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地球另一邊正忙著開幕“線上日內瓦車展”,而地球這一邊的浙江吉利則正忙著造衛星,這是繼吉利去年聯手Volocopter新能源飛行器項目後第二個面向天空的項目,可見此時的李書福早已看不上造車、出行終端項目,立志於“第二個特斯拉”野心已經全部浮出水面。

吉利全面佈局商業衛星領域

3月3日,浙江台州吉利衛星項目以視頻方式會議宣佈正式開工。該項目是吉利科技集團在臺州打造的國內首個脈動式模塊化衛星智能AIT(總裝集成測試)中心,規劃建設衛星研發中心、部組件智造中心、測控中心、雲計算大數據平臺等設施,打造模塊化、柔性化、智能化製造工廠,可以靈活滿足不同型號規格的衛星總裝與測試。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時間規劃上,吉利方面稱預計在今年年內吉利控股將首發雙顆低軌衛星,全面展開全球首個低軌導航增強衛星系統的商用驗證,可見面對未來立體化出行方式的轉型,吉利已經從汽車、飛行器以及衛星三方入手,由此構未來終端交通工具與天地一體化信息中樞系統的集成。

首先受益將是汽車

承擔低軌衛星研發工作項目並非吉利研究院下屬部門,相關報道稱,李書福早在2018年組建了時空道宇上海分公司,這家分公司為吉利一級新興戰略子公司,又稱“吉利衛星”。該公司主要負責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系統的組建與運維,成為一家以自有衛星星座為核心的天地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商,服務未來出行生態。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從時空道宇上海分公司招聘信息來看,為保證和加快該衛星項目進程,時空道宇還正在進行涉及近40個職位、超100人的社會招聘,當然這其中除了招聘關於相關航天項目研發經驗人員外,時空道宇還在招聘自動駕駛感知算法工程師以及汽車嵌入式軟件工程師等職位,可見吉利在組建完成衛星系統後,汽車自動駕駛以及人機交互方面將成為第一個獲益者。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發射衛星離不開運載火箭技術的支持,在這點上中國作為運載火箭技術強國,技術上自然不在話下。因此早在2018年11月,吉利便與航天科工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通過戰略規劃、資源整合等方式,在技術研發、技術產業化、商業運營等方面綜合開展高速飛行列車、工業互聯網等重大項目合作,推動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轉化。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未來萬物互聯的世界中,交通工具一定是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首先搶跑這一領域不僅意味著將在未來商戰中贏得先機,更是在技術尚不成熟的今天塑造品牌意識。

追趕特斯拉還需再加速

吉利雖然在今年邁開衛星跨界第一步,但相比於更瘋狂的馬斯克,吉利步伐還需要再加快。特斯拉CEO馬斯克創立SpaceX,這是一家馬斯克掌舵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015年1月,SpaceX發佈了“星鏈系統”,計劃在2027年以前完成12000顆衛星的組網,在太空中形成一個巨大的人造衛星星座。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今年1月,SpaceX的一枚獵鷹9火箭將自家的60顆Starlink衛星送上預定軌道。該事件也預示著馬斯克創辦的SpaceX離打破記錄又近一步。如果下一次發射再帶上60顆衛星,那麼SpaceX就擁有超過200顆衛星,變成世界最大的衛星運營公司,而在今年,SpaceX還將計劃發射24次,共計1440顆衛星。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如今全球已進入衛星互聯網的競賽時代,衛星互聯網技術也已成為通訊領域科技競爭的新焦點,巨頭紛紛入局。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航天業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3500億美元增長至2040年的超過1.1萬億美元。其中一半的增長將源自新型互聯網衛星。

飛行器將取代傳統汽車?

有了更多衛星網絡加持,傳統汽車實現自動化駕駛有望在更短時間內達成,而接下來汽車產業將要發展目標則是立體化的“飛行汽車”。現在看上去汽車與飛行器之間關係雖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有了更多汽車自動化技術支持以及電動航空領域的技術進步,陸空一體化的飛行器是汽車技術電動化、智能化之後的必然發展,立體交通的形成不僅能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更能促進民用航空領域藍海市場。

火箭冠名只是營銷,這次吉利自己造衛星年內將發射

概念終歸是概念,科幻電影中全民飛行場景現階段來看恐怕連萌芽期都不算,但汽車廠商將自有商業衛星紛紛提上日程為的就是能在自動化駕駛與人機交互上能有技術上重大突破,這種信息上的資源優勢不僅能為自家品牌樹立獨有標籤,更能在未來發展規劃中實現從製造商向服務商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