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引言:“权力是男人身上整洁的西装,柔情是男人胸口别着的玫瑰,博弈是男人怀中藏着的枪。”


如果说,要我推荐一部电影给自己即将成年的小孩,我会推荐《教父》,而如果要我推荐一本书,那我会推荐《博弈论》。


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势必要明白这样一个“成年人”道理——利益永远是一件事物的本质。


一秒就能看到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聊聊,一个精通博弈的人,看待一件事的切入点,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信息博弈——特别好说话的人,永远没有一个“靠谱”的朋友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这是个关于人际的博弈,讨论这个博弈前,我先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那种不是很熟,但老是喜欢麻烦你的朋友?

我想,你的答案一定是——有!我讨厌死这种人了!

但是,你总是会想:“这次不帮他,万一他生气怎么办?”然后你不情不愿的帮他忙,结果下次他还来找你。

这个博弈的原始模型,其实就是那个经典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两个骗子声称,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到他们为皇帝定做的“新装”,结果把皇帝、群臣、居民都给愚弄了。皇帝裸身上了大街,而全城的人都在夸赞那件莫须有的“新装”。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博弈里,骗子占据了“信息博弈”的优势,他们主动地把握住了话语权——“看不到新装的人,都是笨蛋。”

回想一下朋友找你帮忙这件事,其实是你在“信息博弈”上输给了对方。

因为你主动把话语权交给了对方——“不帮忙的人,就不够朋友”。

这是一个很被动的位置,而且,不容置否的,处在这个位置的你,能力往往并不出众。

如果你能力出众了,或者说身居要职,人家自然会清楚,找你办事,最起码得要拿钱来。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正确的作法,除了确保你本身具有能力之外,还需要摆出一个“成年人的姿态”。

说难听一点,就是“摆谱”,你要表现出“我很忙,我在做的事很有价值”的样子。

这并不是说朋友找你帮忙,你就一定得收钱,但你必须让他明确的知道——他欠了你东西。

等到将来,你真的有困难的时候,他会不得不帮你忙。

永远别把希望寄托在“人性”上,而是捆绑在“利益”上,这也就是教父常说的“无法拒绝的理由”。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只要你摆过一两次谱,对方找你帮忙时,别人就会慎之又慎——“他会不会帮我?”“我要准备给他点什么好处?”

于是,决定“帮”还是“不帮”的主动权就到了你手上。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掌握不了主动权,那么你只会吃亏。

记住,你主动去帮的人,往往都不会成为你的人脉。

如果你很好说话,他们只会假借着“朋友”的姿态,来占你便宜,目的是不劳而获。

而真正的人脉,永远是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原则。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教父》里对唐·柯里昂的描述——

人人向唐·维托·柯里昂求助,希望也从不落空。他不许空头支票,不找借口掩饰懦弱,说什么世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束缚他的双手。他不必是你的朋友,连你有没有能力报答他也无关紧要。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一个:你,你本人,要承认你对他的友谊……


这段话写得很微妙,“教父”看似慷慨大方,有求必应,实际上,他在一开始就占据了“信息博弈”的优势。

任何请求教父帮助的人,都是极其慎重的,要么就是很无知。

要知道,“成为教父的朋友”意味着“向黑帮效忠”。

这一点,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忽视它的残酷性,我不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你们社区,有一个出名的黑恶组织,你经常听说他们杀人。现在你要请求他们头目帮你个忙,他说只要你承认你和他是朋友就可以了。

你敢在别人面前承认吗?你朋友会怎么看你?你亲戚会怎么看你?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在教父电影的一开始是一场婚礼,有四个人分别来请求教父的帮助,他们分别是——打官司失利的殡仪馆老板邦纳塞拉;落魄好莱坞演员约翰尼·方坦;未来女婿将被遣返的面包师纳佐里尼;要开披萨店想借点钱的安东尼。

《教父》里着重描写了殡仪馆老板邦纳塞拉的那一段。

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到,遵守美国法律,“干干净净”的普通人邦纳塞拉,是不愿意和黑手党扯上关系的。

于他而言,他更愿意花钱来雇佣黑手党杀人。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一个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哪里愿意和黑帮扯上关系,先不说将来牵扯上什么杀人放火的事情。

单单是和黑手党打过交道,警察到你店里来都得多看两眼,万一就这两眼看出问题来了呢?

所以,《教父》中的任何人,都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去找教父帮忙的。

而且,精通博弈的教父基本不会收他们的钱,因为收了钱,尊贵的“教父”就成了“受雇者”。

通俗一点说,就是“乙方”。

唐·柯里昂阁下不允许自己处在这样被动的位置,所以,他在女儿的婚礼上,收下了这样一些礼物——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好莱坞影星约翰尼的一首情歌,(约翰尼这次效忠是为了拯救自己的事业)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面包师纳佐里尼的一个婚礼蛋糕,(纳佐里尼的这次效忠换取的是一个女婿)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甚至是朋友儿子安东尼的一句祝福。(电影中没有这个片段,安东尼很年轻,纯粹是无知,他不知道成为教父的朋友意味着什么)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却唯独没有收下邦纳塞拉的钱。

题外话——书中也提到了,邦纳塞拉后来做过一个噩梦,教父让他帮忙处理一具满是子弹孔的尸体。


如果将来教父真要他这么做,价值可就远不止婚礼上的那一笔钱了。


教父是个聪明的生意人,他永远在追求利益最大化。



猜门博弈——一秒就能看到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这个博弈论,我们先拿出它的模型——猜门游戏

你参加一个综艺节目,在1、2、3号门背后选一个礼物。

明确告诉你,其中两扇门背后是一只山羊,另外一个则是一辆名牌汽车。

你任选了一扇门,假设是1号门,很明显,你现在选中名牌汽车的概率是1/3。

这时候,主持人打开了3号门,后面是一只山羊,问你换不换另一扇门。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我们先从概率论上分析,有如下几个观点——

观点一

转换思考模式,改成我和主持人之间的博弈。我选一张门,主持人获得剩下两张门。


我无论怎么选,有车的概率始终是1/3。而主持人有车的概率是2/3,现在她排除了其中一扇门,概率不变,她还是2/3;而我概率也没变,只是1/3。


换!肯定换,换了后等于我多选了1扇门,概率翻了一倍。


观点二

排除3号门后,再让你选一次,其实主持人也不知道2号门里有没有。其实是在1、2号门里随机选1个,概率都是1/2。换不换没关系。


观点三

干脆做100次实验——用3张扑克牌模拟游戏,两张红A代表山羊,黑A代表车子。

实验测出结果——换牌后抽出黑A概率明显高于不换牌的选项。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以上三个观点,我们能得出了两个结果——换牌更有优势 > 不换更有优势

毕竟概率实验都已经证明了,很明显,换牌更有优势,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是,这两个观点都是对的,唯一的区别在于,玩游戏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

主持人到底知不知道那扇门后面有车子,她真的随机抽的牌吗?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对,这看似是个概率论问题,其实是个博弈论问题。

真正的分析应该是这样的——

观点一

主持人是主办方的人,她肯定不想把豪车抽走。

所以你选了有车子的门后,她会故意抽出一扇有羊的门,干扰你的选项,让你选不到车子。如果你选了羊,她就让你选。

如果你判断是这种情况,那就坚决不换。


观点二

主办方有钱得很,主持人只是为了节目效果。

无论你选的是羊还是车子,主持人都会放出一只羊来,吊观众胃口。

如果你判断是这种情况,你就一定要换。


观点三

这就是个骗人的节目,三个后面全是羊,不管你换不换,都只能拿到羊。

如果你判断是这种情况,那这就是个垃圾游戏。如果不要交钱,那拿头羊也不亏,如果要交钱,那抱歉——告辞。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博弈论的精髓就是掌控信息差,而博弈论的本质,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一秒就能看到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在“猜门博弈”中,很多人都爱往规则上去较真,实际上,较量的是心理。

真要遇到第三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拿到车子,可能还有人多人会忿忿不平——你这是欺负人!

但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论对错。

在无法左右规则的时候,那你就要想办法牟取最高的利益。

真正擅长权术的人,不会玩这种让别人左右自己的游戏,权力意味着拥有者能够制定自己的规则。

真要是教父来玩这个游戏,他会先拍下三扇门背后都是羊的照片作为证据,先礼后兵,寄给主办方威胁他,问他要一张豪车。

如果对方不买账,那就让“野兽”卢卡·布拉奇,带着枪指着主办方脑袋,问他要10张豪车。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在《教父》里,唐·柯里昂也总是能一眼看透事情的本质。

电影一开始的婚礼上,FBI来抄唐·柯里昂家宾客的车牌,唐知道,FBI是他不能明面上去惹的。

所以,他早就通知了亲近,别开自己家的车来。

而唐莽撞的大儿子桑尼·柯里昂,主动出击,辱骂并砸了FBI的相机。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这看似出乎意料,实际上,却也在唐的计划之中。

如果摆出滴水不漏,什么都不害怕的样子,FBI反而会怀疑自己是否早有准备,然后展开更深刻的调查。

所以,唐故意“放出”了桑尼,让他去骂人,砸东西,显得自己猝不及防,被突然袭击了一样。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这些FBI探员们沾沾自喜拿了照片回去,查了大半个月,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查到,还浪费了时间。

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这是教父的一句名言。

在前面提到的,朋友儿子安东尼来找他借钱时,教父身上只准备了400美元,虽然这已经够了,但他还是跟顾问汤姆·黑根借了一百。然后一并给了安东尼。

这件事有三个目的。

第一,让安东尼觉得,自己并不是随身就有很多钱,下次走路上别跟我借钱;

第二,让他知道,自己很看重这件事,不会敷衍了事,能多给点就多给点;

第三,让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对自己保持好印象,最好是表现出自己不嫌麻烦帮他做事的样子。

这就是我前面“信息博弈”里提到的,占据主动位置。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我哪怕是演戏,也要让你加深一些印象,虽然这几百块我根本不在乎,但你不能不还,这是不尊重我。

你和我借钱时,还有汤姆·黑根在场,我还跟他借了一百块,下次我问你要的时候,汤姆还能作证。

你看,哪怕是教父那样富有并且强大的人,借个小小几百块,他都能有这么多准备。

这件事情,本质上在他眼里的是“债务纠纷”,往小说可能就是几百块,往大说那就是几千万的生意。

在生活中,你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有钱的朋友,他们却在一些小钱上特别较真。

在看了《教父》后,你或许应该对他们表示尊敬。

《教父》经典博弈教学②:一秒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一眼就看到事情的本质,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这种作风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滴水不漏。

这个词,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官场,都是一个含金量很重的褒义词。

对于神经大条,看事情看不到本质的人,别人只会称呼他们为——筛子。

而这两种人,命运肯定是不同的。


在上篇文——

中,我们聊了“重复囚徒困境”以及“胆小鬼博弈”这两个模型,我们也可以结合今天的文来分析。

背叛的本质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威胁”的本质,也就是树立威信,用更少的资源去交换更大的利益。

凡事都需要往深层次去看,挖掘本质,要知道——

一个能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永远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人性”上,而是捆绑在“利益”上。

所以向“教父”效忠的人,都无法拒绝他那个捆绑在“利益”上的理由。


我是淮湫,这里是《教父》与《博弈论》的第二篇,权力——是男人身上的西装。

预告一下,第三篇应该是讲讲家庭,也就是柔情——是男人胸口别着的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