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淮海经济圈?

诺楓


淮海地区画圈简单,形成经济圈很难!最早在1986年成立的淮海经济区,横跨三省二十个市,纯粹就是摊大饼,也看不出谁是核心城市,由谁来引领。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先划块地方试点,还没有周全的规划。之后陆续有十二个市退群,现在其实已变成了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圈也就剩个高大上的叫法,下面附的两张图能看出前后变化。

淮海经济圈已成立三十多年,都谈不上发展缓慢,可以说是毫无进展。这和中心城市徐州的自身实力不强,领导力不够,辐射带动能力弱有关。从一些退群城市分析,盐城向沪苏南靠拢,淮安进入南京都市圈,莱芜已经并给了济南,合肥吸走了阜阳和蚌埠,青岛吸走了日照和临沂,这些中心城市都比徐州强的多,像拔河一样拔走了一群。

现在的徐州都市圈比较靠谱,毕竟在留下来的城市中徐州非常突出。应该说希望与难度并存,目前核心城市的自身实力还须进一步增强,最难的还在跨行政区域的协调发展,这牵涉到三省各地区方方面面的利益。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协调,起草产业统一布局规划。发展都市圈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要的是一加一大于二,决不能变成简单的报表合并。





漂飘12


其实当前虽然有淮海经济区这一概念存在,不但是在民间有讨论淮海地区的说法,天气预报等相关部门,在介绍这一地区时,也经常会以淮海地区为范围名词。但是当前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已经没有前些年那样提起的次数多了,可能也就淮海地区以及淮海地区所涉及的省份,对这一经济区比较关心,其他地区,可能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首先可以肯定,淮海经济区区别于我国当前传统的各大经济圈,比如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经济圈,京津冀或者环渤海。因为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有代表性,而京津冀和环渤海范围特别大,概念也比较明显。淮海经济区与当前的成渝经济圈,关中平原经济圈,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可能有些许相似性,但又有很大的区别性。

在我国经济圈的概念基本上都会有一到两个大型城市进行引领,而周边城市共同发力,共同去打造地区强势经济。但是淮海经济区却有一个区别于这些经济圈的概念,就是所包含城市基本上处在各个省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比如江苏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这些城市在各个省份内部来看,并不是最发达的,所以组成的经济圈概念,不是特别有优势。当然经济圈概念除了与地理因素有关以外,也与相关政策有很大关系,并且当前淮海经济区内的一些城市发展势头也很强劲,比如山东的临沂,江苏的徐州都是地区代表性城市,未来如果有政策赋予,那么淮海经济区还是相当有潜力的,毕竟这一地区的人文风俗,方言体系都有趋同性,有港口有平原,在共同发展经济上也肯定也会有向心力。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徐州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各有各的小九九,目前徐州一门心思在做的是带领曾经的老八县一起发展,包括现在的地铁公路高铁什么的都是链接曾经的老八县,很少通所谓的淮海经济区其他更远城市。我们自己发展,不带你们玩了!我们江苏的跟我们江苏自己玩,向南看融入上海都市圈向苏南学习。


从阳向暖


淮海经济区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处,包括苏北、鲁南、皖北以及豫东部分城市,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亿人。有三个印象:

1.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该区域属于平原,人口稠密,但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基本靠农业。有些地方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生活贫困。可以说,“穷”是第一印象。

2.行政管理分散,思想观念落后。该区域分属四省管辖,行政资源分散,也没有建立区域间协调合作机制,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且无论政府还是民众,思想观念落后,靠天吃饭,创新意识和动力明显不足。有些地方甚至腐败严重,营商环境不佳。

3.发展空间巨大,但艰难中求发展。该区域区位优势突出,人多,发展前景大。尤其苏北、鲁南发展较快,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但由于思想观念落后、行政资源分散等缺陷,大发展、大进步并不容易。区域内也无足够强大的中心城市带动,只能是在艰难中求发展,未来较长时期内仍然会属于落后地区。



风云26610126


纵观中国整个东部沿海,淮海经济圈就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洼地,北边是京津翼,南边的长三角,唯独这一区域发展滞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落后的局面,国家应该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真正建成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成为承接京津冀和长三角的经济活跃区,必将带动华北华东乃至整个中国的大发展。


似水流年35272


宿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有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段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宿州号称云都,拥有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是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5大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

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主要河流有濉河、新汴河、沱河、浍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和洪泽湖。


不二选择安徽宿州


徐州济宁临沂三城呈三角形布局,枣庄市位居三角形的中心位置。枣庄市实力在这四个城市之中目前最弱。但是枣庄市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要积极作为,首先推动以枣庄为中心的交通建设。徐济临三城都很强,枣庄人口和城市规模都无法与三城竞争。但是把自己做成徐济临三城联系的纽带,发展休闲旅游度假等第三产业会非常有潜力。把枣庄市打造成生态精致宜居特色城市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龙泉橡树湾


国家政策没看到吗?国家定位就是农业耕地产粮食的地区,翻天了也还是这个定位,怎么发展工业??鲁南苏北皖北河南,这个区域早就被划为粮食主产区,走得就不是工业化的路子,所以叫生态经济区,搞好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才是出路!!还想着像苏南那样不现实~国家政策方针决定了!


苍桑暮雪


必须要认真对待化武路片区的开发工作,这是罗庄区向兰山展示形象的一道名片 ,现在河东区的发展已经赶超罗庄区了。罗庄区政府必须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我建议招商引资要做好,工作力度要加大 片区内建设大型体育场馆和高档商超 吸引人气,提升流量 区与区之间展开合作 断头路打通 提高通行效率 办事效率 不要盲目急于求成 祝罗庄区能早日重现辉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07000c8be7e10c4c89\

用户5891448145


淮海经济区概念范围,从行政区域上来讲,处于苏鲁予皖四省交界处。从我国几大经济经济圈来看,这个区域又处于长三角和京津两大经济高地结合部的低凹地带。两大高地都辐射不到的地方。经济、政治力都不具备优势,不落后才怪。要改变这种局面,没有经济上的优势,就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力介入,实施资源整体整合。所谓政治力介入,就是建省,虽然一时改变不了经济凹地的境地,但改变了四省边缘城市的尴尬境地。以徐州铁路中心的地理位置,连云港的出海口,南有蚌埠,此有济宁,西有商邱。兼具上亿人口,丰富的煤碳、土地资源。将在若干年后形成新的经济高地也说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