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2018-08-22 14:50 來源:魯網

魯網濟寧8月22日訊 過去荒山野嶺如今瓜果飄香,昔日窮村空殼今朝產業興旺。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中,汶上縣白石鎮夏村積極踐行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做活靠山富山文章,依託山地資源,大力發展農、林、旅遊等多種產業,打響“香裡夏村”品牌,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發展路子,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過去的夏村集體窮、人心慌、路不通、水不暢。為改變現狀,村黨支部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明確了綠色發展、靠山富山、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思路,提出了“村南花香、村內飯香、村北果香、茶園茶香”的發展佈局。抓住脫貧攻堅政策機遇和第一書記駐村機遇,爭取旅遊扶貧資金100萬,用於上山道路、旅遊標識、大型停車場、精品民宿等項目建設。

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村黨支部抓住全縣開展“三資”清理清查機遇,收回耕地60畝、山地200畝。圍繞盤活用好集體山地資源,村黨支部成立鑫曇農業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農業種植200畝,村黨支部以60畝集體土地入股,佔股30%,先後種植荷蘭土豆、百合、獼猴桃等作物140畝,梨樹、杏樹、石榴樹等果樹4100棵,所得收益村集體分紅30%,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5萬元。同時,以每畝700元價格,將“三資”清理出的50畝山地對外承包,用於生態茶園建設,每年增加集體收入3.5萬元。從實踐來看,合作經營、特色種植既盤活了山地資源,也培植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荒山披綠,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生態優美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挖不完的“金山”。第一書記彭冠華藉助曇山生態優勢,積極聯繫市供銷社、農資食材公司前來洽談項目,引入魯曇旅遊公司進行產品加工和包裝,目前已經開發了百合花茶、食用百合等6種產品,註冊“魯曇”商標,通過電商銷售,發展農業新六產,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與村黨支部一道引進開發旅遊項目,打造了生態茶莊、“曇山氧吧”、果木認領、拯救“土豆俠”、有機蔬菜美食節等鄉村旅遊景點和特色旅遊產品,促進生態效益變經濟效益。2017年以來,先後接待遊客4萬餘人次,帶動群眾增收30萬元,村集體實現增收7萬元,解決了30名貧困群眾就業問題,每名貧困群眾獲得分紅1200元,幫助全村26戶精準扶貧戶實現脫貧。

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從省級扶貧重點村到生機勃勃的先進村,一路走來夏村黨支部書記吳進軍感慨頗多。他告訴記者,村裡之所以能有這麼大的發展關鍵有三點:一是敢想。夏村北部地區以山地為主,村級發展的難點在山上,出路也在山上。2010年以來,村黨支部拓寬視野,開闊眼界,圍繞山地做文章,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打響了“香裡夏村”品牌。二是實幹。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夏村黨支部一班人不怕苦、不畏難,整理土地、修路治水,盤活用好山地資源,發展農業新六產,既綠化了荒山,也促進了脫貧。三是執著。夏村黨支部正是憑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連續九年守山護山、靠山富山,把經濟發展與改善生態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實現了村美民富雙豐收,探索出了山區村可持續發展的好路子。(通訊員 劉長春 李明超 劉峰)

綠色生態造就“香裡夏村” 汶上縣白石鎮夏村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