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佩瑜?

一生一世我爱你誓爱生世


如何评价王佩瑜,真的挺不好回答的,难就难在问题太大了,不知道从何说起。王佩瑜是一名京剧演员,我想还是从她的京剧艺术方面说一点自己的看法,不敢说是对她的评价,只是一个京剧爱好者对王佩瑜京剧表演的一些个人观点:

1:王佩瑜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女老生

少年时期的王佩瑜既显露出艺术才华,曾多次在少年比赛中获得大奖,进入戏校后初学老旦,后改老生,在余派名家王思及的培育下,很快脱颖而出,16岁既以一折《文昭关》技惊四座。

2:获得多位前辈大师称赞

出科后的王佩瑜顺利进入上海京剧院,梅葆玖、叶少兰等前辈艺术家十分看好她的艺术发展前景,而著名谭派传人谭元寿先生也更是称她为“小冬皇”。这等荣耀别说王佩瑜的师父,就是她师父的师父著名余派坤生名家张文娟也不曾有过,一来可见前辈的赏识,二来可见刚出道的王佩瑜确有过人之处。

3:终成当今余派第一坤生

王佩瑜经过2-30年的不懈努力,较为全面的掌握、领会了余派艺术精华,唱来沉稳舒展,富有浓郁的书卷气,追求细腻的韵味,不以高门大嗓气势上取胜,唱腔给人以清新亮丽的艺术美感。特别是近年来,在余派基础上又吸收汪派的古朴、杨派的醇厚、谭派的大方、马派的潇洒,巧妙的融为一体,在不失余派风骨的前提下,唱来富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4:演出之余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播普及

王佩瑜不仅认认真真的搞好自己的演出,还运用现代化的传播、交流手段,让国粹时尚起来,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京剧知识,培养年轻的观众群体,让更多的青年人逐渐爱上京剧,这对于不太景气的京剧确实是一件天大好事,对于京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5:尚有不足之处

王佩瑜作为一名京剧坤生名家,其实也有颇多争议,比如她的身材较为娇小,扮演男性角色特别是《文昭关》里“伍员”这类武将似乎少了几分威严。最受诟病的就是王佩瑜的音色,被指“雌音”较重,其实放眼京剧史,坤生能不露雌音的也就只有“冬皇”孟小冬一人。其余如言派的张少楼等,几乎难闻“老生”之音。相比之下,王佩瑜对于音色的控制也算是很不错了。

总之,王佩瑜作为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余派坤生,当得起第一人。诸如身材、雌音等不足之处,实属天生无奈,就算是瑕不掩“瑜”吧!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期待您的关注。





听听京剧


在评价王珮瑜老师之前,让我们提几位京剧大师: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名家)、张建国(奚派老生,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失敬了各位京剧大师,除了小时候知道于魁智大师以外,如果不借助网络,笔者还真不知道其他几位大师!请京剧票友们莫怪!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可能是,京戏市场不景气,受众群体老龄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关注京剧了!

自从王珮瑜老师在马东老师的《奇葩说》做客,并且不竭余力的宣传京剧,笔者才重新回忆起京剧曾经的辉煌,偶尔也听一听《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等现代京剧的一些选段,非常有气魄,让人听得热舞沸腾!在过去段时间内,不仅仅是京剧这一国粹,还有评剧,豫剧,东北二人转等地方戏,以及相声貌似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辉!都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都是需要更好传承下去的,虽然面对许多反三俗的改良,去掉糟粕之处,留下精华部分。但不知什么原因,观众却大量流失!

东北二人转,出了个本山大叔,还有吉林长春的徐凯泉大叔等传承人物,努力奋斗二十余年才有了今天的雅俗共赏,和不错的市场;相声,若不是郭德纲的出现,或许也将继续消沉,直至消失;其他剧种也需要能为他们的事业代言的人,京剧就选择了王珮瑜!年轻靓丽的外形,优雅的谈吐,不俗的京剧功底,穿梭于各大卫视,网络之间,努力为京剧代言!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人!

最后引用一下,网络上对王珮瑜老师最精准的评价——王珮瑜不是用京剧在炒作自己,而是用自己在炒作京剧!










诩诩生辉


如果不是因为郭德纲和张云雷,真不知道京剧还有年轻人愿意买票取看;如果不是因为王佩瑜,真不知道京剧演员原来也有综艺型人才,对京剧也才有稍微深入认识。看了《吐槽大会》第四季以及《跨界歌王》中王佩瑜的表现,不得不对这位“王老板”刮目相看。

王佩瑜是京剧余派(余叔岩)第四代传人,素有“梨园小冬皇”美誉,也是京剧界少有的“坤生”(女老生)名角。“冬皇”何许人?孟小冬,也是京剧女老生,民国时期风靡九城的红角,比肩当时京剧界老生翘楚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故被观众尊称为“冬皇”。也是梅兰芳大师曾经的知音,同台合作多次而互生爱慕,但终因一场变故而未能成眷属。

少年即成名的王佩瑜,演艺成长生涯一路顺遂,18岁时便与70岁高龄的京剧名家谭元寿合演《失空斩》而跻身“京剧名家”行列。在电影《梅兰芳》中为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配音,与梅葆玖的配音梅兰芳一起,重现了历史佳话“梅孟之好”。

有网友评价,这些年王佩瑜的京剧表演技巧和腔调明显退步许多,这个只有京剧票友才能有体会,外行只能看热闹。但从王佩瑜这些年为宣传京剧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利用自己的名气推广京剧、让更多观众了解、接受并喜欢京剧,这对于“国粹”来说就是功德无量之事。

有人说王佩瑜是利用京剧炒作自己,其实确切说是王佩瑜用自己炒作京剧、培育京剧观众群体。在快速消费的现代社会,有人是通过作品进而了解演员,但更多人是通过演员才会去了解艺术,这也就是王佩瑜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致力于通过综艺节目宣传京剧的缘故。

也许,王佩瑜成不了“孟小冬”第二,成不了余派大师级名角,但能通过自己个人魅力和艺术展示,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花钱看京剧,其意义不亚于郭德纲让相声艺术起死回生之功劳。


岑詮


更正一下,是王珮瑜,王字边。王珮瑜在京剧推广方面,培养更多京剧观众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京剧曾经是大众艺术,在民国时候,京剧绝对是最受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京剧是流行的,那时候的梅兰芳和周信芳,就是现在的周杰伦和吴亦凡。建国之后京剧逐渐由盛转衰,或者说转为平淡,欣赏的继续欣赏,想培养年轻人爱上京剧,也是难事。由此,京剧逐渐从大众艺术转变为知音艺术,喜欢的老观众非常喜欢,而不喜欢的根本就不会去碰,其实本身并不明白京剧到底好在哪里,或者差在哪里。

王珮瑜是相对年轻的京剧演员中的佼佼者,她年岁不算大,在舞台上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持重和功力,本是女演员却唱着男老生,这本身就很特别,容易引发关注。更重要的是,王珮瑜在自己唱好戏的同时努力推广京剧艺术,让更多人通过她了解到原来京剧还是挺好听的,并不像以往想的那样咿咿呀呀唱个没完。

王珮瑜在推广京剧时具有充分自信,她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只有喜欢京剧的,和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有着这样的初衷,她做起这个工作来就非常有耐心。加上王珮瑜本身比较时尚,不拒绝新事物,在很多节目中也推广京剧,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她开始接触京剧,了解京剧。

她的行为也引发业内争论,说她与现实贴得太近,有些哗众取宠。但不管怎么说,王珮瑜以自己的努力使得京剧这门艺术不再仅仅是少数人的知音艺术,它照样可以让更多观众了解和欣赏。


郑捕头


如何评价王佩瑜?

我以前确实不了解王佩瑜,更不知道她是女人,唱京剧老生唱得这么好;此句一出也只能自嘲我“孤陋寡闻”也,连京剧界这么一位很有名的“喻老板”都不知道。

我知道王佩瑜此人,是在前段时间某天晚上,闲来无事,在《西瓜视频》偶然搜索到霍尊与王佩瑜合唱《卷珠帘》;又搜索到霍尊与徐帆合唱《牡丹亭》名段:姹紫嫣红开遍;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段评论文章。

王佩瑜先唱前段,男声中隐现女腔,将《卷珠帘》唱得来如醉如痴,令人拍案叫绝!随后霍尊一出場,一声尖细又圆润的女声便惊艳四座,掌声雷动。

网上有关王佩瑜的评论太多,褒奖之词也太多。作为年轻有为的“喻老板”,能够将音乐原素引入到京剧伴奏及唱段中,又能够将自己的戏曲天赋,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京剧,喜欢京剧,这种精神的确值得倡导及学习。

王佩瑜的京剧老生唱得好,歌声也唱得很入味,这样的两栖演员人才,是不可多得的。

(插图系网上收集,侵删)


昌国7504


郭德纲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相声,也带火了相声,那王珮瑜,应该就是京剧界的郭德钢吧。


曾几何时,京剧作为国粹,但一直不火,特别是年轻人,听不懂也不想过多的去了解,直到出现了一个王珮瑜,另辟蹊径,京剧才渐渐的被推广开来。

1978年3月4日生于苏州的王珮瑜,1992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行当。从1994年起,分别在“新苗杯”、“宝钢杯”、“梨园杯”、“蓝岛杯”四项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视为“神童”,有“小冬皇”的美誉。


1999年9月,王珮瑜考入上海市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在校期间,师承王思及老师。2001年毕业后,她进入了上海京剧院,25岁便任一团副团长。头顶着余(叔岩)派第四代传人、“梨园小冬皇”、“当今坤生(女老生)第一人”等多重光环。

当下京剧的没落,和戏迷的流失有关,现在的王珮瑜不断出来“抛头露面”,遭到一些人在反对,他们认为京剧是殿堂级艺术,这样就不高雅了。



但是,当不懂京剧,也不是什么票友的一些年轻人,在《朗读者》、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角儿来了》等一众节目上看到王珮瑜,一时间就被圈粉了。承着余派艺术的经典,汲取了老一代艺术大师的智慧,把久违了的华彩又一次完美绽放,是她改变了只有长者才进剧场看戏的规则,这是不争的事实。


丽萍唠娱


王佩瑜是中国京剧界著名的“老生”之一,也是复兴京剧的代表人物,真心期待多一些“王佩瑜”,这样我们的国粹就能很好地传承下去了。



前些年说到京剧,尤其是“老生”行当,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定是耿其昌和于魁智两位老师。最近几年,上海京剧院的“老生”王佩瑜开始声名鹊起。



王佩瑜从小开始接触戏剧,11岁的时候正式学习京剧,最初的行当是“老旦”,后来改学“老生”。15岁时,王佩瑜唱的《文昭关》得到了京剧名家梅葆玖先生的赞许;18岁时,京剧名家谭元寿看了王佩瑜的演出,也对其赞不绝口。



目前,王佩瑜是最炙手可热的京剧演员之一,她业务能力扎实,唱腔得到京剧界和票友、观众的一致认可。





另外,王佩瑜近三年来参加了很多节目的录制,为推广京剧做了很多实事。有她在,京剧的传承便有了希望。


南瓜报告


谢谢题主的提问。本人虽未现场看过王佩瑜的演出,但通过视频看过她的《珠帘寨》、《四郎探母》等剧目。试着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从弘扬京剧国粹的角度看,王佩瑜功不可没。很多京剧票友都知道,王佩瑜十多岁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不过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王佩瑜的名字还是不为大家熟知的,直到她参加一系列的娱乐节目后。因此,对于王佩瑜参加娱乐节目不应过分苛责。那些自以为看过几部传统戏或听过几张老唱片就认为京剧不该放下身段借助娱乐节目传播的人未免有些矫情。

其次,关于京剧演员专业水准定位问题,私以为应力求积极推广与潜心研习相结合。不少朋友认为王佩瑜专业水准退步了,但作为纯属京剧爱好者的一个外行,个人倒没有觉得她有什么明显退步。当然,也有人称其为“大师”,总觉得多少欠一些火候。京剧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广大从业者既要大胆尝试创新推广,又要潜心钻研耐得住寂寞。

最后多说一句,在如何看待王佩瑜的问题上,盲目追捧不可取,粉丝之间的不理智骂战更不可取。同时真诚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喜欢上京剧这门充满魅力的传统艺术。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这里是金思雅,每天跟你分享一点娱乐资讯,每天跟你分享一点娱乐资讯,

关注王珮瑜有几年了,之前觉得:“啊,这个女生真帅气!”

雅雅也有一些长相俊朗的男生朋友,和瑜老板一模一样的穿搭,瑜老板更显帅气和硬朗。

喜欢瑜老板的人多了,不喜欢她的人也多了。喜欢她的人,会喜欢她改良京剧的桀骜。不喜欢她的人,则厌恶她不遗余力地出现在《吐槽大会》《奇葩说》等综艺节目上,并说瑜老板迟早是要过气的,等着吧,她只不过是一个深谙商业运营的商人罢了。

或许,她对今天的局面早有预料,如她十九岁时所说:“我唱老戏,年轻人不愿意听;我唱新戏,老年人不同意。”

网上有一个观点,说同样是唱京剧的,为什么瑜老板的粉丝是最多的。

多不多,我不知道。但是粉丝里,年轻人肯定占多数的。同是唱京剧的李胜素、于魁智等人的粉丝也很多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以下是对瑜老板的评价:

一、年少成名

王佩瑜在小的时候,还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儿模样。

王珮瑜走上京剧这条路子跟母亲吴芸之是分不开的。

在王珮瑜四五岁时,母亲就对王珮瑜说:“你只可以成功,不可以不成功,你只可以好,不可以不好。”除此之外,母亲不让女儿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去郊游,似乎如此,就不会让王珮瑜泯然众人。

王珮瑜说,我也不知道我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此句重复上一万遍,你也就是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相比冬皇孟小冬的梨园世家,王珮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那么,王珮瑜是如何走上京剧这条路子的呢?王珮瑜跟京剧唯一沾边的是,王珮瑜的舅舅是票友,于是王珮瑜的妈妈瞒着援助非洲的丈夫将女儿从苏州带往上海戏校。王珮瑜的父亲则希望女儿从事一些稳定的职业,而非靠着开口吃饭。

许是王珮瑜母亲的眼光毒辣,许是王珮瑜的天分过人,但也因为吴芸之的孤注一掷,不遗余力地将女儿推向京剧的舞台,王珮瑜得以在京剧的舞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跟随热爱京剧的舅舅学习时,王珮瑜早已在江苏票友圈里小有名气;

14岁时,在兰心大戏院开锣唱了《文昭关》,梅葆玖一把抱住王珮瑜:“你怎么唱得那么好?”,梅葆玖端详了一下王珮瑜,“别说,珮瑜,还真和孟小冬有几分相像呢!”自此,王珮瑜“小冬皇”的名号便传开了;

孟小冬流传下来的照片不多,嘴角微微下撇,看不出悲喜。发间一朵绢花,给她增添了一丝少女气息。模样清丽,气质脱俗,有几分溶溶月的意思。



而王珮瑜的气质则偏向英气硬朗,肩膀瘦削,身形清矍。这一点跟她二十载如一日地扮演老生有关,再有则是王珮瑜发自内心地对古代翩翩儒士的孺慕。



1994年,王珮瑜赴香港演出《搜孤救孤》,孟小冬的弟子蔡国衡说:看珮瑜演戏,似乎看到老师又回来了。

2008年上映的电影《梅兰芳》中,梅葆玖给梅兰芳配音,王珮瑜给孟小冬配音。在黎明扮演梅兰芳,章子怡扮演孟小冬的《游龙戏凤》里,依是这二人配音。


在王珮瑜获得这些赞誉之后,难免有网友说王珮瑜天分过人,而忽略了她的刻苦和用功。

王珮瑜有多刻苦,用她在《奇葩说》上的一段介绍来说明:我一共挥过1641次胡子,在第367次时,我有了一个外号,叫瑜老板。

二、改良京剧

《奇葩说》一共邀请过王珮瑜两次,在第一季的时候,王珮瑜拒绝了。第四季时,节目组拿出一个“杀手锏”说,京剧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但是在九零后这个群体里,听京剧又变成了奇葩。

王珮瑜这才答应了《奇葩说》的邀约,做了这个节目的演讲嘉宾。





王珮瑜的对京剧的改良,体现在一些跨界上。比如,京剧大戏改用吉他伴奏。以及京剧、相声、评书同台混搭的《乌盆记》。



(这篇回答写得不好,虎头蛇尾,欢迎大家来骂……)

雅雅: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看法或见解吗?评论区交流一下吧!别忘了给雅雅点赞呀!觉得这篇回答还不错记得分享出去吧!


金娱说


王佩瑜的艺术造诣不多谈,在当今京剧圈里京朝派的代表人物。虽然和老先生相比还差着很大火候,但假以时日一定非凡。

王佩瑜对京剧的宣传程度很大,正儿八经的余派传人,现在的马派麒派奚派等等老生唱腔你不是老油子根本听不出来,而余派是完美的,虽然个人不怎么听余,但不能否认,余是老生唱腔派系里最完美的,不管是京朝派还是海派里。

梅葆玖先生说过,梅派和余派是玻璃球,你根本找不到一丁点儿瑕疵,余最好学也最难学。因为平淡的唱腔和平稳的调门一般票友总能学出个八分像来,在京剧老生余派总是救世主,在当今京剧凋零的情况下先有于魁智于院虽其唱功确实不如耿其昌但他一次次的在电视台传播京剧艺术对京剧的贡献不可言语,而王佩瑜接替了于魁智这个身份,在各平台,甚至短视频平台上总能看到她的身影,也有人说她就是想火,但是京剧里出现一个大火的人不是好事吗?她如果火的一塌糊涂我绝对举双手赞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