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

来自:有故事的蒋同学

“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

原地踏步 正在拉开你跟同龄人的距离

“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


“那时候的我好像被困在半空中,无法自由地飞翔,也没办法降落。”

这是俞飞鸿在新片《在乎你》里,在那段被丈夫疏忽,自己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并且得不到婆婆善意对待时的感触。

身处一段没有自由的婚姻里,像是悬在半空中,得不到的自由,完不成的梦想,想逃离却又心心念念的对爱有所可惜,往前走不知路何处,往后退不知路怎走。

深思熟虑后,她还是放弃这段没有前路的婚姻,重拾那份服装设计师的梦想,因为于她而言,作为女性先为人,再为女,而后才是妻,是母。


“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



从俞飞鸿在新片里的角色,让我想起身边一位刚被分手的朋友,如果俞飞鸿没有决绝离开这段婚姻,是不是也活成了这个女孩的悲剧?

她跟前任谈了5年恋爱,结婚2年,前任说过希望她结婚后可以找份稳定的工作,有时间照顾好家庭,虽然她也有一份上进的心,但当年却觉得爱情大过一切。

然而时间却撒了谎,随着男生事业越来越忙,不是抱怨女生无法对自己的处境感同身受,就是言语中抱怨女生在家的“碌碌无为”,当年的甜言蜜语都成了如今口中的嫌弃。可当女孩想重新回到职场时,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职场五六年,无论是经历还是年龄,对她也实在是不友好。

太多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拉开,短短几年已经足够,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如果你不往前走,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承诺会变,所谓的爱也不易。

“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


不得不承认,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无论是身处爱情或是婚姻,如果一直都原地踏步,难免终有一天会拉开你我的距离。

最近我也在不同的城市跟读者见面聊天,听了不少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位28岁的年轻宝妈,提到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直都很顺畅,211名牌大学的毕业,一毕业就跟谈了4年的男友结婚,身边闺蜜无一不羡慕她的。

她也一度以为这样的安逸时光会直到最后,所以自从有了孩子,想着没有过多的经济压力,也就辞了职安心做她的少奶奶,过着所谓的好生活,然而自从孩子出生之后,直觉上好像有许多的不同,老公逐日冷漠的态度,家婆的鸡蛋里挑骨头,她过得不开心,却找不到问题究竟在哪里。

直到一次意外发现老公出轨,对爱情一直留有洁癖的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婚。那会儿她很迷惘,看着身边跟自己的同龄闺蜜有自己的事业,积攒了人脉资源,也有能力买房买车,但反观自己,却一无所有。

幸好她也不是一个甘心如此的女生,后来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后,因为大学时学的设计,重新开始学习,并带着孩子去杭州,跟当年的同学创办了如今的服装品牌,因为英语能力的不错,还慢慢做起了外贸生意。


“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



这时候她才明白,以前总给自己找借口说,没空重拾爱好,但逼了自己一把后,才明白那个被说到烂的理由:

时间是挤出来的,安全感是自己挣回来的,那些甜言蜜语,那些虚无的承诺,那些99朵的玫瑰花,不过是瞬间即逝的激情。

真正的安全感,恰如那句话说的,是每天变好的皮肤,银行卡足够的余额和手机满格的电量,那真真切切存在的,才是真真实实所拥有的。

她的经历让我想起《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跟她一起毕业的好闺蜜唐晶,已经是企业的高管,而她在离婚之后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如果让我去选,宁愿做生活能自我把控的唐晶,多于前半生看起来美满的罗子君。


“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




“没有谁有义务一直在原地等你”



爱情如此,其实职场也是如此,能给我们安全感的,从来都是那份真切的实力和不断进步的决心。

公司一同事,曾讲过她刚毕业时,还没来北京时的经历,也过着特安稳的生活,拿着万把块的工资,没有太多的压力,直到五年之后,部门空降了一位95后的领导,而在裁员潮间,她忽然的被劝退。

突如其来的暴击和安稳牢笼的瓦解,她开始察觉到自己的处境:面对30岁的到来,能力维系在毕业时的阶段,没有出色的技能,习惯了舒适区的安逸。

一段时间的思考让她意识到,长江后浪推前浪,职场上的舒适等同于退步,不主动积攒更多的技能,被淘汰不过是时间问题。

作家李尚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多数人的努力,根本不到拼天赋的程度,只是我们以为自己很努力,喜欢找借口,动不动就认命,却从未想过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从未想过可以更好地突破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