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现在农村流行,族中所有考上二本的学生奖一、二千元助学金?

路人假14675866


奖励虽少但值得推广和赞赏!农村这种奖励村中优秀学生行为也是一种对教育的支持与肯定,也是对科学知识重要性的认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识教育,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多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知识人才的支撑。而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无疑就是将来农村发展的希望。

现在有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长为了眼前短期利益而让子女放弃学业投入了打工经商的行业。据国家权威统计,农村中有百分之之二十左右的中学毕业生放弃了高中学习机会走向了社会。当然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厌学好玩等原因自愿退学的。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当你放弃了学习知识的机会时也就放弃了创造明天的能力,尤其是在这个竞争强烈时代,更能突出知识科学的重要性。

在鼓励农村自发奖励农村优秀学生行为之外我真诚地劝导在读的农村学生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珍贵时期如果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努力的学习会给国家、家乡、自己都会带来创造财富和未来的希望。



山野匹夫


现在农村流行族中所有考上二本的学生奖一到二千元助学金,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自古以来农民是非常辛苦的,“面朝黄土背朝”就是他们的劳动方式。曾经有故事,有人问一位正在放羊的孩子,为什么放羊?孩子说:为了能找一个老婆。又问:找老婆干什么?答:生孩子。问:生孩子干什么?答:放羊。难道农村的孩子就这么周而复始地生活着?人都是有志向的,只不过志向的大小不同而已。有些人的希望生活就是这么一成不变延续祖辈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希望改变这种辛苦的生活方式。


从古代到现在,农民一直认为读书人是与目不识丁的农民不一样,读书人聪明,见解厉害。在农村,大家尊称读书人为夫子,很受大家尊敬。所以农民也想自己的子女能受人尊敬,受人尊敬的途径就是多读书,也是农民改变生活方式的最好途径。

几十年前考上大学本科就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孩子们再也不会和祖辈一样在农村干体力活,那时候还是分配工作的年代,考上大学就是跳出农门,调入龙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就有一个铁饭碗。


我有一个朋友,他爸爸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但是是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大学生,这可是村里的大喜事,送去读书的时候村里是敲锣打鼓列队欢送,这是在县里都引起轰动,村里人出去昂首挺胸。后来朋友的爸爸大学毕业后去当海军,因为是有文化的军人,退休时是师级干部。现在朋友的父亲一个月一万多的退休金悠闲的生活着。所以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读书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改变后代的命运,过了二十多年,村里出来第二个大学生,那就是我朋友,也就是说他们村出的二个大学生就是他们父子。


农民没文化,有时候机会在前面也没法抓住机会。我小阿姨因为家庭贫困,没机会上学,不过人看着比较灵光。后来有人介绍她到一所医院上班,是做开票的工作,阿姨由于不识字,没法做,就推掉这份工作了。不久别人又介绍她去一个国企办公室做事,也是这个原因没去成。人是要生活的,只能去干一些体力活,好在人灵光,去城里开出租车,还是因为不识字,理论考试只好找人代考,上世纪八十年代也资格审核也没很严格,代考顺利通过。接下来开车过程中在家乡开车问题不大,开去陌生地方还是因为不识字的关系,看不懂路牌,是一路问一路开,空车回来深怕迷路。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所以她尽全力培养儿子,两个儿子个个大学生。


现在二本的大学生出来工作没以前这么好找了,国家也没分配工作。有一句话叫:毕业就是失业。但是农村族里还是出钱资助考上二本的学生,说明什么?说明族里还是支持学生读书。

首先族里没有因为没分配工作而不支持孩子不读书了。考上大学照样是村里的荣耀,族人的荣耀,父母的荣耀。

其次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观念和眼界,读二本读得是学习的能力,能上二本也是不容易的,也要领先大部分的人。

还有,二本毕业后回到农村,进入村委会或者知道农民种植技术,为农村的发展发挥力量,这部分人也是目前农村的重要力量。


一、二千块钱不多,可是说明的是族人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这就是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也是今后指引的方向,用知识改变命运,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农村。


三农的心声


在农村,学生考上大学,族人都会奖励1000~2000元助学金,这是好习惯,值得肯定。

客观的说,农村的教育基础与城市比差别很大,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农村孩子要考上大学,需要付出比城市孩子更多的努力,能考上大学,在村里、家族里就是一种勤奋上进的榜样。

在农村,因为上一代农民吃了太多没有文化的苦,也深知在这个时代没有文化别沒办法生存,所以父母无论多苦,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从几岁送到集镇上幼儿园,父母或爷爷奶奶就租房陪读,其实也给不了孩子很多,辅导不了功课,最多就是做做饭,洗洗衣服,陪伴一下。

现在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不便宜,对大多数务农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孩子考上大学,族人、亲戚给点钱对家族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种激励,对孩子的家庭也是一种帮助。

在我们老家就一直有这个传统,孩子考上大学,关系好的族人、亲戚都会包个红包,从几百到上千不等,我觉得这种习惯挺好。





恩施新农民


我是作家客凌溯,今日浅谈农村家族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助学金现象。

先谈观点,我表示十分支持和认可,这不仅是对勤奋爱学的孩子的鼓励,也是家族对学习文化的重视。


①对孩子的肯定、激励他人

十年寒窗,上学也是不易的。当然,这是指那些用功读书的人,而并非是在学校混日子的。能考上大学,刻苦读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眼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会让这些孩子拓宽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多些启迪。虽然如今有很多人空度学习时光,但总有人会在珍贵的大学时光里收获颇丰,也会影响他们的未来走向。助学金是对孩子的肯定,同时也会激励更多人努力学习,是一箭双雕的办法。

②重视文化教育、鼓励学习

农村孩子改变个人命运,相较城市孩子而言,更加困难。毕竟家庭、经济与环境的因素束缚着他们,可并非一定会把他们锁住,他们也可以大展宏图。而学习就将会是一条捷径,是一条较为容易的路。

这里并不是说农村不好,而是农村的长辈期望更高,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脱离自己那种贫困的生活,去谋求一个好的工作与生活,也就是改变现状。这是一种重视文化教育的体现,鼓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这种家族助学金的办法我十分支持。



③培养未来的希望、远大目光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是一种长远的眼光,长辈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们会过得更好,有些作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们普遍的想法,无可厚非。从助学金这件事来看,也是在树立榜样,而这榜样都是积极的,也将会传承的。

这里树立的榜样有两种,一是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其他孩子学习;二是以身作则,做个标杆,这种助学金的方式将会传承,会让更多的人重视学习,是在侧面上对文化教育的推动。



④我们需要文化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一块美玉,不经雕琢,也难以展现出它所有的美丽。而文化教育就是一个雕刻的过程,它会让人变得更加有魅力,变得温文尔雅,让个人素质提升,充满一种文化气息与气质。但,前提是,得去学。

新时代,我们便更加需要文化教育,学无止境,不一定意味着只是学习课本,还有许多的东西要学。课本是死板的,也是很小的,太多的东西将会在生活或是社会中学到,只要细心去看,用心去学,处处充满学问。最后,客凌溯希望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独有的东西,要传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欢迎关注作家客凌溯,愿与大家分享、评论。


作家客凌溯


这种奖励方式是值得推广的,目前的高考慢慢变成应试教育,让人们诟病的方式就是古板。但是,高考作为我国相对公平的人才上升通道,是非常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要想解决高考被人们诟病的方法,就是提高考生的积极性。

现在的很多的学生都不知道学习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可以干什么。比如说,学习历史到底可以干什么?出来社会可以做什么工作?真正的大学什么样子?考不上大学,去读专科的话,真正的专科是什么样子?他们都有必要知道,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高考的意义,让他们走到时代的前沿。

而族中奖励便是一种收效比较好的方式,但是还是不能让他们从内心改变。可以去每年的时候让他们去看看真实的大学、真实的大专、真实的工作、真实的社会,让他们认识带知识对于自身而言的重要性。


文阁小农


比起我们村啥也没有强太多了。其实一两千块钱不是什么大钱,就是一个彩头。也让上大学的学子以后有出息了能惦记点家里。


你给我下车


族中这种鼓励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第一表现出对文化的尊重。

第二表现出对家族文化提升的鼓励和支持。

第三对家族长久发展的重视

第四促使更多的族中学子奋发拼搏。


侃大仙儿


挺好的。

其实现在一两千在大部分农村来说不算什么大钱,主要是鼓励一下学生,要是上一本应该奖励更高一些吧。

其实无论农村城市,经历过高三都知道,能考上大学对学子来说都不容易。


瑶湘行


这其实是好事,金额不在多少也不要去和别村攀比,长辈对现在的年轻人多传导乡土情怀,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以前农村左邻右舍挨在一起。很多学生连本村的人都认不出,本着团结小家壮大国家的思想,我觉得应该是好事!


全真通


不单乡村丶宗族奖励,现在的城镇小区中也开始流行全小区自愿赞助,奖励考入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优材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