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精神扶贫”唱响西口情歌

法制文萃报 讯:(记者 郭志萍) 河曲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因黄河在此拐弯而得名。

河曲“精神扶贫”唱响西口情歌

塞上绿洲——河曲娘娘滩

历史上的河曲县曾是商贾云集的水旱码头,也是著名的走西口故里。全县国土总面积1317平方公里,辖4镇9乡340村,总人口14.7万,农业人口11.99万,是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河曲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晋陕蒙黄河三角区经济文化中心”的奋斗目标,全面构建新型“煤电基地”、打造“黄河风情名县”两大支撑。县域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独具魅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工业体系健全、经济持续发展,连续四年被评为“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被授予“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城之一”“中国最具文化风情旅游名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并拥有“河曲民歌、二人台、河灯会”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个美丽的黄河湾已成为一座宜居的半岛城。

2018年以来,为顺利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的总目标,“我想脱贫、我要脱贫、我会脱贫、我能脱贫”,成为河曲大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的主旋律和冲锋号,以1388工程为总思路,河曲县广大干部群众总动员、齐发力,一场精神扶贫主动战决胜战在西口大地上全面打响。

“顺利实现全县脱贫摘帽是今年最核心、最关键、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一鼓作气打好这场硬战,精神扶贫的作用至为关键。”

在召开实施“1388”工程打好精神扶贫主动战推进会上,河曲县委书记边东圣对各乡镇干部及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就打好精神扶贫主动战提出了要求。他要求每位党员干部要强化使命意识,深刻领悟打好精神扶贫主动战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市委、县委的安排部署上,创新工作思路,狠抓责任落实。县委还把精神扶贫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步规划、同向推进、同步考核。

“聚焦一个目标、明确三大抓手、实施八大行动、开展八项主题活动”。这就是河曲县精神扶贫“1388”工程的基本内容。那如何将该工程做稳做实?县长任鸿宾为全县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要确保精神扶贫主动战取得胜利,我们就要切实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那些贫困户“站起来”并且“走得远”,必需打好“扶志、扶智、扶德”组合拳。要彻底斩断精神上的“穷根”,就必须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解开思想的疙瘩,破除精神的桎梏,才能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

目标有了,方向定了,县领导亲自挂帅,全县乡镇干部、县直部门负责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成为脱贫一线的作战员,确保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

河曲是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唱民歌、编新剧、演二人台是河曲人祖传的本领,也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七月的一天,记者走进距离河曲县城12公里的楼子营镇柏鹿泉村,这里的村民正在挂职副镇长李美香的指导下利用农闲时节编排小戏《柏鹿泉的土产爱死人》。说起这位挂职副镇长,她不仅是全镇村民眼里的“能人”,而且是全县脱贫攻坚精神扶贫的“群众文化辅导员”,她经常一天跑三四个村,从来没有休息天。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许多不识字的村民,李美香就帮村民建立微信群,在群里一字一句地教他们,不论遇到什么事村民都愿意和她交流和咨询,也更愿意亲切地称呼她为“李老师”。

河曲“精神扶贫”唱响西口情歌

柏鹿泉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第一期开讲

在柏鹿泉村委活动室,记者看到了“柏鹿泉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第一期开讲仪式”的横幅。村委书记贾瑞星告诉记者,自从精神扶贫进村后,驻村干部负责组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技校,由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担任常任教员,并聘请当地致富带头人和专家为老师,集中进行教育培训、知识宣讲;文化大院还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充分展示农村新风貌、赞美新生活,激发农民自信心和自豪感。现在赌博的没有了、游手好闲的没有了、打架斗殴的没有了,村民更多的是互帮互学,学一技之长,这是精神扶贫带来的脱贫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