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按照森林鹿兒童美術的課程設計,孩子每成長一週歲,課程難度就會提高一檔。在畫面精度、複雜度和效果上都會有所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也就更高。如果孩子能適應新階段的課程,本身就說明進步了。作為老師,我們經常為孩子能挑戰新的難度而感到高興。但恰恰是家長們,有時候看一眼孩子的作品,就覺得沒啥進步,其實還挺傷孩子積極性的。

我今天想和家長聊聊,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我們該如何去發現孩子的進步。


是孩子沒進步,還是我們的期待變高了


為人父母,相信大部分家長都跟我有一樣的經歷:在孩子還是小寶寶的時候,第一次學會爬行,第一次開口說話,第一次會走路,都會讓我們欣喜非常,覺得寶寶好厲害,進步神速;而當孩子漸漸長大,開始接觸奧數題,開始學習寫字,在一旁輔導的我們,卻時常忍不住要吼:這麼簡單的題怎麼都不會?跟你說多少遍了,這個字要這麼寫!

孩子明明在成長,明明能做更多的事,為什麼我們反而覺得孩子不如以前聰慧了呢?是孩子沒進步,還是我們的期待變高了、要求更多了呢?

孩子學畫畫也是一樣的。我們接收最小的孩子只有兩週歲半,第一次試聽的時候,能把畫面塗滿,能安靜地坐上一節課,家長都會覺得孩子超厲害的;而當孩子慢慢長大,從只能畫一個物體,到能畫幾個物體組合,還正確處理了前後遮擋關係、明暗關係、色彩漸變,有的家長反而有點熟視無睹,看不到孩子的閃光點了。

問題,可能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我們身上。我可以想象孩子內心的獨白是這樣的:媽媽,為什麼以前你總是會誇獎我,鼓勵我,現在為什麼只剩埋怨了?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上圖左邊是我女兒最近的作品,右邊是兩週歲半不到的時候第一次來森林鹿兒童美術畫的作品。跟所有孩子一樣,那時候只要求她把畫面塗滿就可以了。很多朋友說我女兒是遺傳,這個我沒考究過不好說,但我對女兒在畫畫上的培養其實也只僅僅體現在一週比別的孩子多上了幾節森林鹿兒童美術的課(而且都不是我教的),以及在課後鼓勵她多去塗塗畫畫而已。就目前而言,我女兒對畫畫的興趣依然很濃郁,隨便找張紙都能畫很久,禮物收到畫筆或者畫本就會很開心。


是想象力重要,還是技法重要


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沒有進步,主要是覺得孩子“畫得不像”,從專業上說,就是技法不夠。所以我也經常聽到家長問:“我的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學素描啊?我覺得那個好。”

其實,無論是哪個畫種,不存在好與壞。只不過它們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孩子。如何科學規劃,是門大學問。

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一)在幼齡以及學齡的初期,是孩子想象力最旺盛的時期,這個時期要抓緊時間去引導孩子的想象力,並堅持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森林鹿兒童美術堅持以水粉畫為主的課程體系是有原因的。一來是水粉畫專業、表現力強,可以增強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和自信;二來,水粉畫的性質與油畫比較接近,學過水粉畫的孩子以後過渡到油畫就會很順暢。

(二)從學齡中後期開始,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態,逐步加入技法類課程,如專門的素描課、油畫課或者國畫課。這是由於隨著孩子年齡、理解能力以及穩定性的增加,加強技法上的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更完善地去表達內心的想法。

綜合以上兩點,以“想象力為基礎,技法為表達手段”的規劃是比較科學和有效的。從藝術角度來說,“想法”永遠是最重要的,有想法,技法可以稍後加強;沒想法,空有技法,那是畫匠,而不是畫家。

日本著名設計大師原研哉有過無數創意大作,比如大家鍾愛的MUJI(無印良品),就由他擔當藝術總監。但你可以想象嗎,就是這樣的大師,根本用不好電腦設計軟件,他只提供想法和有限的手稿,畫面呈現其實都是由其他工作人員完成的。大師原研哉的大腦就好比我們這裡說的“想法”,電腦操作就類似於“技法”了。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當然,我並不是說技法不重要,完美的想法沒有技法的支撐也是表達不完美的。只是,在孩子學畫的這條道路上,技法可以稍微等一等,緩一緩,在最初想象力最旺盛的時候,讓孩子盡情去表達,而不要被技法限制。我經常跟家長說:哪怕到了我這個年紀,去學素描、油畫的技法,還是來得及的,而且因為理解能力強了,進步會很明顯;但你要我現在去學想象力,抱歉,來不及了!我的模仿力可能很強,原創力幾乎為零。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高雨彤素描和油畫作品(8歲)

所以,那些因為孩子畫得“不像”而覺得沒進步的家長,您其實可以再多點耐心。什麼時候可以讓孩子學素描、學油畫?以前我覺得初中是比較合適的,但是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受良好的美術教育,基本上了小學二年級,都可以來學習技法上的課程(已經實踐證明)。當然,最好的策略還是邊堅持想象力的引導,邊增加技法的強化,這是兩全其美的!


建議:常回頭看看孩子以前的畫


我建議家長經常性地去看看孩子以往的作品,認真拿一年前的作品與最近的作品做比較,您真的還覺得孩子沒有進步嗎?

我隨機選取了四位孩子最近一年的作品對比,無論是從課程的難度還是畫面的效果來看,進步都不是一點點。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陳思妤 2019.9 VS 2018.7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傅雋宇 2019.6 VS 2018.5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羅羽茜 2019.3 VS 2018.3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進步老師看得到,家長卻看不到

苗駿騰 2019.7 VS 2018.7


這只是我們幾百位學員中的小樣本,沒有比較的時候,可能感覺沒那麼真切;一比較,真的可以發現孩子的進步非常大。另一方面,畫畫不像數理化,可以用分數衡量,除了體現在畫面上的直觀效果,還有隱藏在孩子內心的觀察力、審美力和創造力的增強。這些能力的增強一時間是不顯現的,但是在孩子今後的學習以及人生道路上,一定是有巨大幫助的。

我們的家長在平時還是應該多一點耐心,不要忘了給孩子多一點鼓勵和讚美,我們一定會收到來自孩子的意外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