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最美情侣”:65年做一件事、爱一个人,相濡以沫的爱情

“我这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只爱了一个人。”

他一生专注一件事,并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成为了清华大学教授与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他一生只爱一人,60多年夫妻二人如同神仙眷侣,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可谓事业爱情双赢。

他就是曾经以云南省状元的身份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潘际銮,那年他17岁。

事业上的成功,源于潘际銮院士在年轻时候不懈的努力。

清华大学“最美情侣”:65年做一件事、爱一个人,相濡以沫的爱情

1950年秋天,他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在焊接技术专家普罗霍洛夫导师启蒙下,开始了焊接技术的人生。当然,成功并不容易,在学习期间潘际銮院士用心学习知识,尤其是意识到看似不起眼的焊接技术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潘际銮院士进入清华大学后建立了焊接教研组,而他掌握的焊接技术为中国的高铁与核电站的发展保驾护航。

可能有人认为焊接技术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如果焊接技术不过硬,核电站就可能发生泄漏,高铁也就无法安全运行,提速更是空谈,而这可都与无数人命有关,焊接技术重不重要可想而知。而正是因为潘际銮院士的焊接技术,才实现了高铁轨道的无缝连接,让中国高铁走在世界前沿,让核电站能安全运行。

或许,学霸不乏爱情,但是能够拥有潘际銮院士与李世豫这样爱情的人却不多。“我年轻的时候一心扑在学习上,大学毕业当了助教,没恋爱过,也没找过女朋友。”

潘际銮院士这么说道,而他遇到自己妻子也算一种缘分。

清华大学“最美情侣”:65年做一件事、爱一个人,相濡以沫的爱情

在1950年,年仅19岁的李世豫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准备考大学。当时李世豫请自己的老乡帮忙找住处,恰巧的是这位老乡正好与潘际銮院士住在一起,就这样两个素未相识的人有了交集。

“我当时对她有好感,就主动帮她找住的地方,她要考大学,我就帮忙补习功课,数学啊物理啊我都给她补,白天辅导她功课,晚上就去散步,慢慢地产生了感情,彼此默认了对方。”

可见,学霸有学霸的交流方式,在真正有涵养的大学生面前,也唯有知识才是硬核。虽然那看似简单,却并不平凡。

“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一切都是简简单单的,没多久,我要去哈尔滨读研,她留在北京考大学,她没有说过一句不要我走的话,我这一去就是五年,其间,我们每周都给对方写信。”

也许潘际銮院士的爱情,没有如今年轻人的奔放和多彩,更多了一些含蓄,

但是这种却更加顺其自然,平淡却更值得回味。五年后的1955年,潘际銮院士学业有成归来,李世豫也北大毕业,两人就决定结婚。

清华大学“最美情侣”:65年做一件事、爱一个人,相濡以沫的爱情

“婚后,我主外,她主内,六十多年来,我的每个决定,她都支持,从没拌过嘴。”

就是当初的顺其自然,才有如今的相敬如宾。在清华园里,曾经有近九旬的老人骑电动自行车带着年过八旬的老人在林荫道上兜风的情景,这便是他们爱情的写照。

也许,有些爱情开始并不绚烂,但是依然刻骨铭心。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潘际銮院士赢得了爱情和事业,也为国家和社会奉献了一生,彰显着个人魅力,更用才华“焊接”了爱情。而潘际銮院士可谓是许多理工技术男的代表,这样的男人或许在恋爱时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显得有些乏味平淡,但是他们的深邃思想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应该受到真正有涵养女性的欣赏和追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