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军医,冲锋“疫”线的战士——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哪里收治了重症病人,谢教授就会出现在那里”“遇到紧急情况,谢教授会及时指导我们”“病人情绪不好时,谢教授来了就会安定很多”……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56岁的谢渭芬是大家心中的主心骨和定盘星,也是随时冲锋陷阵的急先锋。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心得,使他能够对科里每名患者的病情和救治有精准的把握,一次次病例会诊提出科学救治意见,一次次临危处置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

56岁军医,冲锋“疫”线的战士——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谢渭芬教授部署接诊收治工作 王家美摄


谢渭芬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专业技术三级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5年,在内科急危重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高等级奖励,是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军科技拔尖人才。

疫情发生以来,谢渭芬以高度的职业敏感,密切跟踪关注疫情动态和救治进展,渴望着能够投身抗疫一线。单位接到抽组医疗队命令后,谢渭芬立即递交了请战书,并多次通过电话、微信和当面请战等方式向组织表达强烈的参战愿望。他说:“疫情就是命令,战‘疫’就是打仗。我是党和军队培养的医务骨干,请组织让我去前线吧,老兵一定不辱使命!”谢渭芬如愿被选定为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并带领一支技术精湛的团队紧急驰援武汉。

56岁军医,冲锋“疫”线的战士——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谢渭芬教授穿防护服准备进病房 王家美摄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是一所处在建设状态的医院,突发疫情,紧急改建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为了尽快收治患者,谢渭芬放下行李,便开始了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他带领队员们紧急投入病区改造工作,研究病区结构、绘制传染病防护流程路线图、安装调试医疗设备、“装饰”病房……他特意在病区开辟了“人文墙”,设置了医患之家、心灵驿站、心愿树等版块,科普抗疫知识,介绍医护专长,促进医患沟通,拉近医患情感,营造亲情暖心环境。谢渭芬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有些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存在心理恐惧现象,对医疗救治缺乏信心,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激发患者内在的“精神抗体”,医患共同战斗,才是战胜病毒的最好办法。

谢渭芬以前经常对学生讲待患如亲的道理,这次,他把这堂课“讲”在了抗疫一线。科里入住了一名74岁的老年患者,同时患有严重的失眠症,焦躁、抱怨、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还不时将情绪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谢渭芬教授多次到病床前与老人聊天,向他介绍新冠肺炎基本知识、治疗措施,手牵手地跟他拉家常,讲述疫情发生以来的治愈案例,鼓励他坚定信心,还安排人专门给老人送去他爱吃的食物。老人被谢教授的真情至爱深深感动,当面表达了歉意,之后与医护人员相处得非常融洽,病情向好趋势明显,还成为了病区文化共建的积极分子。

56岁军医,冲锋“疫”线的战士——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谢渭芬教授查房 王家美摄


“科里入住的老年患者较多,他们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衰、心律失常等基础性疾病,有些病情还很重,我们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谢渭芬说。医院开始收治病人不久,从敬老院转来一名80岁的患者,患者没有家属、没有联系方式、没有病史资料,只有一张胸部CT和一大包平时服用的药物。接诊医生尝试与患者沟通, 但患者病情已处于重症状态,完全无法表达。救治刻不容缓,情况非常紧急,很可能会发展为危重,甚至病亡。谢渭芬教授闻讯赶来,立即指导对患者进行体检,同时核对患者服用的药物,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分析诊断出患者的基础疾病:冠心病、房颤、认知功能障碍。谢渭芬教授把患者列为重点救治对象,成立专门医护小组,加强针对性综合治疗。四天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前来查房的谢教授竖起了大拇指,并可以伴着手势进行简单的交流。

医院接诊病人以来,谢渭芬所在科室主动收治重症患者,他也因此而异常忙碌,查房、评估病情、指导救治、重症会诊……每天都要进入“红区”,遇有紧急情况,即使深夜,也坚持亲自赶到病房。病区护士长王家美谈起谢教授,非常动容地说:“他年龄这么大了,还和年轻人一样拼,我们看着都心疼,想让他多休息会,但谁也劝不住他啊。他心里放不下病人,就想守在他们身边,一有紧急情况就第一个往上冲!”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