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苏轼的草书好还是黄庭坚的草书好?为什么?

陋石书艺


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四家的两位大家,而且有师徒之情谊,两人也惺惺相惜一辈子。他们的书法各有特点,都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者。但若论草书这单一书体的话,黄庭坚的草书成就要高于苏轼,为什么呢?且听我下面分享。

苏轼的书法理念是“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于草书也是这种观点,主张书写的时候“无意”的这种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功利心的书写。张旭和怀素是唐代狂草的代表人物,而苏轼对他们的态度就不十分友好:“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成书工。”他把这俩人骂的几乎一文不值,他认为这两人写狂草是为了世人所好,而不是出于自然。苏轼本身并不是草书大家,因此关于他的草书作品也很难看到。

而黄庭坚的草书留今的只有狂草,他的狂草具有非常强烈的抒情性和震撼力。他师法张旭和怀素,而最后自出新意,自成一家,与怀素和张旭鼎足而立。黄庭坚《山谷自论》云: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有《花气熏人贴》、《廉颇蔺相如传》、《刘禹锡竹枝词卷》、《诸上座草书卷》等,其中《诸上座草书卷》和《廉颇蔺相如传》是晚年狂草代表作,而《廉颇蔺相如传》和怀素的面目过于接近,因此《诸上座草书卷》是他最精彩的狂草作品,本文图片就是此卷作品的局部。而且后世也有很多书家学习黄山谷的狂草,所以他的草书其实是超过苏轼的,他能行书、草书都自成一家,这在“宋四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我是翰墨今香,关注我关注更多书法资讯。


翰墨今香


黄庭坚很有意思,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他却一生追随苏东坡,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

在政治上,他是老苏铁杆的、坚定的粉丝;在书法上,他与老苏一样,强调创新、变法。

但是,这师徒二人在书法上的主攻方向是不一样的,苏老师主攻行书,写出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诗帖》。而黄弟子则主攻草书。



苏东坡的字扁平、肥腴、高抬右肩、左右舒展,黄弟子曾笑话老师的字是“石压蛤蟆”,这种特殊的形状可能与他写字的姿势有关。

他喜欢“以手抵案,不动为法”的特殊执笔法,这样手的活动实际上是受到了限制的,故他的用笔不能全用中锋,而是中侧互用,这或许是他草书水平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毕竟草书对中锋要求很高,同时手腕要相当圆活。


而黄庭坚可以说是宋代最杰出的草书家。他的《诸上座帖》出于《自叙帖》,但又不像《自叙帖》一味连绕,而是断处求气贯,顿挫穿插。

他的《廉颇蔺相如传》比《诸上座帖》写得轻松,笔墨变化也更丰富,满篇文气,毫不张扬。

他的《李白忆旧游诗》可以说是他草书中最佳者,用笔由实转虚,化力为韵,一些着意擒纵而习气时见的缺点在此作中也少见了。

黄庭坚的草书“长枪大戟,手足长舒”,是草书史上的杰出代表。

可是老苏认为弟子的线条太细,在黄庭坚笑他“石压蛤蟆”时,他反讽弟子的字是“死蛇挂树”。这对师徒也真有意思。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我认为苏轼的草书和黄庭坚的草书各有特点,不要刻意的把他们二位的草书分为谁的好,谁的不好。

上图为苏轼草书代表作《醉翁亭记》局部。




上图为苏轼草书代表作《醉翁亭记》局部。


上图为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局部。

苏轼和黄庭坚同为“宋四家”中人。苏轼的草书代表作为《醉翁亭记》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庭坚尤精草书,且独树一格,草书代表作为《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图为黄庭坚草书。

黄庭坚的草书用笔的意境,如蝌蚪在水中游动一样,线条柔美,轻盈自然,游无定向,但意境明确,想游哪就是哪。

黄庭坚的草书代表《廉颇蔺相如列传》,用笔丰富,可察用笔出处,承唐代张旭、怀素用笔精髓。

上图为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草书特点是:楷书入法,厚重,拙浑,体现了他独具的绵中裹铁之运笔和用墨特征。

上图为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局部。

根据以上所述,苏轼的草书和黄庭坚的草书,风格各异,都有个性鲜明的一面,不存在哪个的好,哪个的不好一说。若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 :没有为什么!


中州耕牛堂主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宋四家”苏黄米蔡的排序,并不能说明他们书法艺术成就的高低。

如果把苏轼和黄庭坚的书法PK,好比是北京比上海,各有所长,难以分出高低。

首先,艺术观点不同。

苏轼的书法座右铭:“我书无法本意造,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在《评草书》中又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黄庭坚的书论核心思想是“去俗”和“重韵”,重在修炼和破法,他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曾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苏轼的“自出新意”,与黄庭坚的“本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充分体现了宋代的“尚意”书风,皆为宋代破“法”求变的书法美学思想之经典。但苏轼重在出新,而黄庭坚则力主破法。

其次,对古法的认同有别。

苏轼追求“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即平淡自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他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说:“永禅师书,骨气沉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可以看出他对智永书法推崇。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还赞誉颜真卿:“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苏轼把颜真卿的书法与诗圣杜甫的诗相提并论,可见他十分崇拜颜真卿的变法精神,他还认为颜真卿的“变古法”和杨凝式的书法“新意”,皆体现了人格精神和审美情趣。

黄庭坚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可见他的自信,他还主张“不必一笔一画为准”,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主张“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充分体现了黄庭坚师古而不泥古的思想。

第三,书法表现形式不同。

苏轼书法的最高成就是《黄州寒食诗帖》,如图一, 可谓神完、气足、骨鲠、肉丰、血润。他曾言:“崇尚书写自然之意趣,不要被书法之“法”束缚。所以,苏轼的草书,是真、行、草字体兼有之,如图二《醉翁亭记》,如图三《念奴娇·赤壁怀古》,落笔若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纵横奔放,无所矫饰,浑然天成。字如其人,充分体现了他豁达、怡适的鲜明个性。

黄庭坚早年草书笔法生硬、行笔实在、劲挺,横画一波三折,或箨龙坼石,或轻梢遏云,如同楷书作草,如图三《花气诗帖》。而在如图四《廉颇蘭相如传》中,圆转处瘦硬婉通,通篇得篆籀之笔。图五、图六《诸上座帖》和《李白忆旧游诗卷》,力肆而态足,笔精而神完,笔力雄浑刚劲,笔势飘逸纵横,势如破竹。

如果说苏轼的草书是春风得意,气概豪迈。那么,黄庭坚的草书是恣肆而不疏狂,劲健而不滞涩,书便如人意,入神妙境界也。









陋石书艺


当然是苏字影响更大,艺术风格的偏爱不同,对名气的左右很大,名气大作品好是普遍的思维方式。

这是苏轼寒食帖局部。
此书法一气呵成,字体偏扁,其作品结字还是受王羲之一路的影响,在横的下笔处有方笔的味道,说明横起笔时笔杆右倒,侧逆起笔,减少了王字兰亭里横和竖的s型行笔法,s型行笔是王字韵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苏字的韵就弱化了很多。苏字多了几分厚重。

我们看看黄庭坚的书法,




小字还是可以学习的,小字的结构来看,其横的起笔稍显夸张,突出与一个字的范围之内了,后学者往往容易放而有余收之则不足。

大字就更显疲态,笔画很长,笔画行笔中没有内容,故而单调枯燥。

所以说写苏更能的学到中国传统审美的内敛,学黄很容易走向狂怪乱。


紫血云袍


各有千秋,但就个人喜好来说,我还是比较偏爱黄庭坚的草书。就其风格来说师生二人曾互调侃过,黄言苏为"石压蛤蟆",苏道黄为"死蛇挂树"。

黄书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浓,圆转流畅,沉静典雅。深得草圣怀素之精髓。

相传黄庭坚晚年被贬四川,观三峡船夫蕩浆而悟得笔法。故晚年运笔多如拔浆拨水,节节涩进顿挫。其书法浑然天成,善用长线条,一波三折起伏顿挫很有韵律感。




清风竹影1166


感恩悟空提问邀请!

这个命题仿佛有些幼稚,就象问姜昆郭德刚谁的相声更好一样!

好的标准在哪里?

书法好的标准即要通过作品表现出笔法好,字法好,章法好,无它,

两位大咖的作品这三方面,笔法,结体,谋篇布局都能达到好的的层次,境界!

苏轼结字拘谨扁宽,仿佛与他处处受到打击。收敛锋芒有关!

黄庭坚笔画长枪大戟,左冲右突,仿佛囚笼里的将军,欲四处出击,打出一片天地!

二老的书风一收一放,风格各异,殊途同归,用书达意!

武论输赢,文议风尚!

同是天涯沦落人,当惺惺相惜!

皆为大文豪,您我又何必为他们争个强弱高低!

还是一起缅怀伟人吧!


达州卷纹石——寡好耍


这个题目出得有问题。苏轼平生从不写草书,他的学生黄庭坚到是写草书。


李顺昌诗书画印记事


东坡不擅草书!


依蘭居


黄山谷草书更胜一筹,腾挪闪战收放自如,开一代草书新风向,为后世所慕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