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以油紙傘的傳承為例,談日本“和傘”的引入與傳承

中日文化交流:以油紙傘的傳承為例,談日本“和傘”的引入與傳承

日本油紙傘

眾所周知,日本是“漢文化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國的學生”中最出色的一個。中國古代文化在日本的傳承,堪稱“活化石”。在中國古典哲學的某些領域,如道家思想、佛教等,日語是必備能力之一,因為很多相關論文都是由日語寫成。不僅是專業領域,現代很多日本年輕人在網絡上,戲稱中國為“おどうさん國”,也就是“父親國”的意思,形成一種獨特的網絡語境,暗指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之深。

日本文化,自始至終一直是一個不斷引入外來文化,並保持獨特“和魂”的“學生”——言外之意,就是在學習其他國家、引入先進文化時,在照搬抄襲的基礎上,要結合本國特色。中日文化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深厚聯繫。例如,

油紙傘這樣一個傳統手工藝行業,就可以看到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引入與傳承。

一、油紙傘是什麼?

1、發源於中國的傘和油紙傘

傘起源於中國原始社會末期。最初是獸皮所制。至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油紙傘。油紙傘一般以木、竹作為骨架,傘面是塗以桐油的紙。由於文人墨客可以在傘面上作畫題字,油紙傘逐漸地成為了一種藝術品。現代的傘也是西方人受到中國油紙傘的結構啟發而創新制作的。

製作油紙傘的步驟極其繁瑣,對工匠要求較高。而且,由於文人雅士的畫作、詩作、墨寶等,可以附加在傘面上,提高了油紙傘的藝術價值。古代,好的油紙傘

價格昂貴。古代文學作品中,油紙傘常見於“富家小姐”手中,是清新高雅的代名詞。

2、油紙傘和日本的和傘

隋唐時期,日本派出了遣隋使、遣唐使。小野妹子(男)等日本“留學生”的努力下,日本開始了“如同渴求母乳的嬰兒一般學習中國”的熱潮,並將漢字、儒家思想、漢人習俗等帶回到日本,使得日本一夜之間“從野蠻到文明”。油紙傘、唐服等也是這個時期傳入日本的。

中日文化交流:以油紙傘的傳承為例,談日本“和傘”的引入與傳承

遣隋使

奇特的是,唐服、木屐在日本逐漸分化為和服成為日本傳統服飾,並延續至今。油紙傘也一樣,逐漸地分化出了和傘這一變種,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日本風俗界對和傘十分講究,京都的歌舞伎町中有著不成文的規矩:普通妓女持粉紅色傘,藝伎持紫色傘,花魁或女老闆則持大紅色傘,男子多持藍色、深藍色傘,歌舞伎、能役則持黑色、深褐色傘。

和傘與中國傘造型略有區別,但主要區別還是傘面繪畫大不相同。和傘獨特的浮世繪、神道教、佛教元素,以及日本特色的家紋元素、性元素,在中國傘中是見不到的。當然,也有不少寫著唐詩,畫著仙鶴的和傘——某些傘只看傘面,的確很難分清出自中國還是日本,這跟中國文化在日本的巨大影響力是分不開的。

日本的和傘,除實用目的之外,也在日本文化中大量出現。和傘經常出現在諸如藝妓、傳統舞蹈、茶道等傳統文化表演中,並經常作為日本人的日常服飾配飾。時至今日,在日本的大街上,還是經常能看到持和傘、穿和服的日本女性。在這方面,日本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不錯的。

二、傳承和創新的動力

1、經濟效益

  • 和傘的發展

日本不乏傳承數百年的制傘家族。上世紀初,日本和傘還曾經對民國油紙傘產生過巨大影響,形成過“學生教老師”的文化反向輸出。時至今日,日本的和傘依然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這和其巨大的經濟效益是分不開的。

用料精緻,做工精緻,繪畫精緻,純手工製作,

加上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使得和傘成為了工藝品和商品完美結合的典範之一。一把好的和傘,往往價格不菲。雖然從效率上講,機械化顯然能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但實際上,純手工製作才是和傘巨大經濟效益的保障。這點與和服相似,高檔的和服也必然是純手工製作的。

中日文化交流:以油紙傘的傳承為例,談日本“和傘”的引入與傳承

日本和傘

  • 純手工傘的精神附加價值

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提到了一個現象,某些產業的工匠平均收入極高,但此產業整體產值並不高。和傘這種產業就屬於這種情況,實際上,傳統文化的分支產業,大多都可以歸入此類。非工業化,也就是純手工製作,正是此行業核心所在。

單從工業化角度來講,和傘或者中國油紙傘,如果進行機械化生產,到底會發生什麼呢?首先,處理竹子的機器,會比處理鋼絲的機器昂貴很多,生產效率會低很多。原因非常簡單,不同地區產的竹子是不同的,鋼絲卻是相同的,不同地區的生產線必須要有所調整。為了擴大生產,最終必然會淘汰竹子木頭骨架,選擇不鏽鋼骨架。

其次,油紙傘面,是紙上繪圖然後塗油,這個環節也會被淘汰。原因很簡單,紙上塗油,顯然不如化纖塑料

方便。紙上印刷和化纖印刷,顯然是後者更實用,結實不會破。論圖案來講,電子打印可以保證圖案精緻,而且可以量產。所以,油紙傘這一產業,如果進行工業化,就會完全變質。

這是傳統手工業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效率和價值。因此日本的傳統手工業選擇了避免在實用性上與工業品競爭,而是變成工藝品,提升“精神附加價值”,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提升效率而變質的情況。

這樣也就使得,工匠本身的要求提升了,“不和機器競爭”,其實是更高的要求。因為這使得工匠必須提升自己的美感和審美能力,這使得工匠自身的文化素養必須全方位的提升。因此,制傘的工匠,必須先理解日本的生活、生命、自然哲學,自身必須擁有一定的哲學思維。這一點在茶道、花道、枯山水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體現。

中日文化交流:以油紙傘的傳承為例,談日本“和傘”的引入與傳承

同時,“精神附加價值”是一種更高的附加價值。當一種產品,成為精神奢侈品,其價格自然會居高不下。手工業工匠的生存問題解決了,才會出現文化的傳承;當手工業工匠成為高門檻高收入職業的時候,就會出現文化的自發傳承。在出現了自發傳承之後,創新才會成為發展的發動機。

2、油紙傘是學習中國文化的產物

之前提到和傘,和中國油紙傘有著極深的淵源,這是日本跟隨進步文明的民族性的體現。唐朝在7、8世紀,以及9世紀初,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擁有璀璨的文明。並且,直到19世紀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在東亞地區一直保持著最高的影響力。日本的文明史不過一千四百年,只有最近的一百多年奉行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理念。因此,日本保持和傘的傳承,其實是跟隨中國這個“進步文明” 一千二百多年的體現。

日本跟隨進步文明,其實不止是學習油紙傘,而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例如京都建設,就是學習了唐朝長安、洛陽的建設和佈局;日本的武士刀,其實是學習唐橫刀,而又加以改進的產物;明朝使用一種銅錢鑄幣,日本便直接從中國進口鑄幣,

本國生產的鑄幣被定為假幣,明朝鑄幣才是真幣;在明朝後期實行海禁的時候,日本也跟著實行海禁。所以,傳承油紙傘是當時的時代潮流,是日本跟隨中國腳步時,形成了“什麼都學”的習慣。

中日文化交流:以油紙傘的傳承為例,談日本“和傘”的引入與傳承

3、融入日本文化的油紙傘

日本和傘與中國油紙傘在製作上略有區別。首先,日本和傘的傘面支架數量較多,一般為30-70個。其次,在用油選擇上,有較大區別。日本因植物作物不同,多選用亞麻籽油,作為防水油。

此外,日本和傘逐漸產生了幾種分類。日傘(ひがさ)是太陽傘,不刷油,僅僅用於遮陽。本式野點傘,則個頭較大,常用於室外活動,或者茶道。蛇の目傘,或“蛇眼傘”,以類似於牛眼的同心圓圖案命名,比較輕,通常由女性使用。舞傘,也很輕,是一種專門用於跳舞的傘。此外,還有許多以原產地命名的傘。

此外,日本浮世繪繪畫中,傘也是一個常見的元素,經常可以看到持傘坊主、持傘仕女等形象,出現在浮世繪繪畫中。在日本神話傳說中,有一種“唐紙傘妖”,

據說是放了很久的“唐傘”油紙傘,成精了,變成了妖怪。足見,油紙傘已經是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日文化交流:以油紙傘的傳承為例,談日本“和傘”的引入與傳承

中國油紙傘

三、總結

日本和傘和中國油紙傘十分相似,略有區別。就像日本的其他文化一樣,油紙傘是日本從

中國文化中學到的知識之一。日本致力於保護和傘等傳統文化,日本油紙傘價格昂貴,固然有經濟因素,但也有日本獨特的文化風俗習慣影響。毫不誇張地說,一把油紙傘,承載的是“心”,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參考文獻:

1. 《對中國傳統手藝創新傳承的研究》

2.《隋書》

3.《先代舊事本紀》

5.《脫亞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