨,根本就没有武将单挑决胜负的,那是小说而已。

大家想想看,打仗都是决定两国两军你死我活的大事,失败者不但自己和家人性命保不住,说明还会亡国灭种。

难道主帅单挑死了,失败一方士兵就自己散了,哪里有这种道理。

而古代军人进入军队以后,当然也会训练实战的各种技术,但没有那么复杂的。

因为古代军事作战都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士兵自己只要练好份内的技术即可。

比如长矛兵,只需要连一个直刺,也就是迅速刺杀这一招即可,其他的不需要你练习。

就指挥来说,战争其实就是最好的军校。如果一个人有指挥才能,又有老兵和前辈之流传授一些战争指挥经验,就可以迅速成长起来。

其实,即便是解放军十大元帅,也有不少根本没上过军校。

就算的最厉害的林彪上过黄埔军校,他实际入校学习时间也就是大半年而已。如果放在国外军校,黄埔几乎就是个速成班。

林彪完全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而彭德怀元帅、粟裕大将就更厉害,他们压根没上过军校,是大头兵出生。彭德怀只上过几天湖南军阀的短期培训班,也不是什么军校。但两人仍然指挥千军万马,打了很多胜仗。

关羽张飞,也是同样道理。对付百万黄巾贼期间,两人身经百战,怎么也磨练出来了。


萨沙


关羽和张飞,三国中的战绩,在后世都是作为一个个神话和传说,口口相传,那么他们是有名师高人在背后指点嘛?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都没有记载关羽和张飞的师傅是谁,这跟吕布和赵云等人不一样,吕布他爹是边疆守卫将军,吕布一身好武艺自然是跟他爹学的,赵云也是正经科班出身,据说跟高览和张绣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关羽和张飞似乎都是野路子出身,难不成他们都是自学成才吗?或者某天脑子突然开窍?武术天赋突然爆发了吗?

他俩其实是有师傅的,而且还是一个师傅。


首先残酷的战场是关羽和张飞最好的老师,还有一个师傅就应该是他俩的大哥刘皇叔刘备了(没错,就是那个看似除了会哭啥都不会,手无缚鸡之力的刘备)。

先说一下为什么“残酷的战场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仔细看看关,张二人的从军参战史,以及他们先后遇到的对手,总是给我一种游戏当中打怪升级刷经验刷副本的感觉,他们从讨伐黄巾军那阵儿就开始上阵杀敌了,黄巾军那是什么水平?

要知道黄巾军的主旋律是“太平道教”,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那个邪教,黄巾军多半都是不会打仗的教徒,再不就是不知道在哪冒出来的土匪,这些乌合之众,稍微有点武功底子(只要能在大街上轻松对付两个小流氓的那种功夫即可)的人,都能应付的来的,从黄巾军剿灭之战之后,到以后参加的所有战役,但凡他们活下来了,他们必然会反思自己在战斗技巧上需要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当然关张二人的力量值是不会差的。

再到后来关羽温酒斩华雄(正史中杀华雄的是孙坚,这里主要谈一下演义)事情发生之后,从此关羽就算正式出道了,这件事,倒也不能说是关羽凑巧把华雄人头拿了,人家是凭本事杀人,这个为什么可挑的。为什么别的武将都让华雄给斩了,就关羽把华雄杀了呢?


个人认为,第一种可能,是演义故意这么渲染气氛,衬托关羽的无敌,第二种可能,当时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人心是不齐的,都是尔虞我诈,个个都为自己的后路打算,除了后来奠定三分鼎立基础的三位(刘备,曹操,孙坚),没有谁是真心想剿灭董卓,所以说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要么不派武将出战,非要派的话就不派自己的底牌武将出战,万一翻车了呢?

本人啰嗦这么多就是想说,华雄虽然远比黄巾军难度大,不过跟关张二人后期遇见的对手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可以说是诸侯间的互相算计,成就了关羽。从这开始,他俩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比如三英战吕布,长坂坡面对曹操的几十万大军,赤壁之战,关羽大战黄忠,张飞大战马超张郃,关羽的樊城之战,等等。

他们的难度虽然来越大,但是他们的武艺也是更加的逐渐精尽,他们早就不是那个单靠蛮力的毛头大小伙子了。他俩要不是一个傲娇(关羽被东吴给算计死了,原因就是关羽看不上东吴,甚至骂孙权是狗),一个脾气爆(张飞被他的下属直接割了脑袋,原因就是张飞对那两个下属发脾气,差点没把那两个人给打死),还能活挺长时间的,还会创造出更辉煌的战绩的。



那为什么说刘备也是他们的师傅呢?

刘备的武艺可以说是被演义雪藏得最彻底了,为什么要雪藏他的武功呢,当然是作者老罗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刘备是仁义的,只有他才有资格去匡扶汉室,既然仁义,就别刀光血影了,所以,甚至把刘备写成一副弱弱的样子,见人除了哭装可怜,就不会干别的了。

刘备的武功到底怎样呢?

先看看他的武器,雌雄双股剑啊!看过武侠小说或者懂兵器的人都知道,剑乃兵器之王,没正经学过一招半式的人,是不敢拿剑做兵器的,单手用剑的人就已经很厉害了,刘备还“双股剑”!

单从这就能看出刘备的武艺不一般。虽然力量值照他两个弟弟差一点,不过格斗技巧绝对在他两个弟弟之上。如果大家还不信服的话,咱们可以分析一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情节,最开始,张飞先上,张飞有点吃力,关羽来帮忙了,关羽张飞二人跟吕布打了个平手,刘备趁机也出击了,一眼就看出了吕布的破绽,要不是吕布的赤兔马跑得快,三个人就不一定是击退吕布了,击杀吕布都有可能。

这就说明,刘备不仅会武功,武艺还不简单。还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分析,关羽张飞两个人,为什么谁的话都不听,就听刘备的话呢,(诸葛亮的话他俩几乎就没进去过多少,诸葛亮是何许大佬啊!连孔明的话都不听,整个蜀汉他俩还拿谁当回事?也就是赵云了。)

除了刘备会做事儿,会哄人之外,关键时候也得拿出点实在东西吧,要不然怎么能驯服这两匹烈马?刘备要不在武艺上“教育”他俩,他俩能对刘备服服帖帖?开玩笑! 综上所述,关羽,张飞,是因为有以上这两个“老师”,使得本身力大无穷的自己,武艺更加突飞猛进,战场上千古留名,传为佳话。


策神历史


三国中,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和大闹长坂坡的张飞武功盖世那是人人皆知的事,可是我们从整个三国中都没有看到,张飞和关羽对自己武功来历还有师从的介绍,两人从一登场就有超一流的盖世武功,那么他们的武功到底是哪里学来的呢?

桃园三结义

不过在名著中有介绍张飞曾经是个杀猪的,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杀猪,并没有现代这么的省时省力,杀猪时不是用杀猪刀砍,而是捅。所以本质上杀猪刀不是刀,而是和矛类似。猪杀死后要去毛,去毛前要给猪充气,使皮肤绷紧。通常做法是用铁钎从后面一直捅到腹部,然后拔出铁钎,往腹部充气。张飞没有打气筒,只能用嘴吹。铁钎就是小号的矛,所以张飞自然选矛作武器。由于长期给猪吹气,张飞练就了巨大的肺活量,才能在长坂坡前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

张飞

而关羽当年就是在枣园摘枣的,可是枣树一般都是比人高的,古代的时候也并没有现在什么先进的摘枣的工具,所以就是自己拿着个棍子,然后吧枣子敲打下来,当然如果为了快点完成工作的话,肯定就需要不停的快速敲打才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20多年关羽练就了非常持久的臂力和力量,因此在后面的战场上关羽可以一战群雄。关羽和张飞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五虎上将,他们的功夫超群,武艺高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可所谓是探囊取物,然而他哥俩没和刘备桃园三结义之前,关羽和张飞竟然是个买枣和杀猪的。

关羽

据史书的记载关羽和张飞并没有什么师傅,关羽因为杀了家里的恶霸,逃难于江湖,在逃亡的途中,买过几年的枣,生意也不是十分的好,关羽经常去枣园拿个大竹竿打枣,如此打了好几年的枣树,练得一身的好臂力,自然偃月刀也耍的好,成就了关羽的武功。张飞当时家里面还是比较富裕的,依靠买猪肉和酒为生,是个屠夫,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天下的豪杰,张飞自己经常杀猪,而一头猪也好几百斤,练就了一身的蛮力,古代杀猪的时候一定要给猪吹气,只有吹过气的猪才能很好的去毛,而且还要用一柄铁钎捅穿然后才能吹气,才使得张飞大喝一声吓退百万曹军。

关羽和张飞的武功到底是哪里学来的?是否是因他们的武功来自他们的职业,我们也不得而知,而正史并没有记载,此文都是从野史得来。两位大将留给了后人无限的猜想。







闻俊


关羽和张飞都出身于东汉军事传统浓厚的地区,青少年时代肯定比较系统的学习过军事技艺。指导过他们武艺的,自然是当地精通骑马射箭等军事技艺的人,这样的人两人家乡都多得很。两人自己天赋出众,又不缺名师指点,自然练就了出色的基本军事技能。在长期的战争中,也锻炼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关羽是河东郡解县人(今山西运城一带)。河东郡在东汉时代虽然不是边郡,但有非常浓厚的军事传统。东汉的中央军常备兵力不多,遇到战争时期会会优先征发三河地区的步兵和骑兵补充兵力后出战。

三河指的是东汉的河东、河南、河内三郡,东汉都城洛阳属于河南郡。河东河南河内三郡邻近首都,从这里征发军队效率最高。三河地区也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军事传统,有强大的步兵和骑兵后备力量。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政府就征发五校(常备中央军)、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由皇甫嵩和朱俊统帅,镇压黄巾军。

东汉时代还没有科举,没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军功入仕是做官的正途。除了顶级士族们,其它阶层通过参加战争获得军功是最可能的做官路线。三河地区军事传统浓厚,获得军功机会多,当地也有大量的军事人才,青年学习军事有动力也有途径。关羽这类当地优秀青年,年轻时肯定有机会去学习完善的基本军事技能,精通精通骑马、射箭、武器使用等。

除了关羽,另外一位三国名将徐晃也是河东郡人。

(关羽)

张飞是幽州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一带),刘备的同乡。涿郡是很典型的边郡,军事传统更加浓厚,刘备张飞这些人年轻时自然也很容易掌握熟悉的军事技艺。

东汉北方边郡处于对抗塞外游牧民族的最前线,当地太守掌握着一只相当强大的兵力。本地太守掌握的军队当然以本地人为主,边郡地区军事化程度很高。边郡地区的青壮年男子,随时都可能被征发参与作战。

在随时的战争威胁下,边郡地区男儿自然条件稍好的都会学习骑马、射箭等军事技能,随时准备作战。幽州地区的边郡精锐骑兵从西汉时期就闻名天下,光武帝刘秀得天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到了的幽州突骑的支持。

出身于这种环境下的张飞、刘备,都是典型的边郡武人,少年时在家乡肯定系统学习过各类军事技能。

吕布出身于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和刘备、张飞一样都是典型的边郡武人。吕布后来曾经以大家都出身边郡来和刘备拉关系攀交情。


仁勇校尉


谁和你说张飞和关羽是杀猪卖枣的?

张飞是士族出身,家里很有钱,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他产业里也许也有杀猪的行当但他绝不是杀猪的。所以张飞爱结交士大夫,鄙视底层人民。

关羽是侠客,早年为抱不平杀人,逃往他乡,四处游走,也许卖过枣子,但绝不是卖枣出身。关羽的经历有点像徐庶,所以他俩关系很好




木头22429330


我的回答是,未必没有拜师学艺!只是我们不知道!为有一明晰的认识,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O①,在历史上的冷兵器时代,为了争霸天下,历朝历代,执政者都非常重视武将的能力和作用,而能争惯战的武将又是夺取胜利的保障。秦朝和汉朝的天下就是活生生地打出来的!历史上从光武中兴的东汉开始(25~220年),又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比如东汉名将邓禹,今河南省南阳新野人。名将耿弇,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名将王梁,安阳人。名将王霸,颖川颖阳人。名将很多不能尽述。那时的名将几十乃至上百人,分住各地。而三国纷争就是发生在东汉后期灵帝建宁二年以后的故事(190~265年)。O②关羽,张飞等武艺肯定得到名师的真传!东汉后期名将散落各地,因某种机缘使二人有幸结拜名师,名师见他们是学武的那块料,也传授了真功夫!因巜三国志》原是魏书,吴书(传),蜀书(传)以单行本流传于世。到宋朝才三合一成为巜三国志》,它属于史书之类,里面并没有详尽介绍个人经历。千年之后,巜三国演义》作者主要是参考三国志而作的演义。因而拜师学艺之类的事没有必要进行编述。O③,凡学艺成名者,均由学习与天赋两方面构成!在黄甫军校毕业的很多,真正成为将帅的有多少?又比如音乐院校学习乐器的学生很多,有几个成为名家,专家的?因此,成名者必是有很好的天赋!历史上也有不少是偷着学武而成名的!综上我认为,关羽和张飞肯定有名师指点,加上自己有很好的天赋~是学武的那块料。因此成为三国的名将!只不过书中没介绍而已。


张永科38


有些人天生就是会打仗的料,不管他们有没有师傅,他们依然都是天下最为杰出的人。你看韩信,项羽这种武将,那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哪一个是有师傅的,哪一个是专门学习过兵法的?

说真的功夫这和个人的悟性以及平日的练习有关,也和当时的那个复杂的环境有关。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时事造就英雄嘛。

关羽和张飞之所以厉害,他们也是经过层层对比,被选上来的。

因为他们能给刘皇叔刘备盘上关系,称兄道弟,正是因为他们是人杰。当时天下最为顶尖的英雄。

他们武艺超群,他们以一敌万。这才是刘备看重他们的,最主要的能力。

无论是关羽还是张飞,他们本来就有点功夫的底子,再加上他们打仗不要命。跟着刘备南闯北渡,打过一些仗,杀过一些人。

渐渐地他们脱颖而出了,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他们的名声出来了,被大家广为流传。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是别人畏惧的对象了。

因为他们声名赫赫,再和别人打仗的时候,在名声上就会压过别人一头。这样就会给对手带来无形的压力。

他们靠着自己那点勇气,赚取了一点名声,就有了号令千军万马的能力与优势了。

我们对于关羽和张飞武功高强的印象,主要是停留在《三国演义》当中。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他们也就是那样吧。

不要说一个抵一万个了,一个打三个都费劲的很。

大家知道真实的历史上张飞是如何死的吗?

他是在睡觉的时候,被自己的手下,给偷偷的杀掉的。张飞这个人,脾气暴躁,对属下不怎么好。

所以,引起了手下的不满,就把他给黑了。

关羽是败走麦城的时候,被吕蒙的部下给捉住然后,被吕蒙给杀掉的。

你看让他们单打独斗,他们可能会占一些优势,把对手杀于无形之中,但是,一打群仗就不怎么行了。

最终英雄还不是死在了无名之辈的手中。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是英雄的美名。


史学达人


关羽和张飞千军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就像开挂一样。他们在《三国演义》中号称“万人敌”。古代没有正经军校,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名师,也没经过系统学习格斗,那么他们的武功为什么那么好呢?他们的师傅是谁呢?下面根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关羽和张飞的职业和经历造就了他们的武功根底。

关羽早年是卖枣的,常常打枣,收枣,挑着枣去城里售卖。久而久之,他的基本功就很扎实了。后来,关羽犯了事,出逃在外,如果没有一身好武艺,早就一命呜呼了。再看张飞,他是种地,卖酒,屠猪,经常下地干活,因此造就了一身好武艺。

正是关羽和张飞的职业,为以后剿灭黄巾军起义,三英战吕布,斩杀敌方大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他们辅助大哥刘备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奋斗终身,多少次在战场上

其次,关羽和张飞身强体壮,天生力气大。

如果你身高一米五,身材瘦小,即使再有力气,和高大强壮之人比起来,天生差一截。除非双方实际战斗经验相差很多,要不肯定是高大之人占优势,能将瘦小之人打的屁滚尿流。

演义中关于关羽的外貌是这样描述的,刘备和张飞前去酒店喝酒,看到一个身长九尺,胡须长二尺,英俊潇洒,相貌堂堂之人进入酒店招呼店小二拿酒来。《三国演义》中云: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演义中关于张飞的出场是这样的,刘备看榜良久,感叹自己28岁,还一事无成。这时,张飞在刘备背后高声喊道,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刘备转身回头看到八尺长的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也是典型的身强体壮之人。

“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虽然古代的尺比现代短,八尺,九尺那也是铁定的身材高大之人。因此,关羽和张飞在那个年代,身高应该高于平均值,处于高大之列。

没有哪一个人是刚出生,就啥都会,啥都能干好。一个人只有经历一些事,多实践,才能快速进步,最后笑傲群雄。其实,古代打仗,和今天差不多,关羽和张飞作为军事主将,不可能傻乎乎地冲上去和对方大将拼个你死我活。关羽张飞作为指挥官,是一军的灵魂,如果主帅单挑战死,那么剩下的那些兵该怎么办?投降刚刚还是仇人的敌军,还是一哄而散。因此,主将只需要在后方负责指挥部队作战,根部不需要自己上去单挑。

所以,历史上,关羽和张飞并没有武术师傅,也不需要他们赤膊上阵。关于演义中的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都是罗贯中小说文学创作的需要。罗贯中特意写两军大将单挑,增加了可读性。真实的三国历史上,一般不会发生两军大将单挑的现象。

除非这只部队被围,连警卫部队也支援前线战斗,只剩下光杆司令。这时,才可能出现主帅赤膊上阵,拿刀抡枪和敌人肉搏战。这时,意味着这支军队距离全军覆没不远了。

因此,演义中关于关羽和张飞的“万人敌”,明显是罗贯中老爷子为了可读性而描述的。演义只是通俗文学著作,“七分历史,三分虚构”,我们不可将演义当成真实历史来对待。

你们是怎么看待关羽和张飞的?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