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是賣貨嗎?不,我們在運營人與人之間關係

我每天的分享基本都是比較隨機的,就是我在這個時間點上,對某個事情的看法,所以也基本都是即興的,未必十分有邏輯。

但還是希望能夠對大家有一點幫助。

前兩天做分享的時候,在小夥伴的社群裡面有人說,我在給大家洗腦,或者說我試圖給大家洗腦。

其實我並不認為是洗腦,這個詞不太好聽,我認為我只是提供了對於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社交電商的另外一個視角。

我們每個人看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立場,表達的也都是自己這個角度的觀點。

但我們同時也要有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別人的觀點,別人的看法。

如果我有幾個小時沒有給大家推品,我一般情況下都是在看書。

看書是接受別人觀點的方式。

我剛才晚了一個小時給大家做分享,我沒有看書,我一直在看一個社群的運轉。我前幾天加入這個社群,今天才騰出點時間來看看,這個社群在幹什麼。

結果果真是有收穫的,這個觀察驗證了我過去對於社交電商的想法。

社交電商是賣貨嗎?不,我們在運營人與人之間關係

社交電商的本質是社交,核心是“人”。

咱們在這個社群裡面,賣出去的所有東西,都不一定全是因為這個商品便宜。

我相信更多的是因為群裡的小夥伴都是群主的親朋好友。

我前段時間跟我一個同學聊天,他說反正要賣東西,就在自己老同學這裡買好了。

所以你看,未必我們的東西是全網最好的,最便宜的,而是因為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大家選擇在自己的最親近的人那裡買東西。

人們在實體店消費,是因為相信實體店不會跑路,實體店跑路不方便。

人們在京東淘寶上消費,是因為平臺有擔保,大家放心。

但是人們的微信上面消費,更多的是相信這個人,這個人過去的表現讓人覺得可以被信任。

如果我們想要做好社交電商,就要把社交這件事情做到極致,先成為一個有價值、講誠信,值得被信任的人。

有些人說是包裝自己的朋友圈,包裝自己的微信,我覺得儘量少包裝一點,儘量真誠一點。

因為我們只是在影響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沒有到成為一個超級IP的地步。

當然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成為了一個超級IP,那要學習的是另外的東西。

總之,如果我們在朋友圈是一個有信譽,誠實可靠的人,我們賣什麼,都會有人買,反之,再好的產品未必能賣得出去。

我剛做社交電商的時候,有一個小夥伴退群,我去找他私聊,想了解原因。

他很坦誠的說,因為自己過去做的事,讓朋友家人都不相信自己,所以現在來做社交電商,想要做點實事的時候,也沒有人相信,大家都覺得他又想騙人。

最後他很沮喪的說,自己活到30歲,就成了別人眼中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甚至是騙子。

我們所有的一言一行,都是有生命的。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我今天做過的事情,別人會忘記,今天說過的話,可以不算話。

因為總會有人記得。

我們每說的一句話,每做的一件事,都會構建出我們在別人心目的印象。

我們稱之為個人IP,或者個人品牌,或者個人標籤,等等。

每個再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IP。

而培養自己IP的最好方式,就是從自己的一言一行當中做起,逐漸去構建自己與周圍人的信任。

社交電商是賣貨嗎?不,我們在運營人與人之間關係

為什麼做芬香要建社群?為什麼鼓勵大家建社群?

因為運營一個社群,最容易培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而是否能夠運營好一個社群也能夠看出群主是不是一個踏實做事,並且值得被信任的人。

運營好一個社群,要花很多時間和心血。

到今天我其實只要看一眼一個社群,就知道群主有沒有用心去經營。

每一個社群就像是一個店面,一個小店。

有些社群讓人們捨不得離去。

因為群主的用心和努力,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這種氛圍會吸引社群裡的人。

而更多的社群,其實就是運營了三五天,然後就讓機器人在裡面狂跑,從此以後群主就消失了,群就死掉了。

大家說是一個一直踏實做事的人更值得被信任,還是一個永遠只有三五天熱度的人值得被信任呢?相信大家心裡都是有數的。

大家知道能夠運營好一個社群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嗎?

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那些吃過很多苦的人,因為社群運營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

一生當中太順風順水的人,也就是三五天的熱情,運營三五天,他就覺得自己受苦了,就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比運營一個社群要好。

我剛才說我在看一個社群,我在那個社群裡面聽到了很多微商講自己的故事。

我聽了兩段故事。

有一個媽媽提到自己的雙腿殘了,每天出門駐柺杖,沒有別的出路,於是去做了微商。

還有一個媽媽說自己和寶寶每月的生活費只有400塊,怎麼省都不夠用。

被逼得沒辦法來做了微商。

結果婆家人不同意她做微商,覺得丟了他們家的臉。

她騎電瓶車去送貨,她公公就把她電瓶車給鎖了。

她就騎著自行車去送貨。

很多被生活逼得沒辦法的人去做了微商,這些人做了好多年下來,生活都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就是這樣的一些人,最後堅持下來了,獲得了應有的回報。

反而是那些有著穩定工作,有著穩定收入的人,最後都放棄了。

無非是因為有退路,無非是因為有各種無法堅持的理由。

我做芬香三個月,我覺得自己很努力了,但是其實跟這些人比起來,我還算不上很努力。

她們會為了運營好社群,與群裡的每個人做朋友,與每個人聊天。

這些都是一些沒什麼技巧的笨功夫,我們每個人都會,只是都沒做。

我最近還學會用工具了,包括現在多群直播,我用的也都是工具。

但是從我用工具的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發現,其實我減少了與每個個體的鏈接。

可是社群運營的本質,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鏈接,這是信任關係建立的前提。

我們每個人都會去關注一個關心自己的人。

同理,當我們去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注和關心的時候,別人也會關注和關心我們。

只是這種表達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我昨天還在說朋友圈裡面曾經很好的朋友刪除掉我了,說這話的時候,我是覺得這是他們的錯,不是我的錯。

但今天我突然覺得,其實被刪除掉是很正常的,因為已經很久沒聊過天了。

大家對彼此都沒什麼價值,沒什麼感覺了。

如果我肯多花一點時間,去跟人聊聊,那麼大概率人家是不會刪除掉我的。

聊天的過程就是建立關係的過程。

營銷就是一個不斷入駐別人心智的過程。

我覺得可能大家要多花一點時間,去一點一點入駐你的朋友圈。

不要以為人家在你的朋友圈,他就是被你圈了,他就跟你是好朋友了。

其實還有很遠的距離,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即使你的朋友圈只有300個人,如果你入駐了這300個人的心智,那就是一種巨大的能量了。

反過來講,就算你的群裡面5000人,結果真正跟你交往的人也就三五個人,那有什麼用?

所以其實朋友圈有多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多少人有關係,你影響了多少人。

入駐別人的心智,影響自己的朋友圈,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心血。

所以我說社群運營是一個很苦的工作,是一個很基礎的工作。

我們只能從基礎工作開始做起,把自己的基礎打紮實,把自己的圈子做紮實。

有一些人,原來的經歷很苦,像我之前提到的那兩個寶媽,所以社群運營對他們來講已經是天堂一樣的工作了。

還有一些人,一輩子太過於順風順水,沒有經歷過任何逆境,社群運營對他來講就已經是很大的苦。

所以當年做微商發家的人都是什麼人?

都是那些找不到工作,不被社會接納,沒有退路的那些人。

因為沒有第二選擇,所以他們能夠忍受很大的苦,而且能夠拼命的堅持下去。

最終在這個領域獲得成功。

社交電商是賣貨嗎?不,我們在運營人與人之間關係

2019年的冬天是經濟寒冬,2020年也不會好太多,未來不會有什麼輕鬆錢可以賺了。

我們還是能賺到錢,但是賺的每一塊錢,都需要踏踏實實地下笨功夫。

我很喜歡這段話,發過很多次,再次發給大家。

大多數人對吃苦的含義都理解得太淺了,窮根本不是吃苦,窮就是窮,不是吃苦。

吃苦不是受窮的能力,吃苦的本質是長時間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長時間聚焦的過程中,所放棄的娛樂生活、無效社交、無意義的物質消費,以及在過程中所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獨。


吃苦的本質是一種禁慾能力、自控能力、堅持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說,靠自己做出成績變得富有的人,往往比窮人更能吃苦,否則他就不可能靠自己白手起家。


你會發現,這些人富有了以後,還是比你勤奮,還是比你能忍受孤獨,還是比你能延遲滿足,還是比你簡單純粹。


這才叫吃苦。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見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