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派最厉害的是“混元功”,但为什么会有近百年的“剑气之争”呢?

Zack8


大家好,我是司徒少雄,我非常喜欢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因此也经常写点文章在头条号上,有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可以帮忙点个关注。下面我就对题主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虽然《笑傲江湖》读的已经有点久了,但是我记得在这部小说里面,华山派是没有混元功的。这部小说里面,岳不群会的是紫霞神功。

至于为什么会有近百年的剑气之争,这就要说到什么是剑气之争了。简单点说,就是华山派两名弟子去南少林做客,晚上睡不着,偷偷的看了一部《葵花宝典》的武功秘籍,两人觉得里面的武功非常高深,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两人便一人抄录一部分。

回到华山之后,两人一参照,竟然两部分的很多基本常识都相反,牛头不对马嘴,两人都怀疑是对方抄错书了,所以都坚持自己的方法来练习武功,渐渐的分成两派。一派为剑宗,他们认为,只要剑术耍的好,不要内功也能成为绝顶高手。而另一派,气宗,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内力作为支撑,剑术耍的再好,也是花架子,好看不中用。

两派谁也说不服谁,闹到最后,两派人人自危,往往一眼不可,便有性命之忧。终于在最后,华山派发生了惨烈的自相残杀,一夜之间诸多高手消失,华山派因此实力也受到了极大的消弱。等到岳不群当上了掌门的时候,华山派高一辈的弟子,就只有他和他老婆了。

这个时候,他们还是排斥剑宗的方法,坚持气宗的正确性。令狐冲无意之间耍了一招剑宗的功夫,都遭到了岳不群的训斥。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剑气之争呢?

说简单点,剑气之争,已经由最开始的武学之争,转化为后来的权利之争。岳不群如果否定气宗,那便是否定自己掌门人身份来源的合法性,所以打死岳不群,岳不群也不可能为剑宗正名的,尽管他自己在暗中还藏了几首剑宗的绝招。

这是我个人的小小意见,如果觉得正确的话,就点个赞吧,不对之处,多多指教。


司徒少雄


这是因为《碧血剑》和《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不是一个体系的。

前者讲究剑法和内力并重,而后者因为《葵花宝典》和《紫霞秘笈》的设定,于是分裂为剑宗和气宗,这才有了剑宗和气宗之争。


首先,《碧血剑》是金庸早期的作品,他的武林架构还没有全部展示出来,华山派作为男主角袁承志学武的门派,是没有缺陷的。

袁承志平时一边练习华山剑法,一边修炼混元功。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华山派掌门穆人清外号叫做“神剑仙猿”,说明穆人清是以华山剑法闻名当世的,而他的二徒弟归辛树则是“神拳无敌”,却是以拳法和内力著称的。至于袁承志两者都比较平衡。


这说明《碧血剑》里的华山派比较开明,每个人的造诣全凭个人兴趣修为,不做强求和统一规范。

其次,《笑傲江湖》里的武林情况就要复杂多了,华山派成了五岳剑派之一,被人为贴上了标签,是以华山剑法闻名江湖的。

可是因为《葵花宝典》的存在,华山派岳肃和蔡子峰盗取后因为对此见解不同,华山派正式分裂为剑宗和气宗。

两宗矛盾日益加剧,终于酿成了自相残杀的惨剧。


第三,因为气宗是最后胜利者,又为了完善岳不群的形象,华山派就有了《紫霞秘笈》的存在。

金庸这样做,无非是想告诉读者一个信息,强调岳不群的内力不错。但非常讽刺的是,岳不群的外号叫做“君子剑”,这就显得不伦不类的。

以至于在嵩山比剑夺帅之时,被左冷禅当着群雄的面奚落和调侃。


孙少侠品金庸


如果看小说的原文,那么金庸的意图很明显,气剑之争其实就是权力之争,跟武学无关,跟门派无关,跟江湖正邪更加没有半毛钱关系。

小说里无数次让气宗弟子用剑法来克敌,让剑宗弟子用气功来制胜,所以极尽讽刺之能。

金庸的意图如此明显,我不认为有什么可以再从中解读出来的。

至于混元功和秘籍,前者是因为碧血剑构思太早,所以弄了个混元功。


男人和枪


华山九功,紫霞第一。岳不群作为掌门人修炼了紫霞神功之后,在江湖上跻身一流高手。华山派众所周知,本来令狐冲是可以修炼紫霞神功的第一人选,最终也是没有得到传承。后来紫霞秘籍被盗,岳先生又不幸逝世,紫霞神功就差不多中断了,华山派的混元功应该是后任掌门人凭着对师父岳先生的点滴而创的,混元功应该是出自紫霞神功而又弱于紫霞神功的,直至传到袁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