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老头钓鱼”图,被誉为千古名作,放大10倍,手中握的是啥?

要说不让出门宅在家哪种人会最感无聊,绝对是钓鱼人最无聊了,不能出门钓鱼的生活,估计是钓鱼人们从来不敢想象的,问题是,如今钓鱼人还真是不得不暂停一切钓鱼活动了,那么,这段禁闭时间钓鱼人该如何度过呢?和一个钓鱼人朋友闲聊,他说最近开始研究“钓鱼史”和“渔画艺术”了,钓鱼人无聊到研究历史和艺术了,看来这宅家里的确能提升品味哈!

一幅“老头钓鱼”图,被誉为千古名作,放大10倍,手中握的是啥?

博物馆

问钓鱼人朋友最近都研究啥“钓鱼史”了,他说在研究“人类钓鱼简史”,又问何为“渔画艺术”,他发来了一幅画,据说这画还是东瀛的国宝级千古名画,一看,原来还真是东瀛国立博物馆的镇馆古画。这一幅千古名画画的是一老头钓鱼,看来这钓鱼人朋友的研究还真是“对口”,这也是钓鱼人朋友口中所说的“渔画艺术”,所有钓鱼有关的绘画就是“渔画艺术”。

一幅“老头钓鱼”图,被誉为千古名作,放大10倍,手中握的是啥?

“老头钓鱼”图

其实这一幅“老头钓鱼”图并非属于东瀛人自己的古画,因为这幅钓鱼图其实是一幅我国十二世纪的国画名作,近代才颠沛流离到了东瀛被他们据有,这幅画表现的是宋人泛舟垂钓的场景,画面看上去并不出彩,仅仅画了一老头儿蜷缩在船头懒懒地垂钓于江,却被东瀛视为国宝、甚至被誉为了举世公认的千古名作,这是为何?

一幅“老头钓鱼”图,被誉为千古名作,放大10倍,手中握的是啥?

渔父图

钓鱼人朋友说这幅老头钓鱼图隐藏着极为重要的“渔具史”,必须要放大十倍才能看清楚画中有十二世纪的先进渔具,所以这幅“渔画”其实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钓鱼史”研究史料。并且,他还推荐所有无聊的钓鱼人朋友看一看汉元明等朝代古画中的“渔画艺术”,就在这个宅家期间他查阅了历朝历代的“渔画”基本捋清了中华钓鱼史。

一幅“老头钓鱼”图,被誉为千古名作,放大10倍,手中握的是啥?

渔父图

根据朋友对“渔画”和“钓鱼古籍”的研究,古人钓鱼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会用鱼竿了,但正式把渔具写入史书的大约是在西汉,有一本《列仙传》中第一次提及了鱼竿,但古人对钓竿的叫法是“钓车”,书中记载了一个叫陵阳子明的人,这个人是个渔夫,他用“钓车”钓起来一条小白龙,然后将它放生了,由于陵阳子明的善举小白龙最后助他升仙了。这就是古籍中最早对于渔具钓竿的确切文字记录。

一幅“老头钓鱼”图,被誉为千古名作,放大10倍,手中握的是啥?

渔父图

那么在古画当中出现渔具,就属东瀛窃据的这幅老头钓鱼图最有名了,钓鱼人所说要放大十倍才能看到的先进渔具这一细节,你看画中老头手中握的是啥?一条略带弧度的竹竿,靠近把手位置有一木质八幅线轮,鱼线从木质线轮槽中引出,老头随时可以手摇线轮起鱼,这老头手中握着的线轮“钓车”堪称是十二世纪最为先进的渔具了!正是这手中握着的“钓车”成就了这幅被东瀛视为国宝的《寒江独钓图》!

一幅“老头钓鱼”图,被誉为千古名作,放大10倍,手中握的是啥?

寒江独钓图

除此之外的“渔画艺术”,还有元代的《渔父图》也堪称渔具史的真实写照,元代的渔具仍然保持了十二世纪的木轮式样,但画家在表现时用一根弧竿加一个五幅木轮的简笔进一步简化了鱼竿,包括对钓鱼人的勾勒也是极为吝啬笔墨,几乎是将钓鱼这一画面进行符号化提炼了,而在明代的渔画当中甚至还出现了鱼竿支撑架。

一幅“老头钓鱼”图,被誉为千古名作,放大10倍,手中握的是啥?

钓鳖图

在万历年间一幅渔画当中则可以看到古人对“钓车”的不断进化,明代《钓鳖图》画的是一渔翁手摇线轮起钓一只大甲鱼的画面,画中线轮比宋元的更大更结实,木轮条幅密集能便于钓鱼人更快摇动线轮,真是“钓车在手漂泊得乐”呀!当然,到了如今“钓车”有了更多的细分和科技加持,但是,垂钓环境显然也在不断增加钓鱼人的渔获难度,想要享受到“渔画艺术”中古人怡然钩鱼漂泊之乐,可能也还真只能在这些“渔史”“渔画”中找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