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时间可以化身为广角镜头,记录那些“绚烂”。

曾几何时,连云港的土地市场轰动全国,TOP级别的大佬在集团会议上都忍不住点评两句。现在呢?寂静地连呼吸声都能听到。

本地房企没银子拍地;外来房企不主动拍地——这就是连云港土地市场正陷入的胶着状态。

楼市,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如胶似漆的小情郎,转过身就可以斩断青丝无牵挂。

当下,连云港土地市场有继续拿地动作的,只有金辉和万象。像恒大、碧桂园、保利、祥生、中梁这类早已进驻的房企鲜有发声,但他们去年接连在徐州、宿迁等地拿地。不是开发商不拿地,只是不在连云港玩了。

有买房人问:不卖地了,房价是不是会降?

众人:别开玩笑了。地卖不出去,路都没钱修了。

那么,为什么房企不在连云港拿地了呢?

虽然我们没权利吃鱼,但总有看菜单的权力。为了形象而具体地反映连云港土地市场,我继续用宿迁-连云港对比。没办法,能找到的标的,只剩下宿迁。毕竟,其他城市甩开我们太远。

PS:为了减少工作量,仅统计2017-2019年两座城市的市区住宅类土地成交数据。

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层层剥茧,用数据还原事实。

过去三年,连云港市区共成交41宗住宅类土地揽金151亿元。宿迁市区成交62宗,共计174亿元。对比来看,连云港土地成交数量和金额呈下降趋势,宿迁呈上升趋势。而两座城市的土地成交额差也逐年增加,到了2019年扩大至近60亿元。

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土地成交数量多,也就是买单的房企多。这三年,连云港新进的品牌房企只有4家。宿迁大概有9家,不乏有万科、朗诗等以拿地风格“严苛”著称的房企。品牌房企进驻意愿越高,越能说明市场健康性越高。要知道,宿迁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规模不及连云港的一半。即便如此,诸多品牌房企“舍大求小”,接连选择宿迁。

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溢价率最能体现土地市场的火热程度。用“冰火两重天”形容连云港土地市场一点不为过。2017年,近一半地块的溢价率大于50%;2018-2019年,成交的30宗地块只有1宗溢价率大于20%。宿迁土地市场启动于2018年,诞生4宗溢价率大于100%的地块;2019年土地市场乘胜追击,有3宗地块溢价率大于50%。

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溢价率高,地价是不是也高呢?综合来看,连云港楼面价大于5K的有9宗,宿迁只有3宗。也就是说,即使溢价率高,宿迁地价仍低于连云港。

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做买卖,卖得便宜,也比卖不掉高明。

虽然宿迁地价比连云港低了很多,但房源售价毫不含糊。对比地价-房价,同一个区间的地价,宿迁房价往往高于连云港。不过,这也侧面表明连云港“限价政策”执行比较狠,“让利”于民。

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压死骆驼的,绝不仅仅是一棵稻草。

单就数据分析,连云港存在“地价高”和“限价狠”两个问题。解决方法无非就是如下:

1、降地价即降低起拍楼面价。地价作为操盘者的真爱,降地价犹如“刮骨疗伤”之痛。但土地卖不掉,土地财政能不能摆脱?银行利息要不要还?城市建设要不要继续?无数张嘴巴要不要养活?这些一箩筐的问题都亟需解决。所以,多与市场沟通、与房企沟通,让开发商为土地“赋能”,共同实现利益最大化。

2、限价狠,那就适当放开部分版块的房价。首先,我们感谢限价政策,及时刹住一骑绝尘的房价。可今时不同往日,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不是可以让购房者自发地替高品质楼盘买单,适当地允许高价楼盘的存在呢。疫情一事,时下更是激发了许多市民的改善意愿。与其一刀切的执行限价,不妨形成低端有住房保障、中端市场切实保障刚性住房需求,高端市场则充分满足改善及其他品质需求的购房格局。

写这篇文章前,我也咨询了多家房企的投拓人士,听取了他们的想法。就房企不来连云港投资得现象,以上两个只是非常浅显的原因,背后还有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层次问题。更有许多品牌房企直言不讳地承认,连云港和宿迁这两座城市,能在宿迁拿地就先宿迁了。

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当下,诸多城市纷纷延缓缴纳土地出让金、降低预售条件、取消土地竞拍条件等。在土地端和预售端减缓房企的资金压力,身体力行地“争抢”开发商。比如宿迁,相较于连云港的50%,其土地保证金比例仅为20%。又比如,连云港当下依然执行

全省最严的“预售资金监管政策”即全额监督,而宿迁的预售资金监管政策是固定比例监督。连云港全方位、全额、全程的预售资金监管政策也直接降低房企的拿地意愿。房地产向来是现金流为王的行业,锁死预售资金越多,对于房企拿地战略、开发节奏等影响越深远。短期之内可能对市场影响不大,长期可能会使房企拿地的热情减弱,导致土地成交减少,进而导致供需失衡,影响到市场。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碎碎念。毕竟我没有深谋远虑、掌控全局的智慧。但既然这些问题事实存在着,是不是该想办法解决呢?

别让开发商放弃连云港

结语:

让城市更繁荣的是市场,让城市有秩序的是政府。秩序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繁荣,繁荣不应当突破秩序的框架。两者任何越位和缺位都会破坏良性生态。

政府调控是一个动态而有灵活的动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善于对土地操盘,对全局把握,往往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实际竞争力、城市实力,让这座城市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吸引百姓、吸引企业,从而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运用得好,让城市成为惠及最大众的增值利器,则善莫大焉。

房地产市场的“形影相吊”只是连云港各行各业的一个缩影。提升GDP固然是一个非常明显、快捷的方式,但请不要忘记提升我们城市的内功。

内功好,更重要。

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百姓,急企业/百姓之所急。提升真实的开放能力,市场性更加创新性,更让人觉是有活力的、包容的城市。无论我是连云港人还是非连云港人,我在这个城市都能获得非常公平的、合理透明的、公开的,对我的支持包容和理解。

不管是从经济层面企业/个人投资,生活的公共服务,最终会落实到对连云港真正的认同感,自豪感。真正激活出来了,反过来带动创新创业,带动各种利好的城市发展的增长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