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能夠發射核炮彈的美式自行火炮

二戰美國海、陸、空三軍全面發展,在火炮上也有著豐富的使用經驗,尤其是203毫米重炮。最早大量應用203毫米炮的是英國,對於該口徑火炮的性能,驕傲的英軍曾宣稱可以打中汽油桶大小的目標,甚至能夠做到將炮彈挨個打入建築物的窗口;當然203毫米口徑炮彈在空氣動力等方面確實有不少的優勢,但還不至於被英國人說得這麼神。有了二戰的經驗,美國在戰後依然繼續該口徑火炮的研發。


美國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能夠發射核炮彈的美式自行火炮

M110A3自行榴彈炮

隨著原子彈技術的進步,將原子彈縮小到炮彈級別已經成為可能,1950年美國進行相關研究,1953年即取得成功,炮彈口徑280毫米。但是280毫米還是太大了,相應的火炮缺乏實用性,隨即美國展開了240毫米口徑的MK32型戰術核炮彈研製計劃,考慮到美軍裝備的實際情況,MK32的研製被終止,改為MK33型203毫米口徑,這一口徑也是為了適應203毫米火炮。

美國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能夠發射核炮彈的美式自行火炮

M1榴彈炮

與此同時,美國決定將重型火炮自行化,在將二戰期間的M1型203毫米重炮稍作改進之後,將其安裝在專門設計的輕型底盤上,構成了M110式自行火炮。之所以要單獨研製底盤,是因為美國希望重型自行火炮也能夠空運,重量必須得到控制。M110長7.467米,寬3.15米,高2.93米,最大行駛速度為56千米每小時,車體由鋁合金裝甲焊接而成,火炮採用開放式佈置,位於底盤後方,車體尾部設有助鋤,火炮旁邊設有炮彈起吊設備,戰鬥全重26.5噸。
要伺候M110並不容易,總共需要13名士兵,因為尺寸有限,在行軍時車上只能攜帶駕駛員、車長和3名炮手,另外8名炮手需要乘坐在跟隨的M548式彈藥車上。

美國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能夠發射核炮彈的美式自行火炮

M110自行榴彈炮

M110的火炮為25.3倍徑的M2A2式203毫米榴彈炮,方向射界30°,俯仰角度為-2°~+65°,採用分裝式炮彈,最大射程16.8千米,最大射速1.5發每分鐘,持續射擊為每分鐘一發。在射程和射速兩方面,M110作為早期的重型自行火炮,比起不久後出現的“芍藥”要差許多,不過殺傷力卻一點不差,在發射榴彈時,能夠形成一個72×18米的殺傷面積。

美國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能夠發射核炮彈的美式自行火炮

意大利裝備的M110A3

M110服役後隨即參加了越戰,雖然該炮仗著威力巨大,但當雙方陷入僵持之後,該炮實際上沒有地方發揮火力,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種防禦性火炮,事實證明M110在越戰這種戰場上並不實用。
越戰後美國對M110進行了升級,1977年M110A1開始服役,主要的改進就是增長了炮管,裝彈機等結構也被調至,次年又推出了M110A2型,炮口上安裝了雙室制退器,動力維持不變,但增設了一些溫度報警器等裝置。

美國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能夠發射核炮彈的美式自行火炮

韓國裝備的M110

M110除了美軍裝備之外,以色列、韓國和伊朗也少量裝備,而成熟的M110A2則裝備數量較大,包括日、意、約旦、伊朗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裝備,目前還有部分在服役,而美軍則用155自行榴彈炮將其取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