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值达到多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用户2980595198180


正常人的血压应该是100-120/60-80mmHg,前面这个100-120指的是收缩压(高压),后面这个60-80指的是舒张压(低压),也就是说如果你测量一个血压,显示收缩压在100-120之间,而舒张压在60-80mmHg之间,说明这个血压是正常范围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说明血压是异常的。


我们先来说说收缩压,收缩压如果超出120mmHg,比如超出140mmHg,我们就说这个病人是高血压(诊断高血压需要反复几次测量,而不是单纯一次血压值),如果收缩压在120-140mmHg之间,我们说这个是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在140-160mmHg是高血压1级,收缩压在160-180mmHg是高血压2级,收缩压在180mmHg以上则是高血压3级。血压越高肯定对人体的损害越大。理论上来讲,收缩压超过140mmHg就诊断为高血压了,说明这个高血压就会对人体有损害了,舒张压超过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所以舒张压超过90mmHg就会对人体有伤害。


但是这个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是慢性的,比如你高血压几年,那么这么高的血压可能会对我们的心脏、肾脏、视网膜、大脑等等器官都造成影响。慢性的影响是缓慢发展的,比如高血压肾病,起初可能是有点微量蛋白尿,后期可能有血肌酐升高,然后表现为拉不出尿,尿少,最终是肾衰竭,需要长期血液透析,否则身体里面的废物排不出来,会损害身体健康。还有,高血压对大脑动脉的影响,会导致大脑动脉硬化,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但是这种缺血缺氧一般不会很严重,因为是缓慢发展的,病人可能会有头晕、头痛等不舒服。高血压对心脏的慢性影响是会导致左心室肥厚,最后会导致心功能不全,然后出现心力衰竭。需要多高的高血压才会有这样的影响呢?一般认为收缩压超过140mmHg就会有影响,血压越高影响越大,所以我们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就是把收缩压降低到140mmHg以下,部分病人(比如糖尿病病人)我们要求更高,要糖尿病病人的收缩压降低到130mmHg以下,因为研究表明更低的血压会带来更好的结局。


以上是慢性高血压对病人的各个器官的慢性影响。


急性的高血压升高,急剧的升高,比如升高到200/100mmHg,这么高的血压,是可能对病人造成急性影响的,比如最严重的是会导致脑出血,或者导致急性左心衰。你会发现,很多脑出血的病人,在发生脑出血的时候,血压都是很高的,看电视你都会见到,一个老人家因为气急攻心,一下子就昏迷了,这时候老人家就可能是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了。前两天我们才收了一个脑出血的病人,也是因为生气之下血压彪高到210/120mmHg,当时一下子就倒地了,昏迷了,送来医院一查,就是一个脑出血。


此外,血压急剧升高也会导致急性左心衰,比如一个高血压10年的病人,本身已经有心功能不全了,这次因为血压升高到200/110mmHg,因为这么高的血压,心脏是很难将血液泵出去的,所以心脏就发生衰竭了,表现为呼吸困难明显,大汗淋漓,这是急性左心衰,同时也有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这些都是高血压带来的损害,或者说并发症。


所以,高血压患者,只要诊断为高血压,就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我们要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方法把血压控制下来,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脑出血、心肌梗死、肾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一定要坚持服药,而不要断断续续,断断续续用降压药,是很多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前奏。


李鸿政医生


人的身体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这台仪器的理论寿命是130-150年。也就是说人在理想条件下,可以生存130-150年。


这个理想状态中,就包括了,血压水平在120/70mmHg。

注意,这里的的血压水平指的是平均值,理想的血压波动水平,应该在110-130/65-75mmHg之间。

当平均血压超过130/75mmHg的时候,在无声无息中,危害已经产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新的指南里把高血压的诊断下限调整到收缩压大于130mmHg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血压的危险程度是随着血压水平的高低,同比升高的。

这里要提出的是,高血压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导致大大小小的动脉血管血管壁硬化和内皮损伤。其次是对于心脏结构的危害。

高于理想范围的血压,不一定会有什么症状,有些患者收缩压到180mmHg,也没症状。有症状和有没有危害是两回事儿,一定要分清楚。



微胖界心内科医生闵颖


血压多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个问题很生活化,但是回答起来并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严格说来,关于血压多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张大夫就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对于一些先天血压偏低的人,比如说显示生活中有很多人,先天血压偏低,有些人甚至平时血压就是90/60mmHg左右。对于这些人来说,血压即使升高到130/80mmHg,也会觉得不舒服,也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而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平时血压就是130/80mmHg左右,这些人和血压偏低的那些人,绝对不能说完全一样,也不能给出一样的数值,告诉他们血压到了这个数值就对身体有危险,因为他们的体质不一样。

其实,现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一直都是140/90mmHg,超过了这个数值就可以诊断高血压。但是,在临床上每个人的具体体质不一样,的确不能搞一刀切。如果按照教科书来,那血压超过140/90mmHg就会对身体有危害。可是,对于一些平时血压偏低的人来说,还要看具体自身情况,如果血压上升明显(超过20%),即使是低于140/90mmHg,也要给予重视。

以上是张大夫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告诉大家一个具体的数值,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关注血压,还要注意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


张之瀛大夫


血压高低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单纯取决于血压,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同的,国际标准是140/90即为高血压了,但是有的人可能什么症状都没有,有的人可能头就晕的不行,这都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老年人血压高造成的危害比年轻人的更大,但是老年人更能耐受,可能血压达到160/110都不会有什么感觉。



高血压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高血压可以引发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多种并发症,导致机体功能的迅速衰退。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具体内容如下:

  1. 心力衰竭:心脏(主要是左心室)因克服全身小动脉硬化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大而加强工作,于是发生心肌 代偿性肥大。左心室肌壁逐渐肥厚,心腔也显著扩张,心脏重量增加,当代偿机能不足时,便成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严重减弱而引起心力衰竭。由于高血压病患者常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负担加重的心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更易发生心力衰竭。
  2. 脑出血: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均不发达,管壁薄弱,发生硬化的脑内小动脉若再伴有痉挛,便易发生 渗血或破裂性出血(即脑出血)。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部位多在内囊和基底节附近, 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3. 肾功能不全:由于肾入球小动脉的硬化,使大量肾单位(即肾小球和肾小管),因慢性缺血而发生萎缩,并 继以纤维组织增生( 这种病变称为高血压性肾硬化)。残存的肾单位则发生代偿性肥大,扩张。在肾硬化时 患者尿中可出现较多的蛋白和较多的红细胞。在疾病的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遭到破坏,以致肾脏排泄功 能障碍,体内代谢终末产物,如非蛋白氮等,不能全部排出而在体内潴留,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也发生紊乱 造成自体中毒,出现尿毒症。
  4. 高血脂症:高血压会导致高血脂,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人体一旦形成高血脂症,会使 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中风,而脑血管在栓子式血 栓形成状态下淤滞,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同时也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导致植物人、瘫痪。



总结:长期处于高血压不控制的话是肯定有危害的,具体血压值多少,有的人可能就是140/90,有的人可能是150/100,也有的人是160/110,这都是因人而异的。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觉得写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哦!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识,关注我,私信为你解答!


医疗工作者张


高血压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血压越高肯定危害越大;另一方面合并疾病越多或已经造成心脑肾损害,危害越大。

高血压的标准

目前我国及欧洲的高血压的标准是140/90,也就是血压高于140/90,就要考虑高血压。

血压越高,分级越高,血压越高对身体的危害自然越大。

但只要血压大于140/90,就会逐渐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

态度决定结果

如果180/110的3级高血压,积极有效控制,那么危险自然不大;如果血压150/100的2级高血压,不积极有效控制,那么危害自然巨大。

合并疾病及靶器官损害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高血压,让这个杀手默默的伤害自己,随着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增多,或出现了临床疾病越多,危险程度也是会明显增加的。

危险因素:

年龄男>55 岁,女性>65 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缺少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壁内中膜增厚、斑块;肾功能受损。

临床疾病:

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合并的高危因素越多,合并疾病越多,那么越危险,对身体的危害越大。

总之,高血压要重视,要预防,要早发现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血压的危害降到最低!


心血管王医生


一、血压多高算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各国也是有差异的!美国指南把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到130/80mmhg,就曾经引起轩然大波,几乎一半左右的美国人都将被高血压的诊断所困扰!因为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130/80以上的血压可以诊断高血压的证据,所以在国内依然对此有很大争议,我国的指南依然把高血压标准设定为140/90mmhg!



二、血压多高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尽管我国没有把130/80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也把130/80作为正常高血压高值!可见至少在130/80以上的血压,都被认知为可能无益、多半有害的高血压!但高血压的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值是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正常范围内的血压,应该是越低越好!到这肯定也应该存有争议!


三、许多血压不高的时候也要降压?

许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许多时候血压不高,但我们依然要使用降压药物呢?这些情况又存在于哪些情况?在新修订的高血压指南中,专门把血压正常或者已经血压控制正常的患者中,合并高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血压降得更低的获益做出强调!对于血压能够耐受的高风险患者,即便血压正常,也需要加用适当降压药物,使得获益更大!

亲,看懂了吗?个体化,差异化用药,或许是高血压用药的最大获益!没有最好,不容试错,或许是高血压治疗的前进方向!


心健康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这样的问题,血压高到多少,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高血压多长时间,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光考虑血压的高低,或者患高血压的时间长短,意义都不是特别大,高血压的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各方面综合调理的过程,应对血压问题,从生活调理,到合理用药,控制好血压问题,减少心脑血管及其他靶向器官健康危害,才是最终的目的。

高血压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但血压高到多少会产生危害呢?通常说来,我们高血压的诊断值,也就是说血压超过140/90这样的水平,就属于确诊高血压的情况了,我们的血压如果长期高于这个水平而不控制,就会对身体产生逐渐的健康危害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的健康危害并不是一过性的,或者是一次性的,比如说血压高到多少会引起心梗,血压高到多少会引发脑出血,完全不是这样的,虽然血压越高对身体形成危害和引起相关急性心脑血管问题的风险就越大,但并没有一个值,说高到多少,人体马上就会出现立竿见影的健康危害,而往往更多的情况是,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高血压慢慢的影响我们的心血管健康,最终导致动脉的逐渐硬化,以及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的危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高血压称作“静默杀手”的原因。

高血压如果不控制,首先影响的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问题,血管长期承受过高压力,会影响血管弹性,加速血管硬化;同时高血压对于心脏健康也会形成不良影响,因为高血压导致心脏结构,功能发生改变;而对于脑动脉血管有较严重硬化问题的朋友,高血压如果不控制,出现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除了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危害以外,高血压长期不控制,还会对肾脏内的小动脉血管形成不良影响,逐渐影响肾功能,高血压肾病会逐步发生,最终甚至导致肾脏功能的衰竭;另外,高血压还可能导致眼内血管压力增大,导致眼底出血的风险等。

总而言之,高血压对于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同时也是渐进式发生的,并不是因为血压高到多少一下子发生的,因为个人体质的不同,出现靶向器官损害和出现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几率和发生时间也不尽相同,但有一定可以明确的是:发现有血压升高问题,积极的予以控制和应对,保持血压的平稳达标,是减少高血压身体健康危害的最靠谱方法。

高血压发病初期,多数时候,就是不控制血压,由于身体已经逐渐耐受了逐渐升高的血压,因此,很多时候是没有感觉的,甚至到了血压超过160/100的中重度水平时,很多朋友也没有感觉,但千万不要因为没有感觉,就不去控制高血压问题,高血压的控制越早越好,尽早的控制好血压,就能够尽量的减少高血压对身体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比于血压超过140/90以后,再去强调加强血压控制,李药师更愿意强调我们的血压在出现上升趋势时,比如血压水平超过130/85这样的水平时,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就应该积极的予以重视了!虽然不一定要吃药控制,但可以从生活上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调理,比如饮食上注意控盐,比如把体重控制好,比如戒烟限酒,比如加强运动锻炼,比如试着让自己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这些方面,都是调理血压的重要方面,对于正常血压高压和高血压初期的血压调理,有着非常良好的调理效果。

如果能够做到对血压升高的趋势就积极重视,从还未确诊高血压时就积极的控制和调理血压,而如果真的确诊高血压后,也能够在积极生活干预和合理用药的配合下,把血压控制的平稳达标,血压出现飙升的几率并不大,高血压对身体产生的危害也会大大减少。


李药师谈健康


客观来讲,这个问题不能一句话给您一个明确的界值,有一点是肯定的,血压高了对身体有害。我们用客观数据来说明吧:

l 我们知道高血压与脑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有关,因此应该重视。国内外部分调查数据显示:

1) 血压水平120-139/80-89 mmHg的人群,10年后心血管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 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

2) 血压120-129/80-84 mmHg和130-139/85-89 mmHg 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3) 血压从115/75mmHg到185/115mmHg,SBP(收缩压)每升高 20 mmHg 或 DBP(舒张压)每升高 10mmHg,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倍增。

因此根据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时间之间的关系,划定了一个界限,非同日 3 次测量诊室血压,SBP≥140 mmHg 和(或)DBP≥ 90 mmHg,就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了。

l 血压高了到底会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呢?

1) 影响心脏,心脏会增大;损伤血管,出现动脉粥样斑块;损伤肾脏,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2) 随着疾病进展,引起脑中风(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脏乱跳(心房颤动)、肾功能继续下降,损害眼睛,出现视网膜病变。

1) 一般来说,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超过140/90mmHg和(或)目标水平的患者应开始药物治疗。

2) 如果您血压持续≥140/90mmHg,建议您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您的血压水平,您是否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其他疾病,决定您是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还是药物治疗。

感谢您的关注和转发,欢迎您留言!


心血管频道


讲讲高血压的故事,嫌啰嗦的请绕行

血压值达到多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血压与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已经经过了很好地研究,认识到血压与健康风险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的相关关系,没有一个有没有健康危害的血压临界值。

所谓正常血压、所谓高血压的标准不过是人为划定的数值而已。

目前的证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随着血压下降而下降,一直延续至少115/75 mm Hg。

也就是说,血压高于115/75 mm Hg,就开始产生健康危害。

因此,115/75 mm Hg也被认为是健康人血压的理想状态。

有证据显示,血压降低的健康好处甚至一直延续到105/65mm Hg。

血压逐步“下台阶”的历史趣闻

人类认识到高血压的健康危害仅有百年的时间。

保险公司是高血压认识的先行者

有趣的是,最早产生对人类健康福祉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认识的不是临床医学,而是保险公司。

这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几家美国保险公司就意识到血压对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开始要求参保人员测量血压。

1911年,美国西北互保人寿医疗主任就明确指出:“测量血压在人寿保险体检中是不可或缺的,所有人寿保险公司都应该对申请残暴的人员进行血压测量。“

1925年至1979年间,美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描述了以人口为基础的血压分布,和年龄有关的血压升高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其中不乏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的认识。

1925年的报告中描述了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随年龄升高的事实,认识到“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

其中也记录了一项产生了重要误导性的认识:舒张压的升高对死亡率的预测更为关键。

1939年的报告提供了更多关于血压与死亡率之间关系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纠正了前面的一项错误认识,认为: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为重要的死亡预测指标。

1959年进一步明确死亡率随血压升高之间的明确关系。

1979年的报告得出了系列重要结论:1)男女死亡率随着血压升高而上升。2)体重超重(比平均体重高35%至45%)将正常血压和边缘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 Hg,舒张压90〜94 mm Hg。当时的高血压标准是≥160/95 mm Hg),男性死亡率提高20%至30%。女性超重的影响小于男性。3)边缘性高血压者无论治疗情况如何,男性冠心病和脑出血死亡率比正常血压高出50%。4)确定性高血压(收缩期≥160mm Hg和/或舒张压≥95mm Hg)的人,无论治疗如何,与正常血压男性相比,冠心病和脑出血死亡率均高出1倍以上;高血压心脏病风险升高 4倍以上;终末期肾病风险升高一倍以上。5)如果受保期间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受保男女冠心病和中风的死亡率几乎正常。

医学界在高血压认识上的尴尬,直接害死罗斯福总统

相对而言,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却可令人极其尴尬。比如,直到1940年代,美国主流医学界仍不承认高血压的健康危害。

这种认识甚至直接害死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二战三巨头中的NO.1罗斯福。

另外的两巨头,斯大林和丘吉尔,后来也都死于高血压脑出血。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历史上唯一连续4次赢得大选,打破美国立国以来总统任期不能超过2届的惯例连任4届的美国总统,却死在他所领导的二战即将全面胜利的前夜:就职第四任总统仅73天后的1945年4月12日,溘然离世,仅有63岁。

是谁杀死了罗斯福?直接病因是高血压脑出血,间接杀手是医学界缺乏对高血压危害的正确认识。

事实上,早在1932年,罗斯福竞选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罗斯福血压为140/100mmHg。按照现在的标准,这已经是重度高血压。但是由于当时医学界对心血管病缺乏认识,并不认为这属于高血压,未接受任何治疗。

相反,却将其头痛症状归因于鼻窦问题导致,因而在1933年雇佣一名耳鼻喉科专家McIntyre作为其私人医生。

1935年至1941年间,罗斯福的血压由136/78mmHg逐渐升至188/105mmHg。

他的医生McIntyre坚持认为总统身体健康,血压并未高于正常。

到1944年3月,正值盟军诺曼底登陆计划紧锣密鼓进行当中,罗斯福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腹胀等症状而住院。这时,才聘请当时为数不多的心脏病专家Bruenn负责总统的治疗。

进一步检查发现,罗斯福已经具有轻度紫绀,血压186/108mmHg,胸片提示心影增大,这时Bruenn这才给出“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的诊断。

但是,由于当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Bruenn医生仅建议服用强心剂洋地黄药物治疗,及减少食盐摄入。

这些建议在起初甚至没有被接受。病情的继续恶化促使罗斯福最终服用了洋地黄,病情才得以缓解,2周后胸片显示心影减小。

然而,血压却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在1个月后进一步升高到240/130mmHg。——按照现在的标准这时需要立刻送ICU的高血压危象。

到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的医生甚至一眼就能看出罗斯福的衰弱,并预言其命不久矣。

果然,仅仅过去2个月,罗斯福于1945年4月12日死于脑出血。

当时血压甚至高达300/190mmHg。

心血管病研究的Framingham时代,及后Framingham时代

罗斯福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对心血管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由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亲自签署的美国国家心脏法案下开展的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这就是著名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病的很多认识都来自于这项研究。

1957年Framingham研究发布了首个研究成果,即定义血压≥160/95mmHg为高血压,并发现高血压人群冠心病发生率升高近3倍。几年后,研究人员又发现,脑中风也是高血压的主要后果之一。

然而,这时,医学界仍认为正常血压的允许值上限为100+年龄(在答主刚进入临床时,这种认识甚至还是我国临床医生的主流。直到今天,很多老医生仍持此论)。甚至认为对于年龄≥70岁人群而言,可接受的收缩压上限为210mmHg,舒张压上限为120mmHg。

1971年,Framingham研究发布另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分析14年随访数据分析,发现血压基线值升高增加冠心病死亡风险,收缩压较舒张压与冠心病关系更为密切。

另外两项Framingham研究表明收缩压升高是心衰和脑中风的预测指标,舒张压升高的预测意义并不显著。

随后,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纷纷开展了更多的心血管病研究,结束这方面研究Framingham研究一家独大的局面。

高血压对健康影响的认识逐步深入,高血压标准也随着时间逐步向下调整。

其中,重要的是,1993年,包括35万人参加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证实了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冠心病死亡率和终末期肾病的持续和分级影响,这种影响延续至收缩压到120mmHg。

上文所述,进一步延伸到115/75mmHg,则是来自2002年对包括100万成年人的61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得出的结论。

实践中,包括更严格的控制血压等干预也极大地降低了心血管死亡风险。

最为突出的一项典型事件是1972年芬兰的一项研究。

我们都知道芬兰是世界上最长寿国家之一,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长寿并非自然发生的而是积极有效的医学干预的成就。

1972年,在芬兰北卡累利阿区的一个社区全面启动了心血管病预防干预项目。当时芬兰的心脏病死亡率极高。主要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血压,减少吸烟和健康饮食等。在干预开始后五年内,许多积极变化已经观察到。因此,政府当机立断,决定将干预措施扩展到全国。几十年后的今天,芬兰人口年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1977年的水平降低了85%以上。

每次血压标准的下台阶,总伴随着争吵和争议

而每一次的调整,都会在短时间内遇到很多自以为是的高明的医学家的说三道四。

比如,2017年美国新的高血压标准颁行,就引发巨大争议。像我国、欧洲新修订的标准并没有跟美国同步。

这种情况在之前的调整中也屡见不鲜。

比如,2003年,将120~130/80~85mmHg定义为“高血压前期”,就引发诸如“120/80mmHg被并地位不正常血压”的惊叹,以及将多少万人定义为“高血压前期”的感慨。

以及将多少万人定义为“高血压前期”的感慨。

这些评论与2017年那些美国将多少万人“定义”成新的高血压患者何其相似。

答主想说的是

在这里,答主想告诉大家一句:

只要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不适,血压还是低一些好。

打个比方说,一辆新车,即便出厂核准载重是50万吨,如果日常只拉30万吨,总比日常超载拉100万吨使用寿命会更长久一些吧。

道理就这么简单。


挣脱枷锁的囚徒


高血压现在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了,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遗传、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我的母亲家族那边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其实高血压疾病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在于对于血压的控制失调,从而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小到头痛头晕,大到脑出血,脑卒中。

血压的变化直接影响的当然是容量它的血管,首先血压过高会对血管壁产生持续性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增长,血管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可能就会产生血管壁脂质沉积斑块,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为血管突然破裂留下隐患。其次,如果学压不能持续控制,只是一段时间控制,另一段时间放任不管,会产生更大的危害,血管极有可能因为代偿调节不及时而发生突然破裂,极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当然高血压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它还会影响身体的许多重要脏器的功能,例如肾脏,如果血压过高,肾入球小动脉感受器会感受到血压过高,会导致肾素分泌减少,血管紧张素减少,醛固酮减少,从而导致血管舒张,钠水储留,从而导致水肿等症状。

总而言之,高血压在于控制,而不在于治疗。该改变生活习惯控制就改变生活习惯,改通过药物控制就按时服药,尽量减少并发症。

谢谢,如有问题可以评论探讨。

有些看官提醒我没有回答,之前有点激动,没人好好审题,抱歉,在此谢谢啦。

根据目前标准收缩压大于140,舒张压大于90,就称为医学上高血压,就会产生高血压的一些生理变化,当然越高对身体影响也越大,所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很重要 当然也不要血压降的过低过快不然机体反应不过来也会有一些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