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为何对当年故意让自己落榜的一位官员感激一生?

用户61404424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希望考试一路绿灯的通过,因为考试基本上是草根们鱼跃龙门的唯一途径,都期待榜上有名,谁都不喜欢名落孙山更不用说有人故意让自己落榜了!但是被清朝学者蔡珉称为“明只一相”的张居正,经历了一次被落榜,却一辈子感恩那个让他落榜的人!

张居正出生在秀才家庭,天资聪颖,成了荆州远近闻名的神童。当时的科举考试分三级,最低的一层是乡试,三年举行一次,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仅13岁的张居正参加了乡试,如果穿越到现在,那都是天才少年班的学霸!

当时的主考官是张居正老家的父母官——湖广巡抚顾璘。顾璘也是有名的才子,21岁就中了进士,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他也早就听说了张居正,根据张居正的考试表现,三场连过成绩突出,可是到最后张榜的时候,顾璘竟然故意去除了张居正的名字。

张居正正值年少气盛,当然一开始很不服气,但是当他从别人口中得知了顾璘的良苦用心,随即口服心服,同时对顾璘万分感恩。

原来顾璘早就认定张居正是一块璞玉,但是过早的才华外露会使的他桀骜不驯、忘乎所以,与其等到以后在官场上吃大亏,不如借这次考试磨炼他的心性,让他懂得什么叫做隐忍蛰伏、厚积薄发!

有了顾璘这高瞻远瞩的指引,张居正果然不负所望,三年的时间经过打磨锻炼,变得成熟稳重,再次参加乡试,一举中第。

这一次,听说顾璘恰巧在湖北督工,张居正千里迢迢前去拜见,恭恭敬敬的行礼致谢,没有半句怨言,全是由衷的感谢!顾璘甚是欣慰,当即解下自己的犀牛皮腰带赠给张居正,说“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意思是自己的犀牛皮配不上张居正,因为他将来是要戴玉腰带的大才!和上次故意让张居正落榜不同,这次言行中极尽欣赏和赞美!

张居正后来成为一代名相,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成为大明王朝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当然,对可以称为伯乐的顾璘,张居正更是毕生感恩戴德!


国史通论


张居正不仅是杰出的改革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子之一。张居正生于荆州府,年少时就因聪慧过人而被誉为神童,12岁时就考中秀才,次年年仅13岁的张居正就参加了乡试。这道题所说的张居正因人为因素而落榜正是发生在他13岁参加的这场乡试。

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感激一位故意让他落榜的人呢,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啊,那么这其中究竟是什么情况?

让张居正落榜的这位官员名叫顾璘,顾璘自身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年少时以才气而被誉为金陵才子,21岁就考中进士。

张居正参加这场乡试时,年过六甲的顾璘当时刚好是湖广巡抚,由于少年张居正的才气很大,顾璘早已对这位神童有所耳闻。

在顾璘眼里,这位少年才子张居正和自己小时候的情况是何其的相似,所以顾璘对张居正很是赏识与爱惜。

顾璘认为太早成名对张居正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张居正很可能会因此而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甚至影响前途。

所以顾璘向考官建议给张居正一些挫折,让他多经历一些磨炼,等相对老练了再出道比较合适。就这样张居正在这次乡试中落榜了。

后来张居正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对顾璘的良苦用心很是感激。三年后16的张居正如愿考中了举人,他还专门前往拜访了顾璘,表达了感激之情。

顾璘对张居正的来访感到很欣慰,不仅将自己的犀角腰带送给了张居正,更是预言张居正将来是佩戴玉带之人。

顾璘让张居正落榜是因为爱惜张居正这个人才,而张居正对顾璘此举心怀感激是因为张居正领会到了顾璘的用心良苦。顾璘与张居正这一来一少两位才子间的轶事也因此成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历史守望者


用心良苦啊

张居正是个少年天才,一路顺风顺水,什么都是一次考过,而且成绩很好。当时张居正只有十三岁。那位官员是不想见到一个天才陨落。

其实天才没什么,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一个那么小的少年,如此顺利,不经历挫折,如何才能知道世间苦难。所有人都觉得他必高中,可此时来个跌落谷底,才能让张居正静下心来。

要培养有韧性的人。张居正此时不经历一下,以后只会摔得更惨。张居正虽然当时只有十三岁,但是以他的悟性,也是领悟了。十六岁时再考,则高中。荣辱不惊才是最重要的。张居正后来经历的斗争,可谓是大明王朝最复杂多变的一个时期,能人辈出,勾心斗角,张居正熬过来了,而且赢了。

张居正怎能不感谢这位官员?二人无亲无故,却是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一位引路人。在今天看来,十三岁就参加高考,并且考得不错,大家都会羡慕,都会捧他。那也许,张居正这个天才就毁了,就不会有挽救大明的改革家。韧性,何其重要。内心坚韧,能屈能伸,才可成大事。


未济


这个被张居正始终感谢的人,叫顾璘。

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曾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张居正十三岁参加乡试那年,恰巧顾璘正担任湖广巡抚,“落榜”的故事,也由此发生。

说起两人的渊源,简直就是一段充满戏剧性的传奇故事。

张居正年少英才,十三岁时即参加当年在湖北举行的乡试,结果却出人意料的落榜了,而落榜的原因就是顾璘坚持不予录取。

所以自幼受到无数人吹捧的“天才少年”张居正忿忿不平,心里非常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不管是学识还是思想,都无人可及。

然而见到顾璘以后,张居正却恍然大悟自己落榜的原因。

其实早在招生之前,顾璘就已经认识张居正,毕竟“江陵才子”的大名人尽皆知,而顾璘本人对少年张居正也是非常看好,认为张居正日后定然是国之栋梁。

然而等到13岁的张居正去参加乡试,顾璘却对当年的监考官员赵御史说了这么一番话:

张居正是非同一般的人才,这不假,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将来肯定能为我大明做出巨大贡献,但他今年才13岁,如此小的年纪一旦进入官场,很容易就会被官场的歪风邪气给带坏,日后就很难再有大的成就,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只知舞文弄墨的文人,而过早的被磨掉了少年心气。所以趁他才13岁,让他再去社会上历练几年,多学几年知识,也让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的他受一次打击,这对他来说反而不是坏事,假以时日,前途必将不可限量。

出于此,顾璘才有意让张居正“落榜”。

得知真相的张居正恍然大悟,他再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恭恭敬敬的拜别顾璘,重新回到故乡,又经过长达三年的历练与学习,十六岁的张居正再次踏入了乡试的考场。

这一次,带着不同的心态与面貌,更加成熟的张居正中举,恰逢顾璘在湖北担任督工,张居正不远路途迢迢前去拜见,见面的那一刻,张居正仍旧恭恭敬敬的施礼致谢,对于曾经让他“落榜”的顾璘,他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感激。

而顾璘为表示对张居正的看好与器重,当场解下自己的“犀牛皮腰带”赠予张居正,并说:

“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

这句话对于张居正,极其鼓励,大意为:

“君日后是要系‘玉腰带’的大才,我现在这条犀牛皮的腰带,是远远配不上你,只能暂时委屈你了。”

言下之意,是说:

你张居正日后能达到的成就,比我顾璘还要高,所能做出的贡献,也比我顾璘还要大。

果不其然,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为挽救大厦将倾的明朝,实施万历新政,力挽狂澜,终成一代名相。

清朝学者蔡岷瞻曾如此评价:

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

而张居正在成就非凡以后,还如此表达对于顾璘的感激:

“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这段话,便可见一代伟人的非凡气度与胸襟,大意为:

我那时年龄还小,不知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但我内心清楚,顾大人是想让我有大作为,对于他的恩情,我愿以死相报。

永远心怀感激,未尝敢忘。


钱品聚


这个人就是当时张居正老家的父母官——湖广巡抚顾璘。

张居正打小就聪慧过人,但凡接触过他的人都会惊讶于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和英气,顾璘对于自己管理地界上出品的这个天才自然也是早有耳闻,看过之后,凭着自己多年阅人无数的经验,更是断定此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自古才华外露的人,年轻气盛的时候总免不了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张居正也是这样。

为了避免这块璞玉未来被社会官场过度消耗甚至消磨殆尽,顾璘决定提前对他进行打磨,磨练张居正的心性,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所以特意让张居正数次科举不中,让他别以为自己才高八斗,被周围人捧得太高就可以忘乎所以。

顾璘的敲打按压,对于张居正来说确实受益终身,这位大明首辅后来在官场的所作所为,前期的隐忍蛰伏,厚积薄发,从京官,到内阁,从人后到人前,一步步走过来,确实受益良多。

所以,如果没有顾璘这前瞻性的用心良苦,让张居正磨圆了心性再踏入官场,避免因为满身傲气而不容于社会,那张居正能否最终成就如此,真不好说!

识人之明需要伯乐,这个伯乐还是个人精,那不仅是张居正之幸,也是大明之幸!


小哥烩史


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神童天才,他们拥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智商才能,享受着令人羡慕的赞誉和待遇,但最终成为大才的却寥寥可数。究其原因,这些天才神童一路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足够的磨练和挫折,造就了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等各种不良品性,白白浪费了自身的天赋,最终泯然于众。

一、神童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内阁大学士,乃是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可谓位极人臣。而他自幼聪颖,很小的时候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两岁识字,五岁读书,十岁通晓四书五经礼仪大义,完完全全坐实了神童之名。他也因此名声大噪,在十二岁那年报考生员并顺利成为了秀才,风光无限。

二、人为阻扰,神童落榜

张居正在成为秀才之后的第二年,年仅十三岁的他又参加了乡试,想要一举博取举人。平心而论,以当时张居正展现出来才华以及拥有的名气声望,还有年龄上的巨大优势,想要成功获得举人的概率极大。乡试的结果果然不出所料,张居正的考卷深得湖广按俭事陈束的欣赏,他也极力想要录取张居正。但是,张居正仕途上的第一颗“绊脚石”出现了,那就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深知张居正的潜力,但他没有盲目的随波逐流,而是能够客观理性的看待这个神童天才。他认为,张居正虽然天赋好,能力够,但太过年轻,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磨砺,很难有大作为。因此,他决心让张居正落榜,人为的给他制造一些磨难,搓搓他的锐气,能够令其更快更好的成才。

三、张居正终成大才,不忘感恩

事实证明,唯有经历了磨难和挫折的洗礼,才能让成就大才。这次举人的落榜挫折,让原本锋芒毕露张居正重新审视了自己,给其一生的走向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十三岁的张居正自然对于落榜是沮丧的,在了解了整个“落榜事件”真相后,更是对顾璘有着一些不解和埋怨。然而,随着他的逐步成长,最终走向明朝政治权力中心后,张居正深刻体会到了顾璘的良苦用心。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张居正能够能为一代名相,除了自身的聪颖和天赋外,也离不开诸多前辈对他的照顾和关怀,让年轻时期的张居正可以避免歧路。而第一位领路人就是‭​‍‪‏‍‫‬‏‫⁠‌‪‫‬​‪‪‬‌‏‫‪‍顾璘,可以说张居正的功成名就离不开他的指引,值得他一生感激。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一下,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和留言。





月关略萌


神童是指智商高,但人生不仅仅是智商,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比如思想,经验,能力,情感等,要想成为大家,只有智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尝遍酸甜苦辣,从轻狂到谦逊,从激烈到平淡,从波澜到不惊,这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

顾璘之于张居正,如同欧阳修之于苏轼,事实证明考场的最高点未必是人生的最高点!经励挫折后还能再爬上来的高点才是人生真正的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