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王朝中皇位之争是非常残酷的,皇上的诸位皇子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皇位,站到天下的权力顶峰。而皇上作为成功夺嫡的皇子,肯定是知道自己儿子的这些心思的,所以在立储君方面就要多方计较。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家产之争都有可能让亲人之间争得头破血流,更不要说是天下之尊那样的位置了。而且身处在皇家,从小就进行严苛的教育,这位皇子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就是因为优秀的人太多,所以才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其中最为优秀的那个,为了争夺储君之位,皇上的儿子们就像仇人那样互相算计,自相残杀。

“夺嫡”向来就是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一出大戏,在这其中牵连甚广,而且异常残酷。在历史上所记载的比较惨烈的“夺嫡”,要数康熙的九个儿子了。据记载,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互相算计,不顾及手足之情,出手刀刀致命,这也就是非常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而本身康熙皇帝也是经过夺嫡成功,才成功登上皇位的。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据说雍正皇帝是当时康熙最喜爱的儿子,但是直到康熙临死之前,也没有把他立为储君,所以用这皇帝也是经历了残酷的争夺,才成功问鼎皇位。在雍正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他也意识到如果自己设立储君,那么储君就会遭到其他兄弟的暗杀。为了避免这种兄弟残杀的现象,他就发明了一项“秘密立储制度”。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秘密立储制度”就是,在写好立储诏书之后将它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但是如果只有一份诏书,万一诏书被更换,那么将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所以这是一件慎之又慎的大事。于是雍正皇帝就想到设立两份诏书,把一份诏书密封,放入在锦匣之中,把它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另一份则由皇上自己贴身保管。在皇帝死后,就让预先嘱咐的御前大臣取出两份遗旨,一起拆封,确认两份遗旨中的名字相同时,才可以宣布皇位继承人是谁。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所以说即使“正大光明”牌匾后的诏书被偷换了,但是只要跟皇帝贴身存放的诏书内容不同,就不能确认皇位继承人。这可谓是双重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避免在自己死后,皇位继承人错乱的问题了。

其实在历史上通过“秘密立储制度”继承皇位的皇帝也有很多,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4位皇帝就是这样继承皇位的。所以我们在看清工具的时候,就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剧情,在皇帝驾崩之后,他身边的左膀右臂就会从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取出先皇写的遗书,上面写着:“立某某皇子为皇太子”,经过这样的一道程序,新皇帝就产生了。

我们前面说到清朝有四位皇帝是经过这一个皇位传承制度继承皇位的,但是在咸丰皇帝之后,这个制度就再也没有用过,因为咸丰皇帝子嗣单薄,只有一个儿子,在咸丰皇帝之后,同治、光绪都没有子嗣,所以这项制度就不再提及了。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按照这一皇位传承制度,皇位继承就得到了保障,一即使牌匾之后的诏书被偷换了,但只要皇上贴身保管的那份还是原来的,文武百官就不会认可新皇帝。但是因为仍有很多人担心“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的诏书会被偷换,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可是有十几米高,如果想要把赵叔偷换了,即使是武林高手也一下子飞不了那么高,如果借助梯子,那风险就更大了。而且这块牌匾所处的位置可是在前清宫,清朝后宫的第1座宫殿也是内廷正殿。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乾清宫在之前一般都是作为皇帝的居所,但是在从雍正时候开始,这里就成为皇帝批阅奏折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一定是有许多武功高强的侍卫守候的,所以要进去乾清宫,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即使能成功进去,也肯定会被发现。如果想要成功的更换立储诏书,那就需要在侍卫中安排众多自己的人,理应外合,而且还要提早准备好工具,才能将牌匾后面的诏书更换。但只更换了这一处诏书还不行,还要将皇帝贴身保存的那一份也更换了,难度非常大。根据当时各位皇子手中的势力来说,没有人能做到这一件事。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而且你根本就不知道皇帝想立谁为储君,万一皇帝想要临时更改继承人,就很容易发现诏书被偷换了,想要找出更换的人也是非常容易。而且想要利用修改诏书去夺取皇位的皇子,被皇上发现之后也会失去继承人的资格,被关进大牢或者是直接贬为负数人,所冒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在雍正之后的几位皇帝都会将诏书放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在自己死后才告诉众人皇位继承人的人选,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储君在继位之前的自身安全,也能够更大程度的减少儿子之间自杀自相残杀的现象。这不仅是为了国家的未来着想,也是作为一个父亲的拳拳爱意,最起码通过这种方式,不会让某个儿子受到特别大的针对,兄弟之情还可以勉强继续下去,这也是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