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中国增加3亿人,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此人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中国增加3亿人,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金薯传习录》

引子

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各国、各地之间交流日渐频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达到共惠共赢的目的。但是各国之间贸易交流的时候,也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外来物种入侵”。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2013年的统计,我国是外来有害物种共有544种,其中最为严重的达到了100多种,这些入侵外来物种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

外来物种入侵如今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产地巴西的凤眼蓝,即“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被各国引种栽培,但因其繁殖速度快,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给数十个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国际统计,外来物种入侵每年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因此,国际针对外来物种入侵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各国也对国际贸易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以此避免国外可疑生物的入侵。

此人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中国增加3亿人,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番薯

外来入侵生物大多是有害的,它们会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也有许多外来生物被人们刻意引进,在这些引进物种中,在我国有许多都作为食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番薯,其中一个“番”字,就表明它的来历。


弃儒经商

陈振龙,大约出生于1543年,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人。他年轻时跟当时所有的普通人一样,学习着四书五经,希望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金榜题名。在陈振龙还未满20岁时就已经考上秀才,但后来厌倦科举,因明万历年间依旧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海上贸易非常活跃,陈振龙为了生存改为经商

此人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中国增加3亿人,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陈振龙跟着船队来到了吕宋(即如今的菲律宾)经商,当时的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番薯也在此地被广泛种植。陈振龙发现此物不仅味道甘甜,而且易于耕种,耐旱、高产

其耐旱易活,种少获多,且生熟皆宜,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

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陈振龙联想到自己故土时常发生天灾,每当天灾发生时,必定会影响农业收成,甚至还会发生饥荒,许多人食不果腹,严重者还会易子而食、以土充饥等现象发生,因此想要将番薯引进中国,然而西班牙政府将其视为珍宝,严禁番薯流入国外,一旦发现,立即处死。《金薯传习录》 记载: 西班牙人“珍其种, 不与中国人”。

此人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中国增加3亿人,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番薯


甘薯之父

陈振龙有了将番薯带回中国的想法后,就开始在当地学习种植番薯的方法,并且出资购买番薯种子。但是有一天他听说种植番薯不一定要种子,只要有番薯藤就可以种植了,因此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在绳面涂抹污泥,巧妙的躲过了海关的搜查。

此人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中国增加3亿人,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袁隆平

明万历二十一年,福建大旱,陈振龙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表明番薯的好处,并建议种植番薯。金学曾同意了,陈振龙父子依照学习的种植方法种植番薯,4个月之后,番薯丰收。福建巡抚金学曾见此大喜,并命人在福建各地种植,番薯丰收后,缓解了这场灾害。此后番薯在全国各地开始种植,并就此成为了“五谷”之一。但番薯一直到乾隆时期开始大规模推广,解决了清政府的粮食危机。由于当初是由“外番”引进的,所以将其命名为“番薯”。

此人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中国增加3亿人,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先薯亭

在此后的几百年多年里,中国人口从明朝后期的1.5亿增长到清朝道光年间的4亿多,红薯可以说功不可没,因此被人们称为“古代袁隆平”。番薯别名甘薯,因此陈振龙又被人们称为“甘薯之父”。为了纪念陈振龙这一功德,人们在乌石山建了“先薯亭”。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此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