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气”的变化与身体的关系理解


中医对“气”的变化与身体的关系理解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弛缓,过悲则气消散,突然惊恐则气下陷,逢寒则气收聚,遇热则气外泄,突惊则气机紊乱,劳累过度则气耗散,久思则气郁结。这九种气的变化不同,在临床上会有什么表现呢?

暴怒则气机上逆,严重时出现呕血以及泻下没有消化的食物的症状,所以说是“气机上逆”。人在心情高兴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可以使心气涣散,所以说“喜则气缓”。过悲则心系拘急,肺叶伸展上举,上焦阻塞不通,营卫之气不能布散,郁而化热,热留于内,正气耗散,所以说是“气消”。过度恐惧会损伤肾脏,肾脏所贮藏的精气也会被损伤。肾的功能受损,使人体上部闭塞不通,下部的气无法上行,停留于下,使人体下部胀满,所以说“恐则气下”。逢寒则肌肤腠理闭塞,营卫之气不能畅流,所以说是“气收”。人体遇热后汗孔舒张开,营卫之气也随着汗液被排出,所以说“热则气泄”。突惊则心无依附,心神无归宿,心中疑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过度疲劳使人气喘出汗,气喘耗损体内的气,出汗则损耗体表的气,所以说“劳则气耗”。久思则心气凝聚,心神归于一处,正气淤滞而运行不畅,所以说是“气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