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做得不够好。”做妈妈,要敢“认怂”

一千个妈妈,一千种爱。每个妈妈都给了孩子很多爱,也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到底什么样的妈妈算合格?是个好妈妈?恐怕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妈妈们为孩子做了很多,但是有一项,适当承认自己做的不够好,在孩子面前认怂,不知道有多少妈妈做到了?

世上没有完美妈妈

网上曾经流行一个段子,说现在的女人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过小三,斗得过流氓。当了妈以后,又增加了一条,那就是:能教育出“郎朗”。

如果你是一个把生活安排得很妥帖的妈妈,但有的妈妈却是职业女性,挣钱很多。我的一个学生与我儿子一般大,但是他的妈妈比我小9岁,我问他:“你的妈妈是不是比同学们的妈妈都年轻?”他满脸骄傲地说:“是的。”看,比得了相貌和财富,不一定拼得过年龄。所以如果非得要比的话,谁都难免会摊上个低分项,所以根本没有完美妈妈,我们也不必太逞强。


“是我做得不够好。”做妈妈,要敢“认怂”

“只要孩子认为我好就行”

有的妈妈心态好,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认为她最好就行。其实,这也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因为只要我们的孩子有正确、完善的思维,他们就一定能看出我们与别人的父母相比,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正如我们看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爱,但也得理性看待。

关系不破冰,源于没人“认怂”

做妈妈,不必非要博得自己孩子的满意或夸奖,适当的时候认怂说不定还能获得孩子的认可和同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经营呢。

说起这个,可能大家不是很明白,我举个生活中最真实的例子,保准很多人都遇到过。

我们家一直有个让给我难以接受的事情:老米和他的父母的关系,他们互相心疼,互相帮助,却几乎没有好好说过话。在这个家里生活多年后,大家朝夕相处,我发现问题的根本就是他们都想要获得认可,却不愿意认怂。

他们都想从彼此嘴里获得一句肯定,但是对方就是不愿意说一句好听话。老人家舍不得花钱,老米就经常买一些贵的、对老人来说很少见的东西给他们。可老人看到东西后,虽然心疼钱,但从不说钱,只是一味嘲讽东西不好。


“是我做得不够好。”做妈妈,要敢“认怂”


这让老米很恼火,最初我也有点不高兴。可是观察久了,我发现老米给父母东西的时候,总要极力强调这个东西多么多么的好,会给父母一种被凌驾在上的感觉。

老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老米的父母是工人,老米小时候的生活是“每天一块蛋糕、一杯牛奶,一颗鸡蛋,一个苹果”,这是他的父母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他们喜欢诉说儿子小时候,这段在他们看来很奢侈的生活。老米的父母是农村出来的,在厂子里当了几年合同工后就下岗了,后来靠在街上摆摊儿维生,一直到老米上初中,家里都租住在贫民窟。我们结婚的时候,他们家是住在买来的两间终日不见阳光的西屋里。

老米说起小时候的生活,总说过得很苦,但是老米的父母却特别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希望老米看到他们从农村跑到县城来生活的不易,为家庭的付出。他们希望得到认可。


“是我做得不够好。”做妈妈,要敢“认怂”


自从老人帮我们看孩子以来,我们先是和老人一起出资在老家县城买了一处小院子,后来我们自己买了楼房,又给老人买了一处小两居。老米想要自己父母住上明亮、暖和的房子,也希望住在里面的父母能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同时对他表示认可。

老人没有给过他一句表示认可的话语,而且他们非常害怕老米提到住房的问题,只要说到这个问题,双方的谈话就好像触礁一样,争执总是难免。老人更津津乐道的永远都是老米小时候“奢侈”的生活,可是老米对此却从不买账。

尽职尽责,敢认怂

这就是老米与父母一直不能和平对话的心结,这么多年了,我在背后说过老米,但是目前他能做到的就是只给关心,尽量不聊天。

老米的妈妈曾经哭着跟我说:“你看看你,每次说起父母,就是满怀感激,好像你的父母比我们做父母的多付出了很多似的。你看看他,好像我们付出多少都不够。”

我没法回复老米的妈妈,只能安慰她:“您是母亲,他不好好说话,您就骂他!”实际上,就拿我的父母跟老米的父母来比,如果把付出量化的话,我的父母没有老米父母付出的多,因为相比老米的父母,我的家庭发生过很多变故,父母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如果把付出和自身的能力做个比例式的话,我的父母的比例值要高于他们。

我的父母与老米父母相比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对我们的管教更严格,从来没有娇宠,但是对于为我们的付出,他们的态度一直很中肯,认为自己力量太小了,做得太少,总会对我们表示亏欠。

就拿我们当时简单的婚礼来说,每次说起来,我爸爸就说亏欠于我。老米父母的说法是:“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你也像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几个兄弟,比这还要惨。”“知足吧!总说我们不好,你自己有多好。”老米的父母经常这样说。


“是我做得不够好。”做妈妈,要敢“认怂”

我们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太多,也可以暗暗羡慕别人,但是面对父母,我们只有怜惜,没有怨言。

好妈妈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个妈妈的能力所限,对妈妈的定义,根本无法用物质量化。

作为妈妈,我们无需强求,强求自己非要给孩子买田买地。尽到责任,问心无愧,面对孩子,该付出付出,该认怂认怂。相比逞强,放松的心态或许更利于经营一段和睦的亲子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