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題記:饅頭髮面,這一古老的發酵技術,幾千年來默默無聞的服務著人們的生活,這幾天卻因疫情肆虐而引起重視,超市的發酵粉居然被銷售一空。並由此引起饅頭髮面方法的討論,幾種觀點各持己見,有認為老面饅頭味道足,還有說發酵粉來得快,更有說到小蘇打發麵也很好的。

不論那種方法,都能把面餳發,作出又暄又大的饅頭來。不過畢竟做法和味道上各有區別,實際上存在著比較和鑑別。本文把饅頭髮面方法做個完整的分享,供大家參考,最後給出選擇建議。方便大家判斷和選擇,做出自己想吃愛吃的大饅頭。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面引子從哪來的

——歷史記載的發酵技術不是源頭。

所謂發酵,現在的概念是穀物粉通過酵母菌的作用而改變性質。人們運用這一技術,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發現酵母菌,因酒而發現。歷史傳說有猿猴釀酒,史籍有儀狄、杜康造酒,都是最早發現了酵母菌對水果和穀物的變性作用。

第二個階段:馴化酵母菌。水果和穀物在既定情況下,就是說在一定的溫度、溼度和時間條件下,會發生質的變化,如同水煮火烤的道理。不同的條件,譬如高溫、低溫、時間長短、水分多少,只有一種條件變化出的食物才能享用。於是就開始了有目的馴化,培養菌種,然後留種沿用下來。

第三個階段:用於麵食發酵。

世界三大古酒,西方的啤酒葡萄酒,我國的黃酒,都有物證支持的萬年曆史。也就是說,人們利用酵母菌有一萬年了。但是用到麵食,最早的歷史只有2600年。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民間傳說的諸葛亮最早做饅頭。

文獻裡對美食記載最早、最詳細、最完整的,是周代。但是隻有穀物粉做的食物,沒有發麵食物。其實更早都有了穀物磨粉技術,起碼新石器時期就會使用石磨。直到三國之前,穀物粉做饃,還是死麵餅,不知道發麵。死麵餅的特點是便於攜帶,存放時間比較長,但是不可做很大塊,否則堅硬吃不動,還不容易熟透。所以我們知道的古代軍糧,都以“鍋盔”的形式,很大很薄,就是這些原因。

諸葛亮這個人,放到現在評價,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還都是很實用的大發明。譬如木牛流馬,解決了糧草運輸大問題;諸葛行鍋,軍隊埋鍋造飯不燒柴;再就是饅頭。用發麵做來,形狀如同人頭一樣暄大,比死麵餅好吃多了。關鍵是將士吃這個力氣大,精神好。現在知道發麵比死麵營養豐富,含肉食才有的氨基酸和蛋白。也就是說,發麵饅頭有一定的肉食性質。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日本人主張把穀物發酵技術列入我國第五大發明。

西方傳說就更靠譜。說是2600年前的埃及,有個烤麵包的奴隸,一天晚上把麵包放進烤爐,不小心睡著了,沒有添柴就很快熄火。等到醒來,爐子已經涼了,麵包自然沒烤熟。可是奇怪的是麵包胚卻發得有平時兩個大。他害怕受罰,趕緊的生火繼續烤。早起老闆看到不一樣的麵包,聞到味道格外香,就嚐了一口,果然好吃很多。從這個時候起,他家有意識的把麵包這樣做。於是,後來的麵包就成了發麵,再不是死麵。

不過東南亞各國,尤其是日本,發酵技術完全是從中國學去的。後來日本的科技發達了,進入了西方國家行列,但是不忘師恩,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極為尊重,認為我國對酵母菌的發現、馴化和運用,完全可以與四大發明並列。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饅頭髮面的基本原理

——酵母菌的工作原理。

酵母菌是細菌的一種,它的工作由生命活動過程來體現。用大白話解釋,酵母菌的一生,跟動物一樣,吃喝拉撒一樣不少。吃的是糖,屙的是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凡是有糖的環境,就有它,譬如水果、穀物。有果糖和葡萄糖了,就直接消耗;沒有了,通過自身的糖化酶,把穀物裡的澱粉糖分解成葡萄糖,然後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酒精。酵母菌本身具有肉類特性,它的乾性物質的一半是動物蛋白質,還有人體必須的所有氨基酸。

概括而言,穀物通過發酵,得到了三個結果:

●轉化了糖;

●得到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增加了動物蛋白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做饅頭對酵母菌的利用,只要其產生的營養和氣體,不讓它繼續發酵的大量酒精。饅頭才暄軟美味。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人們利用哪些酵母菌。

酵母菌總共有1500種,被人類馴化利用的不多,可以粗略的分為天然酵母和萃取酵母兩種。市場出售的酵母粉是工業萃取的酵母;面引子則是天然酵母。目的都是改變穀物性質,增加營養成分。

——培養酵母菌跟養豬沒什麼區別。

在穀物發酵工作中,不論是做酒做饅頭,經常會出現失敗。老話有“好酒做成醋”,做饅頭有面不發,或發過頭酸掉牙。各種做不好,就一個原因,沒把酵母菌養好。

發酵過程是養殖酵母菌的過程。只要你給出適宜的溫度、溼度和時間,它就會按照你的需求生長。反之,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間過長或不足,沒有適宜的溼度,它根本長不好,道理跟養豬養雞一個樣。做饅頭髮面,首先要把麵粉和成團,保證了酵母菌生長需要的水分;然後提供20-30℃的溫度,它會正常的生長和工作。如果溫度不到20℃,或者高於30℃,那就沒法生長。酵母菌的存活溫度在0-47℃之間,生長溫度在20-30℃之間。經過一定的時間,麵糰裡有了足夠的氣體後,就要停止繼續發酵,可以搋麵蒸饅頭了。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饅頭髮面技術

——面引子。

各地對面引子的叫法不一樣,老麵肥、老酵頭都是。面引子是典型的天然酵母,用自然方法培養的酵母,是人們自古以來發酵麵粉的唯一方法。

天然酵母廣泛存在於含醣的天然材料中。所以,對於沒有出現腐壞的可食用材料,只要給以適應酵母菌生長的條件,就可以培養出酵母菌。

面引子是發酵好的麵糰,採取乾燥或低溫的辦法,停止裡面酵母菌的繼續生長。再次使用的時候,重新給它生長的條件,使其繼續發酵。這樣的麵糰就是面引子。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面引子的取得方法。

取得面引子的先決條件,是要有首次發酵好的麵糰。第一次發酵麵糰,有多種方法,主要三個:

甜酒釀。取50克自做甜酒釀,50毫升溫開水,50克麵粉,碗裡和成麵糊,待到起沫發漲到兩倍體積,和入做饅頭的面裡。待到麵糰發漲二倍時,揉麵加入適量食用鹼,以中合酸鹼度。然後二次發酵。入籠前留一個饅頭胚。這個胚就是下次做饅頭的面引子。

酵母粉。酵母粉先溫水花開,和進面裡,待到麵糰發漲到二倍時,揉麵,做成饅頭胚,再等待幾分鐘,完成二次發酵後,入籠前留下一個生饃胚。這個生胚就是下次做饅頭的面引子,然後如此循環。

麵粉自然發酵。生面和成糊放在那裡,待其自然發酵,麵糊起沫發漲到二倍時,和入面裡。待到麵糰發漲二倍時,揉麵,做饅頭胚,二次發酵後留一個饃胚。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其他非酵母發麵法

主要就是小蘇打和發泡粉。這兩種物質和入面後,也可以產生氣體,甚至比酵母產生的氣體還要多,蒸出的饅頭更暄。但是不主張這麼做,因為它們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在化學反應過程中,不僅不會像酵母菌那樣產生很多的營養物質,相反會破壞麵粉裡的營養成分,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這個方法本文不予推薦,建議大家不要採用。

後記:為什麼面引子做的饅頭比酵母粉做的味道豐富?

舉個例子。白酒裡的糧食酒和酒精勾兌酒,就一直存在類似於面引子和酵母粉誰好誰不好的爭論。我們用甲乙方來表述: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甲方的觀點

。糧食酒有三大部分組成:酒精、水和酵母菌轉化糧食產生的其他物質。酒精酒也有三大部分組成:酒精、水和糖精香精等化學物質。味道基本一樣,但是決定風味的物質截然不同:糧食酒是天然的,酒精酒是化學品。所以,糧食酒不傷身體,酒精酒對身體有害。

面引子和酵母粉,面引子已經通過多次發酵,裡面不僅有大量的酵母菌,還有產生酸性物質的乳酸菌,以及其他的益生菌。所以出來的饅頭味道豐富,而且要用到食用鹼中合酸味,蒸熟的饅頭更是人們習慣的老面饅頭味道。酵母粉是純淨的酵母,沒有乳酸菌等其他益生菌參與發酵,而且不用鹼。所以儘管做出的饅頭一樣暄軟,但是味道單薄。

乙方的觀點。酵母粉純淨,裡面沒有雜菌,不擔心混有對人體有害的細菌,而且操作簡單,成功率高,對生手有利。

面引子:祖傳的饅頭髮面方法,真的能被新興的發酵粉取代嗎?


綜合評價:本文建議用面引子發麵做饅頭。經常做饅頭的地區,尤其是饅頭店,按超市酵母粉價格,每百斤麵粉要花30多元買酵母粉,用面引子就省了這筆開銷。不過對於不經常做饅頭的地區和家庭,因為面引子保存期短,建議用酵母粉發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