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干部很难再进入高层,不是经验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你怎么看?

职场三哥


中层干部进入高层不是经验和能力的问题,但也不是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的问题,

首先作为中层,能够在岗位上获得公司或单位认可,能够带领团队独当一面,无论业务还是经验都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有很多人做了十年二十年依然是中层,但一定是中层中的中坚力量,但要成为高层就要必须具备几个重要的条件:

1、        首先你的业务能力很强,能够达到高层的要求,不然给你位置你也坐不住;

2、        其次是你要会做人处事,得到下属的支持和上级的认同,如果没有下属的支持,经常有人给你打小报告,你也难做,不服众不行,没有上级领导的认同,也不会有人提拔你,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会看到很多能力强的人就是干不上去,因为领导很讨厌你但又不能没有你,毕竟谁都需要一个能做事的人;

3、        机遇,在任何组织里越往上层位置越少,能够获得这个位置的人就必须经过很多层筛选,但我们会看到高层实际上会相对比较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高层频繁换人,那么这家企业或单位即使给你了一个高层的位置,也许还是个大坑,因此相对而言,高层稳定,后面的人的机会只能等,但现在的高层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他很可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干上二十年没问题,而你能等20年吗?

综合以上几点,我到认为最后一点更为重要,际遇,但际遇的前提条件是你经历了从基层到主管再到中层的磨砺,给你一个高层的职位你能拿捏得准,完成的好,这些条件具备了你只有等待际遇,或者横向跃迁,跳槽去其他单位做高层。因此工作后前半场靠干,后半场靠命!





Z博士财经谈


中层干部很难再进入高层,不是经验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这个判断是错的。

中层干部很难再进入高层,从大数据上来讲,跟经验和能力无关,跟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也无关。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行政机关,能够做到中层干部的,几乎每一个,都是综合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

但为什么,他们升不到高层呢?原因很简单,干部也是金字塔形的结构,必然是越往高层,职位越少。

一个机关,正职+副职是领导,最多5个吧,剩下的二三十号人,全是普通员工。这二三十号普通科员,只有三五位,未来有可能升到中层。大部分,也升不上去。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越往上升,职位越少,这就注定了,几乎88%的人,一辈子,就是一个科员。

升职,除去真正的实力外,正好的机遇,也关系很大。比如,虽然你表现特别好,但越上升的职位没有啊。

虽然这段时间,表现一般,但正好有个机会。

所以,既然在行政单位了,就好好干部,不要想着升职。只要你表现优异,有升职机会了,自然会倾向于你。努力工作,在平时。


董江波


中层干部进入高层,经验和能力是敲门砖,没有经验和能力,做人的格局和做事的立场都是虚的。所以,想要进入高层,经验和能力是必备品,怎么会“不是经验和能力的问题”?只是,仅仅凭借经验和能力,进入高层确实会有难度,因为高层,还需要其他的要素,比如战略眼光(远见)、思维的方式、看待问题的高度。基层干部、中层干部和高层干部,在三种能力上各自的占比是不一样的。这三种能力就是技术能力、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我们用25%、50%和75%作为重要程度的表现形式,来谈谈题主提出的问题。

基层干部

基层干部需要在技术能力上(专业能力上)占比要达到75%,人际能力50%,而概念能力则可以在25%。技术能力对于基层干部就是“吃饭的碗”,技术能力不过关,基层工作就做不好。

中层干部

中层干部应该在三个方面保持平衡,即技术能力50%,人际能力50%,概念能力50%。三项能力尽管不需要都拔尖,但却都不能很弱,否则作为中坚力量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无法很好地发挥。

高层干部

高层干部在这三种能力上,恰恰应该是25%的技术技能,50%的人际技能,75%的概念技能。他的主要作用在与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顶层逻辑,而不是天天研究专业和技术问题。当销售出现问题,中层人员考虑的问题是:降价、促销、换人,而高层人员考虑的问题则是:竞争、重新定位、定位配称、资源整合、模式进化或改变;对于员工离职,中层干部考虑的是提高工资、升职,对于高层干部,考虑到问题是公司的政策、公司的制度、公司的文化建设和员工关系改善。


所以,中层干部进入高层,需要提升的是考虑问题的层次和高度的问题,如果把这个称谓格局的话,按就是格局吧。这样,中层的人员想要进入高层,首先要提升的是自己的概念能力和思考问题的层次和高度。

即便是这样,中层也很难进入高层,为什么?因为按照组织管理的幅度来看,一个岗位的管理幅度是5-6个人,也就是说,30个中层干部,被5-6个高层管着,进一步讲,高层的位置数量远远低于中层的位置数量,高层处在金字塔上方,岗位数量少,也是中层难进入高层的原因之一,因为高层的位置是有限的。而且,还要某个高层位置有了空缺的情况下,中层才会有些许的机会进入高层。有多少人竞争,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如果自己的人际能力欠缺、概念能力缺乏,连些许的机会也不会有。所以,中层的干部要着重提升自己的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尤其是这“三十个”中层干部中,自己要在这两方面做到最好、最高。别人能够达到75分,自己就要达到80分或更高。这才是进入高层的希望。注意:高层的价值在于组织的整体性、战略性和长远性,这需要更加有深度和宽泛的概念能力。

至于格局,都是陪衬。


耕然夫


的确,夹心饼干的工作,谁都不希望做,可毕竟一家公司高层就那么几个,要从中层做到高层,没有3把刷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角色定位不同

中层干部的定位是执行,执行力是主要的考核指标,中层干部的重点是团队建设和贯彻执行公司意图,因为定位的原因,大部分中层干部随时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承担的业务,只是一个过渡业务或辅助业务,这些业务,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就会被砍掉。

公司高层的定位是战略层面,核心是决策力和战略思考能力,所以,能做到高层的人,做事的格局和思考问题都往往会从大方向出发,这种思考和说话方式,在基层员工看来要么是烧钱、要么是不切实际,但作为高层,他们这样思考无可厚非,中层干部如果也这样思考或这样做事,很多时候会被质疑和批评,这也是很多中层干部很难成为高层的原因。

二、心态、忠诚度不同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论是基层员工或是中层干部,往往是把工作当做一份谋生的手段,抱着讨生活的态度,大部分中层干部都是职业经理人心态,忠诚度不高,他们想到的是今年如果干不好,年底没有年终奖,还可能被要求走人,因此,凡事先考虑短期利益,对于一些需要开拓性业务或烧钱的业务,中层干部会主动规避。

比如我所在的团队,曾经有一个大项目机会,但项目的前期比较长,要求我们先免费做规划项目(半年左右,项目成本在120万以上),另外,大项目要在规划报告获得企业一把手同意才能启动,这就意味着这个项目要落地至少要等1年半,因此,当时的项目经理不感兴趣,轻描淡写的和项目总监说了下情况,项目总监也需要业绩往上升,不愿意投入,所以这个项目拖了3、4 个月,直到我们的行业总监来拜访客户,无意中吐槽我们公司,老板才直到这个事情,后来老板了解情况后,不仅愿意投入,还拉上了SAP的一个团队,前后投入了5、6个人,差不多5个月时间,最后甲方大老板才同意启动项目。

从这个案例上看,站在经理、总监的角度,他们并没有什么过错,在埃森哲,经理级以上的人都是需要背指标的,完不成任务,不说升职加薪,能不能保住职位都还不一定,所以,中层干部和高层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心态,前者是打工者心态,后者是“公司就是自己的”的心态,心态不同,忠诚度自然不同。

三、人脉资源

中层干部那么多,凭什么就是某几个人进入高层呢?除了战略思考能力、决策力、忠诚度等因素外,要进入高层,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人脉资源,毕竟公司要做大做强,往往需要一些大客户、战略客户,很多上市公司,大客户的业绩贡献比例往往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80%。

当然,人脉资源不是想有就有的,谁都希望和马云、王健林有亲戚关系,但现实却是我们认识马云、王健林,可马云、王健林不认识我们。

总结一下,以上回答了大部分中层干部做不到高层的原因,可能是(1)决策力和战略思考能力不够,(2)把当前职业作为了谋生手段,抱着职业经理人心态(3)没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和背景支撑。

四、改变心态、迎接挑战

鞋子是否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高层有高层的烦恼、中层有中层的快乐,做不了高层,做个中层不也挺好么?啊Q一点,基于角色定位的原因,高层未必能做好中层(虽然大部分高层都是从中层提拔起来的),因为高层更多强调战略层面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执行,未必有一个中层干部来的跟有效。

分享一个2017年的案例,我们的一个客户要做一个战略咨询,我们团队负责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车间主任人缘非常好,每次开会只要他来组织,到的人就会比较多,而且大家都会比较积极的发言,而且他还经常组织项目组一起吃饭、K歌,但他有个毛病,会议上经常吐槽公司的一些制度、吐槽其他部门如何如何的不懂业务,尤其是谈到他最擅长的FMEA时,往往把别人鄙视的一地鸡毛。

而企管部的高主任,感觉大家都很怕他,人缘也不怎么好,但他开会时,往往高瞻远瞩,谈指标体系、流程体系,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而且还逻辑清晰、有条有理,他比较追求一些新技术、新思想,喜欢工具、模板,他还比较喜欢整合各部门的人员一起做事,跟他做事,我们压力很大,但效果也很明显。

去年,公司组织机构大调整,一下子调整了20多个中高层领导,企管部的高主任升为公司副总,而车间主任还是原地踏步,再见到他,感觉他还是一定没变,依然认真一边认真的抓生产做调度,一边继续吐槽公司的新战略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高主任和车间主任的故事,每天都会持续发生,能上去不必沾沾自喜,毕竟高处不胜寒,做不了高层也不必灰心,坚持自己就是老板的做事态度,坚持“那是自己的事业”而不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最后,还需要加上点小运气,下一个高管就是你。

五、写在最后

最后,献给所有中层干部一个心得:刻意训练。

很多人都知道1万小时理论,可很多中层干部所做的1万小时,不是刻意训练的1万小时,而是重复的做1万小时。

讲个故事,老王在工地搬砖三年,每天12小时,三年一万小时后,打造出了核心竞争力,搬砖速度又快又稳,搬砖效率是别人的2倍以上,然后,他升职了,。。。做了组长,^_^。

1万小时理论,强调的是刻意训练,就好比专业球员那样,需要换不同的姿势、在不同的位置、更换不同的队友、采取不同的投篮方法进行训练。

关于刻意训练,今天分享一个实例:如何通过刻意训练成为高手。

(1)确定训练目标:SMART原则

  • 目标要具体,比如“3个月减肥10斤”,而不是“要减肥”

  • 目标要可量化,比如“年收入30万”,而不是“成为有钱人”

  • 目标要可达成,目标过低不是目标,比如“有饭吃”,目标过高不是目标,比如“先挣上一个亿”
  • 目标要与其他目标相关,因为孤立的目标容易受其他目标影响,相关性的目标容易得到其他目标的支持,目标要与自己的工作属性相关,目标要与个人的长期目标相关
  • 达成目标要设定期限,没有期限容易犯拖延症,没有期限的目标是自欺欺人将目标拆分为小目标,先达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

(2)制定计划并跟踪:PDCA

(3)做好时间分配:

(4)实例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话,请点赞、转发。

加油,明天的你一定会感激你今天的努力。

关注【思维导图PPT】,每天分享一篇思维导图、PPT、职场技巧干货,希望你的每次来访都有所收获、助您早日升职加薪!感谢您的点赞、转发

思维导图PPT


工作经验与能力固然重要,但作为领导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高层领导更是如此,基本上少有机会亲临基层。因此中层干部能力上的突出,并不是晋入高层领导的关键。

俗话说职场如战场,确实是有着它一定的道理,如若将高层领导比喻成战场上的统军主帅,那么问题的答案就十分明显,将军想要升职为主帅,光会带兵打仗可不行。

首先做一个比较简单的比喻。

普通员工是军队中的小兵,中层管理是统领这支军队的将军,高层管理是统筹三军的主帅。

然后在来进行举例。

1,小兵的任务是在战场上搏杀赢取战功,获得晋升成为将军的机会。

普通员工的任务也是同样道理,由日常工作所积攒下来的许多小成绩,最终汇聚成大成绩,博得领导赏识的同时,也增加被提拔的几率与空间。

2,将军的任务是在战场上带领小兵进行搏杀赢取战功,此时他自身也必须要有着上阵杀敌的本事,否则就会自身难保,一旦失手就会被手底下的小兵取而代之。

这也是题主所说的,中层领导晋升高层不在于经验与能力的原因,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们工作中需要做到的事情,而非晋升的必备条件。

3,统筹三军的主帅的任务,是将命令下达给各个将军,再由将军率领军队上阵作战。关键在于一名主帅不会轻易的亲自上阵杀敌,他所需要做到的事情,是为全军创造出打胜仗的关键策略。

在高层管理的智能当中,拥有长远目光,为企业规划发展是关键,需要做到的事情不再是侧重于内部的管理,而是对外的发展。运筹帷幄,统领整支军队走向成功,才是一名高层管理者需要做到的工作。

小结:将团队分为三个层次,则三个层次的人员任务清晰,需要做到什么事情才能升职,也较为明显。


做人格局与做事立场确实是关键,但秋羡则认为更为重要的是眼界与大局观。

上面提到了一名主帅的职能,相当于高层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条件。

那就是为了打赢胜仗,为了让企业得到发展的运筹帷幄,也就是计策规划。秋羡认为,中层干部很难进入高层,是因为拥有这种大局观的人需要有足够开阔的眼界。

中层管理者可以很好的带领团队做出成绩是必须的,而非出色的,出色的中层管理者,会带领团队做出超过上层所布置的工作双效。

但如果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若是让某位中层管理来为团队布置任务,下达命令,是否能够为团队带来合适的效率效益。

这才是一个团队一家企业所需要考虑的事情,因为这是运行的根本。

好比当今社会上的热议论点。

不少大企业的高层管理,都喜欢用空降的方式确定,而非从内部提拔的方式。

理由就在这里。

中层管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着统筹全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其他专业相关的知识,尽管可以做出天马行空般的美妙规划,但实际上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相比较起那些从一开始就学习企业规划的人来说,只是空谈。

总结:中层管理很难晋升高层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更为专业的知识不足。日常工作的经验并不能成为高层专业知识的积累,而是需要通过课外的学习来获得。如果没有高层的专业知识,那么自然就很难晋升至高层。

我是秋羡。


羡秋


作为资深HR,做到3000多人基层单位的一把手,人员虽然看上去很多,但也是基层干部。后来作为集团公司的中层,虽然管理一个部门二三十号人,但已经是中高层了。说实在话,没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毕竟没有做到集团公司级(几十万)的高层,没有高层实践的体会,但从事人事工作多年,还是知道一点规律的。不扯大道理了,领导力是一门大科学。简单谈几点看法吧:

第一,领导主要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个层次,但是还要看队伍和产业的规模,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定位,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100人的小公司,公司总经理班子属于高层、部门经理属于中层、小组组长属于基层干部。那么,这个高层实际上,也谈不上什么战略方向,更多的是拿项目搞公关,或者搞设计和研发。

比如,1万人以上的集团公司,总经理班子是高层,总部部门(事业部)经理和分公司经营班子是中层,分公司的中层实际上就是基层了。但这个基层干部,管理幅度可能是1000人的规模。但他还是基层干部,因为他的定位是执行。

比如,我曾经就担任过这种基层干部,手下有3000多人,年产值60亿元,但依然是一个基层干部,因为我不负责战略规划,不负责用人,只负责带队伍和抓生产,更多的执行层,说难听点就是大工头而已。

所以,所谓的中高层,不能完全以职务的层级而论断,要跟职责定位挂钩。

第二,中层很难升为高层,这是客观规律啊,不仅仅是能力和经验问题,也不仅仅是立场和做人格局问题,更多的是机遇、贵人和战略的问题。

企业高层,分为三类高层:一类是董事长这个层次的,一类是总经理这个层次的,一类是副总经理、事业总监级别的高层。这三类人的定位是决然不同的,对素质要求也不一样的。

中层升为高层,当然是难上加难了,一是高层职位本来就少,二是中层熬到高层,已经没有后劲了,比如,高层50岁,中层45岁,就没有优势了。高层更喜欢提拔40岁左右的,因为用起来顺手。所以,从职位数量和年龄因素,已经封杀了90%的中层升职空间。

为什么说中层升为高层,主要是机遇、贵人和战略三要素同时发生作用呢?

举一个例子:一个10000人的集团公司,大约有高层5-7人,中层估计要有200-300人,基层估计要有1000人。这个金字塔的上升比例是很低的。注定90%的中层没有机会进入金字塔的塔尖。那么,从中层里面选拔出来的5-7人是怎么选出来的呢?

第三,体制内与体制外产生高层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体制外,比如,外企民企私企,基本还是由董事会或老板来决定。他赏识谁,谁就可能进入高层,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从外面引进高层,一个是从内部选拔。所以,董事长和老板赏识谁,各有各的选人的哲学。但是,基本的条件是一样的,要具备领导能力、业务能力和带队伍能力,经验是必须的,格局也是必须的。但这样的中层也不止5-7个,就看老板的眼光了。

体制内,就比较复杂,看看电视新文(谐音)就知道了。更多是贵人、机遇和战略。选拔的程序主要是两道,第一道是上面提名,初始提名权实际上在上面。第二道是推荐率达到30%以上。符合这两个硬性条件是必须的,关键是上面提名。因为发起提名这件事,是有一把手发起的。如果没有贵人发起,是无法产生选拔程序的。

从这个关键环节来看,还是关键是得到上级的赏识。那么,赏识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了。能力和经验这些都是必须的。做人的格局和做事立场,这些东西是虚的,有时候人到了那个位置上,就有了格局和立场,归根结底还是得到贵人的赏识。

只要是硬性的东西,有30%的中层都具备,比如,资历、能力、业绩、战略眼光、做人做事,但从这30%中选出一个人,就看机会、贵人和公司发展战略的需求了。


职场火锅



在体制内的官场,一把手和二把手虽一步之遥,两人的影响和威严却是天上地下。很多二把手,终其一生也跨越不到一把手,不是能力和冲劲不行,归根结底主要是心态和格局上有巨大差异。今天我们从心态角度分析一下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显著区别。

一把手从善如流,二把手趋炎顺从

一把手站位和胸怀更广,作为管理一个集体的头号人物,一把手想的最多的是善恶之分。一般情况下,一把手特别尊重和爱护自己的集体,集体的利益就等于一把手的利益。善的要弘扬坚持,恶的要扬弃抛舍。二把手心里却不愿意这样想,作为二把手来说,更多的是俯首帖耳,把生存智慧放到重要位置。一把手想的是疏导和凝聚下属力量,二把手想的是大部分人与一把手保持一致。两人的格局和思想,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一把手研究人性,二把手揣摩领导

管理的本质是揣摩人性,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把手非常清楚,自己必须研究下属的需求和表达,了解人性需求,才会收拢人心和力量。二把手天然是执行的,不会关注下属的人性和需求,只会揣摩一把手的心思和意图。这里也告诫那些年轻人,有事情直接去找一把手,只有一把手才会关注你的切身利益和需求。二把手都是单位捣乱的人,混淆视听,欺上瞒下,只在乎一把手是不是点头,是不是满意,是不是默认。

一把手修身高端,二把手修身实用

二把手的位置特殊,很多实际的关系协调和工作任务都会压在二把手身上。这就决定了二把手修身极端功利主义,二把手只注重眼前,只注重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把手则不同,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的,把不合适的人妥善处理,平衡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这些都需要高超的领导艺术。这就决定了,一把手修身更加注重内在精神气质和辩证思想的塑造,不会换位思考,不会周全考虑,一把手会越干越心累。

一把手偏重形象,二把手偏重算计

职场都是算计。但是二把手算计更明显,更突出。作为一把手来说,无论下属怎么跳,都不敢触犯一把手的利益。一把手有天然的权力保护屏障,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充满自信。一把手更注重外界对他的评价,更偏重形象塑造和打磨。所以说,年轻人在职场一定要维护一把手形象,宁可牺牲单位和部门利益,也要不惜代价维护一把手形象。但凡是在维护单位利益上钻牛角尖的人,一把手心中总是不悦,根本原因就在这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把手会换,二把手只会跟你一起慢慢变老。把一把手形象维护好了,你的职场肯定不会差。


史海心


核心是你没有进局![大笑][大笑][大笑]


用户54646554792


【字在青雲】回答:我不认同这一说法,中层干部很难再进入高层,不是经验和能力的问题,也不是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的问题,而是出身背景和平台机遇的问题。

一、什么样的人能进入高层

1.早早跟着老板打江山的人

那些从老板创业开始,就跟在老板身边,一路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一路冲杀奋斗屹立不倒的人,他们走到最后都会进入高层。这一点,历朝历代的开国元勋,或者著名大公司的高层领导,基本都是这个套路。只要跟对了大哥,站稳了立场,保住了性命,最后肯定是荣华富贵、位极人臣。

当然,这些开国功臣也有遇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主子,最后下场很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无论他们有多惨,在倒霉之前曾经获得高官厚禄、走上人生巅峰、极尽荣耀之至,这一点还是没跑的。

2.老板至亲或绝对信任的人

上文说的跟老板创业打江山的人,其实往往也是这一类人。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板创业当然会带上自己的至亲,同时那些能够随他一路创业成功的人,有的虽然不是至亲,但患难见真情当然也是绝对信任的人。

那么,江山打下来以后传给谁呢?当然还得是至亲或绝对信任的人,这就是现在所谓的“二代”“三代”们。这些人,有的是高层自己生的;有的是别人生的,但与自己孩子结婚的;还有的是自己找的,比如曾经的学生、下属、秘书等,总之肯定是有很深渊源的。

二、中层进入高层的瓶颈在哪

1.肯定不是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

古今中外,做人格局不大、做事立场飘忽的高层不在少数,最明显的就是那些有名的贪官污吏,他们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卖国求荣,有的祸国殃民,有的鱼肉百姓,有的贪赃枉法等,虽然身处高位,但从来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甚至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任何事情都干得出来,这样的人哪里有什么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

如果做人格局足够大气高尚就可以进入高层,那每年许多感动中国的普通人早已功成名就。如果做事立场足够坚定执着就可以进入高层,那各种高官巨贾就会是一群只认死理的人。因此,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与进入高层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就像咱们经常娱乐和经常娱乐咱们的某些“富二代”王子公主们,今天炫炫这个,明天玩玩那个,换对象比换衣服还快,随便投个资就是以亿元计,这样的人他们就算做人格局再低、做事立场再滥,也自然而然会进入家族企业的高层。

2.出身背景很难改变

当年,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真是有的,只不过你如果不是王侯将相之种,那就要把自己变成王侯将相,也就是你要起来闹革命(创业)。假设,陈胜最后造反成功,那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陈胜肯定也会留下他自己的王侯将相之种。

因此,作为中层,只要不是一路跟着老板从最开始走到今天的,而是在老板事业有成后半道上车来到中层的,那基本上也就是极限了。毕竟,高层位置有限,安排老板的至亲和创业伙伴尚还不够,怎么还有位置留给外来人。

没有亲属关系、没有创业经历,还想跟高层攀上关系,也许就只剩婚姻、门徒这样的渠道了。这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十分稀少。毕竟,高层有高层的交际,高层有高层的眼光,高层有高层的考量,除非你实在出类拔萃,否则高层的子女多半与高层的子女结婚,这是一种政治需要和利益联盟,而高层的门徒也绝非等闲之辈。

3.平台机遇要看运气

除非出现重大特殊情况,否则高层的位置肯定是留给与高层有莫大渊源的人。这个也很好理解,假如我们作为高层也会想:我的事业为什么不找我熟悉、我了解、我信任的人来接班,只要这些人不是太差,干嘛还要费劲去找其他人呢。

因此,作为没有特殊出身背景的中层,要想进入高层,就必须等待特殊平台机遇。比如,公司出现重大危机,结果是你力挽狂澜;公司有非常重大的项目,正好是你牵头完成;公司高层内耗严重,你刚好作为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被推上宝座;公司高层后继无人,打算选拔中层等,而这些平台机遇跟你的做人格局和做事立场没有太多关联。

不过,即便是上面举例的这些情况,但换个角度看,其实依然是你通过特殊的平台机遇,与高层建立了某种联系,一定程度改变了自己的出身背景,或是短时间内获得了高层的巨大信任,因此才能进入高层,但是这种平台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

【字在青雲】总结:普通中层干部进入高层,就像鲤鱼跳龙门,只是一种传说,除非你机缘巧合,能够让自己从普通中层变成与高层有莫大渊源的特殊中层。否则,还是知足常乐就好,能够来到中层已经是高层对你的最大认可了。

我是【字在青雲】,专注职场领域话题,欢迎您留言交流讨论,让我们共同职场进击,感谢您的持续浏览和关注,我们下回再见吧!


字在青雲


中层干部很难进入高层,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做人格局和立场问题;同意你的观点;中层越往上走,越不容易进入高层,除了格局外,还因为两个岗位对能力侧重点不一样,也决定于你拥有的可支配的资源多少:具体如下:

中层管理和高层管理能力侧重点不一样

中层管理即使带领团队,也是协调人员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中层管理的的能力更多在执行层面,执行上司的决策,协调部门员工工作效率,并对事情结果负责;高层管理尤其是一些大的公司更多在决策层面,战略布局,看事情的格局,以及调动庞大的公司各部门开动公司这架机器。

执行能力听话去做好培养,但是战略方向把握,看事情的格局却是跟过往的经历和资源有高要求的;

根据阶层形成的机制,决定你从中层提升到高层的核心因素有两个:

1、你拥有的资源

资源主要有三类:政治(权力)资源、经济资源、文化(技术)资源

比如:如果你是一名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员,这是你的文化(技术)资源;你可以凭借它大大提高社会地位。

再比如在创业领域,经济资源(个人身家)则是决定你社会地位的最关键因素。在一些小城市或体制内,政治(权力)资源则是决定你社会地位的最关键因素。

2、向上流动(晋升)的概率高低

哪怕你现在处于公司底层,只要你们公司有好的流动机制,你也有一定的概率走到高层的。但如果是一家家族传承企业呢?或者是三四线城市看社会关系的呢?

对于普通人要实现从中层向高层迈进要注意两点:

1、选择流动性好,晋升机制健全的公司和行业;

通常情况下,新兴领域流动性会更好些,比如马化腾、李彦宏这样的人,如果进入的是传统制造业,那会怎么样?

2、 发展自己擅长的优势资源

每个人拥有资源优势都不同,你要做的是评估你的优势资源,从优势资源突破,将这个优势一直放大。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可操作性也最可能突破的是文化(技术)资源:很多通过努力学习摸索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领军专家,这条路径就是技术资源的突破。

总之:要实现中层像高层的迈进,需要做的就是,认准自己优势资源,就要选择合适的领域和公司来放大优势资源的作用。

The End

职场女一枚,多年销管经历,善培训,与你分享职场故事人生。欢迎关注,你的关注是我分享的最大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