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庚子俄難

江東六十四屯位於精裡奇江口南至孫吳縣霍爾默津屯對岸,黑龍江左岸地帶,南北約140裡,東西約80裡,由康熙年間征討沙俄的雅克薩之戰設立的軍屯點發展而來。史料中有“二十八屯”、“三十餘屯”、“四十三屯”、“四十八屯”等不同記載。因有64個村莊又地處璦琿江東,故名江東六十四屯。江東六十四屯開發較早,土地肥沃。《璦琿條約》簽訂前,該地歸屬璦琿副都統管轄,屯中居民均被編入八旗。據1881年俄國當局統計,當地居民共14000人,其中漢族8600人,滿族4500人,達斡爾族900人,共1266戶。其中漢族散居於江東六十四屯各處,多數為山東和山西兩省的移民。滿族和達斡爾族居民與漢族居民在語言、服裝和風俗習慣上基本相同。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採金業和商業,與海蘭泡和璦琿聯繫密切。在慘案發生前,江東六十四屯居民大約有35000人,其中居民2萬人,流動人口15000人。

鮮為人知的庚子俄難

璦琿條約與北京條約導致東北失去的土地

清朝末年,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先後割佔了我國北方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見上圖黃色與粉色區域。

1858年5月28日,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與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條約》,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即外東北6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劃歸俄國,僅在江東六十四屯地區保留了中國居民的永久居留權和清政府對居民的管轄權。

但是在清朝與俄羅斯帝國簽訂的《北京條約》中規定:“上所言者乃空曠之地,遇有中國人住之處及中國人所佔漁獵之地,俄國均不得佔,仍準由中國人照常漁獵”,明確顯示了中國有江東六十四屯的主權。

《璦琿條約》簽訂後,沙俄加快了向黑龍江左岸流域移民的速度,但由於初期移民主要是為了滿足軍事佔領的需要,所以移民以哥薩克和退役士兵為主,農民所佔比例很小。移民不但不能為駐軍提供給養,並且他們的口糧需要從遙遠的伊爾庫茨克運輸而來。而江東六十四屯土地肥沃、盛產糧食的優勢,自然成為了沙俄移民廉價的給養供應地。正是由於這種經濟上的依存關係,沙俄才在一段時期內允許兩地內的中國人生存和發展。

自1882年以後,沙俄向遠東地區移民的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耕地的需求量隨之增加。但阿穆爾州多森林、荒野和沼澤地,只有黑龍江上游和中游沿岸地區適宜耕種,加之沙俄當局在遠東地區加速推行俄羅斯化以及對中國

79年,沙俄佔領段山屯草甸、牧場。1883年,佔去耕地240餘餉,荒地40餘里。清政府曾於1871年、1877年和1879年三次派地方官員巡查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又於1880年、1883年、1889年三次勘定江東六十四屯邊界,設立封堆,開掘界溝。經三次劃界後,江東六十四屯範圍縮小至長約140裡,寬約42裡,面積約1600平方千米。劃界完成後,雙方仍衝突不斷。在沙俄的不斷蠶食下,至1891年,江東六十四屯以北靠近精奇里江的土地,均被佔去,南至霍爾默津屯的一帶地方,則被俄人雜居。

19世紀90年代初,由於西伯利亞鐵路的修建,使俄國向遠東的移民數量暴增,從而使阿穆爾省的土地問題變得更加尖銳。1894年,俄國官員馬丘寧提出了《徹底解決結雅河畔滿洲人問題》的報告,認為應當對六十四屯居民進行登記,使他們服從俄國的法律,繳納土地稅。馬丘寧報告提出後,沙俄當局加緊採取行動。1893年,沙俄官兵在補丁屯搗毀酒鋪30多家,屯中酒匯流成渠,直接損失3百多萬。

1898年,沙俄官兵在江東六十四屯調查戶口、房屋產業及六畜數目。璦琿當局派官兵渡過黑龍江保護旗屯,被俄軍強行繳械,雙方几乎釀成武裝衝突。由於沙俄當局的步步進逼,最終導致了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的發生。

鮮為人知的庚子俄難

江東六十四屯

1900年7月,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清朝政府無暇兼顧東北情勢,沙俄以義和團破壞東清鐵路為藉口,對海蘭泡和清朝管轄下的江東六十四屯兩地中國居民進行了大屠殺,共造成約7000名中國無辜居民死亡,史稱“庚子俄難”。

沙俄軍隊以“送中國人過江”的名義,將中國人驅趕至黑龍江邊,沿途行動不便的老幼婦孺遭到殺害。到達江岸時,發現根本沒有一條渡江用的船和木筏。俄軍從三面將中國人層層包圍,用鞭打、刀刺、斧砍、槍擊等方法,將中國人驅趕到江中淹死。先跳入江中的人很快被溺斃,不敢下水和反抗的人遭到射殺和砍殺,或是被俄軍將辮子拴在一起,然後推進江裡,連懷抱中的嬰兒也不能倖免。氣息未絕的傷者,被俄軍用槍托打死後扔進江裡或是抓住衣襟直接踢進江裡,少數在江中泅渡的中國人,遭到俄軍的射殺。浮屍飄滿江面,岸邊到處是受害者的鞋、帽子、手提包和其他零碎東西。隨江波漂流至對岸的倖存者80餘人,很多都昏迷不醒。從7月17日至21日,俄軍共進行了四次屠殺,共有約5000名中國人遭到殺害。7月22日,阿穆爾當局宣佈:海蘭泡市內的中國人已經全部被肅清了。

在海蘭泡大屠殺進行的同時,沙俄另派出軍隊在江東六十四屯展開掃蕩。沙俄騎兵焚燒補丁屯,鑿沉渡船,將未能逃離的二十八屯居民集中於一間大屋中,縱火焚燒,大部分人被活活燒死。俄軍四處縱火,燒燬房屋,槍殺居民,僅在博爾多屯一地就殺害了上千人。最後又將未來得及過江的居民全部驅趕至江中淹死,僥倖生還者僅60至70人,江東六十四屯大屠殺又有約2000名中國人遇難。7月21日,江東六十四屯被俄軍全部佔領,屯中到處是失去主人的牛、馬、豬、雞等家畜。此外,在伊爾庫茨克、尼布楚、伯力、海參崴、斯列田斯克、雙城子、庫頁島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其他地區,沙俄對當地的中國居民也展開了同樣的大屠殺。

璦琿副都統楊鳳翔為保護屯民過江,於7月17日夜間派統領王良臣等率步、騎、炮兵300餘人渡江,18日清晨與俄軍在博爾多屯交戰,擊傷俄軍連長巴索夫中尉,打死打傷俄軍數十人,迫使俄軍退守精奇里江江口。璦琿水師緊急調集兵船30艘,商船20艘,晝夜接送,營救了大部分江東六十四屯居民。7月20日,在嘎爾產河西岸的嘎爾泌屯清軍及當地居民與沙俄軍隊也發生戰鬥,後來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迫撤出。

庚子俄難中,親歷者稱:殺人的一方,完全滅絕人性,他們不是魔鬼,便是畜牲。在人世間竟能看到如此慘景,簡直就是一場惡夢。如果被殺的人都是些還有掙扎能力的男子的話,也許不會如此悽慘,但是當看到一些緊摟嬰兒、企圖逃脫的母親被紛紛刺倒,從懷中滾落的嬰兒被碾得粉碎時,只有那些完全沒有人性的野獸才能禁得住。連俄國的一位將軍也在日記中寫道:黑龍江悲劇是俄國人避而不談的話題。列寧也指出:沙皇政府在中國的政策是一種犯罪的政策。他們殺人放火,把村莊燒光,把老百姓驅入黑龍江中活活淹死,槍殺和刺死手無寸鐵的居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這就是所謂俄羅斯“文明傳播者使命”在遠東的新成功。

歷史不應被遺忘,弱國無外交,我們要時時刻刻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奮發圖強。只有強大的祖國才會給百姓帶來更強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