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江干区北倚皋亭山,南濒钱塘江,下辖闸弄口、凯旋、采荷、四季青、笕桥、彭埠、九堡、丁兰共8个街道。


古江干,曾因柳浦港渡、钱氏海塘、吴越王宫、南宋皇城而繁华一时,奠下杭州“天城”地位。近代,又凭走马塘路、钱江航运、江墅铁路、第一码头而兴盛一地,享有“金江干”美誉。


江干地区优势突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名错综复杂,本系列将介绍江干区各个地名的来历以及在此发生的趣事,生动反映江干地名的历史与现状。


枸桔弄


历史上的枸橘弄市因药而起,因药而兴,带动了农桑经济和集贸流通,逐步形成了商贸集市。到了明、淸时期,枸橘弄市已经成了走马塘沿线的重要节点,是城东地域范围内的传统街镇集市。在南宋的《咸淳临安志》、《梦梁录》中都说到笕桥一带乡间盛产药材,而枸橘弄因“佳枳药品,以此地为良”而命名,《杭州府志》上则有了“枸橘弄市”的记载,并形成了与笕桥药市齐名的枸橘弄药市,成为“笕十八”药材的重要集散地。


枸橘弄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是艮山门外著名的集镇。清代《杭州府志》记载。“仁和有枸橘弄市、白石庙市、沙河炎市、新塘市、彭家阜市,俱在艮山门外,所聚食货,亦不亚于沙田夹城。”


然而,枸橘弄的出名,并非单纯的市廛称盛,而是因为这里盛产枸橘,后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枸橘弄”。但是,不少人并不知道“枸橘”为何物?以致有的书籍将“枸橘弄”写成“构橘弄”;有的人将“枸橘”理解为水果等等。

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枸橘”究竟是什么呢?


清代乾隆进士瞿灏在《艮山杂志》卷二中指出:“枸橘弄与姚陡门联为一市,市稍转此为异,旧产佳枳药品,以此为良。”“枳”(zhi纸),亦称“枸橘”、“臭橘”。我国北自山东,南至广东,均有分布。常栽作绿篱,又可作柑橘砖木。未成熟和成熟的果实均入药,分别称为枳实和枳壳。“枳实”为枳的未成熟果实,性微寒,味苦酸,功能破气消极,主治食积、胸腹气滞、腹痛、便秘等症。“枳壳”即其干燥的成熟果实。功效同“枳实”,而用力较和缓,用于治子宫脱垂、脱肛等。“枳实”和“枳壳”均含有发挥油及黄酮类成份。


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笕桥一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晒充足,雨量充沛,最适宜繁殖各种药材。野生资源极为丰富,是杭州良好的药材作物区,种药历史悠久。历末为牛滕、千金草、蛇床子、地黄、白芷、麦门冬、云秀、荆芥等,“笕十八”著名药材产地,岁有朝贡。离枸橘弄不远处就是笕桥,是有名的药市,热闹非凡。

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民国18年(1929)第20期《工商》半月刊载:“笕桥居杭城东北。距城约10里,农产之丰富在杭可称首屈一指。地宜药最著者凡十八种,乡老传言,仙人过笕,其囊裂药坠而遗种,故其药特效。是言虽怪诞不经,然足以证其品种之纯度,其毗连强平,乔司两镇,亦产药材,而不及笕桥之丰,故成名笕药。”


如今,枸橘弄老街早己被拆迁,后来改名为枸桔弄。遗址上一处处楼盘正在拔地而起,往昔的景象烟消云散,无迹可寻。

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离这不远的机场路上是弄口百分之十留用地,即将建成一个庞大商业中心,高楼林立,城市化推进下迎接崭新面貌。


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原址上建起一幢幢高层住宅小区,天阳尚城国际、紫玉府邸、天城府、新风悦居、金色时光、锦润公寓等。


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因药材而得名,江干这条路走过几个朝代,强势归来!


如今枸桔弄社区周边都是商品房小区,附近住满了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商客、打工者。夜幕降临,路两旁的霓虹灯广告牌、广告箱闪烁着,光斑陆离。路上行人比肩接踵,川流不息,整条路到处充溢着时代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