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中,苏军制造了很多反坦克枪。苏军在无法击穿德军坦克时,这些反坦克枪为什么没能起到作用?

女雪地狙击手


因为战争进入中后期时,德军坦克的装甲厚度已经大大增加,连一些老式反坦克炮都无法对其造成有效杀伤,更不要说一支薄弱的反坦克枪了。

反坦克枪这种武器诞生自一战,当时德军需要一种能够中远距离攻击敌军坦克等装甲目标的步兵武器,最终的产物就是毛瑟M1918式反坦克步枪。该枪采用13.2毫米口径弹药,在百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完全能够毁伤英军当时的坦克。因此在战后,伴随着坦克这种兵器大发展,反坦克步枪也得到了各国军方的大力发展。
而苏联人推出的就是PTRS、PTRD两款反坦克步枪,其采用14.5X114毫米枪弹,具有着在当时较为不错的反坦克性能,百米距离能够击穿40毫米厚的钢板。苏德战争爆发后,反坦克步枪成为了苏军最为常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这两型反坦克步枪均能有效从侧部、后部以及一些薄弱位置击穿当时在德军装甲部队作为主力的3号、4号坦克。
但是随着德军开始对坦克进行升级,反坦克步枪难以取得任何效果。比如德军战争中后期的虎式、豹式坦克,侧部、后部装甲都有所加强,比如虎式坦克侧面装甲都厚达80毫米,反坦克步枪完全无法击穿,无法产生任何作用。但是由于德军的坦克型号较多,依然有很多装甲较为薄弱的坦克装甲车辆,而且战争后期苏军也面临着巷战攻击墙体等特殊需要,所以反坦克步枪一直在苏军中保持装备。


战争之王


反坦克步枪在苏德战场上其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然苏军也不会吃饱了撑的装备反坦克步枪。

在1938年,苏军高层认为苏联现在的军备产量无法满足军方的需求,苏军炮兵委员会也提交了一个报告,指出苏军现在缺乏反坦克炮等装备,目前最好的对策是使用步兵来对付敌方的装甲单位。而为了应对这一局势,苏军决定开始研发自己的反坦克枪。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已经造出了十几种型号的反坦克枪,但要不就是性能差强人意,要不就是结构过于复杂,根本无法满足苏军的要求。而此时苏军高层又认为,对面的德军可能已经装备了装甲厚度更强的坦克,反坦克枪可能在战场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并且目前反坦克炮的储存量应该还能应付,所以研制反坦克枪的计划也就被暂时搁置了。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苏联在前期损失了大量的反坦克火炮,导致苏军在战争中及其缺乏反坦克武器,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反坦克枪的研发和生产也就再次被提上日程。在不久后,便诞生出了PTRD和PTRS两种型号的反坦克步枪。这两把枪最早在1941年10月向苏军供应,而首次大量使用则是在莫斯科战役中。

苏军的反坦克枪用来“反坦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苏德战争初期,当时德军在苏德战场初期大量装备的轻型坦克(Pz.Kpfw I、Pz.Kpfw II和Pz.Kpfw38(t))的正面装甲厚度最高也只有30mm。而苏军的这两把反坦克枪却可以在100米内击穿40mm的垂直装甲,在500米内可以击穿20mm的60度斜面装甲和30mm的垂直装甲。因此在战争初期,苏军装备的反坦克枪在战场上击毁了大量的德军轻型坦克。虽然德军同时装备的Pz.Kpfw III和Pz.Kpfw IV中型坦克的装甲强度/厚度要大于那些轻型坦克(Pz.Kpfw III的正面装甲厚度为35mm,Pz.Kpfw IV的是30mm的80度斜面装甲),但苏军仍旧利用其侧面装甲较薄的特点(像是四号坦克的侧面装甲就只有15mm)来将其击毁。


而在1942年下半年后,德军装备了新的Pz.Kpfw VI重型坦克,并且还大量装备了升级版的Pz.Kpfw III和Pz.Kpfw IV(也就是Pz.Kpfw III的M型和Pz.Kpfw IV的H型),并且德军还给许多其他的装甲单位加装了外侧装甲板;这时苏军发现,反坦克枪好像不能击穿这些新的坦克。并且在1943年德军开始大量装备Pz.Kpfw VI重型坦克和新的Pz.Kpfw V中型坦克后,苏军大量装备的反坦克枪也就无法再对德军坦克产生威胁了。虽然后来苏军又研发出了一款能够在100米内击穿80毫米装甲的新型反坦克枪PTRRES-42和能够在100米内直接击穿100mm的PTR Blyuma反坦克枪(虽然这俩的口径超过了20毫米,属于炮的范畴,不过苏联人坚持称这是枪......),但由于苏军在战争后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反坦克炮,这两款反坦克枪显得有些多余,所以也就没能进行量产。


但是PTRD和PTRS这两款反坦克枪在战争后期也不是毫无用武之地,苏军会经常将其拿来打击与德军坦克协同作战的半履带装甲车,由于其装甲不超过10mm,所以反坦克枪可以轻易的将其打至不能动弹。有时苏军也会将其用来打击德军的的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和机动车队(比如大卡车一类的),它们的防护比半履带装甲车还要薄弱,所以更容易被击毁。苏军在战争后期,还会拿反坦克枪来对付德军构筑的防御工事和机枪阵地;由于德军的防御工事大都是用木材搭建而不是使用抗打击能力较强的混凝土,因此及其容易被苏军的反坦克枪打穿(苏军还对此写了个战争手册,专门来教授怎么打敌方的防御工事和肛轻装甲目标)此外苏军在进行夺楼战的时候,也会使用反坦克枪来对付躲在楼房里的德军士兵。

不过比较奇葩的是,反坦克枪的用途范围可不仅仅是拿来对付地面的装甲目标,苏军还拿它来对付空中目标,尤其是拿来对付德军的俯冲轰炸机。时任苏联陆军总司令崔可夫曾在回忆录中(第一章第九节)写道:“反坦克枪手德米特里·舒马科夫用反坦克枪打飞机的经验就足以说明问题。政工干部C.涅霍罗舍夫当天就把这一经验推广到所有的分队,两天后,该团反坦克枪手就击落了6架敌机”。(反正我信了,毕竟死对头芬兰都拿自己的L-39反坦克枪改成L-39//44防空武器)

所以总的来说,这玩意其实就是现在的反器材步枪啊。除了肛坦克以外,好像其他用途和现在的反器材步枪(比如美国的巴雷特)差不多......


二战吐槽君


反坦克步枪,又称战防枪,装备步兵用于打击300米范围内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可以用于摧毁800-1000米以内的土木工事和火力点。生命周期从坦克诞生之日起直到二战结束,苏联做为作统的坦克大国,也曾大量装备反坦克枪。

二战期间苏联反坦克步枪包括PTRS-41和PTRD-41两型,和波波沙一并成为当时苏联军队的标志性武器。卫国战争爆发,依靠大量装甲车辆闪击作战的德军给苏军带来巨大压力,而此时的苏军手上并没有适用的反装甲利器,于是应急研发生产的反坦克步枪从1941年开始大量装备部队。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苏联这对反坦克利器PTRS-41及PTRD-41在1941年大量登场。两者所配弹药型号一至,都是14.5X114mmBS-41钨芯穿甲弹,在100米距离上最大穿甲能力达40mm。

PTRS-41反坦克步枪采用5发双排弹夹供弹、有效射程400米(最大射程807米),属于半自动枪械,火力持续性好,还可以安装瞄准镜对付远距目标。

PTRD-41反坦克步枪是单发枪械,火力持续性差,并且无法安装瞄准镜。但是结构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

大量应用于苏德战场的两款反坦克步枪,看背景燃烧的德军坦克。

发射相同弹药,所以PTRS-41和PTRD-41穿甲性能类似,枪口初速可以达到惊人的1013m/s。在100米距离内可以击穿40毫米垂直装甲,初期面对德国二号、三号坦克足够击穿侧面装甲,并且对传动系统和乘员造成杀伤。

被PTRS-41反坦克步枪正面击穿的德军三号坦克。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著名的潘菲洛夫战役中,苏军战士用PTRS-41与PTRD-41反坦克步枪击毁德军18辆坦克,可参考《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碑》。

但是随着德军新式坦克出现,二战后期坦克装甲越打越厚,反坦克枪就显的有点力不从心了。在战场上面对主战坦克只能勉强骚扰,主要用于欺负装甲比较薄或者无装甲防护的车辆,这和现代反器材步枪定位类似,聊胜于无。


河东三叔


能打的东西太多了,即使反坦克炮无法击穿德军坦克时也可以通过射击德军坦克的观察孔和履带以及薄弱的后侧装甲,使坦克由于乘员伤亡或者履带断裂而暂时失去战斗力。



其次战场上除了坦克这样的重装甲目标,还有许多轻装甲目标甚至没有装甲的目标,比如德军伴随坦克作战的半履带装甲车,这种装甲车的装甲厚度只有10毫米左右,可以被苏军的任何反坦克步枪轻易的击穿。至于那些卡车等无装甲防护的车辆更是苏军反坦克步枪打击的绝佳对象。


除了对德军战斗车辆的打击外,对德军的野战防御工事同样有巨大的效果,由于希特勒禁止在德军后方建立坚固的钢筋混凝土防线,害怕德军会不坚决抵抗而向后方防线撤退,所以德军绝大部分的防线都是由临时构筑的土木野战工事构成,这种工事防护力有限,难以防御反坦克步枪的精确射击。

就二战的苏德战场,其战场广阔,双方作战兵力庞大,而加之都是集中使用坦克部队,所以大多数的战场仍旧是步兵之间的对决,所以苏军遇到德军的卡车、野战工事远比坦克要多,反坦克枪的用武之处还是很多的。


战略论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要想了解反坦克枪,守仁君推荐大家看看毛子的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

反坦克枪这种东西最早出现在一战,一战时英国人把坦克开进了战场,随后欧洲各国都纷纷将这种陆战杀器抬上了战场。最开始这些坦克虽然还是扛不住火炮和手榴弹的攻击,但是对于没有重武器的士兵来说却是噩梦。一般步枪机枪的子弹根本无法击穿坦克的装甲,有盾就一定会有刺破盾的矛。


德国在自己的毛瑟枪和英国的大口径猎象枪的基础上发明了第一代反坦克枪。此后这种枪活跃于整个一战和二战,即使战后在朝鲜战场由于缺乏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枪也在被大规模运用。

苏联开始搞反坦克枪是在苏德战争初期,由于当时苏军反坦克武器不足,苏军便委托颇有名望的武器设计师捷格加廖夫和西蒙诺夫尽快开发出适合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步枪,要求使用1939/40年试验的14.5X114mm弹(B-32弹头:重64g,初速1000m/s)。后来设计出两种反坦克步枪,分别为捷格加廖夫设计的反坦克步枪PTRD和西蒙诺夫设计的反坦克步枪ptrs。两种反坦克步枪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共生产接近60万支,堪称世界之最。


苏联为什么生产如此多的反坦克步枪,第一个原因是确实有用可靠,这种枪威力极大,像德国刚开始的一号、二号坦克,300米内装甲基本上是一打就透,专门打坦克的观察窗、舱门和观瞄装置;火炮及机枪等武器装备;车体和炮塔的侧部,所有车轮,履带;油箱以及发动机。即使后来的坦克装甲大幅度增厚,反坦克枪在战场上还是可以作为大威力狙击枪攻击一些土木工事和火力点。

第二是便宜,这种枪和普通的枪械比那寿命是相当短,基本上打了十几二十发就废了,但是和二战中后期出现的火箭筒来说那实在是太偏移了,毕竟都是打坦克,一炮炸毁和一枪打过去让坦克报废造成的效果是一样的。


守仁读仁


反坦克枪可以说是一种最为鸡肋的反坦克武器,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威力不足,但是后座力巨大,世界上第一支毛瑟反坦克枪被誉为只能开两枪,左肩开一枪,右肩开一枪,然后进医院。而发射的子弹并不能保证击穿当时坦克的装甲。

对于苏军来说,使用反坦克枪非常晚,这个不难理解,苏军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前有世界上最多的坦克,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坦克营,而且苏联的坦克大部分都是使用45毫米炮,这种情况下,苏军的反坦克枪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苏军编制上每个步兵师只有60支反坦克枪,而德军每个步兵师有90支。

而由于战时苏联很少生产全新的武器装备,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才开始大量装备反坦克枪,最终那个步兵师可以有111支反坦克枪,考虑到苏军后期步兵师人员稀少,可以说这个数量很多了。

苏联的反坦克枪在战争初期对付德国的3号4号坦克时,还能有一些作用,比如打断一个履带板什么的,这些损伤对于坦克来说等于是没有什么作用。随着德国的坦克装甲不断加厚,反坦克枪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不过这些反坦克枪在战争后期,大部分是在干打杂的差事,利用自己的远射程,打击一些地面目标,比如机枪火力点,卡车一类的目标,这些目标类似于现在软目标,在战争的后期,苏军的反坦克枪大部分都是干这种事情。

在没有空心装药反坦克弹药的情况下,使用动能弹击穿坦克装甲,是唯一能够选择的爆发,而要发射动能弹,武器的后座力是非常巨大的,这样步兵对于反坦克枪并不满意。真正有威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还是各种筒子,现在的各国军队中都是以反坦克火箭筒作为步兵的反坦克自卫武器。而反坦克枪则是演变成了反器材步枪。


红色手电筒


主要是二战早期的坦克装甲厚度还很薄,因此当时的各国陆军都装备了大量反坦克步枪用于反装甲作战,比如德国的PZB38/39,英国的博伊斯等,和苏联的PTRS/PTRD一样,都是典型的反坦克步枪。

二战早期各国主要还是轻型坦克,仅有少量的重型坦克,比如日军的95式轻型坦克装甲就只有15毫米左右,而像德军二战早期的2号坦克、3号坦克,基本和日军的95式坦克的防护水平强不到哪儿去(毕竟后来的虎式坦克正面装甲也就100毫米),像苏军的PTRS反坦克步枪,具有40毫米左右的穿深(具体还要看距离等因素),完全能够击穿这些轻型坦克。

二战中后期坦克的防护能力大大增强,反坦克步枪作用已经不大了,很难击穿这些目标的装甲,因此大量退出装备序列。比如二战后期英军基本已经不再使用博伊斯反坦克步枪,而大量使用PIAT反坦克抛射器。而美军在战争中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巴祖卡火箭筒了,反坦克效果很好。

但是苏军的PTRS一直在服役,因为其适合攻击墙体(这在城市战中很有价值)、轻装甲目标等,作为对步兵火力的加强一直装备着。同时,苏军也缴获了很多德军的铁拳或者坦克杀手火箭筒装备自己使用,用于反坦克作战。


前沿阵地


当时所谓的反坦克枪,其实就是,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的祖先(配发穿甲弹)。主业打的不是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那是百分之一千的,各种打不穿……),而是利用步枪的单发精度优势,距离打击坦克正面薄弱部分,例如车长/驾手潜望镜,闪瞎对方……从而间接削弱坦克的战斗力。试想一下战场上,潜望镜毁了,唯一的办法就是露出头来指挥或驾驶,补枪,再补枪……

当然最好是挑个皮薄的货,例如轻型坦克,装甲车啥的,是距离侧面打击,可穿。要是水平高+运气好,一枪中油箱——喜大普奔,各种感人……


陆家梧桐栖小凤


对战史稍微熟识一点就知道,三德子大规模机动穿插战术的时候,靠的还是3号与38t,四号都少,反坦克枪作为毛子步兵最后的反装甲希望,那地位是非常高的。等着什么虎啊豹啊出现,那是三德子丧失主动权开始防御的时候,那时毛子反坦克任务已经是炮兵负责了……


Ssjun


首先介绍一下所谓的反坦克枪

反坦克步枪其实就是一种射击配有甲胄目标的特种枪械,也称战防枪,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研制了两种反坦克步枪:捷格加廖夫设计的PTRD和西蒙诺夫设计的PTRS,二者一般可以打击300米以内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可用于射击800~1000米以内的土木工事和火力点,战防枪威力巨大,体积比迫击炮还要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

在这里要纠正一点,在二战中,战防枪对于苏军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从1941年开始,苏联军队在每个步兵师中都设置了反坦克连,下辖三个排,每排24人有9只反坦克步枪,这些步枪在战斗中给德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小编在这里援引二战时曾任德军坦克兵的R.麦伦辛回忆道:“苏军的反坦克火力很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几乎每个俄国兵手里都有一支反坦克枪或者一门反坦克炮。俄国人精心地装备这些反坦克武器,它们的火力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场。”

但是反坦克枪很快就没了作用

因为以前的德军使用的是轻型的坦克,可是后来随着德军使用更强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苏军反坦克步枪对德军坦克的直接毁伤作用逐渐减弱,但对轻型坦克和坦克车,以及其他机动车仍是相当有效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