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过去你一直崇拜的历史人物,现在变成了你特别讨厌的?

侃聊天下


我过去看过许多古书,不容易崇拜具体的历史人物,因为按照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他们有对的,也有不对的,所以现在也不存在特别讨厌谁。我弄懂《道德经》哲学精髓后,只崇拜春秋老聃即老子,对于“圣人”这个提法,很讨厌。因为按照《道德经》来说,老子提到“圣人”,是对至高无上“道”者的假设,并不是指某某具体人。老子所处的时代没有谁可以称得上“圣人”,连“三皇五帝”,他都认为有很多缺点。既然老子及以前没有“圣人”的存在,那以后更没有“圣人”这样的人物,所以现在一提到某某是“圣人”,我就感到讨厌。


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


洪秀全是首选。

从童年到青少年时代,洪秀全在小院心中都是正义的化身,神一般的存在。

天王这个称号,比一抓一大把的皇帝要响亮许多,有点神仙的感觉,四大天王,托塔天王,都是大罗金仙,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洪秀全竟然也是天王,对立面是清妖,天王斩妖,不亦快哉。

慢慢读了一些书,了解了一些历史,洪秀全这个人物,在小院眼里变得模糊起来。

及至通过各方面了解,结合史料分析后,洪秀全的人设在我这里崩塌了。

大致是以下几个原因。

胸无大志

洪秀全41岁进入天王府,到52岁死的时候可以说一步都没有踏出过天王府。到了南京,他就一头扎进了脂粉堆,从此基本不闻不问政事,成了一个符号。他的政治理想,他的改革愿望,只是个泡沫,天下百姓只是他掠夺的对象。对洪秀全来说,偏安南京已经足够,再也没有一点雄心。

荒淫奢侈

定都天京后的洪秀全,一腐到底。

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这还不消去说。

一个人就娶了八十多个老婆,注意,这只是老婆,根据《江南春梦庵随笔》记载,洪秀全后宫佳丽众多,都是在战争中搜刮来的民女,王后娘娘下面还有爱娘、嬉娘、妙娘、姣女等16个级别,总共208人,24位王妃,还有姹女、元女7个级别,有960人,另外还有王宫内的女工是1200人,这样一加,天王的后宫居然有2300多个女人。

而洪秀全的起兵口号是什么?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些全都被抛到脑后去了,《天朝田亩制度》里的理想社会,在洪秀全治下,更像是梦想社会。

治国无能

在李秀成被俘后的自述中,他列出了太平天国的“十误”。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狈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至大误。

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

七、误主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

如果要追求责任,除去战事不利的一到四条,其余条条洪秀全都有责任,如果严格追求,里面每一条他都逃避不了领导责任。

洪秀全这个人争议很大,他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的勇气,他在初期的锐气,以及一部分政治理想和实践,并不是没有积极意义,但这些,无法抵消他现实中的错误,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失败,是洪秀全一手导演的。


小院之观


我们上学时毛主席诗词很热,知道成吉思汗是从主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开始的,既然主席把他和唐宗宋祖列为一排了,认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慢慢知道他带领蒙古铁骑纵横亚欧大陆,所向披靡。更是崇敬变成崇拜了。随着历史方面知识的渐渐拓展,知道了蒙古大军所到之外,血流成河,白骨成山。屠城:劫掠,抢女人赏尝部下,所做所为与日寇相比毫不逊色。占领中原后其子孙把它的臣民划为四类,对中原汉人民肆意盘剥,血腥统治。才导致了八月十五杀达子,白莲教起事,几十年就丢了江山!

我也由最初的崇敬这个人慢慢开始厌恶这个人了!

再次声明:我们和蒙古人民是一家人!我们不会拿现在的观念去苛求古人。


沧州老夫子


历史上有许多历史人物,只是从早年的课本知识里了解的,虽然谈不上崇拜,但也感觉这些人很了不起。但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发掘,和对他们人生轨迹的剖析,逐渐发展某些人并非象教科书上那么高尚与神奇。比如文臣中汉代的晁错,唐代的李紳,宋代的寇准,明代的张居正等。义军中黄巢、宋江、李自成、洪秀全也与课堂里学习到的有很大出入,所以现在提起这些人来,心里总有那么一些负面的东西给他们定格。

还有一位诗人我打小就很喜欢,以为他很了不起,对爱情始终如一,坚贞不渝。又是大才子,写出了许多时人传抄的诗篇,其中有一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更是家喻户晓。

没错!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史称“诗坛元白”的元稹。他的名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高于白居易。

元稹,出身于北魏拓拨氏家族,自孝文帝改拓拨为元姓后,北魏皇室便以“元”为其姓氏。到了唐代,元氏一脉仍是望族。元稹八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郑氏也是大家闺秀,担负起了抚养教育他的重仼。唐朝的科举考试种类繁多,其中进士科尤其最难考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尽早出仕做官,元稹选择了比较易录取的“黄经科”,礼记、尚书两经擢第。其后二十岁便歩入仕途,可谓春风得意。

做了官后,元稹便该考虑成家了。他的初恋是母亲郑氏的一位亲戚崔双文——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西厢记』里面的崔莺莺。莺莺才貌双全,品行端正,甚得元镇心怡。就在两人就要谈婚论嫁时,元稹因再度赴京应试而认识了韦丛,便毫无犹豫地舍弃了这段美好的姻缘。

韦丛,父韦夏卿,时仼京兆尹。颇有才华的元稹进京后受到韦夏卿的赏识,从而也认识了韦家千金——韦丛。出于政治前途上的考量,元稹便对韦家殷勤以待,鞍前马后示好,不久便成功与韦丛订了亲。也许是出于良心自责,元稹抛弃崔双文后写了一部小说『崔莺莺传』,聊以自慰吧。

韦丛与元稹婚后,温良贤淑,敦厚体贴,但为他生育了几个孩子先后夭折,致使身心交瘁,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对于这段感情,元稹刻骨铭心,于韦丛去世后不久便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可也就在韦丛去世这一年,元稹因公务外放蜀地,结识了风流乐妓薛涛。从此两人卿卿我我,情谊渐浓。薛涛时年巳四十余,大元稹十岁有余。他们两人“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怎奈几个月后,元稹奉旨回东都,考虑到薛涛的出身卑微,又是乐妓名份,元稹便忍痛割舍了这段姐弟恋。其后薛涛鸿雁传书,并专为写情书发明了一种粉色便笺,史称“薛涛不笺”,沦为千古佳话。

与薛涛断了不久,元稹便与表妹安氏再婚。可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三年,便以安氏病逝结束。

安氏走后的第二年,元稹结识了大家闺秀,时称河东才女的裴淑。裴父为地方刺史,裴淑本人又聪慧貌美,元稹很快又坠入爱河。婚后,尽管元稹仕途不顺,屡遭贬谪,但裴氏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让元稹低落的情绪缓解许多。

几年后元稹贬放越州刺史,结识了红极一时的江南名歌手、诗人刘釆春,于又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失伦之恋。刘釆春时年已为人妻,在与元稹诗词论唱几番后,便义无反顾地弃夫而投入到当地最高长官元稹的怀抱。这种事情在当时有伤风化,也颇遭人诟病。可元稹还是照纳不拒,在烟雨江南演绎了一段才子佳人的闹剧。七年后元稹对刘氏已失去兴趣,便托辞抛弃,刘采春无颜见江东父老,又得不到丈夫的谅解,便含羞投河自尽了。

也许,能激发元稹才情喷涌的就是爱情,也许,当年发妻韦丛去世时元稹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是真情流露。但他身为科举入仕的朝庭官员,受到“三纲五常”熏陶的儒家门生,却始乱终弃,纵有满腹才华,学富五车,却在个人人品与对爱情的忠贞上,始终都要留下他一生的遗憾,也为他光鲜的人生画卷上留下了败笔!




非空


从崇拜到特别讨厌的没有,从欣赏到不那么欣赏的倒是有三位,他们分别是宋朝的欧阳修、明朝的戚继光、清朝的康有为。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宋朝著名的大文豪,也是一代名臣吧。不可否认的是欧阳修的文学修为确实很高,曾留下《醉翁亭记》、《蝶恋花》等名篇。以前主要就是仰慕欧阳修的才华,但是后来从一些文献中发现原来北宋名将狄青就是被欧阳修等人陷害致死的。当时狄青因功升任枢秘使,欧阳修曾多次上书宋仁宗,以"保护狄青"为借口要求将狄青调离枢秘使职位,导致狄青兵权被罢免,且被调任外地,最终郁郁而终。



戚继光,一代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在抗击倭寇和守护北朝疆域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以往印象中的戚继光是那种刚正不阿、正直勇猛的硬汉,但是在看了一些关于戚继光和张居正的材料后发现原来戚继光的操守也不是那么好的。戚继光曾经不止一次以财物和美女等贿赂张居正,而且甚至不惜以走狗自居来逢迎张居正。


康有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也是挺有才的一个人。康有为倡导维新运动,这点对于推动民族进程是有积极意义的。此外,"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也是康有为的亮点。但是康有为也是有污点的,私生活挺混乱的,妻妾成群,其中不乏洋妞。还有说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去日本避难期间花国家的钱,过着很优越的生活。


神是的念着倒


你要说是对于历史人物有多么的崇拜,那倒是没有,当时有的只是欣赏,但是现在看来他们的做事风格十分的令人讨厌。

第一个,我这个要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这也不是他真正的事迹,而是小说家改的,但是做事风格现在看来十分讨厌。要说的是谁呢,就是水浒里面的人物,我现在在水浒中的人物最讨厌的是宋江、吴用、李逵这几位,宋江吴用做事不择手段,李逵伤害无辜,就这样的人还能替天行道,天也是瞎眼。


还有就是明末的李自成了,根据电视剧的了解对李自成还是很佩服的是但是后来了解越来越多,对他也就没有任何好感了,李自成后面基本上就是一个暴发户的感觉,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地方,要不是他目光短浅,清朝入关有可能还会晚一点,或者根本入不了关。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师哥讲史


明成祖朱棣算一个。最开始知道他是郑和下西洋,那是明成祖时代,还有营建北京,也是他的事迹。后来才知道这一切都与他夺权篡位有关。因为他找借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不但残酷杀害建文帝忠臣,对方孝孺亘古未有的“诛十族”惨祸,鲁迅先生叱朱棣为“坐寇”!他派郑和下西洋据说也是要寻找失踪了的建文帝,以绝后患。而他营建北京,虽然有加上北方防御的考虑,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心有鬼,在南京呆不下去,害怕朱元璋和侄子朱允炆残余势力,做噩梦啊!

乾隆皇帝算一个。以为乾隆盛世多么强大,其实早已经日趋衰落,是“饥饿的盛世”,而且他的文字狱登峰造极,极大摧残了中华文化,钳制了思想。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算一个。第一他文采太差,做了一手的烂诗,让人不堪卒读,他没能考上科举说明还是公正的。第二他好色无耻。霸占了那么多女人,可是基层天国士兵和人民却连夫妻同居的权力都没有,好虚伪。第三他无能,多疑,最终使这次起义成果化为乌有。

康有为算一个。开始只知道他是维新志士,但是后来知道他是保皇派,积极参与过张勋复辟,而且戊戌变法失败后也乱造谣。还有他的私生活也太乱了吧,老头子娶了十几岁小妾。

张学良算一个。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东北迅速沦陷,他的罪过不小。此外他玩女人成瘾,老了还津津乐道。

郭沫若算一个。本来是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先生的大文学家(现在也是),但是为人品质令人摇头啊。。。



磨史作镜


以前对吕布还是很崇拜的,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面的吕布飒爽英姿,英雄气概十足,当时小也就看了一些打斗的戏份,后来看陈寿的《三国志》才发现,吕布的人品有问题。表面拥护汉室,忠心耿耿,但是先背叛丁原,再背叛董卓,最后被曹操所杀。罗贯中曾这样评价吕布:“夜读三分传,堪嗟吕奉先。背恩诛董卓,忘义杀丁原。倚仗英雄气,不从忠直言。白门身死日,犹自望哀怜!”

当然了,正史里吕布可不像罗贯中笔下的那样无能,虽然忠诚度确实是不太高,但吕布在用人上和打仗技能上可圈可点,但是和儿时对他的崇拜相差甚远,不过老话讲人无完人嘛,也别太苛求别人了。

望采纳,谢谢🙏


好玩儿的历史小段子


康有为。


当年的南海圣人,当世的孔子。原来也不过是画皮小丑。

大家对康有为最大的印象也就是公车上书乃至百日维新这一段历史了。康举人联合同好,批秉时政,实在是热血,让人敬仰。随后由一个举人直接成为国家大政的总经手人。与光绪好不君明臣贤,风雨同舟。

可是在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海外。在光绪死后,诈称有光绪衣带诏,哄骗海外爱国人士的资金,在海外逍遥自在。辛亥之后,又旗鼓鲜明地反对革命,积极组织复辟。


当年被慈禧打压的圣人,此时也变成了打压别人的恶龙。真的是一种讽刺。

他希望的可能是君明臣贤的社会,然后自己扶大厦于既倒,做那当世的伊尹管仲。

只可惜。他原来也只是个普通人,并非什么圣人。


漫谈国史


说两个。

项羽:拔山兮气盖世。

1,借复楚之名起势,后杀义帝,失信于天。

2,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兵,入关中后赐死子婴,残暴至极。

3,以一己私利,焚烧咸阳,荼毒关中,席卷财富东归。

4,违背民心思定的天下一统的思想,以西楚霸王自居,分封天下,开历史倒车。

八千子弟过江东,四面楚歌无人还;乌江不将热血洒,怎见江东父老颜面?

李自成:均田免粮,闯王来了不纳粮。

1,攻占北京,便自以为天下大定,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各种势力暗潮涌动,根基不稳。

2,贪图享乐,霸占陈圆圆,致使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入关致使中国倒退几百年?有没有?)

3,山海关失陷,窜逃关中,妄想坐拥西北。

枉废了一世英名,到头来终究逃不过身死人手为人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