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保健穴位——足三里,医生为你总结足三里十大功效,建议收藏

足三里,“里”与“理”通。人以肚脐为界,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分为三部,万物由之,理在其中。故足三里穴能调和天地人,能治人身上中下诸病。

足有三里,手亦有三里,二穴同名而异位,其治可互通。一般而言,足三里可补身半以下诸虚,而手三里能补身半以上诸虚。

从足三里这个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足三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全面梳理一下这个万能穴。

足三里的定位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日常保健穴位——足三里,医生为你总结足三里十大功效,建议收藏

或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的功效及主治

1、补气血

《内经》有言: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足三里穴是土经土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针刺或艾灸足三里穴能加强气血的生化,达到补中益气的效果。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其理亦在此。

2、调脾胃

《内经》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海者,经气汇聚之深处,百川汇聚为海。”故足三里能调节全身水谷精微的输布。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治胃病及胃经诸病,尤能调畅胃气。《内经》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足三里能治饮食不节诸病。且“合主逆气而泄”,又擅治胃气上逆诸病。

古人有“肚腹三里留”的经验,意为足三里穴通治肚腹诸疾,后世医家在临床运用中多据此取足三里穴治疗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疾病。

3、抗衰老

足三里还是抗衰老的名穴,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被后人尊称“药王”的孙思邈重视“保健灸法”,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

土为后天之本,土能承载并化生万物,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气,增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化生源源不断,四肢百骸及脏腑均得以滋养,故能延缓衰老。

4、养生保健

足三里是养生保健的长寿穴,是防病保健的第一大穴,长按足三里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

孙思邈言:“一切病皆灸足三里三壮。”意思是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经常灸足三里穴。

日常保健穴位——足三里,医生为你总结足三里十大功效,建议收藏

此穴对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后遗症及其他病症都有防治作用。

5、止痛

如果出现了腹部疼痛的情况,无论是由于气滞还是气虚、血虚以及积食、胃虚或者是脾虚等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况,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够很好地缓解,或者是在这个穴位上进行针灸,大约三四分钟就能够很快地止痛。

足三里的止痛、镇痛效果主要体现在内脏痛、癌症性疼痛、炎症性疼痛以及神经性疼痛。

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而阳明经循行于面部,包括耳鼻喉,也就是说足三里可以治疗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衄血(鼻出血)、无嗅觉、咽喉炎、急性喉炎、牙痛、牙龈炎等耳鼻喉科的疾病。

日常保健穴位——足三里,医生为你总结足三里十大功效,建议收藏


7、治肾病

土能克水,足三里为土经土穴,善治水湿泛滥诸病。且戊癸合化,戊胃与癸肾相通,故取足三里能治肾病。

推之,足三里既能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又可兼治肾病,肾为先天之本,能顾护先天与后天,其功之大,不可胜数。临床上对肾炎、肾绞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8、治神志病

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可治疗神志病,因此足三里对失眠癫狂等神志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9、治肺、大肠、肝病

土能生金,故足三里能治疗虚劳(久病及肺)。且胃与肺经、大肠经、小肠经和肝经相联系,故足三里能治疗肺、大小肠与肝诸病。

10、治下肢病

足三里穴在小腿处,根据穴位近治原则,足三里可治疗下肢痿痹、膝周诸病。有强身健骨、治疗风湿腿痛功效。


日常保健穴位——足三里,医生为你总结足三里十大功效,建议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