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金庸为何多次修改?

《倚天屠龙记》中,韩千叶、黛绮丝夫妇闯荡江湖时,曾被歹人下毒,夫妻二人为了解除身上剧毒,遍访名医,求人救治无果,无奈之下,只能去蝴蝶谷请求“医仙”胡青牛医治。

“蝶谷医仙”胡青牛号称“见死不救”,他曾发下毒誓,一生只医治明教弟子,非明教弟子一概不救,因此他拒绝了韩千叶夫妇的请求。当时黛绮丝中毒不深,可以自己用内力逼出体内剧毒,但韩千叶中毒太深,因为没有得到救治,几年后便去世了。

韩千叶是灵蛇岛主人,妻子黛绮丝乃是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首“紫衫龙王”,也是波斯明教的三大圣女之一,而他们的女儿便是张无忌的红颜之一小昭。因为范遥曾经喜欢黛绮丝,所以众多读者都认为对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便是范遥。

实际上,韩千叶中毒身亡,说下毒之人是范遥完全说得过去。首先,范遥的嫌疑的确最大;其次,在三联版《倚天屠龙记》中,明确说过,下毒之人乃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哑巴头陀,这便可以确定,下毒之人的确是范遥。

众所周知,金庸先小说一共有三个版本,即连载旧版、三联修订版、世纪新修版,在《倚天屠龙记》中,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却各不相同。这在金庸先生小说中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一般而言,三个版本中有两个版本是一样的才算是正常,特别是这种仅仅一段,牵扯不广的描述。

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金庸为何多次修改?

《倚天屠龙记》黛绮丝、韩千叶剧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个版本对于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的描述各不相同呢?金庸先生又有何用意呢?

一、三个版本下毒之人各不相同

前面说过,《倚天屠龙记》中,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

连载旧版中,下毒之人是西域白驼山传人;三联修订版中,下毒之人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哑巴头陀;世纪新修版中,下毒之人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老番僧。

连载旧版中,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乃是西域白驼山一位极其厉害的人物。《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西毒”欧阳锋便是白驼山高手。

我一问起下毒之人,知道是西域白驼派一位极厉害的人物所为,和拙荆原无干系,但我既说过除了明教本教的子弟之外,外人一概不治,自也不能为他们二人破例。……(连载版《倚天屠龙记》)

三联修订版中,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乃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哑巴头陀所为。这个人毫无疑问便是范遥,首先是西域蒙古人手下,地区和身份都正确;其次是哑巴头陀,相貌特点正确。而且范遥曾经喜欢黛绮丝,然而黛绮丝却嫁给了韩千叶,范遥因此心生怨恨完全说得过去,也就有了作案动机。所以,在三联修订版中,下毒之人肯定就是范遥。

我问起下毒之人,知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哑巴头陀所为,和拙荆原无干系,但我既说过除了明教本教的子弟之外,外人一概不治,自也不能为他们二人破例。……(修订版《倚天屠龙记》)


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金庸为何多次修改?

《倚天屠龙记》范遥(苦头陀)剧照

世纪新修版中,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乃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老番僧所为。这人是谁,小说中没有描述,但在小说中,蒙古人的手下的确有很多番僧,关押六大派高手的万安寺,住的便全是番僧。那些西域番僧,是蒙古人的打手,其中不乏武功高强之辈。

我问起下毒之人,知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老番僧所为,和拙荆原无干系,但我既说过除了明教的子弟之外,外人一概不治,自也不能为他们二人破例。……(新修版《倚天屠龙记》)

三个版本中,对于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描述各不相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二、为何三个版本下毒之人各不相同?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中期作品,创作于1961年,当时是在明报连载。因为小说是连载的,所以有时候很多剧情会前后矛盾,联系不上。或者说,写到后面才发现,其实可以跟前面的剧情联系起来,但却已经错过,也只能将就一下。

在连载旧版《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先生将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写成了白驼山传人,其实是他自然而然想到的。主要是为了能联系上“射雕三部曲”的前两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西毒”欧阳锋。

连载旧版《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先生在第三十五回“医仙毒仙”中写到了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当时范遥还没有出场,也没有写到韩千叶、黛绮丝和范瑶之间的往事。也就是说,对于后面的剧情,金庸先生也还没有想好,所以没有将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与范遥联系起来。

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金庸为何多次修改?

明报图片


三联修订版中,金庸先生将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改为范遥,这便联系上了韩千叶、黛绮丝和范遥之间的往事。

前面说过,金庸先生小说一共有三个版本,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三联修订版。金庸先生花了十年的时间,修订了他的全部小说,不仅删除了一些关联不大的情节,还填补了不少漏洞,更重要的是,他将全部小说联系了起来,而各小说中的剧情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

所以,金庸先生之所以将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改为范遥,是为了联系后面的剧情,联系他们之间曾经的往事。因为韩千叶娶了黛绮丝,范遥心生怨恨,于是下毒将其害死,而黛绮丝却中毒不深,显然是范遥有意为之。

世纪新修版中,金庸先生再次大笔一挥,将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改成了西域老番僧。金庸先生之所以这样改,笔者认为,他是不想让范遥当那个下毒之人,因为在世纪新修版中,他要改变明教的形象,所以他也要改变明教中人的形象,这便是笔者接下来要说的,金庸先生再次修改的用意。

三、金庸先生多次修改的用意?

从连载旧版到三联修订版,将向韩千叶下毒之人由白驼山传人,改成了范遥。这里之所以修改,显然是金庸先生为了剧情的联系和精彩所改的。修改以后的三联修订版,其实已经非常精彩了,世纪新修版中的修改,显然不如三联修订版精彩。

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金庸为何多次修改?

《倚天屠龙记》范遥剧照


那么,金庸先生为何还要修改呢?

笔者认为,金庸先生之所以在世纪新修版中再做修改,是为了改善范遥的形象,之所以要改善范遥的形象,是为了改善明教的形象。

在《倚天屠龙记》中,范遥的形象并不是特别好,他邪气很重,行事肆无忌惮。他当初编个谎话骗鹿杖客,说那灭绝师太是他的老情人,周芷若是他们的私生女,其实就是想败坏一下灭绝师太的名声。对于六大派的人,他是没啥好感的,都是称呼为臭和尚、牛鼻子、死尼姑的。而且他心狠手辣,曾经亲手杀了本教的三位香主。

如果只是看三联修订版,读者们可能对于明教的印象不会很好,这些人虽然以反元大业为信仰,但他们中大部分都不是啥好人。而且三联修订版中,并没有着重的体现出他们反元的坚定,和他们信仰的坚定。

笔者建议大家可以看看世纪新修版《倚天屠龙记》,因为这个版本,添加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戏份,同时也删除了一些戏份。在世纪新修版中,加入了朱元璋所率领的明教义军与明教总部首领之间的矛盾,着重的刻画出了明教群雄反元的坚定信仰。

当初朱元璋率领两万义军逼宫张无忌,明教群雄随便一人都能杀了朱元璋,但是大家都没有杀他,而是对他步步退让。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信仰,那就是一切以反元大业为主。

杨逍、范遥、韦一笑、五散人等先后站起,各人都是毕生谋干大事之人,大局的孰轻孰重,心念一转,便即了然,均觉如以明教为重,江山为轻,不免是心怀自私,非大英雄、大豪杰的仁侠心怀。……(新修版《倚天屠龙记》)


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金庸为何多次修改?

《倚天屠龙记》徐达、常遇春、朱元璋剧照

此外,从张无忌大婚那一段也可以看出,明教群雄行事一切以反元大业为主。当明教群雄得知张无忌要与峨嵋派掌门周芷若成亲时,每个人都非常高兴,并且积极筹备婚礼。因为明教群雄知道,这是和六大派修好关系的一个契机,到时江湖中人拧成一股绳,共同对付蒙古人,于反元大业大有好处。所以当赵敏来搞事时,杨逍等人是打算制服她的,而范遥也劝赵敏,有些事情不要勉强,结果赵敏来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我偏要勉强”!

更重要的是,在世纪新修版中,明教继承了“射雕三部曲”一脉相承侠义精神,即“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明教以反元大业为信仰,立志恢复汉家山河,教内有“圣火令三大令、五小令”,其中第一令便是不能为官、为君,要身居平民,专注于救民、渡世、行善去恶。

他鼓足中气,令蝴蝶谷中数千教众人人听闻广第一令:不得为官作君。吾教自教主以至初入教弟子,皆以普救世人为念,决不图谋私利。是以不得投考科举,不得应朝廷征聘任用,不得为将帅丞相,不得作任何大小官吏,更不得自立为君主,据地称帝。于反抗外族君皇之时,可暂以‘王侯’、‘将军’等为名,以资号召。一旦克成大业,凡我教主以至任何教众,均须退为平民,僻处草野,兢兢业业,专注于救民、渡世、行善去恶,不得受朝廷荣衔、爵位、封赠,不得受朝廷土地、金银赐与。唯草野之人,方可为民抗官、杀官护民;一旦为……官为君,即置草民于度外矣。……(新修版《倚天屠龙记》)


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金庸为何多次修改?

《倚天屠龙记》杨逍、范遥剧照

范遥身为明教光明右使,地位尊崇,他的形象多少会影响到明教的形象,是以在世纪新修版中,金庸先生将向韩千叶夫妇下毒之人由范遥改成了蒙古人手下的一个西域老番僧。其实在世纪新修版中,不只是范遥的形象被改善了,杨逍的形象也被改善了,三联修订版中的“年老德薄”,在世纪新修版也被删除了。

四、结语

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金庸先生对自己作品不满意,秉着对读者负责的想法,金庸先生先后两次修订了自己的作品,尽力做到最好,可见金庸先生还是极具匠人精神的。

连载旧版中的白驼山传人,金庸先生是为了联系上“射雕三部曲”中前两部的“西毒”欧阳锋;三联修订版中的范遥,是为了联系韩千叶、黛绮丝和范瑶之间往事,使剧情更加精彩;世纪新修版中的西域老番僧,只是为了替代范遥,改善范遥的形象,从而让明教的形象更加鲜明。

实际上,这一切改动,只是为了让明教来继承“射雕三部曲”一脉相承的“侠义精神”,也是金庸先生新派武侠的精髓,即“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韩千叶中毒身亡,下毒之人三个版本各不相同,金庸为何多次修改?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绮罗堆里埋神剑,箫鼓声中老客星。坚持原创,我是卓尔不群黄老邪,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