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来袭,家长该如何做准备?

邓丽霞


夏天已经过去了,当下家长们应该警惕”秋季腹泻”的到来。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疾病。

轮状病毒---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

轮状病毒感染是温带地区深秋和初冬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虽然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做治疗大部分也能自愈,但腹泻仍然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重症病例主要发生于3~24个月之间的儿童。很多儿童还可能发生多次感染,但第一次感染症状较重,后继的感染症状较轻甚至没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因为没从母亲体内得到足够的抗体,所以感染后重症风险要高于足月儿。

它是如何传播的?

轮状病毒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性很强,在体外可以存活几个小时到几个月,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这也是该病在秋冬流行的主要原因。在急性期病人的大便里,每1克大便含有的病毒数量超1000亿个,而且孩子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可以排出病毒,一直持续到症状出现后10天。在腹泻的时候,是轮状病毒最容易传播的时期,水样粪便也更容易经由人的手和物体表面接触到。病毒接触过的物体表面,如板凳或尿布,当这些东西被其他人拿起的时候,此人就可能感染上病毒。病毒还有可能进入食物和水中。轮状病毒感染初期,孩子可能会打咳嗽和流鼻涕,病毒还有可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所以轮状病毒在家庭、幼儿园里很容易相互传播。

宝宝感染后的表现和症状

感染了轮状病毒后,大约有1一7天的潜伏期,期间孩子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潜伏期一过就出现症状了,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烧、流鼻涕和咳嗽等,通常是突然发作,症状可能轻微,也可能严重。这些症状持续1一2天后就开始出现水样大便,一天10一20次,通常持续2一5天。一些孩子感染轮状病毒后,因为受到肠道病毒的影响,会对食物中的糖(通常是乳糖)不耐受而导致持续性腹泻,并可能要持续几个星期。

家长能做什么?

1.对于轮状病毒肠炎,因为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治疗的目标不是去治愈它,而是帮助孩子安全度过整个病程。轮状病毒肠炎会造成孩子短时间内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所以保证孩子不脱水是首要目标(尤其是2岁以下的孩子很容易脱水),同时要维持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建议父母给婴儿和年幼的孩子口服电解质液(ORS),一般药店就可以购买到。“目前中国的药店或者医院里只有不区分大人儿童的两款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Ill粉剂和口服补液盐Il粉剂。口服补液盐Ill剂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冲调后给儿童服用;而口服补液盐Il的渗透压有点高,给儿童服用时需要将其稀释1.5倍(即1包粉加750毫升而不是说明书上的500毫升水),才能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推荐的低渗标准一致。

2、如果孩子在腹泻并无法服用补液,则尽快去看医生,检查脱水症状,确定孩子是否需要其他治疗。

3、如果孩子呕吐、腹泻、发高烧、昏昏欲睡、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也要及时就医。

4、轮状病毒很容易在人口聚集区传播,比如幼儿园和医院。许多年龄小的孩子因其他疾病住院,却在医院感染了轮状病毒。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即使疾病并不那么严重,也应禁止去学校,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身体不舒服,而要防止把病毒传播给他人。

如何预防?

1、免疫接种

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对于预防秋季腹泻是很有效的。接种该疫苗的宝宝一周后可能有少许腹泻或呕吐症状。中国大陆地区的国产轮状病毒疫苗属于推荐疫苗,自愿接种,需自费,6个月到3岁以内接种,每年口服一次,3岁到5岁的孩子口服一次即可。


2、保护儿童免于受轮状病毒感染的措施如下:注意清洁卫生,比如仔细洗手,特别是在上厕所后;不要让孩子的粪便从尿布上掉落到其他地方(使用带松紧的拉拉裤效果更好);处理尿布时要小心仔细,彻底清洁常给宝宝换尿布的地方;经常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清洗与孩子有密切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孩子的玩具和孩子碰过的其他地方;处理好擦过鼻涕的纸巾,饭前便后勤洗手等(七步洗手法)。

温馨提醒: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保持下去,不要只在孩子得了腹泻的时候才这么做。


儿科医生鲍秀兰


小儿秋季腹泻家长如何识别?

1、看季节,往往是秋季冬季为主。

2、看宝宝年龄大多数6个月到3岁之间。

3、看宝宝大便性状,蛋花汤样,水样便,量多。

4、看孩子精神状态,如果精神好,往往没有脱水或者轻度,影响精神状态基本中度脱水甚至以上。

宝宝如何预防

1、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往往比较有效。

2、勤洗手可以减少被感染。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被污染食物。

4、秋季腹泻流行时期,减少宝宝到人多地方,避免被感染风险。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入秋后,好多小宝宝开始拉肚子,水样便、呕吐、发热、严重的还会中重度脱水……很多家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由于患儿感染了轮状病毒导致的消化道感染,可导致发热,恶心呕吐,肚子不舒服、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等。

轮状病毒感染

深秋和初冬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1.5岁以下的婴儿。发病季节一般为9月至11月,称为秋季腹泻。很多儿童还可能发生多次感染,但第一次感染症状较重,后继的感染症状较轻甚至没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因为没从母亲体内得到足够的抗体,所以感染后重症风险要高于足月儿。

主要是因为通过粪便或者是口径传播,传染性很强,在体外可以存活几个小时到几个月,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这也是该病在秋冬流行的主要原因。

宝宝感染后的表现和症状

感染了轮状病毒后,大约有1一7天的潜伏期,期间孩子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潜伏期一过就出现症状了,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烧、流鼻涕和咳嗽等,通常是突然发作,症状可能轻微,也可能严重。这些症状持续1一2天后就开始出现水样大便,一天10一20次,通常持续2一5天。

家长能做什么?

1.轮状病毒肠炎会造成孩子短时间内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所以保证孩子不脱水是首要目标(尤其是2岁以下的孩子很容易脱水),同时要维持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

2.如果孩子呕吐、腹泻、发高烧、昏昏欲睡、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

1、免疫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免受轮状病毒肠炎感染。

2、注意清洁卫生,

勤洗手,尤其是在厕所后和接触了呕吐物、尿片及胃肠炎病人后,对家人来说,更要勤洗手,因为很多宝宝的轮状病毒就是家人给传染的(是哒,大人也会感染轮状病毒,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但却会传染给宝宝)。吃东西前,准备食物前,上厕所后,尤其是在接触宝宝前,这样可以避免感染和传播病毒。

3、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爸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将宝宝的餐具、奶瓶、玩具进行清洁消毒,可高温煮的就沸水煮15分钟;尽量不要和宝宝共用毛巾、浴巾等洗护用品;外出使用公共母婴室时,先用酒精湿巾对接触的物品(如尿布台)进行消毒。

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保持下去,不要只在孩子得了腹泻的时候才这么做。


不孕科沈文华医生


小儿秋季腹泻是秋季常见病,常见于6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急,可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大便特点为蛋花样水样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秋季腹泻治疗如果不及时不规范可造成小儿营养缺乏和免疫功能低下,可出现消瘦、体弱多病以及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宝宝的健康。


秋季腹泻可经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做好宝宝的个人卫生以及家庭居室的环境卫生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1. 外出回家以及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婴幼儿吸收,避免给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避免孩子接触其他已经患病的儿童。

2. 宝宝使用的奶具、玩具、毛巾、衣物,以及孩子可能接触到的门把、扶手等都要做好清洁清洗和消毒。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亲晒衣被。

3.家长在接触孩子前,给孩子更换尿不湿以及处理粪便后都要认真洗手,并妥善处理好污物。

4.本病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在流行期间不适宜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 做好宝宝的起居饮食护理,让孩子吃好睡好玩好,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和充足的睡眠,提高孩子的基础免疫力。重视预防接种,提高孩子的防病能力。



悬壶小儿科


你好,首先,家长们需要认识大多数宝宝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尤其是6个月-3岁的宝宝需要特别注意!——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传染性强,在幼儿园、广场等孩子聚集地,非常容易出现大范围的传染。

千万不要小瞧了轮状病毒,虽说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意味着一般3-8天自愈),但是它每年能夺走60万婴幼儿生命(我国约4万),主要的死因是腹泻引起的脱水,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在一般情况下,宝宝出现腹泻时,如果精神状态正常,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将宝宝新鲜的大便标本,放在干净的盒子或者保鲜袋里,去离家最近的医院化验。

严重的腹泻、精神情况较差、呕吐严重等情况导致宝宝出现脱水的症状时,就要及时的带宝宝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尤其是还不到3个月的宝宝病情发展很快,拖延可能会影响病情,建议尽早就医。


儿科医生李萍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10---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对于轮状病毒,在中医药中研究出苍苓止泻口服液,苍苓止泻口服液主要就是杀灭轮状病毒,抑制肠道病菌的作用,其实,不是轮状病毒的小儿、大人都可服用这个止泻药物。其实大人腹泻都非常辛苦,更何况对于年幼的小儿来说,除了服用药物止泻之外,家长应多给腹泻儿童服用水,避免脱水的情况对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可以煮一些醋起到杀菌作用。方法:把醋放到锅里煮,开始散发醋味后,把窗户门关掉,让醋不断的沸腾挥发直至煮干,再打开门窗。


小可辣妈养成记


每年的11月末到第二年的1月份,很多孩子都会出现“上吐下泻,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从月龄来看,多为9到18个月左右的婴儿,不管哪个婴儿都由固定的症状开始。

妈妈们还没想清楚孩子吃了什么别的、或者是变质的食物,孩子就突然把吃的东西吐出来了。接着就开始腹泻,大便像水一样通过孩子的裤腿流到袜子里。每天5-6次,情况严重的可达12-13次。量一下体温,一般在37-38度之间。

有的孩子伴有咳嗽、鼻塞、打喷嚏等感冒症状,或者即使有,症状也轻。到了18个月的孩子,有的会说肚子疼,总是哭,要妈妈抱。

这个上吐下泻的病,呕吐一般一天后会停止,持续三天的很少见。但是腹泻却迟迟不见好转,即使是初起的热退下来,也还会持续排泄三四天像水一样的呈白色或柠檬色的便。

开始发病的那几天,因为吐泻确实有点吓人,但只要保持孩子不陷入脱水的状态,就一定能痊愈。平日在家准备点调节电解质平衡的口服补液盐,孩子一旦开始吐泻,就用勺子不停的喂他。防止孩子脱水。

一般在4个小时内,要喂孩子千克体重的50倍毫升量。比如孩子8千克,就要喂孩子喝400ml。如果孩子肚子饿,要吃母乳,也可以喂他母乳。开始喂进去了可能会马上吐出来,这没有关系,在不吐的间隙让孩子喝进去,这样一般会顺利痊愈。

如果孩子吐得很厉害,持续腹泻,口舌干燥,皮肤抓一下出现皱褶,并且不能马上恢复原样,就说明开始脱水了,喝水这个方法对孩子不管用,就要去医院点滴治疗。

婴儿在家里一般需要7-10天恢复健康。经历充沛的孩子即使腹泻也不愿意休息,就不必勉强孩子睡觉,但要控制他与小朋友玩耍,不能浪费恢复健康的精力。


豆豆妈妈爱嫣然


秋意渐浓,病毒性肠炎的高发季节也尾随而至,又到秋季腹泻肆虐的时候,不少妈妈开始隐隐担忧: 要如何正确地预防和处理呢?莫惊慌,其实只要你做对这5 件事,就可以帮助孩子远离秋季腹泻,免受其扰哦!

第1 件事坚持洗手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了呕吐物、尿片和胃肠炎病人后,这样可以避免感染和传播病毒。曾有调查显示,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能减少47% 的腹泻发生率。爸爸妈妈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式,且洗手时间应该在15 秒钟以上。

第2 件事隔离排泄物

由于病毒性肠炎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因此排泄物和尿片应及时无菌隔离和处理;更换尿片的地方需和饮食区分开。

第3 件事饮用干净的水

带有病毒的水源可以迅速地传播并引发大范围、爆发性的病毒性肠炎疫情。因此对不安全的水源进行消毒,避免饮用已被感染的水源至关重要。另外如果周围或家里已有感染了的孩子或成人,建议尽量饮用煮沸10 分钟的水。

第4 件事做好隔离工作

除了以上3 条居家预防措施之外,还要做好全面的隔离工作,减少接触病毒携带者或患者也是有效预防感染的重要办法。英国NICE 指南建议,已经感染了病毒性肠炎的孩子在整个病程中都应隔离,并且在停止呕吐或腹泻至少48 小时后再去幼儿园或学校。

第5 件事接种疫苗是有效途径

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免受轮状病毒肠炎感染。 美国一项长达14 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接种了疫苗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从43.1% 下降到了10.9%~27.3%。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时尚育儿圈子



小儿腹泻通常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引起,与夏季腹泻通常由细菌感染所致,排粘液脓液腥臭便不同,儿童秋季腹泻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以稀水样、稀糊样及蛋花汤样便多见,无腥臭味。而所谓秋季腹泻也并非局限于秋季,其发病季节可由9月开始至次年2月,包括秋冬两季。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可导致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死亡率也很高,应引起广大家长的足够重视。

儿童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有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如病毒、其他肠道病毒(腺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其中致病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据报道其阳性检出率可达30%左右,通常粪便呈黄色糊状,便常规镜检无或少量白细胞或可见脂肪滴的腹泻,检出率较高。6个月~2岁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初期症状较轻,通常为呕吐、水状腹泻及低程度的发热,潜伏期约为两天,随后是4~10天的大量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虽为自愈性疾病,但因容易导致脱水和酸中毒而造成严重后果。


星状病毒已被证实是婴幼儿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生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认为星状病毒是仅次于轮状病毒的导致小儿病毒性胃肠炎的第二位病因。患儿通常排稀水样便,便常规镜检除可见脂肪滴外无异常。2岁以下儿童,尤其6个月以下幼儿尤为多见,症状常为呕吐、发热和不同程度脱水,有些患儿病程可迁延至两周。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波及儿童,青少年,成人及老年人,以幼小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常见,一般发生在幼儿园、学校、餐馆及封闭性机构,常有暴发报道。患者常为水泻,便常规镜检无粘液和红白细胞。儿童常腹痛伴腹泻、呕吐、发热、头痛及全身肌肉痛。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症状可缓解,如有喷射性呕吐、频繁腹泻及呕吐,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健康问题。


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方式基本皆为粪—口传播,即接触感染性排泄物、呕吐物后接触食物及口部导致感染,也可见于喷射性呕吐产生气溶胶经空气传播。感染主要原因是人—人接触,以及摄取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病毒致病性强、传播速度快、低温条件下仍可存活,要注意防范。儿童免疫力低下,沟通能力及自控力低,成人要注意保持自己和儿童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及日常接触前都要勤洗手,把好病从口入关。


医患家


入秋后,好多小宝宝开始拉肚子,水样便、呕吐、发热、严重的还会中重度脱水……真是让爸妈揪心不已。这个季节的腹泻大多是轮状病毒肠炎,高发期是每年的9~12月,因此又称为秋季腹泻。据统计,0~3岁的孩子90%以上感染过轮状病毒,几乎所有的5岁以下孩子至少感染过一次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也即秋季腹泻,这个季节流行病说大不大,是一个自限性疾病,不做任何治疗大部分也会好;说小也不小,轮状病毒是导致宝宝发生严重腹泻的最常见原因,甚至可能引起严重脱水从而导致死亡。

有没有办法可以预防秋季腹泻呢?当然有咯,芝麻酱建议各位从以下3点入手,做好预防工作。

1、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传染性很强,特别容易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因此,预防秋季腹泻,首先就要预防轮状病毒感染。预防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当然就是接种疫苗了。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并不能保证宝宝一定不腹泻,但接种疫苗会产生保护性抗体,即便之后感染了轮状病毒,腹泻出现的症状也会轻很多。如果条件许可,芝麻酱建议各位爸妈咨询当地疫苗接种医院,给宝宝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2、勤洗手

轮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是粪-口,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可以是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或接触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因此,勤给宝宝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很重要。不仅要勤给宝宝洗手,家人也要勤洗手。勤洗手,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轮状病毒的概率。

对宝宝来说,吃东西前、上厕所后、摸过脏东西后、咳嗽后、用手捂着嘴巴打喷嚏后……都要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双手。小宝宝可以让爸妈帮忙,大宝宝可自己独立洗手,但爸妈一定要教会宝宝正确的洗手方法。

对家人来说,更要勤洗手,因为很多宝宝的轮状病毒就是家人给传染的(是哒,大人也会感染轮状病毒,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但却会传染给宝宝)。吃东西前,准备食物前,上厕所后,尤其是在接触宝宝前(换纸尿裤、抱宝宝)……切记,要洗手,用清水和肥皂洗30秒以上哦。

3、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爸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将宝宝的餐具、奶瓶、玩具进行清洁消毒,可高温煮的就沸水煮15分钟;尽量不要和宝宝共用毛巾、浴巾等洗护用品;外出使用公共母婴室时,先用酒精湿巾对接触的物品(如尿布台)进行消毒。

至于饮食卫生方面,芝麻酱建议母乳喂养;保证宝宝饮食的营养均衡;烹饪食物时要确保做熟了,特别是肉类制品;不吃生冷食物;避免让宝宝和其他宝宝、大人分享食物。

芝麻酱有话说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大部分情况都是可以自愈的,爸妈一定要淡定。芝麻酱也知道,宝宝腹泻,爸妈肯定都揪心死了,从容淡定根本无从谈起。既然如此,那平时更要做好预防。芝麻酱希望大家把文章分享给家有宝宝的朋友,现在开始预防,秋季腹泻也不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