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一场陪伴就开始了倒计时。

当孩子小时候缠着我们,我们总觉得烦觉得累;
但等到孩子长大去远方求学工作,才发现时光如梭,曾经的小人儿早已长大,渐行渐远……


在还能陪伴孩子的岁月里,能够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你永远不知道,

你的孩子有多爱你


朋友圈曾流传过一个故事,可能有不少人听过。


有一位妈妈,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想逗一逗自己的女儿,于是故意夹了一片女儿碗里的香肠。


本以为女儿会哭闹或者不开心,没想到结局却是:

女儿把自己碗里的所有香肠,都一起夹给了妈妈。


“妈妈,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人,所以我最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给你呀。”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爱你。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还有一位爸爸,一天夜里,正在书房里埋头敲着程序码。


儿子突然进来了,不停地缠着爸爸陪他聊天。

爸爸正忙着工作,便随意敷衍了几句。


不料就出去厨房倒杯咖啡的功夫,回来就发现辛苦了整整一周的代码,全被儿子给毁了。


爸爸特别生气,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

后来,才知道,儿子不是捣乱,而是想着帮自己。


“只要我做完了,爸爸就可以陪我玩,也可以早点休息啦!”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爱你。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你的孩子,可能不会用筷子,不会使用电脑,但是他们天生就会爱你。


虽然有的时候,你会逗弄TA,忽略TA,甚至责骂TA。

但在TA心中,你就是全世界最美好的风景。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优秀的孩子,

都是“陪”出来的


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


孩子的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到父母最柔软、最温情的力量。

同样,父母的爱与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


耶鲁大学对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曾进行了研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比如:

  • 3岁是培养创造力的一年,可以多鼓励孩子绘画、编故事、玩彩泥、做手工;

  • 5岁是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孩子格外喜欢父母的陪伴与赞美;

  • 6岁是孩子内心开始出现矛盾,开始叛逆的一年,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


父母如果能抓住每个重要的时期,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将来一定,非常优秀。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在我们接触的个案里,有一位叫姗姗的女孩,就是一个从小被爸妈用「陪伴」滋养大的姑娘。


有一段时间,孩子的父母刚好都特别忙,没时间陪着姗姗。

姗姗晚上一个人无聊,便养成了每天盯着电视看的坏习惯,做作业不认真,也不爱搭理人。


后来,妈妈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不管多忙,都会和爸爸商量着,每天一定要有一个人陪着孩子。


晚上,他们会一起待在书房,爸爸妈妈看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姗姗就读自己的童书。


到了周末,爸爸妈妈就会带着姗姗去爬山、滑冰锻炼身体;去逛书店、做手工,一起学绘画,学习了好几项技能的同时,也享受着美好的亲子时光。


妈妈每次参加家长会,其他家长都会夸姗姗成绩好,待人彬彬有礼,聪明又可爱,向妈妈讨要育儿经。


妈妈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育儿经,不过是多花了些心思陪着姗姗成长。


所以说,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明亮的自己。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没有足够的时间,

也能给予有效的陪伴


曾与朋友讨论到陪伴孩子的问题,有不少朋友会抱怨说,自己的工作太忙,实在是腾不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但是,忙,真的可以成为缺席孩子成长的理由吗?

我想,或许不是的。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前段时间,一个男孩与爸爸之间互动的几百张纸条感动了无数人。


男孩11岁,正读六年级。

爸爸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天工作繁重,出门时,儿子还未起床,回家时,儿子已经熟睡,很少有时间可以陪伴儿子。


儿子总是见不到父亲,心里有很多话想与父亲说,而作为老师的父亲,也深知“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于是,父子二人开始了“纸条传情”。

男孩每天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高兴的不高兴的,新鲜的有趣的,甚至自己不会做的数学题,都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门口或者留在茶几上。


晚上爸爸回了家,仔细看着儿子的留言,然后认真地回复。


几张薄薄的纸片,串起了两人的父子情。


虽然爸爸不能常常陪伴男孩,但他学习生活中的开心、烦恼、疑惑、迷茫,爸爸都能参与其中。

男孩也在这样的交流中,渐渐成熟,健康成长。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忙,是生活的常态。


但是,有远见的父母,会明白如何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多关注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更温暖、有效的方式去沟通。


父母和事物一样,都有“有效期“,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一旦你不珍惜,错过了这个有效期,老天爷就会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


所以,在“父母”这个角色还有效的时间里,一定要给他们最用心的陪伴。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

“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而孩子对于父母陪伴的渴望,可能又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满足,最需要被温柔对待的一种。


尤其在幼年时段,孩子是那么天真,开心与不开心的事都与你诉说,这时候你不花时间走进他们内心,对他们进行社会、学习等教育,那么等他们长大,便已来不及。


所以无论再怎么忙碌,陪伴与沟通才是帮助孩子成长最好的方法。

当和孩子坐下来共同学习、成长,分享生活的感动和乐趣,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关爱、智慧、希望、勇气和信心。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时间这个词并不是只针对于成年人,年龄不断增长的同时,孩子的年龄同样也在增长。

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变得这么大了,恍如昨日,仔细想想之前的记忆早就已经模糊不清了吧。


岁月其实真的不复杂,复杂的其实是自己有份怎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未来。

所以请不要把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定格在上学路上的那"十几分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本文转自青青莲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