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邳州四户镇关帝庙

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历史上有座关帝庙,非耸听之说;言之有据,自非一端。

消逝的邳州四户镇关帝庙

  证据之一:《邳志补》载记可稽。

  追溯邳州境内的关帝庙,历代《邳州志》载记详略不一,而以《邳志补》最为详实。目前世存最早的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邳州志》记有“武安庙”(关羽受封武安王);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修《邳州志》所记关帝庙(关羽于明万历间进爵为帝)有五;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邳州志》记载同前;嘉庆十八年(1813年)修《邳州志》记载有所增加,除“新城治西北”、“今春秋于此致祭”之关帝庙外,另有九座,共十座;咸丰元年(1851年)修《邳州志》记载同前。民国初窦氏《邳志补》所记武庙(关羽进爵为帝后,庙曰英烈……继而又崇为武庙,与孔庙并祀),除新城(今邳城镇)和旧城(今睢宁县古邳镇)两座而外,更记“私立者二十有八”,其中“一在大墩,不知何时建”。此为“四户镇历史上有座关帝庙”之凿凿证据。

  《邳志补》之纂辑始自民国戊午(1918年),采访者一年,编辑者一年,蒿叟(冯煦)审正者二年,庄思缄总纂复核者二年,欹劂(雕版)者五年,至1926年问世,是距今时代最近的一部邳州志书。窦氏鸿年,系邳州土生土长,光绪乙酉科(1885年)拔贡,官内阁中书,外放襄阳知府,辞官归里后,“究一乡掌故,亦既有年”,冯煦称其“肫然有道者,朴厚善属文”,且有采访、绘图、缮写诸多同人相助,班底达十九人之多,分工明细;由采访纂辑以至审正复核,历时经岁,又“得以傍稽众籍,博采轶闻”(引自《邳志补》叙录)。如此淬炼出炉的邳州志书,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它的文字记载。由此推知,彼时大墩关帝庙应是完好存世,而巍然进入采访者的视野;其消逝,则在此后近百年间天灾与人祸(战乱)之中。

消逝的邳州四户镇关帝庙

  证据之二:庙碑碑文犹存提示兴建缘起。

  碑文全称《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碑记》,收入《邳志补》金石卷。武安、英济王,皆为关羽封号。碑文明确记载庙址与方位:“州北百五十里,有乡曰偃武,社曰四户”,就是说庙之所在邳州北部偃武乡四户社,距州城一百五十里。

  碑文并明确记载庙系何人与缘何而建。捐资兴建者不是外邑人,而是本地“巨族能公”。能公,名兴祖,字仲和,国子监生员,受蒙古翰林院劄付(劄付犹公文)充河间路译史(河间,路名,蒙古至元二年改置,今河北省河间县;译史,古代称翻译北方民族语言的官)。能,稀姓,音奈(nài),碑文曰“巨族”,当时应为有声望的族姓。能公捐资建庙乃缘于夜间做了个梦,“梦寐(睡梦中)想见其(关羽)容,感发其心”,“于是捐资择地鸠工”,一座规模可观的关帝庙就在四户大墩耸立起来了。

  《邳志补》曰:大墩武庙,“不知何时建”。其实,庙碑记载得很清楚,“始于至正七年丁亥(1347年)春,落成于至正八年戊子(1348年)冬”。时值元顺帝至正初年。

  关羽,蜀汉建兴时追谥“壮缪”;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封“武安王”;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封“英济王”;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诏立庙祀。大墩关帝庙之落成,早于洪武诏令四十八年。《邳志补》所载武庙,凡三十,大都建在洪武诏令之后。州署西北之武庙,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修;旧城堤上之武庙,始建于元至正九年(迟后于大墩关帝庙二年),明永乐七年(1409年)迁于州城南门外(堤上)。今存规制较为完整的土山关帝庙,据考建于明英宗天顺年间,英宗在位七年,即天顺元年(1457年)至天顺八年(1464年)间。《邳志补》所记“私立二十有八”,除上述几座而外,一在东林,明天顺中建;一在泇口,正德中建;一在黄家庙,天启中建;一在良壁,一在沙沟,俱清顺治中建;一在邹埠,一在新盛营,一在过河索,俱康熙中建;一在官湖,一在白龙埠,一在呦鹿山,一在不老庄,俱雍正中建;一在鸾墩,一在窑湾,一在王母山,一在梁楼,俱乾隆中建;一在西佛坊,嘉庆中建。此外,一在受贤,一在猫儿窝,一在西范庄,一在禚庄,一在宋庄,一在涧下沟,一在汤家楼,不知何时建。由此可知,消逝的大墩关帝庙建立年代较早(是否最早待考),此乃“邳州文化源头在四户”又一证据。

  大墩关帝庙规模壮观,不亚于今日存世的土山关帝庙。据碑文记载,此庙“枕河面山,四顾豁然,诚一方之胜概也”;“正殿巍巍,轮奂一新,圣像森然,观者起敬,猗欤盛哉”。

  邳州关帝庙之所以如此众多,殆因“侯(关羽汉末受封寿亭侯)尝守下邳(汉献帝建安五年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故邳人立祠事之尤谨,自城邑至闾巷,庙而祀者绵绵不绝”。

  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四户大墩关帝庙遗址尚待考察定位。据《邳州史前文明》(陈永清编著)中关于“大墩子早期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描述,“大墩文化遗址在古泇河东岸,北部是红山,东有呦鹿山,西有埠山,南有艾山,四面皆山,依山傍水”,与《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庙碑记》所云“枕河面山,四顾豁然”正相吻合。据此履地考察,则不难定位。

消逝的邳州四户镇关帝庙

附: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庙碑记

  尝读《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人能全是气者,则常伸于万物之上,非诚动天地,精贯日月,不足以当之。吾于关侯见其人矣。侯生有功汉室,迨至圣朝阴佑王家,所以封赠之礼极隆,加号“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恩至渥也。侯尝守下邳,故邳人立祠事之尤谨,自城邑以至闾巷,庙而祀之者绵绵不绝。州北百五十里有乡曰偃武,社曰四户,其壤膏腴,风俗淳朴,有巨族能公仲和,名兴祖,由国子生受蒙古翰林院劄付充河间路译史,尝于梦寐想见其容,感发其心,于是捐资择地鸠工,枕河面山,四顾豁然,诚一方之胜概也。始于至正七年丁亥春,落成于至正八年戊子冬。正殿巍巍,轮奂一新,圣像森然,观者起敬,猗欤盛哉。是一乡之民咸赖其惠,故祭者皆得致其如在之诚,所以福庇(缺字)庆流后裔,可胜言哉。余友程君明初征文于予,勒诸贞珉,垂示不朽,辞不获已,故勉为之记。

前乡贡进士下邳袁端进撰

淮阳进士谢允忠题额

受蒙古翰林院劄付河间路译史能兴祖书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