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对欲望没有足够理解,人将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就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哲学家)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了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类除了本能的需求之外,还有需要,需要与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是欲望。

马斯洛认为“欲望无限而需求有限”。

欲望与需求有差别也有共同点,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也都会依附在人的精神思想里,渗透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约怡潇阁》是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于2003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的是女画家陈斑斓与丈夫陈艺尚分别,在去乡下采风绘画期间,精心设计了两个骗局,用以考验男人对待婚姻是否忠诚,在面对诱惑的时候,男人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形象,是刻意高超的伪装还是本性自然的呈现。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其第一个骗局,是为画评家叶如果量身打造的,整个骗局的设计,并不高明,多有漏洞,但叶如果被欲望冲昏了头脑,毫无分辨能力,在骗局里越陷越深,骗局的最后,陈斑斓失望至极,叶如果没能经受住考验,被陈斑斓伪装成的行为艺术家江千月成功引诱上钩,其两面三刀、无耻低俗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与其先前留给陈斑斓的美好印象判若两人。

陈斑斓从叶如果的身上,看到了人性之欲望里恶的一面,看到了男人为了得到欲望的满足,在欺骗妻子的时候,是怎样的聪明睿智,又是多么的滑稽和愚蠢,陈斑斓由此联想到了自己的婚姻,联想到了自己的丈夫陈艺尚。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联想是一种欲望的延伸,古希腊《联想主义心理学》对联想的定义是:联想即各种观念之间的联系或联结,联想的形成遵守两条原则:相似律(相似的观念易形成联结)和对比律(能够相互比较的观念易形成联结)。是欲望就渴望被满足。

于是,陈斑斓就如法炮制的把相同的骗局用到了自己丈夫的身上,随着骗局的推进,陈斑斓心惊肉跳,悲痛欲绝,陈艺尚也在沦陷,好在她和丈夫之间只是误会,小说最后,误会解除,陈艺尚依然是那个值得自己用生命去爱的理智好男人。

迟子建用沉静婉约的手法,细致精准的刻画,把叶如果和陈艺尚两种不同男人的内心世界,描写的生动深刻,直抵人心。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作为一名成功的女作家,迟子建有很多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额尔古纳河右岸》和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广受赞誉。

她曾获得“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文学奖项,3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著名评论家谢冕曾如此评价迟子建的作品:“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里,甚至是命运的背后,并从那儿发出倾诉与控诉”。

《相约怡潇阁》虽然只是一个中篇,但在情节的安排与设计上,迟子建依然没有让读者失望,有起有伏,张弛有度,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充分显示出了其成熟稳健的叙事能力和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对生活观察的敏锐精细。

尤其是对第一个骗局的描写,精彩而又寓意颇多。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在《相约怡潇阁》,尤其是陈斑斓给叶如果设计的骗局里,作者深刻地揭露了人性里恶的一面,给恶一点点缝隙,恶就会无限膨胀开来,膨胀的恶会吞噬人正常的判断力。

1:恶是贪念是麻痹,少量的恶就能混沌思维。

我们常常伪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行为,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

——莎士比亚

叶如果是陈斑斓很欣赏的诗评家,在陈斑斓的印象里,叶如果是一位最具思想锋芒和道德感的真男人,但当叶如果遇见了江千月,陈斑斓对他的看法有了微妙的转变。

江千月是一名半路改行的行为艺术家,嫁了个有钱的男人,丈夫用重金把江千月打造成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人物。

江千月行为古怪,哗众取宠,对谁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唯独对初次谋面的叶如果,却是尽显女人的优雅温顺,言语中还表明了对叶如果的欣赏。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三个人是在一次美术研讨会上相遇的,会议结束,大家分开后,陈斑斓就按照惯例去乡下采风进行创作。

在乡下,一个突然萌生的想法,让陈斑斓有了想戏弄一下叶如果的念头,陈斑斓自己也没想到的是,简单的戏弄会发展成骗局,自己也在自己设计的骗局里,无法自拔。

陈斑斓的骗局从伪装江千月的声音开始。

电话这端的陈斑斓变声为江千月的音调挑逗远在千里之外的叶如果,叶如果竟然信以为真,没有发现一点破绽。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经验告诉我们,头脑清晰的时候判断更为准确。

叶如果把陈斑斓误以为是了江千月,并对“江千月”传达给他的暧昧信息,毫无拒绝的意思,还积极回应,此时的叶如果,欲望焚心,欲望让他的头脑发热,一片混沌,他的判断力已经大打折扣,自热无法分辨出和自己通话的并不是江千月本人,而是陈斑斓的恶作剧。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随着骗局的深入,叶如果对“江千月”越来越欲罢不能,他的恶之欲望无限膨胀,他的判断力也越发低下,乃至当假扮成江千月的陈斑斓,谎称自己是在叶如果居住的城市,两人讨论当日的天气,陈斑斓连天气情况都说错,轻轻松松用两句谎话也能蒙蔽过关,叶如果还信以为真,

此刻的叶如果已被欲望里的恶填满了脑袋,基本的判断力几乎丧失殆尽,只能任由陈斑斓摆布。

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出现在小说里,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有些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漏洞百出,但他们找到了被骗者的痛点,点燃了他们的欲望,让他们的判断力减弱或在某一时刻消失,骗子才能够最终得逞。

防范意识较差或对某方面有特别需求的人群是骗子的重点目标,夸大保健品的功效能燃起老人对健康的欲望、吹捧某种平常药品减肥瘦身功效了得能燃起女人追求苗条的欲望……不是骗术有多高明,只是欲望在帮骗子的忙。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其实骗术并不难防,谨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基本的判断能力,当自己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向可信赖的人寻求帮助,以求保护好自身利益。

2: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会迁怒他人,转嫁过错,恶的欲望是无耻的狂徒。

陈斑斓和叶如果玩的只是一场游戏,她是不会信守游戏里的承诺,真的和叶如果在“怡潇阁”约会的,何况在叶如果的城市里,根本就没有“怡潇阁”这样一个去处,只是陈斑斓的虚构。

叶如果背着老婆,耗费多时,苦心寻找“怡潇阁”未果,就给陈斑斓打电话,疯狂地打了十几个,陈斑斓均未接听,叶如果怒火中烧。

半小时后,陈斑斓收到了叶如果发来的短信:你好可怕,真的好可怕。

叶如果的欲望没能得到满足,他不是扪心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无耻可笑,反而把怨气怒火撒到了陈斑斓的身上,这样的嘴脸,与丧心病狂的匪徒无异。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水浒传》里潘金莲与西门庆私通,二人对苟且之事不但不收敛悔改,反而怨恨武大郎妨碍了他们的好事,为了眼前清净,坏事不被暴露,就残忍的毒死了武大。

恶的欲望会让人丧失理智,恶的欲望在害人的时候,也在自己的身体里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有过深刻的剖析: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人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是欲望毁了他。”然而,这往往又是错误的,并不是欲望毁了人,而是无能、懒惰,或糊涂。

——皮埃尔·布尔古

恶的欲望之所以会膨胀,是因为欲望的主人对它放松了警惕,懒于管理,或是思想本身出现了比较大的认知偏差。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3:欲望本无好坏之分,如何管控,决定人生成败,幸福多寡。

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是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的人,有人问他:你是如何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希拉里回答:我真正征服的并不是一座山,我征服的是我自己。”

征服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超越自我,另一层是指战胜自己的缺点,欲望里恶的那一部分就隐藏在缺点里,征服欲望里的恶,有时比超越自我极限更难。

叶如果是一个成功的诗评家,在这方面,他超过了很多人,有时也实现了自我超越,但涉及征服自我欲望里恶的那部分时,他却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并因此丧失了陈斑斓对他的好感与信任。

如何战胜人性之恶,是每一个人都有必要认真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自制力是一个人取得各种成功,获取生活幸福的通用技能,是优秀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鲁迅聪明勤奋,十三岁时,因父亲长期患病,需要他的照顾,因此有一次上课就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批评,第二天,他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用以激励和约束自己,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加强自我约束、提高整体素质、强化意志训练、自我提醒都是培养巩固自制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自制力也是克服战胜恶之欲望的有效武器。

结束语:

《相约怡潇阁》其实是一部有生活原型的作品。

“它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生发出来的,我以“绘画”为载体,演绎了这个故事,在我近些年来的作品中,它是独特的。”——迟子建2004年3月于哈尔滨。

生活与艺术的差别是:生活更复杂纷乱艺术更精简概括。


《相约怡潇阁》:骗局与人性的对决,谁是最终胜利者?


小说里呈现的人性里的真善美假恶丑,生活里更加庞杂而难以区分,在现实生活中,欲望里恶的部分,表现的会更加多种多样,没人是孙悟空,有一双一眼就能看透表象直达本质的火眼金睛,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合理有效的控制好自我的欲望,不被坏人利用,也不在欲望的驱使下变作坏人,才能最大限度的感受到人生的快乐与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是得到了更多,而是活着的感受无比美妙。

欲望不被坏人所利用,也不自我欲望扩张,做欲望的绝对主人,在欲望的好与坏之间,找到最准确的平衡点,让欲望成为实现理想生活的动力,控制制止欲望成为遮挡阳光照进来的乌云,是生命历程中,一路风光相伴的有利保障。

用文章的一句话做为本篇收尾:

你对一个人有欲望,那叫喜欢,你为一个人忍住欲望,那才是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