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曾经说过:地方有不同的规模,在一种极端情况下,一把受人喜爱的扶手椅是一个地方,在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整个地球是一个地方。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就是自己的根,而如果延伸到整个人类地球,就是所有人类的根,在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故土难离,家是一切美好的代表,不管在外有多么艰难,只要回了家,似乎一切烦恼忧愁都没了,中国人对于房子、对于土地拥有独特的深厚情感。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以我们才会称呼祖国为国家。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科幻电影一直是我国电影产业的薄弱点,就算偶有佳作也都是一些软科幻电影,而科幻电影其实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杆,只有当国家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人们生活的幸福了才会思考未来在哪?以前我们的电影都是在反思过去,而现在我们是要展望未来。所以《流浪地球》的诞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

作为2019年中国电影打响的第一炮,《流浪地球》给了很多人惊喜,今天我们不谈它的制作有多优良,也不谈它的瑕疵与漏洞,我们来谈一谈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叶落归根是每个中国人的情怀

《流浪地球》的地下城里有一棵硕大的树,它是倒着生长的,跟在上面,树冠朝下,仿佛就是在预示着人们的故乡完全倒了个儿,原本住在地面上的人们被迫搬到了地下,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故乡,有一个词叫叶落归根,但是一棵倒着的树,叶子是没法归根的。

家乡不仅仅是指居住的房屋、脚下的土地,还包含承载着文化的记忆。虽然《流浪地球》里地球表面几乎都冻成了冰,人们不得不躲进地下城生活,但是在地下城里,我们依然能看到熟悉的“王府井”街道、热闹喧嚣的麻将馆、满是烟火的烧烤店,这些都是家乡的记忆。

就算是搬到了地下,但是一切东西都是照着故乡而建的,带着地球找到新的星系让人类重返地面是人类的愿望,叶落归根也是流浪地球隐含的另一主题。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电影的故事时间点选在了春节附近,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往往也是家庭氛围最浓厚的时候,在这样的时间点,地球遭遇了大危机,更烘托出了家国情怀。

在电影当中回家妈妈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刘培强对于儿子始终怀着愧疚,韩子昂对于刘启和韩朵朵更是重视,将两人视为自己最重要的责任,韩朵朵是想去父母身亡的地方祭奠,所以才执意跟来地上。

吴京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

你看《流浪地球》想要表达的就像一个蜗牛,蜗牛壳就是我的家,要发生灾难了,我要带着我的家走,这是中国人对家的眷恋,无论出什么事儿了都得回趟家。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你会选择疯狂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刻还是回家?

电影当中,救援地球任务失败的时候,只剩下7天的时间,地下城里有的人在疯狂抢夺,有的和家人抱头流泪,很多救援人员决定开车回家和家人见最后一面,这就是末日百态

在古代很多人离开故乡的时候都会带一捧家乡的土,很多人在年老的时候都会选择返回故乡,就算是死在外地也要回家乡安葬,在外乡是客,在家乡才是主人,在古代客死他乡是很悲剧的事情,就算是现代也一样,多少人年轻的时候在外打拼,年老的时候坚持要回老家安度晚年,叶落归根是中国人的情结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有国才有家,舍小家顾大家

什么是家?

居也。从宀,豭省声。

原本的意思是屋内、住所,也就是说人居住的地方就是家,而在《流浪地球》当中,地球就是全人类的家,亲情是流浪地球的主题之一,电影的第1个画面就是刘培强和儿子刘启离别的对话:

“等有一天,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

“你要去哪?”

“我要去执行任务,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务。”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是一家团圆的节日,所以在中国满月通常代表着阖家团聚,月亮就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当人们抬头望月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思念故乡。而在电影当中,人们带着地球流浪,刘培强在空间站上根据木星的轨迹画出了木星的位置,而刘培强父子其实就是根据木星的轨迹来约定团聚的时间,而这个时候,木星在某种程度上就代替月亮成为了乡愁的象征,所以刘培强才告诉儿子想他的时候就抬头看看。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流浪地球》地下城里有几处出现了中国结,比如说刘启的房间、街头的小店、驾驶室还有空间站刘培强的床头,中国结代表了国人对于幸福美好的向往,也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刘培强对于他的家重视吗?肯定重视,在电影当中也多次表现了刘培强对儿子的愧疚之情。但他还是选择了去执行任务,因为他要守护一个更大的家,那就是地球,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电影的最后刘培强毅然决然的牺牲,一条命和整个地球哪个重要?都知道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当生命真的摆上天平的时候,这样的选择异常残酷。

家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对于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永远是原生家庭,只要有亲人在家就在。从某种意义来说,《流浪地球》的家国情怀里和已经超越了种族,他虽然展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家文化和土地文化,但是整个影片是从

个人到家庭、国家、全球、宇宙的关系脉络,对家的爱延伸到整个国家整个地球,因为保护地球就是保护家,这样直抵人性的情感更引起了观者的共鸣。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强调了集体主义,西方则更加凸显个人主义,流浪地球当中不仅仅主人公是英雄,还有着千千万万的英雄,为了重新点燃发动机,派出了几百万救援人员,但是其中也有2/3的人都牺牲了。虽然

个体英雄很高大,但是群体英雄却更让人敬佩
难得的是在电影当中联合政府成为了群体英雄的代名词,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计代价拯救地球,因为时长的原因删去了一些反叛者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有一些地方不连贯,但是这些应该会在第2部弥补回来。

《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普遍的认可,其实关键在于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表达,虽然讲的是科幻故事,但是内核却是传统文化价值观。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从来没有诺亚方舟,有的只是大禹治水

在西方传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当中,经常能看到诺亚方舟。诺亚方舟这个概念来自于《圣经》,在大洪水灾难前,诺亚接受了指引花了120年的时间造了一艘大船,诺亚一家和一些动物依靠着这艘大船躲过了大洪水灾难。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明当中,都有着类似关于洪水的记载,包括在中国也有这样的神话传说,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黄河泛滥导致民不聊生,而大禹率领着民众对洪水进行疏导,耗费了13年,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在西方文化当中,《圣经》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一些西方科幻电影当中,人类遭遇到灭顶之灾的时候,想到的方法就是建造诺亚方舟保全人类或者是造宇宙飞船逃离地球,这就是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但是我们中国人则完全不同,在中国的神话故事当中,永远是与天斗、与地斗,天上出现十个太阳,那就射掉九个:遇到了洪水,不选择搬家而是选择疏导洪水:有高大的山挡在家门口,那就带领全家搬山。不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所以我们的科幻电影才会想出带着地球流浪这样浪漫的想法。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流浪地球当中拥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


结语

《流浪地球》虽然是科幻电影,但是它的内核却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对于国人的家国情怀着重描绘。
《流浪地球》也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它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科幻片,是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国产科幻大片,完美的演绎出了中国精神与大国担当。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我们从来没有诺亚方舟,只有大禹治水

在流浪地球原著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