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有这么一个人,本职是一名文学教授,上《百家讲坛》后,迅速火遍全国。

他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解说历史,把讲坛变成茶馆,把史书说成评书

很多人第一次听他讲三国,恐怕都是一个感受:震撼

演员胡歌就曾公开说过,自己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靠他的解说,才走了出来

麻辣犀利,直率敢言,又风趣幽默,

有人说他“不务正业”,频频上电视“刷存在感”

他用一串反问,把人怼的哑口无言:

“什么叫不务正业?什么叫‘正业’?

讲不是你专业的课,就叫不务正业?这叫‘不务专业’!

难道所谓‘不务专业’,是罪名吗?”

他就是号称“百家讲坛十大名嘴”的易中天

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从出名到隐世,写了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

从百家讲坛出名后,易中天很快就成了国内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并多次入选“中国作家富豪榜”

在旁人看来,他早已功成名就,可他65岁时,突然有种强烈的冲动,决心写一部让大家都喜欢读、又能轻松读懂的中华史。

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他说,国家要安定,个人可折腾。

“年轻人要折腾,因为他来日方长;老年人要折腾,因为他机会不多。”

五年来,他隐居在江南小镇,每天读书写作15个小时,潜心完成这套《易中天中华史》。

易中天将这套书视为“一生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作品”。

这套书一经出版,销量立刻突破670万册,阅读人数超2300万人。

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媒体也热议推荐,

说它推动了全民读史的浪潮,让国人更愿意走近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用侦探小说的方式,讲述鲜活的历史

今日,翻开这套《易中天中华史》,我们仿佛看到

一位年近七十的智者、长辈,却怀着年轻人的激情、想象力着笔,

书写出引人入胜、波澜壮阔的中华史诗。

作家韩寒盛赞,一旦读起便不忍释手,一直很喜欢易老师的文字。


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易中天说:“真正的历史是鲜活的,它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跟我们息息相关。”

所以他独辟蹊径,以全新的全球视野,侦探小说的方式

比如《三国纪》的开头:

“汉灵帝死后的洛阳,满城都是杀气。”

一下就把我们引入到洛阳,那危机重重的氛围里,

情节环环相扣,让人忍不住一口气把书读完。

依据史实,层层剥开,

在书中多处加注,保证每个说法皆有来历。

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很是佩服:“他采用《史记》的笔调来写,很扎实,几乎无一字无来由。”

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读易中天,一知历史规律,二知文明发展,三知人生智慧


说易中天讲历史,不如说他透过历史,讲如何做人,讲生活。

他总结历史规律,对历史进行分析,给人以启迪。

“生活就应该真实而自由。”

“不要做名人,不要做谋士,不要做负责人......这些头衔和责任,都是害人的。”

“韩非说,千万别相信人。他甚至还说: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通过研究演进规律,读懂人性之变、之深。

智者看辩证,学者看兴衰,从政者看治世方略,参军者悟兵法,企业家找经营之道。

而且难得的是,它够通俗,不论老幼,全家都看得懂。

每卷10万字以内,3小时即可读完一册。

读历史,论睿智有趣,论收获最多,唯有这部与众不同的中华史。


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易中天:一生最后且唯一的作品,书写近四千年的中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